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灵异 > 鬼墟 > 第六十七章 昼惊魂

鬼墟 第六十七章 昼惊魂

作者:判语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19 17:48: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吱嘎!吱嘎!”

微带寒意的阴风忽然从背后猛灌而来,有些老旧的木门不情不愿的被狂风摇摆着,发出了一声声刺耳的抗议。

我默默地看了一会儿面前阴暗的门洞,眯着眼睛问道:“三哥,最开始的时候,这门……应该是锁着的吧?”

“嗯!我早先拍门的劲儿可不算小,要不是里面锁着,应该早就开了!”

“那么,刚才是谁……开的门?”

燕道杰抿着嘴唇看了看四周,沉声说道:“这儿的阴气太重了,比起‘老坟地’都没差到哪儿去!就算有什么‘东西’也感觉不出来,咱俩提着点儿神儿吧!走,进去看看!”

我点点头,跟着他的脚步踏进了院子。

院中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式样,进门没多远的地方便是一堵由灰色方砖垒筑而成的“影壁”。墙头用同色的方砖搭成了雨檐,以横竖间隔的方式拼成了明清时期流行的式样。雨檐的下面则是一个几乎横贯整个墙面的长方形凹陷,内凹的平面上用涂料粉刷成了白色,不过上面却没有绘上什么图画,仅有因风吹日晒而形成的裂痕正在张牙舞爪。

绕过影壁墙,燕道杰站在青砖铺就的甬道上又喊了几句“程先生”,不过却依旧没有得到什么答复,整个小院里静得落针可闻。

“三哥,那边有灯光,”我拉了一下燕道杰,指了指甬道尽头的主屋,“程先生的年纪应该和你爷爷相差不大吧?估摸着最少也得八十多岁了,会不会是老人家耳背,没听到咱们的喊声?”

“说不准。咱们过去瞧瞧,想来老人家也不会怪咱们不懂礼貌。”

主屋的建筑结构看起来应该是标准的“三进间”,“人”字形的屋顶铺着灰黑色的瓦片儿,中脊上面还爬着一些正在抽芽的老藤,看来甚为古朴。屋子正面的墙壁均是由灰色的方砖砌成,几个被漆成大红色的圆柱撑起了向前探出的房檐,在主屋门前形成了一条两人多宽的小过廊。绿色的门窗外框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裂纹,仿佛老人的脸庞一样沧桑。有些地方的漆皮已然起翘脱落,那些暴露在外的灰白色木头,似乎在用身上满布的黑斑讲述着那些早已逝去的过往。

“嘿嘿!这位程先生可是够怀旧的!这院子里的布局和装饰颜色,看起来都跟我小时候那会儿的样式差不多。瞧瞧!用废挂历做成的门帘!这玩意儿我都有十多年没见过了!”燕道杰捞起搭在正门一侧的门帘看了看,随即抬起手掌就欲拍门。

恰在此时,一阵好似戏曲中敲打的锣声,忽然从寂静无声的屋内传出。紧接着,一道听来十分空灵的女声从门缝之中钻了出来,唱道:“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

突然出现的京剧唱段词句委婉动人,腔调哀怨空幽,虽然因为只有锣声相配而显得有些怪异,可那空灵女声的娴熟唱功却是弥补了不足,使这段唱词听来别有一番韵味。

可是,不知为何,这本来甚是荡气回肠的唱段,却让我觉得浑身阵阵发紧,隐隐还有些微带潮湿的寒意,仿佛身穿薄衣站在早春的晨雾中一般。

这种不合常理的感觉让我心中暗自凛然,急忙手扶窗棂,探头向屋内看去。

首先闯入眼帘的便是一幅老妇的黑白照片,黑色的相框上方斜搭着两条黑绫,显然是一副遗照。照片的下方横着一张齐胸高的棕色条案,上面摆着一个没有雕刻名字的灵牌和两支粗大的白色蜡烛。昏黄的烛火正在轻轻地摇曳,为这本就有些阴暗的堂屋平添了几分阴森。

条案前方摆着六把红木太师椅,整齐地分作两列与条案呈垂直方向码放。一个齐腰高的棕色小木架正立在两排太师椅中间的空地上,架顶平放着一面盘形铜锣。明黄色的锣面上竖立着一个背对着窗口的人偶,高约三十公分左右,身穿靛青水袖的黑色戏服,头缠湛蓝色的丝巾,正是一副京剧“青衣”的扮相。

这堂屋内的摆设十分奇怪。除了这些颜色深暗的家具之外便再无他物,在四周的白墙衬托下显得异常萧索,看起来不像是居家待客的客厅,反倒更像是……祭奠逝者的灵堂!

我不断调整着视线的角度扫视屋内,努力地寻找着刚才那个唱戏的人,不过,却始终没有收获。

正在我暗自纳罕不止的档口,燕道杰也把脑袋凑了过来,扫了几眼屋内,说道:“这屋里怎么弄得跟‘灵堂’似的?这老太太是‘程先生’的老伴吧?感情可够深的,主屋里都摆着牌位……咦?那锣上的不是‘鬃人儿’吗?这玩意儿现在可是很少见了啊……”

“呛!……呛呛!”

