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赵进李的心里 > 第三十八章 进修(二)

赵进李的心里 第三十八章 进修(二)

作者:赵恩希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59: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京的玉兰花都开了。赵尹辰的进修已经过去五个月,他不仅能独立完成简单的介入手术,还跟着张教授参与了两例疑难病例的诊疗,甚至有一篇病例分析被核心期刊录用了。

那天他拿到录用通知时,第一时间就给李辛怡打了电话。电话里,李辛怡的声音比他还激动:“真的吗?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能行!等你回来,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好啊,”赵尹辰笑着说,“对了,我跟主任申请了,进修结束后,想带你去北京玩几天。咱们去看故宫,去爬长城,还去吃你上次说想吃的北京烤鸭。”

“真的?”李辛怡的声音里满是期待,“那我可得提前攒年假,到时候咱们好好玩玩。”

挂了电话,周凯凑过来:“跟嫂子畅想未来呢?我跟你说,我已经跟我女朋友约好了,进修结束就去拍婚纱照,年底就结婚。”

“恭喜啊!”赵尹辰真心为他高兴,“到时候别忘了给我发请柬。”

“肯定的!”周凯笑着说,“你呢?打算什么时候跟嫂子求婚啊?我看嫂子对你这么好,你可别让人家等太久。”

赵尹辰心里一动。其实他早就想好了,等进修结束,就跟李辛怡求婚——他已经偷偷在网上订了戒指,就藏在行李箱最底下的夹层里。

四月初,李辛怡突然给赵尹辰寄了个小包裹,里面是一本相册。翻开第一页,是两人第一次约会时的照片——赵尹辰穿着白大褂,李辛怡捧着一杯拿铁,两人站在咖啡厅门口,笑得一脸灿烂。后面还有他值夜班时,李辛怡送夜宵的照片;他考主治医师时,两人在考场外的合影;还有他去北京前,两人在火车站的拥抱……

每一张照片下面,都有李辛怡手写的小字:“2023.5.20,第一次约会,他说我笑起来很好看”“2023.10.1,他值夜班,我给他带了热汤面,他说很好吃”“2024.11.6,送他去北京,有点舍不得,但更想他变好”。

赵尹辰一页页翻着,眼眶慢慢湿润了。他拿出手机,给李辛怡打了视频电话:“相册我收到了,谢谢你,辛怡。”

“喜欢吗?”李辛怡笑着说,“我攒了好久的照片,每天下班就整理一点,想着等你回来,咱们一起看。”

“喜欢,特别喜欢。”赵尹辰轻声说,“辛怡,等我回去,有件很重要的事想跟你说。”

归期与重逢

五月底,进修终于要结束了。赵尹辰提前一周就开始收拾行李,把张教授给的笔记、自己整理的病例、还有那本相册都小心翼翼地放进箱子里。出发前一晚,他特意把周凯送的那枚刻着“精进”二字的钢笔放进笔袋——这是周凯得知他要带新技术回去时,特意找老工匠定制的,说要让他“带着北京的光,照亮家乡的诊室”。

出发前,张教授特意找他谈话:“尹辰,这半年你的进步很大,不管是临床技术还是诊疗思路,都有了很大提升。回去以后,好好干,咱们科室的远程会诊系统已经调试好了,遇到复杂病例随时连线,别逞强。”

“谢谢主任,这半年谢谢您的指导。”赵尹辰由衷地说。这半年,张教授不仅教他医术,还教他怎么跟患者沟通、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些都让他受益匪浅。

周凯送他到火车站时,塞给他一包包装严实的点心:“这是我妈做的驴打滚,让你带给嫂子尝尝。回去可得好好跟人家赔罪,上次她发烧你没能在身边,我听着都替你揪心。”

赵尹辰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期待。火车开动时,他给李辛怡发了条微信:“我出发了,下午四点到车站,你别来接我,我自己去咖啡厅找你。”

李辛怡很快回复:“好,我等你。咖啡厅今天提前打烊,我烤了你爱吃的蔓越莓饼干,还泡了陈皮普洱,解解旅途的乏。”

火车一路向南,赵尹辰看着窗外的风景,手里摩挲着那本相册。翻到去北京前在火车站的合影,照片里李辛怡红着眼圈却拼命笑,配的字是“他说要去学真本事,我等他回来”。他掏出手机,翻出存了半年的一张照片——上周去医院附近的玉兰花丛拍的,粉白的花瓣落了一地,他当时就想,辛怡肯定喜欢这颜色。

下午四点,火车准时到站。赵尹辰提着行李箱,快步走出车站,打车直奔咖啡厅。离咖啡厅还有几百米时,他就看到李辛怡站在门口,穿着他最喜欢的浅蓝色连衣裙,头发扎成了马尾,手里还拿着个保温杯,跟第一次见面时一样好看。

他快步走过去,李辛怡也看到了他,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跑过来,扑进他怀里:“你终于回来了!”

