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被雷劈回小时候 > 第149章 菜摊搬迁家里雇工

被雷劈回小时候 第149章 菜摊搬迁家里雇工

作者:独舞娃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7:59: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88年农历的五月十八,是个难得的好日子,黄历上都写着“诸事皆宜”。

木棉市木钢医院已经正式营业好几天了,余明月家卖菜的长寿路小区靠着医院那方的一面墙,也被打通改成了道大门,那边的人气现在很旺。

如今孔兴明和孔兴江兄弟,早几天前就已经把菜摊摆到了医院门口的搭起的摊子上去,余天周也早就想把自家菜摊搬过去了,只不过余天周比孔家讲究,所以在翻看了大半天的黄历后,就把菜摊搬迁的日子定在了五月十八这天。

一大早,还不到八点半,要进城卖菜的余天周和余志清吃过饭后,余志清又笑问余明月:“小月,今天可是搬摊子的大日子喔,医院那边如今可是热闹得很呢,你真不跟着我们去看看?”

被问到的余明月只稍一犹豫后,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不去了,妈妈如今要带两个弟弟,我在家里帮着奶奶干活,等过些日子我再去。”

在医院外那片荒地上搭棚子,可以说是余明月一手促成的,如今就是验收成果的时候,她心里当然也很是激动想去看看,但眼看着随时可能让孔明英发生危险的五月过了一大半,余明月是死也不想离开孔明英半步。

而且,如今正是五月中旬,田里的早季蔬菜刚下市,种上了新一季的蔬菜,每天都得除草浇肥不少事;而其中一块两分大的地,还在五月初六时,种上了院子里年后育上的葡萄苗,也是得时候浇水照料的。

加着山地里种下的玉米,如今已经长到了两尺多高,地里的杂草也先后长了起来,正是除地草和给玉米施第一道肥料的时候,余明月家里的农活,可真的不少。

如今孔小玉得带着两个不足两月大的小奶娃娃,少了孔小玉这个重要的帮手。就算如今孔明富时常会带着儿女来帮忙,可孔明富家人多田地也多,并不是天天都能来给帮忙的,所以孔明英每天的负担确实很重。

等送走了进城卖菜的人后。孔明英就背着背篮子,叮嘱了孔小玉几句家务事,就带着余明月往山地里去了,今天她们婆孙两个要到老屋基那片玉米地去,给玉米拔草。

婆孙两人走在路上。余明月看着孔明英最近几天就忙得黑瘦了不少,心里也很是心疼,想了想后,余明月快走几步,拉住了孔明英一只手背满是皱纹,手心满是老茧的手。

“奶奶。”

“嗯?”孔明英笑着低头看向身旁的余明月,见余明月一脸讨好的笑容,显然有话要说的小样子,孔明英稍一想,就咧了咧嘴角。问道:“是不是想去找你小艳姐玩儿?”

让孔明英有些意外的是,余明月摇了摇头:“不是,奶奶,我们家最近田地里好多事,我爷爷和我爸爸每天虽然卖完菜能在家帮半天忙,可也真的很辛苦,他们和你都忙活瘦了呢。”

孔明英愣了愣,无奈的笑了笑,抬起手摸了摸余明月的头,轻声叹道:“唉~干农活哪有不累人的呢。现在是农忙的季节,等到了**月,收了水稻和地里的包谷,就没这么累了。”

这样的答复。余明月很不满意,但也在余明月的意料之中,余明月也不想再打什么哑谜,直接小心的看着孔明英的表情,提议道:“奶奶,我们家现在卖菜也挣了些钱。现在田地里的事又太多,我们能不能花点钱,在村里找些人手来帮忙我们干活啊?”

