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326章 诸葛亮为兵败狡辩

野心家诸葛亮 第326章 诸葛亮为兵败狡辩

作者:高岭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2: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亮斩了马谡,把兵败的责任全都推给了马谡。但是,仍有人议论街亭失守之事。诸葛亮为了平众愤,只好假惺惺的自报贬职。

诸葛亮上表要自贬职,但是他却没有交出兵权。于是刘禅也不敢真的把诸葛亮贬职,只好做表面文章,准许诸葛亮从丞相大将军的职位降为右将军,行使丞相职务,仍总管全国兵权。诸葛亮的贬职,一场儿戏而已。

诸葛亮这样自我降职,只要为今后若有打败仗了的将领,他好严肃处罚他们。这就是诸葛亮的狡猾。

诸葛亮出此北伐失败了,他不甘心,时刻度再想如何再去北伐。他等了一年的时间,终于等来了东吴已经打败了魏国曹真带兵来犯境的军马…∴n…∴s…∴b,□.≯ns♂b.↙m,而且东吴的主将陆逊又有来信约蜀汉一起去攻打曹魏。

诸葛亮借到了陆逊的来信,他就觉得是个大好机会,他又找到了北伐的理由。

诸葛亮知道他若再出兵北伐的话,那些以前反对他北伐的大臣坑定又要出来阻拦的。他们的阻拦的理由肯定是讲他诸葛亮去北伐都打了败仗,还要北伐干什么的呢?再去还不是在失败的吗?而刘禅怕消耗国力。也随大臣的意见,不批准他出兵的。虽然他诸葛亮是独断专行,爱怎样做就怎样做,但是他还是怕众人议论的。为了封住众人的口,他必须再为自已开脱街亭失守的责任才行。

诸葛亮又想怎样才能开脱的了责任的呢?他就想上表,在表里他就为自己伸辩失败的理由。臣子给皇上上表,是要在朝上给回皇上读一遍的。这样的话,全体大臣都能听到的。大臣听到了。谁还敢再多言多语?

诸葛亮又考虑以什么理由上表的呢?想来想去,诸葛亮还是以再次北伐的理由上表。于是诸葛亮就决定再次写《出师表》一篇。

现在有些大臣都反对北伐。诸葛亮就先讲他要北伐的原因。于是诸葛亮就在表问的开头写了;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先帝英明衡量过我的才干,他明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弱于强敌的。然而不征伐曹贼,蜀汉王业就是等待消亡。与其坐着等待灭亡,还不如自动去讨伐敌人的吗?因此先帝才决定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觉睡不着,饭吃不香。总想征伐北方敌人的事。为了北伐,就应先平去南方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的荒凉地区作战,两天才吃一顿饭。这并不是我不爱惜自己,而是想到蜀汉的王业绝不能够偏安在西蜀之地,因此我才冒着艰难险阻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人发议论的说我这样做错了,不是上策。如今曹贼正在西方显示出疲困,又在东方竭力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趁敌军疲劳时而攻他。我认为现在正是进兵北伐的时候了。

诸葛亮就在文章的开头讲他北伐是受到刘备的委托,并不是他诸葛亮自己想要干的。诸葛理由是很有力的。而且这个委托是很有可信的。因为刘备在遗诏里就是指定诸葛亮做托孤大臣的第一人选。既然他诸葛亮是的哥托孤大臣,那么就有刘备托他要完成北伐统一中原的大业的事了。刘备已死了。没办法对证了。反正刘备生前跟诸葛亮是很亲密的,诸葛亮现在讲有刘备曾委托他北伐的事,就有此事。谁反对北伐。谁就是反对先帝刘备的了。这样的一上纲上线,谁还敢反对北伐的呢?谁要是反对的话。那么就是反对先帝刘备的了,就要治他的罪!…

写了这样的两段文字。诸葛亮又要想写他前次北伐失败的原因。但是,他转想,不能写他自己失败的原因,写了就是承认自己没有军事的才能。他想到人们常说“胜败仍是兵家常事” 的话。于是他就要将他的失败并不是天下的第一人,曾有先人失败过很多的。于是他就一一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失败是情有可原的。想到这一点,诸葛亮又写了四点理由;

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祖的英明就像天上的日月一样,谋臣们的智谋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之后才得到安定的,现在陛下的韶华赶不上高祖,谋臣又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疑问满腹,难题塞满胸中;因此他们就今年不战,次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做得强大起来,逐渐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慧计谋,胜过世上所有的人,他用起兵犹如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受困于南阳,历险境在乌巢,遭到危险于祁连山上,被逼困在黎阳,在北山几乎失败,差一点在潼关被杀死,后来他的表面上才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学浅薄,就想要我不经历危险而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攻下,四次渡过巢湖没有成功,任用李服,李服又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夏侯渊又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曹操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曹操他还有这有那的失误,何况我才庸低下,怎么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诸葛亮写了他可以失败的理由之后,他还觉得他应该再说,他为什么要继续北伐的原因。于是诸葛亮就从军队里的大将自然减少和蜀汉的地理位置的不足来申明他要北伐的两点理由;

自从我到汉中,其间只不过一年罢,可是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大将领相续死去,还有军队中的曲长的、屯田军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以及冲锋陷阵的将领,賨叟、青羌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些全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全军将要损失去三分之二,那以后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诸葛亮写了几点理由之后,他又想,要是有大臣问他,再次北伐能不能保证去的全面的胜利?那他又怎样回答的呢?诸葛亮懂得他北伐是不能肯定取得胜利的。那么他有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为了今后有条后路,诸葛亮就是这样写道;

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然而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

诸葛亮写到这儿,他就觉得一篇文章可以结束了。借来他又考虑他是不是亲自去上朝向刘禅读这篇文章的呢?

诸葛亮考虑到,要是他去上朝读《出师表》的话,肯定有人为难来东问西问一些难题的。为了不被人问倒,出现难堪,诸葛亮想,在朝中他说当权,他爱上朝就上朝,不爱上朝就不上朝,刘禅也奈何不了他的。于是他就想出要杨义代他上朝去读表的主张。这样的话,他不在朝上了,想为难的大臣,也找不到他来发问难题的了。

就是由于诸葛亮没有亲自上朝去宣读后一篇出师表,因此后来就有人怀疑那篇出师表不是诸葛亮亲笔写的。

后人有诗云;

前后出师表,

强词欺君弱。

诸葛专权断,

岂有不亡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