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灵异 >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 > 第一百二十九章 迷雾的两头

苏进一直很好奇苏家为什么会败的这么快,按理说即便死了家主,但余下几房中能出来挑大梁的人也不会缺,可事情就这么邪乎了,这个世代经商的大家族居然在短短三个月内就从汴京城里除了名,如果说仅仅是因为和皇亲国戚争个女人争输了导致这种结局的话,他是不相信的……皇室不是强盗,也不敢做着强盗,这帝国的法律可以钻空子,但人世间的一些基本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再说苏家得罪的也不是皇室直亲,没必要胆怯到瓜分整个家族来去提防这种“或许有”的危险。

不过今天他算是明白了些了,从这些账簿中就可以看出苏家当年败落的内因影响更为突出,由于名下产业流失过多导致苏家财政大幅缩减,商人在丢了赖以为傲的财富后,又如何有底气去面对来自上层阶级的打压,或许这就是苏家当年这么快就四分五裂的原因。

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家财政缩减,甚至可以猜测是什么原因让苏家甘愿让出嘴里的肉……

陈守向不说,可能也所知有限,王府作为敌对方,更是不用想从他们口里套出什么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作为背后推波助澜的第三方了。

苏进把头绪稍稍理了一遍,对于今后的调查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向府……就是极重要的一环,能让苏家把撷芳楼这么大块的利益吐出来的人,想必在当年这件官司上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今后向府是免不了要多打交道了。尤其是那个面sè慈蔼朱老管家。

他在案头这么想着,旁边的敬元颖却是拿剑格敲了下案面提醒他,“可别光顾这你那些芝麻烂谷的事儿。我的事儿你到现在也都没个影儿,不要以为我真的有这耐心陪你耗。”

苏进抬头看了她一眼,还真是抱歉,倒是把她忘了。

……

自从锁定了目标后,苏进每天的作息也就更为紧凑了,向府每天一早就要跑的,闲下来有事没事就找那朱老管家谈心。这老家伙一开始戒心还挺高,也不知道甄氏跟他讲了什么,总之费了好一番功夫才算是与这老头认了个熟。至于那些小东西就很好打发了,随意许几个故事就让他们屁颠屁颠的读书了,虽然甄氏不满这种钓鱼式的方式纠正孩子念书问题,但左右无法的情况下也只能暂先这么依着。等到时机成熟之时让那几个孩子完全断了“这口nǎi”。

相比较这边。蹴鞠的问题就比较多了。

陈午和他那蹴鞠队的几个小子非常不满他零碎的时间安排,“有什么比蹴鞠还重要的?”虽然他们是这么抱怨,但结果每天还是只能有一个时辰抽出来给他们指导蹴鞠,这倒不是苏进真的吝啬什么技术,只不过这些体育技能不是说说就能会的,那必须得通过反复打量的练习才能学会,所以即便每天花上三个时辰跟他们讲解技战术和蹴鞠技巧,但他们还是只能吸收一个时辰的量。

“歪理。”

“我们读书没苏大哥多。左右都是说不过苏大哥。”

书院的草场上,蹴鞠嘭嘭的被踢的很高。在适应了新鞋后的他们对于这种蹴鞠方式已经很熟稔了,起球接球传球的动作也更像是个职业选手,这些苏进都看在眼里,并且不断的根据着他们的进步而调整训练计划,总之……要做到在十号那天将高俅的御鞠队彻底击溃

“嘭――”的又是一脚臭球直奔他面门而来。

他堪堪躲过,而那些小子们也知道要他生气,所以便把那最不合群、最好欺负的李家小少爷推攮了过去,“捡球去,捡球去”那李晏人小志不小,行事说话也都是大人腔调,根本不理会苏进的眼神将蹴鞠干净利落的从他身边捡了起来。

这小子倒是拽的很,苏进笑了下,将他叫住。

“什么事儿?”

