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32章 . 父教子如何谋官位

野心家诸葛亮 第32章 . 父教子如何谋官位

作者:高岭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2: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礼教规定晚辈在吃饭之前,先来饭厅入席坐好,恭候长辈到来一起吃饭。(本章由就爱看书网92Ks.Com更新)

礼教规定晚辈吃饱了,也不得先离席,要坐在那里,等晚辈也吃饱了,长辈先走了,晚辈才得走。

礼教规定晚辈在吃饭时,不得大声件话。

礼教规定晚辈在吃饭时,不得乱走动,就是你内急了,也不能随意跑去厕所,先去向身份最高的长辈报告,长辈同意让你走,你才能走去方便。

礼教规定同桌教子。长辈在吃饭时,一定要对晚辈训一番话。

礼教害得晚辈在吃饭的时候,小心翼翼,有屁不敢放,尿急了要忍。

这晚的晚饭,诸葛家的几个小字的几个儿女吃得极为的小心,极为的谨慎,极为的紧张,因为这顿晚餐是刚成为他们兄弟姐妹的后娘第一次同我们吃饭。也因为今天他们得罪了父亲,冒犯了父亲的尊严。如果他们不小心的话,惹得了父亲生气的话,挨揍是免不了的。

他们这桌晚辈坐的人都吃饱了,站在旁边为他们盛饭的丫环姐姐,三次问他们还吃不吃,他们都说饱了,不吃了。她就开始动手收拾桌上的餐具。

丫环姐姐端着碗碟筷子去了厨房不久,最小的诸葛均就坐在椅子上打起顿来。诸葛瑾怕他跌下地来,就将他抱如怀里来。本来抱小弟的工是丫环姐姐做的,但是,她不在了,大公子只好抱一抱小弟。

突然间,当爹的诸葛珪一声大喊:“子瑜,你搞什么小动作?”

诸葛瑾抱着小弟站起来说:“回爹大人,子瑜是抱阿均……”

诸葛瑾的话还没有讲完,当爹的就大声的骂了起来说:“阿阿什么?你要说小弟的字,用阿字放在名前面的,是那些没有教养人才这么的说法。在我诸葛家里,不准你这么讲的。”

诸葛亮回答说:“回爹大人,小弟诸葛均是还没有字的呢。”

诸葛珪不得转头去问诸葛玄说:“老幺这孩子真的还没有取给字的吗?”

诸葛玄说:“我还没有听到你给老幺取过字的呢。”

原来古代的男儿一出生,为爹的就马上给他取名,之后又要给他取字,这样一个男人的名和字才齐全。诸葛亮刚会讲话的时候,诸葛珪就马上给他取字为孔明。如今,小儿子已经3岁多的了,不知当爹的为什么忘了给他取字的呢?这大概是诸葛珪只顾得去跟**女相会,忘了给小儿子取字的吧。(本章由77nt.Com更新)

当爹的是有错不认错的人,他没有给小弟取字,是他的责任,但是,他却一转口又说:“子瑜,你懂得你是我的什么人吗?”

诸葛瑾说:“回父亲大人,子瑜是爹的长子。”

诸葛珪指着大儿子说:“你讲,长子在家中的责任是什么?”

诸葛瑾说:“长子是家中的半个家长。”

诸葛珪说:“你半个家长是怎么当的?你明知小弟有了名还没有字,为什么不替我给小弟取字的呢?”

诸葛瑾低头不敢做声。

当爹的又说:“子瑜,你在孔府学院读了6年书,你的学业怎么样啦?人家聪明的孩子走几步就能吟出一首诗来,我给你走5步,马上给我想出两个字来给你的小弟做名的字。”

诸葛瑾脱口说出了“问君”两字来。

问君,就是问你的意思。诸葛瑾话的意思就是,我就是要问你当父亲的了。谁知当爹的误解是以为大儿子真的给小儿子的名取字了。于是,当爹的就追问大儿子说:“子瑜,你为何用问君两个字?意思是什么?”

父亲的问话,儿子不能不答。

诸葛瑾解释说:“问君就是向君主提出疑问。我给小弟取这样的字,就是希望他将来长大了,不单有了非常的学问,还有了非常的胆量,向皇上或君主提出他自己的疑问,从而得到的重用。”

当爹的有点高兴的说:“不错,诸葛均就用这个字喽。”

就是因为当爹的和大儿子的斗嘴皮,才害得诸葛均长大后用的名字变来变去,没有一定的固定。他给诸葛亮写的信。签的字是写着问君。后来诸葛亮当上蜀汉宰相后,拉他到天水郡那儿去当校尉,这样诸葛均给下级签字的就是签写文君两字,他给上级写的公文,末尾签的就是闻君。他怕在公文上签上了问君,而得欺君妄上的罪名。

由于诸葛均用的字,总是变来变去不定,所以,后来史官造册登记写官员名字的时候,也弄不清他到底用的名之字是那两个字为准,于是,史官干脆只写他的名:诸葛均,没有写上他的字的两个字。

原来是诸葛珪当父亲的不够负责任,才害的诸葛均在史书上只有名没有字。

诸葛珪又问道:“子瑜,你明知吃饭的规矩,你为什么还乱抱问君?”