几声突如其来的锣响打断了他的话,那个背对着我们的彩衣人偶突然在锣面上连续不断地跳了起来。紧接着,刚才那道空灵的女声再次响起:“我只得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

人偶不停的在锣面上跳着,可是,我却一直没有看到操控它的人……

这是怎么回事儿?!这东西怎么自己跳起来了?那唱戏的女人又在哪里?

满心疑问的我一个不留神,手掌重重地按在了面前的木门上,引得老旧的门扇不住摇晃,发出了一阵“啪啦”乱响。

空灵的女声戛然而止,那人偶当即停止了跳动。

沉默了几秒,它忽然再次动了起来!不过,这次可不是继续在锣面上弹跳,而是缓缓地将脑袋转向我们,咧开嘴,笑了!!!

这诡谲的场面看得我汗毛竖立,下意识的伸手摸向刀柄。正在此时,我突然觉得背后一凉,耳边霎时听到了一句问话:“你们……在干嘛?”

这句话的语声沙哑而压抑,分辨不出男女。更为诡异的是,这话就像是有人直接趴在耳边问出的一样,我甚至都感觉到了一股微带潮湿的吐息吹在了我的耳垂上!

我心中大骇,一把抽出短刀急速转身向后。燕道杰也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和我一样的举动,显然他也听到了那句问话。然而,让我们头皮发麻的是,身后的院子和刚才并没有什么区别,依旧是空空荡荡,安静异常……

我和燕道杰对视了一眼,急忙回身看向屋内,可是那铜锣上的人偶却不知在何时悄声无息的消失了!

“你们……在干嘛?”

那分不清男女的沙哑声音再次于耳边响起,我立马转身向后。没想到这一次院中不再是空无一物,而是诡异的出现了一个老妇人!

她佝偻着身子站在影壁墙前,身穿一套黑色的中式夹袄,异常宽大的裤脚直落于地,仿佛一棵生长于土地上的干枯老树。满头银亮的白发在头顶扎成了一个圆形发髻,样式十分古老。那布满深深皱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木然的直盯着我们。

阴沉的天色,深灰的影壁墙,黑衣银发的怪异老妇,种种灰暗的色调组成了一幅好似老照片一般的画面,看起来压抑而冰冷。

可奇怪的是,我却在这样的画面里,感受到了一丝莫名的熟悉感!

我咽了咽口水,慢慢地回过了头,看向堂屋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

冷汗,霎时布满了额头!

是她!!!

“我草!好重的阴煞!”燕道杰惊吼一声。一把拽下胸前的“金犼令”,抬手就向那老妇指去。

“嗯?”

一声略带惊讶的疑问声猝然出现在了耳边。与此同时,那黑衣老妇的身体突然左右摇摆了起来,幅度虽然不大,可频率却是不低,极像刚才在铜锣上抖动的“鬃人儿”!

她轻哼一声,速度极快地向我们滑了过来,可那双并拢在一起的腿却是纹丝未动!

“三哥!那东西过来啦!!”我迅速将短刀提到了胸口,紧张地说道:“你那颗‘大门牙’怎么没用啊?我就觉着它不太靠谱!!”

“不能啊!这……”

燕道杰的话才刚出口,就被那老妇犹如枯枝一般的手爪打断了!她一把扣住了燕道杰拿着“金犼令”的手,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手法,只是简单的抖动了几下,竟然就将他手中的“金犼令”夺了过去!

我心中大惊,提刀就向老妇捅去!

“你是燕家什么人?”

老妇突然问出的话语,让我的进攻僵在了半途。而正要抬脚猛踹的燕道杰也被这话问的一愣,下意识收住了腿脚。

“你聋啊!问你话呐!‘燕九’教出来的人怎么越来越不懂事儿了!”老妇皱了皱眉,尖声斥道。

“哎?您认识我爷爷?”燕道杰愣愣地回了一句。

老妇闻言抿了抿嘴,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番,开口道:“你这小猴崽子都长这么大啦?!你干嘛来啦?”

“啊……我们来找‘程鸣先生’,有事儿想拜托他!您知道他在哪儿吗?”

“哦!有什么事儿进屋说吧!”老妇说着就推开了屋门,抬腿走了进去。

我探头看了看堂屋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随后又仔细瞧了瞧照片下面坐着的黑衣老妇,满含疑惑的问道:“三哥!这……到底是人是鬼?!”

———————————————————————————————

注:鬃人儿,北京的一种民俗玩偶,大约起于清末。此玩偶由胶泥做头和底座,用秫秸杆做身架,外套彩色绸衣,用少许棉花填充成型,多为京剧人物扮相。鬃人儿的底座粘有一圈猪鬃,玩耍时需将其置于铜盘中,轻轻敲打铜盘,盘中的人物便会靠猪鬃的弹力轻轻舞动。配上锣点和唱词,活灵活现的鬃人儿就像在表演一出京剧,因此也被称为“盘中戏”。赵珩先生曾在《旧时风物》一书中介绍过此物,图文并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