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神豪爱国逆袭路 > 第六章 合作曙光,竞标攻坚战

电话铃声毫无预兆地撕裂了办公室的宁静,屏幕上的“陈宇”二字在昏暗的光线下刺眼地闪烁。林涵悦的心猛地一紧,指尖冰凉地抚过手机边缘——这通电话,她已等待了整整三天。每一次延迟都像针扎,提醒着她创业路上的不确定性。深吸一口气,她按下接听键,将冰冷的机身死死贴在耳畔,仿佛它能传导对方气息中的蛛丝马迹。陈宇的声音传来,沉稳却裹着难以遮掩的疲惫:“林小姐,抱歉让你久等……”那短暂的停顿,如同悬在空中的刀刃。林涵悦的心骤然跃到嗓子眼,耳膜里回荡着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连呼吸都凝固了。终于,陈宇续道:“……经过团队反复商讨,我们最终决定,与你合作!”巨大的喜悦如潮水般冲破闸门,瞬间淹没了她紧绷的神经。她下意识地攥紧手机,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声音轻颤着溢出喉咙:“谢谢!陈总,太感谢了!我……我绝对不会辜负这份信任!”那一瞬,她仿佛听见了梦想的翅膀在耳边扑扇的声音。

挂断电话,林涵悦没有丝毫犹豫。那份沉甸甸的合作意向书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她疲惫的身体里。她抓起包,冲出门时,高跟鞋在大理石地板上敲出急促的节奏,脑海中已浮现出绿源公司的技术蓝图——那项突破性的环保技术,是她押上全部资源也要守护的未来。然而,当她快步踏入绿源环保科技公司的大门时,迎接她的并非想象中的科技殿堂。一股混合着焦虑与汗水的压抑感扑面而来,老旧空调的低鸣在狭小的空间里嗡嗡作响。办公区局促得令人窒息:几张斑驳的木桌拥挤地排列,堆满了泛黄的技术图纸、散乱的电子元器件和翻得卷边的文件夹。空气中漂浮着电子元件散热的焦尘味和旧纸张的霉味,像无形的网笼罩着每个角落。角落里,一名年轻工程师疲惫地揉着太阳穴,键盘敲击声密如雨点;另一人对着屏幕叹息,眼神空洞地盯着窗外的灰霾天空。林涵悦的脚步稍缓,心头一沉——这不只是资金短缺的征兆,更是一群追梦人被现实压垮的具象。她默默咬唇,提醒自己:这份信任,远比想象的沉重。

推门进入会议室,光线稍亮,但氛围依旧紧绷。林涵悦与陈宇及三名核心成员相对而坐——技术总监李明、财务主管王莉和市场策划张涛。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三道审视的目光,像探针般刺向她,带着对资金流向的深度疑虑。陈宇率先开口,双手交叉在桌上,指关节因用力而苍白:“林小姐,你的承诺我们听到了。但现实是,公司账上只够撑两周了,项目前期的研发投入就得500万,市场推广更是无底洞。时间?投标截止就在下个月。”他的声音带着沙哑的忧虑,眼窝深陷显出连日操劳的痕迹。李明附和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桌面:“我们的技术样本昨天又出了一次故障,修复需要额外资源。”王莉则沉默地翻动着账簿,眉头紧锁。

林涵悦挺直脊背,目光扫过每一张疲惫的脸庞。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而有力:“各位,‘绿源’的创新技术是环保领域的明珠。这次合作,不是填窟窿,而是打开一扇门——拿下这个投标项目,我们就能抢占全国市场。我已筹措了300万应急资金,风险预案包括引入战略投资方。”她顿了顿,从包里抽出一份文件,“细节在这里:分阶段注资、团队股权激励。”会议室的气氛微微松动。张涛抬起头,眼神闪过一丝希望:“如果能解决资金链……”陈宇身体前倾,追问:“那剩余缺口呢?时间不等人。”林涵悦迎上他的目光,眼神如磐石般坚定:“余款将通过我的私募网络补足。现在,我们必须立刻敲定条款,全力冲刺投标书。每一秒都是黄金。”她的声音斩钉截铁,仿佛在焦虑的房间里投下一枚镇定剂。

会议桌旁,众人的神情终于松动,一丝微弱的希望火花在疲惫的眼底点燃。窗外,暮色渐沉,城市的霓虹初上,映照着林涵悦轮廓分明的侧脸——她知道,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才刚要开始。

没有片刻喘息,绿源科技那间不足三十平的办公室瞬间化作高压熔炉。距离投标截止仅剩三天,林涵悦几乎是把自己“焊”在了那张堆满文件的工位上。白天,会议室的玻璃墙内,唇枪舌剑是常态。技术主管老张,手指关节因常年画图而微微变形,此刻正重重叩击着铺满桌面的复杂工艺流程图纸,语速快得像连珠炮:“难点就在这里!材料损耗率每降低0.5%,良品率就能跳升三个点,但设备精度要求……”