赵尹辰紧紧抱着她,感受着她的体温,心里满是踏实。他轻轻推开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密封袋:“给你带的,玉兰花标本,上周特意去摘的,还带着香味呢。”

李辛怡惊喜地接过来,指尖拂过压得平整的花瓣:“我前几天还跟任姐说,北京的玉兰肯定开得特别好。”她拉着他往咖啡厅走,“快进来,我给你煮了酸梅汤,冰镇的!”

推开门,任晓芹正坐在靠窗的位置翻账本,抬头看见他们,笑着招手:“可算回来了!赵医生,你是不知道,辛怡这半年多惦记你,每天都问我北京天气怎么样,怕你穿少了冻着。”

“任姐!”李辛怡脸红着嗔怪,转身去柜台拿杯子,“我去倒酸梅汤。”

赵尹辰在桌边坐下,看着李辛怡的背影,突然想起张教授临走时说的话:“技术是给患者的,牵挂是给家人的,别把顺序弄反了。”他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对了,我整理了些冠心病的日常护理知识,还有几个适合在家做的康复动作,你帮我看看,能不能打印出来贴在咖啡厅墙上?好多老顾客不是有高血压吗,说不定用得上。”

李辛怡端着杯子回来,接过笔记本翻了两页,眼睛亮晶晶的:“这个好!我明天就去打印,再配点插画,肯定有人看。”她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U盘,“对了,你之前说想收集基层患者的用药反馈,我这半年跟常来的叔叔阿姨打听了不少,都记在里面了,你看看能用不。”

赵尹辰接过U盘,心里一暖。他知道,这半年她从来不是只在等,还在默默帮他做着他在意的事。

任晓芹识趣地收拾东西:“你们慢慢聊,我先回去给老伴做饭。赵医生,晚上就在这儿吃饭,我让老伴多买条鱼。”

夕阳透过玻璃窗斜斜照进来,落在桌上的酸梅汤杯上,映出细碎的光。李辛怡剥了颗糖递给他:“你尝尝,新上的陈皮糖,跟你带的普洱很配。”

赵尹辰含着糖,看着她低头翻看玉兰标本的认真模样,突然觉得,这半年的奔波与牵挂都有了归宿。他轻声说:“下周开始,我每周三下午休息,到时候来帮你看店。”

李辛怡抬头笑:“好啊,那我教你做手冲咖啡。”

赵尹辰回来后的第一周,生活就像被按下了快进键。医院里积压的病例需要梳理,新的诊疗方案要和同事们磨合,每天下班时天都擦黑了。可不管多晚,他总会先绕到咖啡厅,哪怕只是站在门口看一眼亮着的灯,心里也踏实。

李辛怡知道他忙,从不说什么,只是每天在他白大褂口袋里塞一张便签。有时是“记得喝早上的豆浆”,有时画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昨天还写着“3床的张大爷说想你了”。赵尹辰把这些便签都夹在病例本里,查房累了翻到,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

周三下午第一次休息,赵尹辰特意提前半小时到了咖啡厅。李辛怡正在柜台后煮咖啡,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她发梢,扬起的细小灰尘都看得清。他悄悄走过去,从背后轻轻环住她的腰。

“吓我一跳!”李辛怡手里的奶泡壶晃了一下,回头看他,“今天这么早?”

“想早点学手冲啊。”他下巴抵在她肩上,闻着咖啡豆的香气,“你教我。”

李辛怡笑着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个白瓷壶:“先学温杯,杯子不热,咖啡的香气出不来。”她握着他的手,指尖相触时两人都愣了一下,像第一次牵手时那样心跳快了半拍。

“水温要控制在88度,”她声音放轻了,“你看,水流要画圈,不能太急……”

第一杯手冲咖啡煮得有点浓,赵尹辰却喝得一脸满足。窗外有人敲玻璃,是住对街的王阿姨,举着个保温杯:“辛怡,给我来杯豆浆,顺便看看咱们赵医生回来没!”

“王阿姨来了。”李辛怡赶紧擦了擦手,“他刚到。”

王阿姨走进来,拉着赵尹辰的手不放:“可算回来了!上次我家老头子胸闷,还是你给看的,说让吃的药特别管用。你这出去进修,我们都念叨呢。”

“应该的阿姨。”赵尹辰笑着说,“叔叔最近怎么样?药按时吃吗?”

