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164章 孔明当乞丐

野心家诸葛亮 第164章 孔明当乞丐

作者:高岭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2: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亮背着地理图回到寺庙,他被一个小和尚挡住,不让他进庙里去。

他问小和尚说:“你为什么不让我进去?我的师傅是住在里边的呀、”

小和尚说:“那个老道士已经退了房租了。”

诸葛亮问小和尚说:“你可知道我的师父走去哪的吗?”

小和尚说:“不知道。我的师兄只叫我不准你进去。你想进去的,就得再办租房才行。”

租房?诸葛亮身上可没有一文钱的呀。现在他饿得很,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诸葛亮的心凉极了,师父为什么突然走?莫非出了什么大事,师父才跑开。他剩下的做盘缠的金子还在师傅那儿的呢。师父带走了所有的金子,他是怎样会去的呢?乘船,他没有银子,哪个船家给他坐的呢。走路,遇到大山,要爬一两天山路,山里没人迹,他又如何讨到饭来吃?在这儿打工,不知花多少时间才挣钱够了回家的路费。再说他是腿不便的人,谁人愿意雇用他做工的呢?他只能胜任教书的,但是谁又相信他能教好孩子的呢?即使有人聘请他去当教书先生,但是那又误了他的前程的呀。

诸葛亮非常后悔出门之前听了师父的话。原来他想带所有的金子去张松家的。但是师父却拦着不让他带去那么多的。师父认为诸葛亮一人带去那么多的金子,很容易遭人暗算丢掉生命的。因为诸葛亮是一人去张家买地图,就怕张家兄弟合伙来抢要金银的呀。为了安全起见,师父就让诸葛亮带去的金子刚够二百两就行了。现在可好了,害得诸葛亮肚子饿了却没钱去买东西来吃。

诸葛亮也很后悔他太顺从张松了,要是他坚持要师父一起去的话,现在他就不是单独一人了。现在师父不见了,师父有三长两短的话,他是有责任的。是他没有保护好师父,没有照顾好师父。师父去了哪呢?是不是师父在他走之后,被庙里的和尚见到师父的背包里的金子,而夺财害命的呢?或者是师父去井边取水掉下井里去了呢?但是水井在庙院子里边,他进不了庙,想看水井的虚实是办不到的。要是师父真的不在人世了,那师父是为了他的前程而牺牲的呀。别说今生他还不了师父的恩德,就是他转世几回也会报不了这大恩德的呀。

小和尚见到诸葛亮不走开,就催他说:“喂,你不租房的你就走吧。别来站在这儿了!”

诸葛亮对小和尚说:“小师傅,我饿得很了,求求你帮我弄来一碗粥吧。”

小和尚说:“我们和尚人是集中吃饭的,开饭时任由吃饱,但是严禁带饭菜到外边去吃。你叫我偷饭来给你吃,是万万办不到的!你想吃的,拿钱来给我,我去帮你买饭来。”

诸葛亮说:“我要是有钱的话,就不求你帮忙的了。”

小和尚说:“你没钱的,就去卖你背上的包袱嘛。包袱里的货不是钱的吗?”

诸葛亮说:“包袱里的衣服,我是不能卖的。”

小和尚说:“哼,你是要财不要命的!我不跟你说了,走!”

小和尚丢下了这句话,他就进庙里去,也把大门关上了。

庙不能进去,诸葛亮只好返回街道上。很饿的诸葛亮来到卖粥铺。铺里的客人正在喝着想分分的肉粥。诸葛亮在食客中游走,他想看有没有食客吃剩下的粥。然而诸葛亮看到放在案几上的碗都是空的,甚至有的碗还被人舔得干干净净。这时诸葛亮才知道来吃粥的人都是乡下赶来做买卖的穷人,他们哪有吃剩的呢。

诸葛亮只得走到买粥的人面前,伸出手去哀求施舍给他一点粥。

买粥的人知道,他今天要是施舍了一次,以后就天天有人来讨粥吃的了,那样的话,他还能做生意的吗?于是他就指着诸葛亮骂说:“快滚!别乱来捣乱!”