“雇人手?这怎么能......”孔明英本能的猛摇了下头,声音也扬得老高,但随后却突然收了口,想了想后,压着声音道:“你这孩子,现在谁家不是有忙不完的活,你见我们村里谁家花钱请人帮着干了,而且现在你外公家和你堂耶家,也会时不时来给我们家帮帮忙,家里的活计也还算忙得过来,你说那雇工的事绝对不行。”

真的不行吗?其实说完这话的孔明英心里虽还有些疑惑,但她却是有些个动心了。

出生在30年代,身为孔老地主的大孙女,孔明英对于雇佣各种长工、短工或买断的包身工,都不陌生,而且还清楚的知道花有限的雇工来干繁重的农活的甜头。但现在,在孔明英已经亲身经历怕了种种打倒和严惩资本主义阶级的政策和运动后,听到这雇人两字时,本能的就是害怕。

但随后,想到自从改革开放后,她亲身感觉到政府的政策一天天变好,自有了收音机后,她也时常从收音机里听到谁谁带头办了工厂致了富,谁谁又开了什么公司什么的,孔明英也感受到了今时不同往日,也许这雇些人来帮着田地里干农活,也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政府应该也是不会再管制了。

余明月还不知道孔明英的心思,只听孔明英拒绝又提到了让她痛恨的余志高,余明月马上就炸毛了。

“我不喜欢那余志高来我们家,连爷爷都说他不安好心。”自从家里办月米酒余志高第一次登门后,后边有好几次就开始打着来换工、帮忙的幌子,到余明月家来,把余明月是恨得不行。

更烦人的是,不管是在田里还是在饭桌上,这余志高都要向余天周一家子哭穷,挖空了心思的想让余天周同意他搭车进城卖菜,把余天周也是烦得不行,时常在余志高走后,就对家里几人说,余志高是个不做赔本买卖爱算计人的,这样的人不安好心,尽量不要跟他接触太深芸芸。

余明月这一咋呼,孔明英虽也有同感,但却还是教导道:“小孩子家家,可不能这样没礼貌,大人的事自有大人操心,你是小辈的可不能说这样的话,而且以后见了面,你也不能不叫人或是叫他名字,得叫他堂耶,你可给我记下了,下次要是还这样乱叫乱说,我不揍你,你爷爷也得揍你。”

余明月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知道孔明英是为了她好,而且此时她也不想再为那仇人的事纠缠,在点头答应了孔明英后,她就开始一直不停的在旁边劝说着。念叨着雇人干活的各种好处。

“奶奶,你想想嘛,今天我爷爷他们就把菜摊子搬到医院外边了,你也听说了,医院那边人是很多的。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看病的、探病的人出出进进,那边摊子生意一定会很好的。到时我爷爷他们说不得每天都要在摊子上卖一天的菜。

还有啊,我们家在那边,可是盖了一大圈的摊子呢,卖菜最多占去了两个摊子,那其它的摊子不可能空着吧,怎么也得再想想卖点什么别的,吃东西的铺子,或是生活用品什么的,总之一定能挣很多钱。 对了。奶奶,你还记得不,昨天我大舅跟我爷爷说,如今在医院门口摆摊卖菜,菜好卖不说,鸡和鸡蛋也更是好卖呢,兔子也很好卖。照我想啊,我们家以后就直接在那边留一个铺子,直接卖各种家禽和蛋类。

这多一个铺子要看,也就得多一个人手。我看奶奶你去看这个铺子就合适,原本那边棚子房就盖得多,盖时我爷爷还特意在西一头盖了住人的屋子,到时我们家就可以留人长住在那边。到时家里的事不是更......”

“好啦好啦。”孔明英忙是出声打断了余明月还没念叨完的话,笑着使劲揉了揉余明月的头顶,笑骂道:“你这孩子,这道理还一串串说不完了,这雇人的事得等你爷爷他们回来了,和他们商量商量看看他们的意见。我们婆孙两个这时候一两句话,可定不下来这么大的事情。”

如果说,之前孔明英只是有点意动的话,如今被余明月唠叨了这么多雇工的必须原因后,孔明英已经是完全动心了,只想着等下午余天周父子回来,就一家人好好商量一番,就算到时余天周或是余志清不同意,她也会努力说服到他们同意为止。

