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官雄 > 第四十一章 一语道破

官雄 第四十一章 一语道破

作者:一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7:22: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四十一章一语道破

江天放想了想,季辉民今天的表现还真是如白羚所说。

“那你怎么看其他几个人?”江天放问道。

“袁书记一直都是称呼‘您’,尚局长一直都是称呼‘你’,李局长我不知道。”白羚说完,抬手理了理流海。

“你倒是一语道破天机啊。”江天放这回楞了,他还真是第一回听到用这样的评语来评价人的,这其中的感觉,细细品味的话,真是妙不可言。

袁启阵即使是在气急败坏得想拍桌子的时候,还能保持言辞中的恭敬,称呼“您”,说明此人心机极深,也极为看重上下级的领导关系;

而尚文,即使是在想变着法的诱使江天放投入交通建设的时候,还一直大大咧咧的称呼“你”,显然是属于那种“出头鸟”类型的角色;

对李开评价是“不知道”,那至少说明此人很沉得住气,不露声色,让人有点看不透。

“你很有做官的潜质。”江天放笑着说。

白羚却没有搭理他,问道:“下午去哪?”

“去石屏乡看看,马全说,试验结果出来了。”江天放说。

白羚诧异的望了望江天放,她不知道他去石屏乡发生的事,疑惑于马全那个大老粗,能搞出什么试验?

不过,白羚没有发问;江天放倒是解释了一句:“石屏乡搞了个砖厂的技改。”

车子被易泰借走了;两人只好去客运站坐车。

青山县的客运站,和所有的县城里的客运站差不多,抬眼望去,第一感觉就是“脏乱差”。

江天放也不急着赶时间,说了句:“先走一走,看看。”

客运站只有一个破烂的门,车辆进出,都是经过这个门;门里是个大坪,停摆着三五辆大巴车,还有几辆中巴,在坪里喊客。

“现在坐车,比早几年要好多了;再也用不着去抢座位了啊。”江天放和白羚闲聊。

“是啊,以前,我最怕做坐长途车了,挤不上去。”白羚说。

八十年代中后期之前,客运交通都是由国营的客运站承担全部的客运工作,那时候,别说是县里往乡镇,就是市州往县城,一天也就那么几个班次的客车;年纪稍长的朋友,可能还有那个年代的印象;一堆人挤在卖票窗口蜂拥抢票,然后等在检票栏那边,只等着检票员一声令下,“开闸”放人,所有的人都“百米冲刺”,跑向客车;幸运的,还能抢到个座位。“不跑?”,就算是你买的票有座次,可那也得要你能上车啊,就算好歹你挤上了车,那“罐头鱼”似的拥挤空间,你还想挪到你车票的座位那去?

就算你挤到了本该属于你的座位那,等你很是文明的说一句:“同志,这个座位好像是我的。”那你等到的,将是全车人看外星人一样的眼光,“按票就坐”,在那个年代,属于“傻*”。

今天我们想来,也许会觉得好笑,不就十几里的路程嘛,挤一挤,站一站,也就过去了,何必那样去疯抢;再说了,按现在**们的想法,越挤越好,说不定就来个“公车”艳遇啥的。。。。(汗)

可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物资与资源的极度匮乏,导致了老百姓在面对任何公共群体事情的时候,都会不经思考的蜂拥而上,先抢到手再说;因为你不去抢,就轮不到你。

想着过去的情形,江天放笑了,说道:“这个抢座位,耽误了我们国家发展,很多年呢。”

白羚觉得江天放这个说法,有些过了;瞟了他一眼吕氏外戚/12105/,那意思是,你“言过其实”了哦。

江天放却一边走,一边讲了一段白羚经历过,但没有思考过的往事。

八十年代,老百姓什么都在抢。

坐车坐船抢座位;买肉买米抢副食;工厂招工抢“指标”;参军入伍都得抢排队。。。排队靠后了,说不定轮到你的时候,就是一句“名额报满了。。。”