“吃着呢吃着呢,”王阿姨拍着大腿,“你回来就好,咱们社区医院有你在,我们都踏实。”

等王阿姨走了,李辛怡递给他一块蔓越莓饼干:“你看,大家多惦记你。”

赵尹辰咬了口饼干,突然想起张教授的话。在北京时总觉得要学最顶尖的技术,回来才发现,能把学到的本事用在这些惦记你的人身上,才是最实在的价值。

傍晚关店时,任晓芹拎着个保温桶过来:“我家那口子炖了排骨,给你们带点。尹辰啊,明天有空没?帮我看看我孙子的体检报告,那上面的箭头看得我眼晕。”

“明天上午我在医院,您带过来就行。”赵尹辰接过保温桶,“正好我给您讲讲怎么看那些指标。”

任晓芹走后,两人坐在靠窗的位置分吃排骨。李辛怡突然说:“对了,下周社区有义诊,你能去吗?好多老人想让你给看看。”

“当然去。”赵尹辰夹了块排骨给她,“我还带了些冠心病康复的宣传页,到时候一起发。”

他说着从包里掏出一沓纸,李辛怡凑过来看,发现上面的字都特意放大了,空白处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你画的?”她指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心脏图案笑。

“昨天加班画的,”赵尹辰有点不好意思,“老人们眼神不好,这样清楚点。”

李辛怡看着他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这半年的等待,值了。

义诊那天格外热闹。赵尹辰被老人们围在中间,量血压、听心跳、解释化验单,忙得额头直冒汗。李辛怡在旁边帮着递水、发宣传页,看到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就扶着他们到椅子上坐。

有个拄着拐杖的大爷颤巍巍地过来,拉着赵尹辰的手:“小赵医生,我这腿不好,去大医院不方便,你帮我看看这药还能吃吗?”

赵尹辰接过药盒,仔细看了看生产日期和成分,又询问了大爷的症状,耐心地说:“大爷,这药您吃着没问题,但剂量得减点。我给您写在纸上,您让家里人照着买。”

他写完又怕大爷记不住,特意让旁边的护士帮忙录了段语音存在大爷的老年机里。大爷感动得直抹眼泪:“你比我家小子都细心。”

中午休息时,李辛怡递给他一瓶冰镇绿豆汤:“喝点凉的,看你热的。”

赵尹辰仰头喝了大半瓶,发现她胳膊上有片红印:“怎么弄的?”

“刚才扶张奶奶的时候,被她的轮椅蹭了下。”李辛怡不在意地说,“没事。”

他拉过她的胳膊,用指腹轻轻碰了碰红印,眉头皱起来:“下次小心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创可贴,仔细地贴在上面。

“多大点事啊。”李辛怡脸红了,抽回手,“快去吃饭吧,任姐带了包子。”

下午人少了些,赵尹辰拿出笔记本整理病例,李辛怡坐在旁边帮他抄写数据。

“对了,”赵尹辰突然想起什么,“下周末张教授他们过来做远程会诊,有个复杂病例,你要不要去听听?”

“我去合适吗?”李辛怡有点犹豫。

“怎么不合适?”他看着她,“你收集的那些用药反馈,说不定能帮上忙。再说,多学点总没坏处。”

李辛怡笑着点头,心里悄悄记下了这个日子。她知道,他从来不是让她只站在原地等,而是想拉着她一起往前走。

远程会诊那天,李辛怡特意提前关了咖啡厅。走进医院会议室时,张教授的脸正出现在大屏幕上,看到赵尹辰身边的她,笑着打招呼:“这位就是辛怡吧?经常听尹辰提起你。”

李辛怡脸一下子红了,赶紧问好。赵尹辰拉着她坐在旁边,低声说:“别紧张,就当听个新鲜。”

会诊的是个急性心梗的病人,情况很复杂。赵尹辰结合在北京学到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张教授连连点头:“这个思路很好,看来你把学到的东西消化透了。”

讨论到用药时,赵尹辰突然说:“辛怡收集了咱们这边患者的用药反应,特别是老年人对这个药的耐受情况,你给张教授说说。”

李辛怡愣了一下,见赵尹辰鼓励地看着她,深吸一口气,把半年来记录的笔记念了出来。张教授听得很认真,结束后说:“这些基层反馈太重要了,我们做研究总说要接地气,这就是最实在的地气。尹辰,你有个好帮手啊。”

走出会议室,李辛怡还有点激动:“我刚才没说错话吧?”