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让林涵悦有瞬间的眩晕,专业术语如同密集的冰雹砸来。然而,她极强的学习能力在高压下被彻底激活,敏锐的商业直觉更是穿透了技术迷雾。她立刻捕捉到核心,目光灼灼地追问:“老张,这0.5%的损耗,如果跳过传统供应商,改用我们上个月考察的那家新物料厂,供应链成本能压下来多少?保守估计?”紧接着,不等回答,她又转向项目组,“这个技术突破点,在方案演示里必须做成视觉爆点!投标评委不是工程师,他们要一眼看懂价值——能不能用动态模拟演示它在实际工况下的节能效率?比枯燥的数据强十倍!”她的问题像精准的手术刀,直切要害,技术团队的小伙子们先是愕然,随即眼中迸发出亮光。林涵悦的笔记本上,字迹如飞,交织着技术要点和后续需跟进的合同条款,那份锐利和投入,悄然瓦解了技术团队最初对这位“空降兵”的审视目光。

当城市华灯初上,办公室的荧光灯管却成了唯一的光源,映照着空气中悬浮的尘埃粒子。角落里,那台老旧的咖啡机发出沉闷的轰鸣,宣告着自己“劳模”的地位。苦涩浓郁的香气顽强地驱散着沉沉倦意,却也无可避免地浸透了每一份文件和每一寸空气。“噼啪”、“噼啪”……键盘的敲击声此起彼伏,密集如骤雨敲打铁皮屋顶,构成了这深夜战场恒定的背景音。财务区,小刘和王姐紧挨着,额头几乎贴在厚厚的报价单和成本核算表上。小刘鼻尖渗出汗珠,指尖在一个个耗材条目上快速滑动,突然停住,声音带着嘶哑的急切:“王姐,你看这批连接头的采购价!宏达上次报价是12.5块,我查到他们给友商的批量价是11.3!再谈,必须压下来!”两人低声而激烈地争论着每一个铜板的去向,计算器按键被按得啪啪作响。几步之外的技术区,几位工程师围着一张资料淹没的桌子,桌上横七竖八躺着几个早已冷透变硬的盒饭,油渍凝固在塑料盖上。他们正为一个技术参数的表述绞尽脑汁:“‘显著优于行业标准’太虚!换成‘实测节能效率达到国标一级能效的128%’,数据呢?快把测试报告找出来!”有人烦躁地抓乱了头发。

林涵悦的身影在这片焦灼的战场上灵活穿梭。她猛地俯身在小刘的屏幕前,指尖点着一个跃动的数字:“这个浮动成本基数,是基于今天下午更新的供应商报价重新核算的吗?确认无误?”得到肯定答复后,又快步走到技术组,拿起一张刚打印出的效果图稿,语气急促却清晰:“宇哥,这张图核心优势还不够直观!把对比数据用动态柱状图叠加在设备运行画面上,让评委一眼看到差距!现在能改吗?”她累得眼眶发烫,眼皮沉重得如同坠了铅块,但精神却如拉满的弓弦,不敢有丝毫松懈。空气里弥漫着复杂的味道:浓咖啡的焦苦、冷饭菜的油腻、纸张的油墨味,还有——一种被压缩到极致、混合着汗意、专注、极度疲惫却又不肯熄灭的斗志的奇特气息。灯光下,每个人的脸色都带着熬夜的青白和倦怠,但眼神却无一例外地钉死在屏幕闪烁的光点或文件密集的字行间,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林涵悦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一张张疲惫却坚毅的脸孔,扫过这个为了一个渺茫希望而奋力燃烧自己的小小方寸之地,胸腔里那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几乎要将她淹没——这早已超越了她个人的承诺,这里凝结的是老张图纸上每一笔描摹的心血,是小刘反复核算到眼花的数据,是工程师们冷透的盒饭旁那些被揉碎的草稿纸,是所有人熬红的双眼里,对改变命运的深切渴望。

最后24小时,空气绷紧得仿佛轻轻一触就会爆裂。林涵悦办公室的灯光彻夜未熄,像一座孤岛上的灯塔。核心成员围拢在临时拼起的大会议桌旁,桌面被图纸、数据表格、标注得五颜六色的方案稿彻底覆盖,几乎没有一丝缝隙。此刻,每一页纸都经历过数轮残酷的“拷问”:技术方案的严谨性被反复推演质疑,每一个支撑数据都被财务和采购联手交叉核验了三遍以上,甚至连演示文稿中一个毫秒级的动画切换节奏,都被市场专员反复调整测试了不知多少次。技术骨干陈宇,眼下的乌青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手指仍在布满油光的键盘上机械而高速地敲击,只为将最后一张技术路线模拟图的渲染精度再提高一点点。财务专家王姐,鼻梁上的老花镜滑到了鼻尖,她埋首在最后几页成本分析表里,手中的红笔如同探雷器,在密密麻麻的数字森林中谨慎地圈画扫描,试图榨出那最后一丝可能的成本水分。林涵悦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深深拂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疲惫刻在眉间,专注燃烧在眼底。她知道,这叠即将被送出的厚重文件,早已不再是冰冷的纸张和数据,它是这个拥挤空间里,无数个不眠之夜燃烧生命凝结出的结晶,是所有人赌上信任与未来的孤注一掷。成败,只在明日一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