说实在的,自从她家开始进城卖菜后,孔明英还一次都没进过城呢,对于从家人口中听来的城里那些繁华的景象,孔明英想了很多次都想不出来会是个什么模样,她也真的很想亲自进城看看,可却一直都脱不开身。

还有,政府大院里的三个老姐妹,早就约过她一起进市区逛街逛公园了,可她还是因为家里的家务和农活,没有应下来。

如果真的雇了人来干活,就算她不到市区医院外那铺子里去守什么铺子,卖什么家禽鸡蛋,可进个城长三个老姐妹聊天逛街逛公园什么的,应该也能成行了,毕竟现在她家每天都有车进城,她跟着坐车进城也方便也是。

孔明英如今这样的答复,倒是让余明月安心了,毕竟与孔明英相处了这么多年,余明月此时也看出来,她奶奶今天算是同意了她的提议,那她家雇人干活的事,算是板上钉钉的被落实了。

余明月很是开心,等跟着孔明英到了玉米地里,她拔草时也感觉比平日里有劲多了。虽然日子头很,天很热,但婆孙两人还是到中午下午两点过后,才从地里收工回了家。

婆孙两人回到家时,孔小玉已经把中午饭煮好了,城市里的女人,要是还着两个孩子肯定是什么也干不成的了,但农村却不一样,有的女人背着两三月大的孩子下地干活的都有。

在两个小子出生后,会点木匠手艺的余志清,就连夜连夜的赶着做出了一张余明月口中的婴儿床,如今这几晚上,正在干制一辆,也是从余明月嘴里听说的双胞胎用的婴儿推车。

如今双胞胎不足两月大,还没竖头呢,婴儿推车自然还用不上,但婴儿床却是让孔小玉轻松了不少。小婴儿床也是加了小木轮子的,孔小玉在灶房里做饭,或是在院里洗衣服时,就会把婴儿床放在旁边,然后把一对小双胞胎放在婴儿床里。

两个小家伙如今也还是瞌睡重的时候,大多时间都会在婴儿床里熟睡,有时醒过来,也会瞪着他们那黑溜溜的大眼睛,四处的张望玩耍,偶尔哼哼两声,只要孔小玉一出声或是拍拍哄哄,也就乖乖的了,像是都懂事了一样,很小吵闹。

今天在家做家务的孔小玉。也是把两个小婴儿带到了灶房里煮的饭,所以余明月和孔明英回来时,孔小玉也做好饭了。

饭是好了,但三人却都没开吃。余天周父子进城卖菜,基本都会在三点左右时准时回来,如今一般情况下,都是等一定人到齐了才会开饭,吃完饭后。除了孔小玉外,其他人又都会一齐到田地里去干农活。

在余天周父子回来前,孔明英把想要雇人干活的事给孔小玉通了气,孔小玉虽然生得晚,没有经历过她爷爷当大地主时的风光,但孔小玉脑子却是个灵活的,一听之后,也是完全赞同雇工一事。

孔小玉会赞同,早在余明月意料之中,因为在这之前。她也含糊的在孔小玉面前提到过这事,如今有了孔小玉和孔明英的明确态度,余明月的心情更是好到不行。

果然,等余天周和余志清回到家,一家在坐在饭桌上吃中午饭时,孔明英把雇工这事提了出来,孔小玉也在旁边帮腔,余天周和余志清父子两人基本都没反对,就同意了下来。

说实在的,两个男人天天进城卖菜。看到家里的女人因此回重了负担,他们心里也是心疼得紧,只是一直没想到合适的对策,如今一听家里两个女人自己想到了办法。他们哪会反对呢。

孔家的人基本都是行动派,孔明英也不例外。在一家人商定好雇工的事后,她放下饭碗,就往村里去打听了。

其实现在虽是农忙季节,但也并不是真的每家都有干不完的活,毕竟有些人家田劳力多。有些人家没计划,种田种地都捞不到什么钱,懒病就犯了,或是各种不得已的原因,反正那样的人家,田地是不少,但荒着的却占多数。

