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20章 . 诸葛珪拼死争立功

野心家诸葛亮 第20章 . 诸葛珪拼死争立功

作者:高岭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2: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亮的爹家教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你们要像我这样才有前途。

诸葛亮的爹名叫诸葛珪。诸葛珪能当上泰山县长的这个官,完全是他自己去争得来的。

诸葛家族传到诸葛亮爷爷这一代时,家道是衰败得很厉害的了。在人丁上,只有诸葛亮的爷爷一个人,几乎人丁快要绝的了,在做人的这方面上,他的爷爷不但不是一个官员,反而还是一个名声极臭的人,他是方圆几十里远有名的酒鬼赌鬼加色鬼,好生生的把一个殷实的家败得精光。

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不好好读书,大了又不好好修养,必定出败家子的。

因为诸葛亮的爷爷是个败家子,所以他的爹非常恨他,心中不想认他为儿子,于是没有把诸葛亮爷爷的名字写在家谱里。

诸葛亮的爹之所以能成才,全靠他的奶奶是个很贤德的母亲。就在他的爷爷变卖田地拿钱去吃喝嫖赌的时候,他的奶奶却变卖她的嫁妆,拿钱来送他的爹和他的叔叔去读书习武。

就在诸葛珪和他的弟弟诸葛玄在外求学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在家因与人争嫖一个**女,而被人下药毒死了。然而,诸葛珪的母亲仍然让两个儿子读书。正是有了这样的贤德的母亲,诸葛珪的兄弟两才有学问。可是,诸葛珪的学问比诸葛玄略高一点,所以,诸葛珪就能很快的找到官位。

诸葛珪修完学业了,他就开始走上求职之路。

那时读书的人想去当官,可走的路有两条,一是靠世袭,二是靠名士推荐。

诸葛珪的父辈不是当官,他就没有世袭的路可走,只能走推荐之路。推荐只能靠老师,诸葛珪的老师就是很名的人。再说,老师当初招学生时,他曾讲包推荐出去当官。

老师是学生最信任的人。诸葛珪就问老师能不能当他找到一份职务。

老师拍着胸膛,信誓旦旦地说:“能!不过需要用钱去打通关节才行。”

学生总是相信老师有通天的本领,老师是学生最崇敬的人。老师承诺帮推荐了,诸葛珪就高兴万分,信心十足。

诸葛珪就回去跟娘讨要一些钱来做求职活动之用。

他娘当时已经是身没有了一文钱的了。娘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就回娘家去跟亲戚们讲她的大儿子如何的聪。现在已经读书毕业出来了,正在找事做,找到了事,那就是当官的了。

亲戚们很关心问她,你儿子找做事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

诸葛珪的娘讲,事情眼看十有九成的成功了。因为有老师答应帮忙。老师是教了几十年的书。桃李满天下,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有他的学生在做官。只有钱给老师拿去活动一下,就能找到事来做的了。

亲戚们一听了都很高兴,都以为他们以后就有亲戚当上官的了,他们就可有了靠山的了。于是,一听到这个很有光彩的母亲是来借钱,大家就纷纷拿钱来给借了。

然而,诸葛珪拿钱去给了老师后,就一直没有回音。几次去问老师下文时,老师总是说,急不得,还得等人家回复才行。

诸葛珪就是这样的等了几个月,还是没有结果。求职一直没有消息,诸葛珪一家人这时才知道,被老师骗了。他们想去告老师,又没有证据,告不动人家的。只好自认倒霉,丢了钱。即使有了证据也告不了老师的,因为他在官场里有很多的熟人。

诸葛珪不服输,他心里想,我求老师推荐走不通了,我就自己去活动,直接去求当官的人帮忙。他就拿了自己的名片贴子去到县长家里去。县长看了他的个人简历,赞扬他是个人才,并且说县里正缺一位师爷,问他想不想当师爷。

师爷就是专门给县长大人抄写公文,这个工作,对于诸葛珪来说,是非常胜任的。他在心里想,先当他几年师爷,积攒了银子,再去跑官,买个县长来当。于是,诸葛珪就说:“县长能够安排我当师爷爷,真是我三生有幸的了,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大人的恩德。”

县长又马上说:“这个职位早有几人来竞争了,眼下就看谁出的价前高,就安排谁来当的喽。”