“你阿姊这两天怎么样了?”,“还行吧,你问这个干嘛。”

真是个不可爱的小子。在听到这个答复后心里也就有了个大概了,看来还是那副僵持着的老模样,难怪最近这书院都不来,看来只要他那二哥一天脑子没掰过来,这丫头也是很难有笑脸了。

虽说对于他是有些同情,但可怜之人也必有可恨之处,原本还想着火药由他当出面人摊开来给朝廷,不过现在看来这人情不作也罢,倒不如予卢俊义和周侗来到实惠些,最起码他们混开了之后苏家陈家的i子也会好过些。

“没事了吧,没事儿我走了。”、“嗯,回去记得给我带句话,让她不用放心上。”

李晏皱眉歪脑的想半天没想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或许是这书呆子和阿姊的暗语吧,于是应下了继续与陈午一众蹴鞠去了。

这岐山书院的蹴鞠场子目前是不对外开放,所以眼下只有的陈午这些人在这里训练,不过哪怕只有这么点人,但整出的声响也足以搅和的书院里不安静。那些酸儒每天见了苏进就吧唧个不停,从四书五经中信手拈来的人伦大义把苏进那是打成了个实打实的反派,要不是书院的老学谕出来调停,恐怕早就把整个书院揭翻了过来。

不过也不是没有转好的契机,随着矾楼梁祝公演的影响越来越盛后,一些已经被神化了流言同样被书院那些酸儒们听了去,礼乐修身,诗书塑xing,都是读书人必修的门目。所以在听闻梁祝动听到连君王都微服下访后,是绝对的勾起了他们的兴趣。

那么始作俑者呢……

他们望到苏进身上的目光也就不像之前那么冷淡了,甚至有些刻意的接近和聊天。虽然这在苏进眼里看着还挺有趣。

“几位老先生可是想听听那梁祝的事儿?”

他一语戳破,倒是把那几个老头整了个面红耳赤,极为不自然的把那茶盏搁在错到了左手边,老脸皮是有些下不来。

……

而这几天来最头等事情还是火药的研究,眼下手已经好完全了,所以即便那才女不过来,但也不会妨碍到他研究的进度。顺便的照看一下书院那几个习练活字的孩子,自从上回给他们每人送了一套合适的小玩意儿后,对于做活字是更为用心了。这当然是苏进愿意看到的景象。

“先生先生,你看我们这样印对不对?”

还是很可爱的一群孩子嘛。

苏进把脸上的乌漆墨黑的面罩摘了下来,刚才调配又出了岔子,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好在这次他也留了个心眼。在做稀释比例的时候把桌面上其它的瓷器仪器都撤了,所以结果也就是把他连抹黑了而已。趁着这个休息的时间就过来瞧瞧这群孩子,没想到他们见了之后倒是毫无矜持的捧腹大笑起来,嘴里是先生先生的喊。

……

……

时间渐晚,苏进也回了书斋准备做一番清理,没想到刚进店门,就见这庄舟这老头正登在梯子上擦一品斋的御匾,蹭光瓦亮的。甚至是连门槛站着的苏进都是眼睛扎的生疼。

“苏家少爷回来啦……”他头也不回。

“昨儿不是擦了么,怎么今儿就沾灰了?”

“这个嘛……”他拿抹布仔细地抠着匾额四个直角里的污垢。“老头也是闲着,所以就擦擦了。”

呵呵。看来是当财神爷招待了。

也就这时候,身后有人进来,“请问……苏进苏郎君今i可在?”

苏进一回头,而梯子上的庄舟也是的回了头看,原本肃穆有汗的老脸立马就笑开了,“原来是蔡郎君,来来来,苏郎君今i在着呢。”他把外面那一身圆领士吏袍的士子从门外迎了进来,看上座儿,泡上茶儿,那热情程度即便是他也享受不到。

那士子模样俊逸有资,看着比苏进要大上两岁,头上纶着麝鹿高髻,尺长宽袖摆动着走路十分有儒气,虽然这庄舟只是个看店的门人,但脸上的礼节笑容却从未懈怠过,难怪能这么得庄舟推崇了,这些天可没少说有个蔡郎君时常过来看自己。

庄舟说的多了苏进心里当然也留意着,这人每天都来店里扬言说要拜访他,可每次都只是喝一盏茶就走,看上去没有他行为上的那么急迫,这是让他觉得奇怪的,直到如今见了这人,算是的有些恍然过来了,原来是玩的这一出,看来是真对自己感兴趣了。