余明月跟着孔明英到村里一阵打听后,还真让她们婆孙两找到了三家合适的人选。

一户,同是生产一队的王长征家,王家三代六口人,老一辈的老两口都是六十多岁年纪,年轻辈的就是王长征夫妻,夫妻两人四十不到,家里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女儿,和上小学六年纪的儿子。王家田地和余明月家差不多一样多,但算得有四个全劳力,而且因为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所以王家缺钱是众所周知的。

同住一个村几十年,孔明英知道王长征夫妻和他爹娘都是手脚勤快的厚道人,也知道王长征家缺钱,所以第一站,孔明英就带着余明月去王长征家,如果一问之下,刚好在家的王长征连一天工钱多少都忘记了问,就答应下来了。

后来再听孔明英说,每天工钱是6块钱,但不包饭后,更是激动得连连保证会随叫随道,不管是什么担粪背物的力气活他都不挑,还保证能干好。

随后,孔明英又带着余明月去了第二生产队的刘学高家,这刘学高虽然名字听着好像是个很聪明伶俐的,其实不然。

二十七岁的刘学高,是彩云村生产二队的独户,也是彩云村出了名的憨人(笨蛋)。自从四年前刘学高唯一的爹死了后,就再没人每天安排他到田地里干什么活,也没人为他理出一套其实很简单的耕种安排,自此,他虽然也会看到别人种菜他种菜,看到别人插秧他插秧,村民偶尔也指点他一二,可他家的田地被他种得很落伍,落伍到每年交不起农业税不说,田地里的出产连解决他一人的温饱都有问题。

虽然这刘学高如此不堪,但孔明英还是看重了刘学高一把子的力气。孔明英知道得很清楚,四年前刘学高家爹在时,他家的田地种得还是不错的,刘学高的爹身体不好做不了多少农活,但只要每天告诉刘学高应该干什么,身高175以上,又年轻力强的刘学高却每次都能把活计按他爹的要求,干得很好。

找了两户,至少两个劳动力,孔明英觉得差不多了,但余明月却在旁边,提议找第三户,而这第三户,却是余明月提议的,那就是彩云村回弯社的普小强家。

说普小强是个劳动力,有些夸张了,因为这普小强如今才13岁,还是个不爱讲话,有些自闭倾向的小子。所以在最初听到余明月提到回弯社的普小强时。孔明英有些吃惊之余,也不太同意。

“那没爹没娘的憨小子啊,他饱一顿饿一顿的连他自己都养不活了,雇他到我们家里来能干什么呢?”孔明英越想。越不满意,眉头都皱了起来。

余明月不以为然,只道:“刚才我们雇了两家人,田地里的活也差不到什么人手了,奶奶你雇他到家里来帮着我扯扯兔草。或是割猪菜什么的,平日里让他帮我们家到山上背些个柴火回来也好嘛。”

普小强的身世也惨,五岁死了爹,八岁时候半疯的娘也死了,自此就成了个小独人,因为没有太过亲的亲朋,所以早年的时候,都是东家吃一顿西家吃一顿长大的,如今虽然看着憨憨的又不爱讲话,但平日里也会跟着上山放牛的老人。到山上砍引火用的松油芯子(松树枯死后,树心和枝杆的一部分松油实足,被用来引火用),到集市上卖了钱换米粮回家,但每天都过得饱一顿饥一顿的。

前阵子余明月在山上采野菜时,有两次也遇上了在山上砍松油芯子的普小强,这才想起,在前世时,彩云村中确实还有个身世快赶上她惨的人。当时普小强砍了松油芯后,也不管就长在他脚边的一大片蕨菜林。就要离开。

余明月前世见过普小强在集市上卖松油芯,但那天却对他只砍又重又才5分一斤的松油芯卖,却不采1角5一斤的蕨菜台去卖而好奇,看到普小强憨憨的样子。余明月突然同情心起,就问他:你怎么不采蕨菜台卖呢,蕨菜台可是卖的1角5喔。

