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96章 教授为财勾心斗角

野心家诸葛亮 第96章 教授为财勾心斗角

作者:高岭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2: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司马徽和黄承彦听到庞德公只招到了诸葛亮这名新生,就不出去招生的了,他们就觉得很不正常。因为庞德公平时很贪心,对于钱财就像韩信点兵,多多愈善。为什么庞德公支招一名学生就止手了呢?莫非诸葛亮那个学生给了庞德公很多的金银的吗?

他们两个教授就决定去调查。黄承彦讲,我们如果直接去问诸葛亮,诸葛亮肯定不如实告诉的。

司马徽讲,诸葛亮已经没有长辈了,家里只有兄弟俩。诸葛亮花多少金银,他的弟弟诸葛均应该是懂得的。我们就是借口去家访,背地里盘问诸葛均,他的二哥诸葛亮到底交给庞德公多少的招收费。

黄承彦讲,就是诸葛均不愿意告诉我们的呢。

司马徽讲,到了那儿,我自有办法打听到的。

司马徽和黄承彦两人来到了隆中,他们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了诸葛茅庐。两人站在茅庐前面的柴门前,大声喊:“喂。里正在家吗?”

糜秋听到有人叫里正,她就连忙走出看谁在外边喊话。却见到穿得很整齐,很讲究的两个官员不官员,商人不商人的男人在叫门。

糜秋问道:“两位贵客哪里来?”

司马徽先回答说:“我们两人就是书院的先生,锦亭特来家访,诸葛均在家吗?”

司马徽早就听说,诸葛均已经娶了媳妇,他猜这个年轻的女子就是诸葛均的媳妇,所以他就将来找诸葛均。

糜秋心里说,你们是书院教授又如何,你们又不帮我的丈夫找到官来当,于是她说:“小女的丈夫和二哥孔明出门去看田地了。两位有什么事,就跟我讲,等丈夫来了,小女再转告他。”

糜秋讲的是真实。诸葛亮眼看自己将要去书院读书了,他就抓紧时间,带弟弟去各个方向认识一下自家的田地。

黄承彦说:“姑娘,让我们先进去坐坐,然后,我们在谈话行吗?”

糜秋说:“不行!丈夫不在家,家里一个男人都没有。小女不敢请陌生人进门来坐的。”

糜秋心里想,你们要是刘表或者是刘备拍的官员,拿起就自动的请你们进来的了。可是你们却是书院来的教授。书院的教授收了我的丈夫的银子,要入帮我的丈夫金荆州集团里去做官。让你们进屋里来,白费我的茶水呢。

司马徽说:“哦,那我们理解的。诸葛均和诸葛亮又去哪了?”

糜秋说:“二哥孔明带诸葛均去看家里的田地。你们到底来干什么的?”

黄承彦说:“我们来通知诸葛孔明。他被书院录取了。”

糜秋说:“孔明早就知道了。”

司马徽说:“那孔明应该去交学费。”

糜秋说:“他早就交了学费。”

黄承彦哦了一声说:“交给了谁?交了多少?”

糜秋说:“交给庞先生。十八两金。”

司马徽说:“交了就好。告诉他,十五天后,就去书院报到读书。我们是路过这儿,顺便来问一下的。”

糜秋说:“这,庞先生也早就告诉二哥孔明了。用不着你们来说的了。”

糜秋没有两位先生开门,她转身一往屋里走回去。

黄承彦和司马徽在回家路上,他们都讲,回去就当面揭庞德公心贪一下。

司马徽和黄承彦一回到书院,就立刻去见庞德公,见面就问道,庞主管,你背着我们去收诸葛亮将近二十两金子,怎么也说一声的呢?

庞德公很生气的说:“造谣!道听途说!谁告诉你们的?”

黄承就供出来讲,是诸葛均的妻子讲出来的。

庞德公说:“诸葛亮只交到我手里十八两金子。怎么讲是二十两的呢?”

司马徽说:“十八两就是将近二十两得了。那话没说错的。你收诸葛亮那么多的,应该告诉我们一声,让我们以后去招学生也有个底数的呀。”

庞德公讲,那18两的金条里头有6两金条是一年的学费,他只收到手续12两金条。等到开学了,他就将诸葛亮的学费交到书院的账房先生那里去。

庞德公还暗庆诸葛均的妻子没有讲出诸葛亮曾讲过要给书院里的3个教授每人都送一份相同的礼的话。他的同仁才不知道他独吞了诸葛亮的礼金。要是那个女人都把诸葛亮的话全讲出来了,他可是贪得无厌的领导人了,他在书院里可真的无地可容的了。他得需要封主诸葛亮不把此事说去才行。但是,他一转想,他就是书院里的头头,他怕谁的呢?他当头的就是多捞一点,不多占,他还当头来干吗?

庞德公又说:“我只招一名学生,又不是全揽招完学生的名额。还留下许多名额的。你们应该赶快出去招学生。”

司马徽和黄承彦一见到庞德公已经从诸葛亮的身上捞到了12两金条,觉得用免试的幌子去招生也能捞到金银,而且庞德公已经开了头,也弄到了金子,他们再不去做的话,他们就要就吃大亏了。他们觉得凭着他们个人的声望也能揽招到新生的。

黄承彦就想起历年来求他的几个考生。他马上捎话去叫那几人来见他一下。

黄承彦也快的揽到了三个学生,分别是;来自博陵的崔州平,来自颖川的石广元,还有来自汝南的孟公威。黄先生向学声收取手续费是每名两千两银子,共捞到了6000两银子,比庞德公还要多一倍。

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是几次来报考过书元,次次都是名落孙山,他们的年纪都快奔半百年纪的了。现在一听,只要多交一点银子的免试费给黄老师,他们就能进书院去读书,读了几年书之后他们就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了,就有当官的机会了。他们凭着家里有钱,黄老师说要多少银子,他们就交多少银子。

而另一位的先生司马徽见到两个同仁已经捞到笔银子,他急了,他只好捎话叫来颖川的徐庶,讲他可以帮徐庶办免试入学手续。

后人有诗云;

生源短缺书院慌,

免试幌子诱味香。

弄张文凭光耀组,

破费千金心也甘。-- by:da50s2x|55519|11575873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