呵,那时卖官是搞竞标的,谁舍得出钱多谁就能买到那来职位来坐。

诸葛诖回家又跟娘讲了竞标买师爷职务的一事。娘问他,前头的人出了多少银价?诸葛珪讲他从县长口里获知曾有人提出愿给县长40两银子。娘就讲为了争得师爷这个官职,我们就要豁出去,出价比别人高,就给县长送去了最高的银50两。

这笔银就是狠心变卖掉祖上传下来的房子和很多的田地。

就是因为变卖了祖传下来的家产,才促成我们的诸葛家族从北南迁的原因。这是后话先说的了。

诸葛珪把银子拿去送给了县长的第二天,那个县长又升迁到外地去当更大的官了。县长升迁去了哪里,没人知道县长的去处。诸葛珪买官一事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买不到官的书生丢了银子,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后才得知,那个县长是通过“空卖师爷”来敛财去买自己更大的官位。

诸葛珪求职连连受挫,弄得倾家荡产,害得一家人住的是草棚。要靠着几块薄田来过日子。

正当诸葛珪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山东一带有人响应张角的号招。聚众起来反朝廷。官府便大许征兵去讨贼。

诸葛珪的母亲就对他说:“孩儿,我们家里朝中无人,你读书没出路了,你就去从军吧。你投了军,就要像先祖的那样奋力杀敌,争取多立功,谋得一官半职,我们一家人才有出路的。才有银子来还债。”

诸葛诖就觉得母亲的话很有道理,在家只有挨饿挨穷,不如到军中去闯一闯,也许能捞到官来当的呢。再说他一走了,亲戚才少上门来缠问还债,娘才能过得上比较清静一些的。他呢,一走了就不看别人卑视的眼光,听不到别人嘲笑的话语。

诸葛珪去投军,实质是他要逃离令他感到压抑的环境。

诸葛诖加入到一个县长(古时称县令)管的地方军中,几次打仗,他都是冲锋在前,可是他不会去巴结军官,所以带队的军官讨厌他,没有给他记功。而那些会溜须拍马屁的人,打仗躲在后头,却屡次立功受奖。

县长就是让他的亲信充数去领要行赏银两来私分的。

当官的搞**,士兵打仗就不卖力了。

军队围贼在一个山上,攻打了几天总是打不下来,惹得省长(古时称太守)都发怒了,亲自到前线来督战。官兵仍攻不上山头去。

这时,探兵来报,别处的敌兵正向这儿驰援。

省长着急了,当晚在当场革了县长的职,并就出悬赏,谁能冲上去斩得贼首,封给当县长。

很多士兵都认为一大群官兵尚不能攻下贼占据的山寨,你却提出来让一个人去攻克下山寨来。省长简直是在讲昏话。

诸葛珪却认为老天爷赐他一个极好的翻身机会。

他是本地人,对敌占据的山头的地形地势非常的熟悉,他打算夜袭贼营。

诸葛珪独自去见省长,讲他今夜就摸敌营。

省长问他需要带多少人去当助手?

诸葛珪知道他若是带很多的人去摸营,功劳就要分给很多的人,说不定还有太守的亲信在里头,那样的话,头功也许记在太守亲信的身上的呢,为了确保自己立大功,他必须拼死去一博,于是他说:“人多目标大,我只一个人去烧贼营。夜里大人只见山上起了火,大人便带兵冲上山去杀敌。”

省长答应了这个兵卒的要求,并且再次许诺,只要攻克了贼营,这个县的县长就让你来当。

诸葛诖凭着熟悉这山的地势,乘着夜色,绕到山后,从悬崖绝壁爬上山顶去。他摸到了贼首睡的大草房,先捅死了哨兵,有摸进里面去,将正在酣睡的贼首一刀杀死,割下了首级。他复摸出来之后,便点了一把火。

顿时,山顶上大火冲天……

大队的官兵杀上山顶去……

次日早晨,诸葛诖提着贼首的头颅,在众人的簇拥之下骑着高大的马,走下山来,向县衙门走去……

诸葛珪以他的亲身经历,给后代人的遗训是,人不大胆,难出头;大胆有官当,大胆有钱捞。

后人有诗云;

人不大胆难出名,

英雄历练火中生。

父辈先做大典范,

后代才能出伟人。-- by:da50s2x|55519|11575797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