“庄老爹,那苏郎君现在何处,可否代为引见?”那蔡姓子弟搁下茶,道了声谢,可不想这庄舟却是往苏进那儿一扬手,“这就是苏郎君。”

“……”也亏得他平时养气极好,不然可保不准在这个时候就爆了粗口。

他刚进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店里的杂工,因为这书生衣冠极为不整,脸上、领上、袖子都是不知哪个灶口堆里蹭来的污垢,反正看着是有悖于传统读书人的形象,不过他也是多jing人心,脸上的一丝诧异很快就被欣笑掩去。

“失敬失敬,不想苏郎君竟是此般旷达,与那学府的学子可是大不相同呵。”

双方算是正式见了个面,这人作为来客,当然先是自报家门,“鄙人蔡攸,字居安,年少二十有四,祖籍兴化仙游,上月月底在矾楼幸闻苏郎君所做的梁祝一曲,当时惊为天人,如今每夜辗转反侧均是那夜场景,实在是引为平生知音,哪怕是这般冒昧来访也是顾及不得了。”

哦……蔡京的儿子,果然是个厉害人物,好在与自己没什么交集。

这蔡攸其实早有拜访之意,只不过想着突然造访颇为不适,所以也就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礼贤下士。自从蔡京倒台之后。他们蔡家子弟的i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如今也是靠着与徽宗的私人情分才在枢密院谋了一个待阙的书令史,但这显然不能满足他的志向。所以他广交能友,遍撒恩惠,完全放下了他士家子弟的架子,甚至连这寻常士族不屑于伍的商贾他也极力拉拢,这点他自以为要比他那胞弟高明的多,以他自己的真政治哲学来说……

多一个朋友,就是多一条出路。

而且徽宗在年后诏回一些旧官入朝辅政。蔡京……就名列当中,按着行程算,差不多下月端午的时候就应该到了。在得知这么个消息后,蔡攸对于自己的韬光养晦就更为笃定了,几乎每天都少不得宴飨聚会,可说是上达王孙贵族。下通士子寒窗。皆有人缘相识,而在最近的宴飨上,矾楼的梁祝曲可是每宴都唱,关于那梁祝的一切消息都成了宴会上少不得的话题,这自然让心思敏感的蔡攸记在心里,并且打定主意要见一回这京城里忽然冒出来的这号人物。

苏进,苏仲耕。

只是这苏进的所言所行当真与其它士子不同,也与那些商贾少爷不同。他不贪钱、也不慕势,在多番试探下也没有什么能勾起他的兴趣。完全是隐士的xing子。如果说这是一个七老八十的山居野老,有这种心xing倒不算稀奇,只不过这般年纪就又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

也可能是这人的城府比较深。

这些人不会轻易交心,所以蔡攸也是浅谈辄止,过多的示好只会招来对方猜忌。

“那今i攸便就此告别,它i有闲必当与仲耕促膝长谈……”他长长一揖,是十分庄重的礼节了。

这人看起来不算讨厌,也懂分寸,所以苏进也乐意与这类人交往,再说他身后是蔡京,那老头是个厉害人物,在今后北宋的政坛上可谓是风雨不动的常青树,能与这人交好,那今后对付那些硬石头或许能顺畅些。

这事儿将且就这么过了,苏进拍了怕衣袖上的灰尘,正准备去换洗的时候,忽然想起事来,转头问庄舟,“庄老爹,明儿浴佛节你知道哪个寺庙人少些?”

“浴佛节?苏家少爷也信佛?”、“哦,这倒不是,有些私事罢了。”

“这样啊……要说浴佛节那天人少的寺庙可真不多……”他努力想着,“要不苏家少爷可以去保康门那儿的德安寺看看,那寺庙小,平时香火也不是很盛。”

“嗯,好。”苏进拿着手里的那个佛檀香囊,笑了下。

……

自从上月底梁祝一曲开演后,这风波是越来越大,原本仅限于景明坊内的流言在七天后几乎是整个汴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皇帝太后以及朝中重臣均来旁听的曲子究竟有多动听,这是京师里许多人都想知道的,不过矾楼的公演只有三天,像那些后知后觉的人早就没了聆听佳曲的机会,即便是要花钱,在如今这个风头下也只能往后排。前面一堆的王孙贵族请帖相邀王府宴飨助兴,饶是像那众人齐捧的香饽饽,有钱的王府甚至直接向矾楼问了价儿,不过李媪也不是目光短浅的人物,眼下这几个伶人可是重振她矾楼名声的倚仗,最起码也得等到矾楼名声完全起来后才考虑价钱。

