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风月天唐 > 第五十七章 三国来朝

风月天唐 第五十七章 三国来朝

作者:彼岸三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7:48: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宫凤阳阁中,李泷手托香腮美目凝视窗外,静静的看着细雪飞舞。出神的望着窗外似乎沉思其中,就连宫女小诺上前给予披上衣裘她也不曾察觉。

宫女小诺看着公主如此魂不守舍,不禁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将早已凉却的羹汤端了下去。小诺跟随公主从东都回来以后,就见公主一直闷闷不乐。之后因为过了及笄之年,宣宗李忱欲将李泷许配给于综。

说起于综此人,还真与陈浩有着一些关系,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隋朝时即有人为官。于珪与陈浩有着结拜之谊,而于综便是于珪的四弟。于珪兄弟四人皆登科入仕,风光可谓一时无两。

然而回京的李泷岂会应承李忱的安排,于是极力反对。然而李忱欲要拉拢于家,自然不会任由李泷的性子。况且于综乃是新科进士相貌堂堂,李忱对这个女婿也很是满意。

李泷见李忱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于是一向活波的她,气急之下竟生了病,因此也未出宫门一步。一次和宣宗李忱同席用膳时,李泷因为此事与李忱怄气,随即把筷子折断以作泄愤。

李忱见状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如何能嫁入士大夫家为贤妻良母?”随后当即传旨,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综。

虽然此事李泷得偿所愿,但也与宣宗李忱的父女关系有了裂痕。李忱一向对待子女都是身以严教,如今李泷如此忤逆与他,如何不让李忱大动肝火。此刻李泷开始怀念起在东都洛阳的日子,她想起皇弟李渼,也想起了陈浩……

就在这时一阵寒风吹过,挂在墙上的一副丹青陡然落下。啪!的一声,将李泷的思绪拉了回来。循声望却见小诺捡起掉落地上的画,继而很不爱惜的将画欲要挂回原处,奈何挂饰太高小诺触之不及。正待小诺欲要找来胡凳时,李泷却急忙起身来到近前,小心的取过小诺手中丹青放于桌案上。

李泷抚摸着画上梅花,继而略带忧郁的自语道:“不知他能否明白……”

见公主如此痴痴的看着画,小诺愤愤不平的疑问:“主子,您不是一直很痛恨他嘛?何必为了一坏人而闷闷不乐……”

“你不懂……”李泷摇了摇头未有多做解释,而是自顾的转过身去,轻轻的将《血雨梅花》挂回了原处。

小诺撇了撇嘴,对李泷的此刻的言行很是不解。而就在这时一宫女急匆匆的向殿内跑来,边匆匆的走着碎步,便焦急道:“主子,大事不好了……”

“哦?小白何事如此惊慌?”李泷如今可谓心静如水,对所有事情似乎都不上心。

被唤小白的宫女喘着气焦急道:“奴婢听御书房的公公们说,近日临近元旦会有南诏、吐蕃、渤海三国前来朝贡……”

“那倒是好事,我大唐已有多年未有如此盛况……”李泷对于政事还是有些涉猎的,近些年来大唐积弱已经少有邻国前来朝贡。即便几年前的东瀛献宝,也是这有着不良企图。

想到这里李泷突然紧蹙双眉问:“可是三国此次前来以朝贡为名,行之前那东瀛不轨之手段?”

见公主如此焦急小白也不再耽搁,于是便一股脑的将所听到的尽数的告知了李泷。原来小白从御书房的内侍公公那里打听到,此次三国名为朝贡,实则是来者不善。其中要数吐蕃此次来意可谓不良,其中之一便是向大唐皇帝李忱提亲。

李泷一听这话可谓是火冒三丈,这刚刚退掉了一门婚事,如今又有一门婚事上门。这诸多公主之中只有她到了及笄年龄且未有婚配,若是吐蕃前来和亲,那也只能是她去和亲。

焦急的李泷在寝宫里来回的走动着,心中甚是凌乱。而此刻的小诺也开始焦急起来,不停的替李泷想主意。小诺、小白作为李泷的侍女,若是李泷与吐蕃和亲远嫁边塞,她们也须得作为陪嫁,这不是她们所愿意的。

李泷本打算去见李忱,希望届时拒绝吐蕃的要求,但是刚走到殿门口又退了回来。此刻她已经不是小孩,生在帝王家自然明白一些不可抗拒的事情。自古以来皇家女儿成为帝王之术的陪衬,可谓屡见不鲜。

李泷深知,若是能够稳定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即便李忱再疼爱她这个女儿,也会将其许配给吐蕃王子。因此她此刻去求李忱反而作用不大,与其这样不如另寻求助。此刻她想到了远在东都的两个人,思忖若是有皇弟与陈浩出面,想必会让父皇回心转意。于是手书一封信详述了京中之事,随后派快马送往东都洛阳……