诸葛瑾说:“回爹大人,子瑜见问君困睡打磕睡,怕他摔下椅子来,才抱他的。”

当爹的说:“你耍滑头!你就是利用小弟小妹的年小来跟我做针对。”

忠厚老实的诸葛瑾说:“子瑜不敢……”

当爹的大声的喝斥道:“住口!你想狡辩?你还嫩得很。今天中午,你刚教弟妹怎样做的时候,就有人去密告我了。”

接着,当爹的又讲,亏得你是跟我逗着玩,要是你真的跟君主这样玩的话,你就没命的了。我告诉你,凡事要做的都要做到密不漏气不漏水才行的呀。用计保密得好了,事情才能成功的。不然,就遭满门抄斩的了。

诸葛亮马上把爹这句话烙印在心中,时不时重温爹的话。他后来凡做的事都是秘而不宣,待到事情成功之后,他才告诉别人我是怎样设计的。

当爹的又说:“子瑜,你明天就马上离开这个家!”

诸葛瑾慌问说:“爹要赶子瑜去哪?”

当爹的立即讲:“我要赶你去京城。”

“爹想叫子瑜去做生意?”

“不是。我是叫你到京城去拜蔡邕为师。”

“爹,子瑜已在孔府书院读了6年书,所有的文理道德,治国安邦的书,子瑜都学过了,再去京城拜师读书,是浪费银子,子瑜不想去了。”

“你一定要去。我告诉你,你在山东读了书,只拿回来一张文凭,还没有文人名士给你做学术鉴定评语。你拿学业文凭去求职,那些有势力的君主会嫌你没有名气,不想见你的。即使那些君主收留下你了,也因你没有名气,不敢重用你,只安排给你一个小小的职位。这样的话,你不知到那个猴年马月才有出头之日的呀。如果你得到了朝中的一大臣的欣赏,你的名气就大起来了。到时候,那些搞军事割据的君主就认为你是个大能人,纷纷出高薪来争聘请你去当他的谋士大臣的了。那样的话,你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升当很大的官了。甚至还封你当他的第二把手的呢。那你不就是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的吗?”

当爹的稍停了一下,他又说:“我本来是有很大的本事的,只因为朝中无人,没有人推荐我上去当更大的官,所以我在这个小县城混了这么多年,还是当一个县长的小官员。为了你不再像我吃亏这么大,我要豁出去,出了大把的银子托人去帮求蔡邕收你为徒,让他作为你的导师,专门辅导你学文章,帮你修改文稿,点评你的文章,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京城里的名人大臣读,那样你就马上出名了。你一出了名气,就会有君主来聘请你去当他的谋士了。”

当叔叔的诸葛玄插口说:“这就是名人效应。是做官的最简捷之路。子瑜,既然蔡邕答应收你为徒了,你要珍惜这个极好的机会喽。你要知道,你爹为了你的前途,一年就得送给蔡邕二万两银子的呀。”

这时,诸葛玄才知道,大哥还是着重培养自己的儿子,没有重视他的前途。要是大哥重视培养她的话,那就应该给他找朝中大臣做他的导师,让他早点儿出名气,早点儿当上大官。现在大哥却直送儿子去京城,没有送他一同去。看来他只能靠自己去争官位的了。

当爹的说:“做父母亲挣来的钱财就是要花在儿女的前程上去的。为了你们几兄弟的未来,我是舍得花钱的。但是,你也要懂得孝顺父母亲才行。你要是真的孝顺我的话,你去了京都就要用心写文章,争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写出一篇文章,在蔡邕的修改之后,能在京城产生轰动效应,这就是证明你取得了成功的了,你就可以回家来了。也就是你为家里节减了好多的银子了。这就能证明你是一个大孝子的了。”

诸葛瑾说:“爹,子瑜就把以前写过的作文那去给蔡邕修改,让他老人家在我的作文里头拿出一篇去吹一吹,我一出了名就立马回来到东吴找鲁肃,求他将我推荐给孙权。看看能不能在那儿某到一官半职。”

当爹的说:“只要你拿到了蔡邕对你的文章做出很高很好的评语鉴定,再加上你又会吹捧孙权的话,孙权就重用你的了。你放心去吧,我给蔡邕的银子是不少的了,相信他会尽力而为来将你推出社会来的。”

诸葛瑾说:“蔡邕当上了这么大的官,他还是这么的贪的呀。”

当爹的说:“凡是当官的人都是冲着金银着想的。位官越大的人心里就越贪。现在我在你身上花了好多的银子,将来你就得捞回来才行。”

“爹,你`放心,子瑜一定把爹在儿身上投下的银子成倍的捞回来。”

当爹的又说:“以前在我们山东是文人名士云集的地方,但是,今天这地方战乱频繁,文人名士怕死,全都跑去南方避难了,很难找到他们,为了你的前途,我只好花重金找在朝中当大官的蔡邕当你的辅导老师了。你去了,就要用功写文章,争取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文章在京城里被人传阅。你一出了名,就可以回来结婚了。”

正在此时,丫鬟来抱走了问君小弟。爹又讲:“子瑜,今晚月亮很圆,你就协助叔叔一下,趁着有月光,就教孔明和公休两个弟弟的武术的基本功夫吧。”

诸葛亮和诸葛诞一听到大人要教他们功夫了,就很高兴叫好起来。

后人有诗云;

若想孩儿能成才,

家教应先早安排。

家教犹如锤锻铁,

千锤百炼器耀彩。-- by:da50s2x|55519|11575809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