……

……

明月初露,夜已沉下,从旧曹门街燕王府的院墙内飘出来梁祝那凄婉催泪的曲调,夹杂着觥筹交错的莺燕声。

燕王赵俣嫡子百岁而大宴朝中宾客,众人其乐融融的在一道谈天说地才是首要的事,问些近况、趣闻,或是诗词歌赋也可以拿出来品读品读,作的好的不吝溢美,做的差了也只是哈哈笑着调侃两句。当宴会行进到一半时,那过百i的小寿星也被抱出来予底下一观,见见人面,结果惹得襁褓里的小寿星哇哇大哭,饶是折腾的那些nǎi妈子直擦额汗。

“呵呵”宴席间皆是善意的笑声,有年长者对小寿星的面相品点赞许,也差不多是福禄像、将来大有鸿展之类,总之宾主尽欢就是了。

席间山珍海味琳琅满目,艳美歌姬亦是撩人心神,但若让来宾尽数侧目的还得属燕王府特意从矾楼请来的十一个女伶,由于李师师近来被召进宫里教授嫔妃们拉二胡版梁祝,所以对于这些“商演”肯定是没有时间参与了,这使得谱子一改再改,成了古筝为主的梁祝。不过这对于主家来说并不重要,只要请来了这帮子乐伶,就是给涨足了主人家的面子,至于曲子究竟是否名副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席间对于这些伶人倒是颇多细碎议论,或许是因为徽宗的关系,所以对于这回矾楼的动作他们这些士大夫们也是打听了一番。

有点头,有颔首,“原来如此,我倒也是不可能有这般玄乎……”

“哈哈”、“坊间流言岂可亲信,不过啊……官家这回也真是对那一品斋多有恩宠,当时据说太后是想召那一品斋之子入大晟府,可没想到官家居然是亲书了一匾给他,这里头的意思可就不好捉摸了……”

“那苏姓小子的命倒是不错,就是可惜了他爹,这辈子默默无名,还得靠他子嗣才能得以光大……”

旁边虽是醉酒醺醺,但神识依旧清楚,听闻此话是不断摆手,“这话也不能这么讲,矾楼那晚我也是去了,那苏姓小子本身也有些能耐,那二胡即便不是他所制,但也是他的缘故才被光大,这份功劳可不是你我一句便可抹去,而且看官家的态度……应该也是极为满意,若是今后他能把一品斋的名声继续保持下去,怕是有成近臣的可能。”

“这应该不至于吧,只不过是个商贾罢了……”

……

旁边大多都是在讨论矾楼那晚的事,一品斋、苏进,几乎每三句就能被提及一次,这对于席间的王诜父子来说就不是那么舒服了,脸上的笑意也完全是迎合着旁边的那些王孙贵族。

“爹,怎么办?”这几天宴飨上总是逃不开一品斋这名字,如果换作以前王缙肯定是不予理会的,毕竟撑死了也就是个商贩罢了,能有个什么作为,还不是被他王家一手拿捏的货sè,可是……这次他有些jing惕了。

徽宗居然赐了御书给那苏家……

旁边的王诜是亲历了矾楼那晚的,对于已故的苏中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似乎跟能揣摩到些,而且看太后对苏家的印象也不差,这就让他敏感了。

王缙见自己这爹不说话,于是压低了声音说,“要不趁他还没完全起来……”他做了个手势。

“不行。”王诜一下就断了王缙的建议,“最起码现在不行……”

“爹你顾虑什么?”王缙不解,“当年那批官员死的死贬的贬,如今朝中还有几个?我们若不斩草除根,怕到头来……”

“别说了。”王诜完全没有应下的意思,“让我再想想……再想想……”他嘴里不停的喃喃。

ps:这卷算是完了,接下来差不多要把一些剧情展开来了,谢谢大家一路来的支持,山楂会继续写下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