原本余明月以为普小强不了解行情,所以多事的提醒了一句,没想这普小强却是没答理她,在扫了她一眼后。就背着篮子快速的走了,但走了四五米远后,慢慢的停了脚站在那,过了会儿后也没转身,就听他嗡嗡地说了句“我没卖过。”说完,又走了。

那声音小得,要不是余明月耳朵尖,不然都有可能听不见。

那天后,余明月也就把这事忘了,后边几次上山,有一次也是遇到了普小强,见到普小强除了背着小半篮子松油芯,手上提着的一个塑料袋里,还装着一袋子杂七杂八的野菜。

余明月看到普小强的时候,普小强也看到了余明月,原本余明月以为,照传闻中普小强不爱搭理人的性子,这次也是不会跟她说话的。

余明月也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所以在看到普小强后,也没打算上前去当两人多熟一样打招呼,而是直接就顺着山路走了,只是没想,余明月才走了几步,就听到身后有个小小的声音在说“谢谢。”

余明月原本以为是错听了,但又走了几步后,听到身后传来道更大的声音在说“谢谢”时,余明月转过身,就见七八米外的普小强正有些不安的看着她。

“不用谢,你这阵子多采些野菜卖吧,过阵子山上的这些野菜就少了。”余明月本能的说出了这些后,冲普小强笑了笑,就见普小强了愣后,一脸紧张的冲她露了个难看了笑脸。

余明月猜着这孩子可能有轻微的自闭症,所以也不想难为他多说什么,转身就走了,但在走了没几步后,又后到身后传来说“谢谢”的声音,这次余明月连头都没回了,只摆了摆手,说了句“不用客气”。

自此之后,随着孔小玉生下两个孩子,余明月上山的时间也少了,也再没遇见过普小强,慢慢也就把这人给忘记了,但在今天雇工的时候,余明月突然又想到了那个也许有轻度自闭症的男孩子。

余明月说要雇人帮她干家务,向来心疼余明月的孔明英,只稍也想后,也算是同意了。但在孔明英看来,余明月突然想到雇佣普小强,也怕不全是为了想减轻负担,更多原因怕是心软同情那孩子。

余明月一向都自认不是个同情心泛滥的心软人,但在孔明英眼中,她这孙女虽然平日里对外人小气得不行,慎重自己本身都从小就节俭,但却是最嘴硬心软的。远的多的例子就都不说了,就比如眼下这每天定时收回弯村小红梅的野菜,和此时要求雇普小强那没爹没娘吃不饱饭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活例子。

孔明英同意后,就带着余明月往普小强家走,其实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世,余明月都不知道普小强家住在哪里。前世在这时期,余明月还小也不爱出门到村里乱转,等余明月长大能记事时,普小强却已经不住在彩云村了。

有人说长大的普小强是到外边讨生活去了,也有人传说,普小强因为太憨,赶集市的时候被人贩子捌去卖了;更有一种传说,是说普小强为了讨生活,去下了黑矿,结果遇到事故,死了.....

反正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版本的流言,但后来普小强再没出现在彩云村,各种流言传了一阵后,也都没人再说起了,大家渐渐遗忘了那个没爹没娘,靠着别人偶尔接济和砍松油芯卖钱,养大了自己的孤僻孩子。

顺着一尺宽的小木桥,上到水沟的上方,就是一片平坦干净的小土坝子,坝子正北边,是一栋房顶上铺着茅草,土砖开着大大小小裂口的茅草房,房子是三间的格局,但三间屋的门窗歪歪斜斜的,眼看着就要倒了一样。而房子和那算做院子的小土坝子周围,没有围墙,显得四通八达的没半点**可言,也显得很荒凉。

婆孙两个走到普小强家时,普小强却是不在家。其实说眼前这间快倒掉的破茅草房是家,余明月觉得有些名不副实。

PS: 前阵子断更了些天,所以如今每天虽然都只是一更,但基本都是两章合一章发的喔,看在娃娃如此卖力的面面上,亲们支持一下票票吧。么么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