大中六年冬腊月初十,三国的使团队伍终于尽数聚集到了京城。如今荒废已久的万国会馆,如今也是因为三国使团的到来焕然一新。

十余年来何曾见过三国齐聚长安朝贡,这一盛况注定被长安的百姓所铭记。当三国使团进入京城的第一天开始,整个长安城便沸腾起来。如此难得一见的盛况,又岂能不沸腾。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锣鼓喧天爆竹连连,尚未元旦便更甚往昔的元旦氛围。长安城的百姓们,全部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在他们看来,往昔的盛唐正在一步一步的复原。对于这些浮华的一切,有明智之人会察觉的到,这一次三国使团齐聚长安未必是一件好事……

三日后,也就是腊月十三,大唐皇帝宣宗李忱召开朝贡大典,于京都长安皇城的大明宫紫宸殿接见属国朝贡。其中非有专职的五品以下官员无需上朝。凡有上朝之官员,均可于偏殿暂用朝膳。

如今日这般规模的大典朝会,已经多年不曾举行了。一般是新皇登基、皇上大婚、册立太子、外国内附等等隆重的时刻方得举行。上次进行大典乃是六年前李忱登基,而今日大典乃是为属国前来朝贡而举办。

据大唐律法,属国须得每三年进贡朝见一次,以表示对朝廷的臣服与恭顺之意。然而随着唐廷的积弱,已经让周围等过不在惧之。因此十多年来不曾进贡已经实属常事。

今日辰时开始,身着盛装的七品以上的京官与京都地方官员,连同朝贡使臣俱已侯在宫门外,并在鸣赞官指挥下列好队伍等待召见。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宫门缓缓开启,百官与使臣们在鸣赞官引导下由两掖门入皇宫。文官列东面武官列西面,属国使节队伍位列东侧未,各藩镇节度使队伍则位列西侧末。

今日前来的朝贡的乃是吐蕃、南诏、渤海三国,吐蕃则是以王子维松为首,尚思罗公伦、尚婢婢两位大臣;南诏则是以世子酋龙为首,勇将段宗牓与蒙嵯巅两位干臣;渤海则以王子大虔晃为首,与一众大臣陪同。

待一切就就绪后,皇帝李忱终于在万众瞩目中驾到,这时鸾仪卫官鸣鞭,百官与使臣一起跪迎。待李忱端坐紫宸殿后,四品以上官员便按爵位职位高低鱼贯而入,并在赞鸣官的排班之下各自按位立定。

待群臣三拜九叩之后,鸿胪寺官员引属国、理藩院官员引三国使臣于殿外就拜次。三拜九叩之后,这才算进入了正题。

此刻李忱于龙椅之上,座南朝北俯视群臣,望着大殿之外的按部就班的群臣与使臣,面上虽波澜不兴神态自若,但心中难免思绪起伏连连。心道何时能够让三国真心俯首称臣,各地节度使不在拥兵自重,那么待他百年归老,也有面目去见李氏祖先。

之后在陈浩的示意下,按属国在前诸侯于后的惯例,鸿胪寺官员便先将属国使臣一一领上殿来,再次三拜九叩之礼后,宣宗李忱赐座上茶。然后三国进献贡物,并递上国书表达国主臣服仰慕之礼。

首先进献贡物的是吐蕃王子维松,此人虽是着装有失怪异,但是一口流利的汉语让人觉得不甚生分。

“小王维松,携尚思罗公伦、尚婢婢两位辅臣,叩见大唐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维松朗声唱出觐见拜词,说罢便歉然一礼。他十三四岁左右,但身材却犹如十八岁的青年。虽身着一身王子华服,却掩盖不住浑身散发戾气。

“好,好!王子平身,赐坐!”李晨你面上露出和悦之色,对于维松未行跪拜之礼,李忱虽然心中不悦,但是也无可奈何。

其后便是南诏世子酋龙为首,携勇将段宗牓与蒙嵯巅两位干臣,来到殿上行礼朝拜。多以恭维之词,听得人昏昏欲睡。最后便是渤海王子大虔晃为首,与一众大臣为大使,也是略作行礼后赐坐于一旁等待传唤。

三位王子坐席一旁悠然自在,等待李忱接受各地节度使的述职。待一切接待完毕之后,李忱长出了一口气。抬眼看了看坐立一旁的三位王子,他知道今日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见已经时过晌午,于是李忱便摆驾麟德殿,邀请三位王子共赴宴会。三位王子自然不会推辞,于是便跟随李忱在麟德殿饮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