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覆汉 > 第三百一十六节:遣子为质

覆汉 第三百一十六节:遣子为质

作者:路边呆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7:50: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粮草!?”管彦对张绣的要求倒是颇感意外:“将军数月间连刻雍、凉十余城,按理说,当粮草丰裕之时,何来短缺粮草之说?”

张绣苦笑一声,摇摇头:“大司马不知李傕、郭汜二贼之为人,此二人追随董卓多年,匪气惯然,每失一城,便焚尽城中辎重粮草!我本经营多年,粮草颇有屯仓,本有富余,可各城数十万百姓却嗷嗷待哺,我虽无贤才,却也实为不忍,唯有开仓散粮,解百姓燃眉之急啊!”

管彦闻言,颇为动容,想不到这张绣竟然也是如此一个仁爱之人,确实难为他了,这李傕和郭汜还是没有尽得董卓“真传”啊,想那历史中董卓可是直接烧了洛阳整座城,再迁都长安的!李傕和郭汜只烧粮草已经算是发慈悲了!

管彦抬眼看了看一旁的贾诩,只见贾诩不易察觉地微微点了点头,管彦这才开口说道:“李傕、郭汜边鄙之人,习于夷风,置万民于水火,我早欲除之,只恨鞭长莫及!今得将军之力,我愿倾囊相助!不知十万石粮草是否够用?”

洛阳别的没有,就是有钱有粮,这十万石粮草对于张绣来说是全军一个月的口粮,可对于管彦来说,却不是什么大数目。

张绣一听,顿时喜上眉梢,拜道:“好!大司马竟如此信任于我,我张绣今后唯大司马马首是瞻!”

“张将军客气啦!”管彦扶起张绣:“我等赶路匆忙,一路餐风饮食,着实受了不少罪啊!不知张将军可有酒食?也好让我等饱餐一顿,以解困乏啊!”

张绣一拍额头:“哎呀呀,是下官疏忽了!”张绣扭头对门外大喊道;“来人,速速在厅中备上美酒佳宴!”

看着张绣引着管彦离开的身影,贾诩站在后方却陷入了深思。

酒宴后,管彦酒足饭饱,被典韦扶到房中休息了。

身处别人的地盘能过得这么放松,第一是因为管彦这些天的赶路确实吃不好也睡不踏实;第二是因为有贾诩的安排和典韦的护卫,他是十分放心地在此大快朵颐。再说了,当初曹操在此是被伏击是因为勾搭了人家张绣的婶婶,才险些被杀;自己不但没有索取,还奉上了十万石粮草,这张绣此时还不像供着财神爷一样供着自己?

夜深人静,管彦早已进入了梦乡。而此时贾诩却独自来到了张绣的书房,求见张绣。

对于这个首席谋士,张绣可不敢有丝毫怠慢,能够力克实力大于自己的李傕、郭汜,贾诩可是居功至伟。

“文和啊,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事啊?”张绣今天也喝了不少,这会正扶着头,懒洋洋地问着贾诩。

“将军今日得大司马之应,十万旦粮草旬月可至,将军作何感想?”

提到粮草,张绣哈哈一笑:“大司马真乃秒人也!我二人虽为初见,却如多年挚友一般,此次文和又立一大功啊,大司马实为明主也!”

贾诩点点头:“大司马闻听将军有相投之意,便不顾众臣阻挠,未带一兵一卒,跋涉数百里来见将军,以示其诚,此等气魄确为常人能所及也!”

“嗯~~此等情谊,我当厚报之!”张绣十分赞同贾诩地说道。

“将军当以何厚报?”贾诩顺势一问。

“这个……”张绣皱起了眉头:“此事我倒还未曾细细思量,文和之意……”

贾诩到没有直接顺着张绣的话题,而是起身自顾自说道:“大司马既以诚相待,诩以为将军亦当以诚回之!”

“如何回之?”

“无他!”贾诩幽幽地看向张绣:“遣子为质!”

“什么?”张绣一下子酒醒了,按着桌子便站起身来,直直地看向贾诩。

春秋初年,郑伯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权于虢公,郑伯怨王,因此周郑交质,质子之事,大概由此发端;自春秋到战国,遣子为质的事情发生了几十起,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后,便不存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于是“遣子为质”的事情也只是后人在史书上看到的一句话而已了。

这个几百年都没出现的词汇,忽然从贾诩的口中说出来,怎能不叫张绣震惊。

“文和,这是何意?”张绣脸色铁青起来,来回踱着步,时不时地看向贾诩:“我既投大司马,诚心实意,天地可鉴,难道文和以为大司马那边……”

贾诩忙站起身,打断了张绣:“不,大司马那边也绝无不诚之意,只是诩以为将军若无实举,难表诚投之心啊!”

“文和之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出于对贾诩无条件的信任,张绣不禁也有点接受了贾诩的观点:“可是这‘遣子为质’一事,岂不让我颜面扫地?也让大司马落个‘胁迫’恶名啊!”

贾诩闻言,微微一笑:“这‘遣子为质’也就是个比喻,将军不是自小仰慕山东儒家之学么?何不令公子拜于大司马门下?”

张绣的脑经可没有贾诩转的这么快,一会“遣子为质”,一会又要拜在管彦门下,搞得张绣木讷在原地,疑惑地看向了贾诩。

贾诩一看张绣的表情,便明白了,忙解释道:“大司马军战天下,威名远扬,将军可莫忘了大司马的另一个身份:其翁为蔡邕,其师为郑玄,自亦多有名句传于天下;论其势,群雄正目;论其才,亦冠绝天下,将军可以求学之名,遣公子前往洛阳,拜大司马为师。此举一则可明将军诚投之意,二则可全将军求学之心,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嗯~~~”张绣的脸色终于恢复了正常:“文和之策倒是妙计,那就依文和之言!”

公元197年秋,管彦上表天子,拜张绣为前将军,领雍州牧,令高览押送十万石粮草送至长安。而张绣之子张泉,同月到达洛阳,拜管彦为师,不为官,不从政,以管彦之名,出入洛阳博学儒家,颇有贤良之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