“说得特别好。”赵尹辰揉了揉她的头发,“以后多跟我去医院转转,你比我细心,能发现很多我没注意的事。”

那天晚上,两人在咖啡厅待到很晚。赵尹辰给她讲北京的医院,讲那些复杂的手术,讲张教授怎么教他既要懂技术,更要懂病人。李辛怡给他讲咖啡厅的老顾客,讲谁家里有难处,谁需要多照顾。

“你知道吗,”李辛怡托着下巴,“有次王阿姨跟我说,她儿子在外地,每次来买咖啡,都要我多放两块糖,说这样喝着像家里的味道。”

赵尹辰看着她,突然明白,不管是医生还是咖啡师,说到底都是在给人送温暖。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

李辛怡打开,里面是个银色的手链,吊坠是个小小的咖啡豆。“在北京看到的,觉得很配你。”他有点不好意思,“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她笑着戴上,手链在灯光下闪着光:“我很喜欢。”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赵尹辰知道,这只是开始。他带回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更宽的眼界和更暖的心意,而身边的这个人,会陪他一起,把这些都变成实实在在的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赵尹辰开始在医院推广新的诊疗方案。一开始有些同事不理解,觉得老方法用着顺手,没必要折腾。他没急着说服,而是把在北京整理的病例和数据拿出来,一个个分析给大家看。

有次科里开会,老主任皱着眉说:“尹辰啊,咱们这是社区医院,患者都是老年人,太复杂的方案他们接受不了。”

“主任,我明白您的意思。”赵尹辰拿出一份修改后的方案,“我把步骤简化了,用药也换成了咱们这边常用的,您看这样行不行?”

他指着方案上的流程图:“您看,这里我加了家属注意事项,到时候让孩子们也学学,能帮着监督老人按时吃药。”

老主任看着图,点了点头:“你这小子,考虑得还挺周全。行,先试试。”

方案推行的第一个月,赵尹辰每天都在诊室待到很晚。有天晚上十点多,李辛怡提着夜宵过来,看到他还在整理病历,桌上堆着厚厚的化验单。

“还没忙完?”她把保温桶放在桌上,“吃点东西吧,是你爱吃的馄饨。”

赵尹辰揉了揉眼睛,接过碗:“快了,今天把这几个病例整理完就行。”他舀了个馄饨递给她,“你尝尝,还是那家的味道吗?”

李辛怡咬了一口,点了点头:“嗯,还是张阿姨包的。”她看着他眼下的青黑,“别太累了,身体要紧。”

“没事,”他笑了笑,“等这阵理顺了就好了。你看,这是这个月的康复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李辛怡凑过去看,表格里的数字在灯光下显得特别清晰。她突然说:“我明天把咖啡厅的营业时间调一下,下午早点关店,过来帮你整理资料吧?”

“不用,你够忙的了。”赵尹辰握住她的手,“我自己能行。”

“我不是帮你,”她看着他的眼睛,“我是想跟你一起做这些事。你教我看化验单,我帮你录数据,这样你能早点下班。”

赵尹辰心里一暖,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每天下午四点,李辛怡都会准时出现在医院。她学东西很快,没多久就把病历录入做得又快又好。有时赵尹辰在诊室看病,她就在外面帮着整理化验单,遇到熟悉的患者,还会聊几句家常,问问他们的近况。

有次赵尹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出来,看到李辛怡正跟张大爷说什么,两人笑得特别开心。“聊什么呢?”他走过去问。

“张大爷说他孙子考上大学了,特意来告诉你。”李辛怡笑着说,“他说多亏你让他按时吃药,现在能帮着带孙子了。”

张大爷拉着赵尹辰的手:“小赵医生,多亏了你啊。我这身体好了,家里人都省心。”

看着张大爷满脸的笑容,赵尹辰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周末的时候,两人偶尔会去郊外走走。赵尹辰会带上血压计,遇到村民就给他们量量血压,讲讲健康知识。李辛怡就帮着发宣传页,有时还会给孩子们分点糖果。

有个村里的大妈拉着李辛怡的手说:“姑娘,你跟赵医生真是般配,都是好心人。”

李辛怡脸一红,看了眼正在给大爷量血压的赵尹辰,心里甜滋滋的。

秋天的时候,医院要评先进个人,同事们都推荐赵尹辰。他却把机会让给了老主任:“主任带了我这么多年,这个荣誉该给他。”

老主任知道后,拍着他的肩:“你这小子,年纪轻轻格局不小。”

那天晚上,李辛怡做了他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庆祝他获得提名。“其实得不得奖不重要,”赵尹辰夹了块排骨给她,“重要的是咱们做的事有用。”

李辛怡点了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下周我妈想来看看咱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