诸葛亮说:“贫道不是来捣乱,是饿了才来讨吃的,行个好,给一点粥吧。”

卖粥人:“那你就问我的狗答不答应。”接着他就叫来了一只狗。狗仔主人的唤使下,向诸葛亮吠叫,并向诸葛亮逼来,毗牙咧嘴的向诸葛亮示威,几次扑来想咬诸葛亮一口。诸葛亮连忙蹲下来。那狗才后退一下。因为够是怕人蹲下来抓东西砸它的。就在诸葛亮蹲下时,他无意的抓到了身旁的人的一条扁但。正当狗再次扑来时,诸葛亮就将扁但一刺过去,正刺入狗的嘴巴,狗哀叫的跑了。

卖粥的人忙骂道:“你想找死的吗?”说着他将手中的一碗粥向诸葛亮仍来。诸葛亮见到碗向他飞来了,又用扁但挥扫,将那只碗打掉。他这样的神速,真的令人认为他是个武功很厉害的人。

诸葛亮指着卖粥的人说:“你再敢打我的,我就施法叫你全家人都死光!”

吃客都站起来劝卖粥人息怒,他们说,那些出家人就是爱行讨的,你不给他粥吃便罢,不要斗嘴了。

诸葛亮才在众人的掩护下走出铺店。

诸葛亮又来到了卖餅店。那个老板你对诸葛亮说:“施舍是官府做的事,我这儿是卖饼的。你想吃饼的。你就先去把包袱当了,再拿钱来买我的饼吃!”

诸葛亮见到她这么说了,就转身走了。他心想,他是穿得这麽的干净,背上又背着一个大包袱,谁人相信他失声没有钱买吃的呢。但是,他就饿死了,也不能把背上的东西卖掉的。他是多么希望见到师父的呀。

诸葛亮慢慢地走着,他的眼睛总是看着地面,希望能看见地面有别人丢下来吃剩的东西,好让他捡来充饥。可是他总是没见到有人丢食物。

就在这时,诸葛亮闻到一股煮红薯味,他不由举目去张望,见到前面不远处,有个老太婆在劈柴。她由于力太小,斧头被木块夾住了,任由她是怎样也弄不出来。而过往的人或笑的走过去,或是笑着看着热闹。

诸葛亮看见到了这样的情景,他就想,老太婆是需要人帮助,我何不上前去帮她一次,之后再向她讨吃的呢。人常说,若人爱己,必先爱人。把这话放在行讨的,就是这么改,若人施己,必先施人。你还有力气的,没有帮过人,就伸手去求人施舍给你钱给你吃,人家哪能甘心白给你的呢?他就走上前去,忍着饥饿,蹲下去,对老太婆说:“奶奶,让我来帮你劈柴吧。”

他不等老太婆答应,就从她的手里要过了那块木头。一脚踩住了木头,两手用力的将斧头的柄向上撬起来。他连续了几下,终于把斧头弄出来了。

这时诸葛亮已经累得喘气了,肚饿使得他口很渴,他就向老太婆讨要了一碗水来喝。喝了水,诸葛亮觉得有头精神了,又把老太婆脚跟前的几块大木头来劈成细小的柴条。当他劈完了大木头,他已经饿得软绵绵。

老太婆很感激地说:“小师傅,你真是好心人的喽!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怎样感谢你的呢?”

诸葛亮说:“阿婆,不用感谢我了。我是外地来的人,很想尝一尝你这儿的红薯味道一下。”

老太婆一听了诸葛亮话,她马上懂得这个道士是为了想尝熟红薯,他才落力来帮她劈柴的。红薯虽是她换得钱的宝贝,但是这个道士已经帮她干了那么多的活,不给他尝几个熟红薯,是说不过意的。她从锅里夹出几个熟红薯,对诸葛亮说:“好心的师傅,你就先尝吃了这几个红薯了,再走吧。”

诸葛亮不客气的一口气吃完那几个红薯,他是多么希望老太婆再夹出来两三个薯的呀。但是老太婆却没有再夹锅里的热红薯出来了。他也不好意思求老太婆多给他吃。他也觉得肚里也有了几分饱了,可以顶得住半天了。

就在诸葛亮从老太婆的小摊子站起来的时候,有人在他的背后,抓住了他。

后人有诗云;

小白挨饿称齐王,

孔明讨饭当丞相。

名人总历生死险,

并非一路顺风帆。-- by:da50s2x|55519|11575941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