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超级程序 > 第三一五章 吴为的心法实践

超级程序 第三一五章 吴为的心法实践

作者:良炎140323122437734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20 17:36:47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发心收心能达到心性自明,心知发什么心能守得住收得了。¢£,发心收心又有万千组合,发心难收心易,发心易收心难,发心收心同难同易。发心收心之间有个固心守心,如何使心不变。不然,所收之心已经不是所发之心。使发心收心一体的关键在于定心。

各种宗教,究竟起什么作用,也许就是人世间人心最难测难安难牢,最难把握,靠人的自我把握很难,造神的目的就是把牢人心、拴束人心,增强人的自我把握能力。圣经与其他宗教经典,强调的是信仰的惟一性、独一性、诚实性,特别憎恨不忠的行为,尊崇的是忠实信仰坚忍不拔的性格。这与对人间行为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西方人重视诚信,也许就与基督教的长期教化有关。上帝虽然不能为人类理解把握,但上帝给人类带来的体验、影响是真实有效深刻的,如同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影视等优秀的精神产品会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一样,宗教经典作为人类的超级精神产品,给人类带来的体验、教化、影响也是超级的持久深刻。宗教经典有许许多多教诲,但第一大教诲,就是不能忘记上帝等的教诲,尽心、尽性、尽意去遵循教诲,去尽心、尽性、尽意爱上帝,忘了就要受到惩罚,以此反观人间,能够带给你美好教诲美好感觉的事情,都不能忘。

可是,人的忘性太大,人的心性太容易滑脱,心性易变。本来发心当时感到非常珍惜非常宝贵,随着时间推移在人的内心中分量逐渐减轻,直到化有为无,一切都成了过眼烟云,云飞雾散。人的心性如此。心外的一切、一切的一切,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人心自然要变。如何在易变的世界把握好自己的心灵,作好自己心灵的守护神,的确是人生头等大事。心变,也可能往好处变,但更有可能是自我败坏的开始。

无论心外如何变化,我心对外始终不变,即无论心外一切如何在变,我心对外始终不变;我的行为也许发生某种适应性变化。但我心始终不变。外变心不变,要独自承受外变产生的压力,意味着有那种超乎寻常的忍耐和承受,由此获得心灵的净化洗刷和提升,忍耐和承受就成了心灵净化洗刷提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外变心不变,等于给自己内心安装上了自我警醒的保护机制;心不变要如同磐石,也可以有效防范内心免受外界伤害。

心不变,以什么作为变与不变的标准?不能也不宜把外界事物作为变与不变的标准。如果以外界事物为标准,则外界事物易变心易变。比如。本来已经满足的心,看别人后变得不满足了。一切都处于易变状态。圣经里讲的是人对神的心不变。你对我好,我对你也好。你对我不好,我依然对你好。这里有没有标准?你行善我对你好。你行恶如果我依然对你好,我的内心就没有善恶标准了。你行恶行不良事情,要立足于劝止、引导、转化,这是内心有是非、善恶的表现。无罪有罪。以什么为标准?时下许多人由于利心太重犯了一种病,叫合理性缺乏症,内心中有一种无罪意识。干什么都有理,完全从对自己是否有利的角度看待事物。圣经里有罪无罪,是以是否听信上帝教诲作为标准。我们的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的有效性差,原因是每个人心中缺乏有罪无罪的意识和标准。内心中处于无罪状态,说明缺乏自我忏悔的动力,自我醒悟的约束力。我们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觉醒、醒悟。

外变心不变,如果只局限在我的自我内心世界,只具有个人价值体验,具有内向性、收敛性。我心不变使人心不变,则具有外向特征,社会意义、社会价值。外变心不变,是从我个人角度、个人价值体验上进行解读。从我心不变再到使人心不变,则产生了大量需要解读的信息,由我心不变到如何使人心不变,如何才能使人理解、接受、信服。说服学提出使人接受某种主张,可以采用三种手段:信誉手段、情感手段、逻辑手段。心灵的改变,或让人从内心接受某种主张,依靠这三种手段也很难见效。心灵的改变,常常靠悟性、靠开启心智。人间变心的情况太多太多。对人来说,养育过的、教育过的、帮助过的、忠实过的、恩爱过的、服务过的,许许多多,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逝,在内心中渐渐淡忘离去。人心易变。有些人,完全以功利为标准,见利忘义、财无心变。心里有无、变化与否,完全以财利为转移。失信的普遍,就是心变的证明。我的行事,只要别人找到我,自己有能力办的必办;能够当天办的绝不拖延到明日。

吴为回思,他过去总觉得欠别人的,倡导总记住别人的好处。有欠心的依据是别人对自己做了有好处的事情。这是一种朴素的报恩心理,基点是受人之恩、得人之好处。外变心不变不能建立在欠心的基础上。发心不应该发欠心。别人对你做了有好处的事情,你也找机会做了帮助别人的事情,那种负债感也就减轻了甚至化有为无,象做买卖一样,一手清一手货,交易完成便两清了,完成了发心收心。内心对待别人就会发生改变。由欠心向爱心的转变,是外变心不变的心灵基石。发爱心,超越普通的血缘、情缘,源于世间普遍存在的种种苦难。爱心,基点是能够给予人的不讲代价即给予人。通过施爱分担受苦人的痛苦、为脱离痛苦的分享脱离痛苦的愉快。要救人于水火必须亲身深入水火;要救人于苦难必须亲身经历苦难。人对爱的需要,超过对人间任何其他东西的需要,也是超越年龄、性别、身份、种族、国别的需要,尤其对那些生活在缺乏爱的环境中的人,更是如此。生活在无爱的世界中,要比生活在冰天雪地中更加令人感到寒冷。

发爱心,是人间最强烈的激励机制。爱,能够激发出不竭的精神动能;爱,使人智慧、使人焕发青春活力、使人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人拥有成全心和牺牲精神;爱,能够增添人的耐力和勇气;爱,能够帮助人克服狭隘的利己主义,使人内心中确立合理与否的内在尺度、标准。

外变心不变,不变的心是什么心?是信心,相信人都能够保持和坚守纯洁的心,即便是低劣粗俗之人,也有良善之念;是爱心,爱心能够消除甚至溶解人心之间一切阻隔,使人心融为一体;是诚心,勇于袒露心中一切、能够担当人间一切;是善心,别无所求,但愿做一些对人有好处的事情;是包容心,人心如宇宙,自然能够容得下人间一切。

人不能没有缺点,但不能因此饶恕自己的缺点错误过失。别人的一切过错都可以饶恕。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甚至仇敌、敌人都可以谅解、原谅、饶恕,人间还有什么过错不可以饶恕。但惟一不可以饶恕的是自己。人要甘愿承受自己选择的一切后果,并从中获得教益。饶恕人之过失,成全人之幸福。

心不变,是否会导致僵化、降低人对外界的适应性?心不变并不是说,心趋向于内向、闭锁、沉寂,丧失了激情和活力,而是外向、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状态,是一种什么都可舍弃奉献的“心”。

所谓乐与苦,皆由心变心来。外变心不变,体现命运由自己掌握,依靠自己去领会。由自己身边人身边事悟开去,直至万事万物,悟无止境。人要以悟为乐、以爱为乐。惟有用心去感悟,随时随地都有感知感悟,随时随地都有那种感悟带来的愉悦。(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