正是这种惯性的疯抢思维,导致1988年,邓公主导的“价格闯关”,以惨败告终。

当时,随着经济发展,以前的“计划经济”定价模式,逐渐演变成“价格双轨制”;就是国家对出厂商品进行定价,但市场按市场定价进行流通。因为物资匮乏,供求关系完全不平衡,“计划定价”与实际“市场价”,存在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一方面导致了**的“官倒”出现,同时,也导致了物价的节节攀高。

1988年,邓公委托沪海政府,对两百多种小商品,进行“价格改革”试点;将计划定价逐步向市场价靠拢,提高了大约25;这个在现在看来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我们国家,整个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陷入了停顿甚至倒退,其影响之深远,延续了数年,史称“价格闯关”。

当时,沪海政府刚刚宣布实行这个试点,整个沪海地区,整体物价应声而涨,老百姓整夜的去商店排队抢购物资,所有货架上的商品,全部被一抢而空;只要是商店里卖的东西,不管家里是不是用得着,先买回去再说。很多的商店,关门又不敢,那是和政府唱对台戏,开门又怕,顾客的数量实在是太多;只能把店门打开一条缝,一件件的往外卖东西,尽管如此,商店里的货物,还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被卖空了。

这个抢购风潮,如果只是在沪海,还可以控制;但是,让中.央没想到的是,在短短的几天内,抢购风潮从沪海立刻向全国蔓延,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

仅仅是商店抢购风潮还不可怕;因为抢购需要钱,在全国范围内,又引发了“挤兑”风潮;无数人跑到银行提款,当时,一些农村信用社,柜台都是木制的,被挤兑的人潮,将柜台都挤翻了。

这场抢购、挤兑风暴,我们现在想来,在那个信息传递落后的年代,从沪海到江浙到内地,从商店到集市再到银行,应该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让我们今天回忆起来,都觉得不可理解。

十天,仅仅十天

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一场本来局限于两百多种小商品的地区性试点,就发展到了覆盖整个经济领域,包括银行的大范围经济风暴

第十天,中.央发文,紧急叫停“价格闯关”

这段历史,没有媒体公开进行过批评或者讨论;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那只不过是又一次“排队抢购”而已;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每个人自发的去抢购了哪怕一件商品,才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闯关”失败之后,紧接着,党内思潮开始批判“经济改革”,要求“缓一缓”的调子,开始占上风;其后,引发了次年的风潮,1989年,国民经济增速,降低至4.1,1990年,国民经济增速,再降至3.8。

正是这两年的经济发展缓慢,让党内一部分人意识到,经济改革“缓一缓”,那国家的发展就会“缓很多”;力主改革发展的思想,才逐渐再次强硬起来。

“我们当然不能去指责老百姓目光短浅,只望着眼前;我一直在想的是,老百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说到这,江天放看来一眼身边的白羚。

白羚思索了一阵,没有回答,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

“我想啊,简单的来说,老百姓是穷怕了;如果说得深点,是因为我们的老百姓,缺乏起码的安全感。”江天放说。

白羚再次想了想,点了点头;然后又望着江天放。

“你是不是想问我,这个安全感,该从哪来?”江天放问道。

白羚细细的“嗯”了一声。

“这个问题,有点深;打个比方吧,像你这样的人,就不会缺乏这个安全感。”江天放笑了笑。

白羚愣了愣,想一想,也是啊;像自己,就从来没有想过,米涨价了,该去买几袋回来存着,更别说去抢购那些没用的物资了。

“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手上有了自己可以掌握的东西,安全感就会强一些;比如农民,你把地分到他手上,他才会心里踏实。否则,你说得再漂亮,也白搭。”江天放说。

事实确实如此,甭管你说土地是国家的、人民的、还是村上的,对农民来说,那就不是属于自己的;你只要和他签个协议,哪怕就是说这个土地只给他用几十年,他都会安心;在农民看来,这个协议,和以前的地契,那是一个意义。

白羚悟出了一点点,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百姓有钱了,安全感就会增强。”

“对,就是这个道理;安全感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成正比的;有饭吃,有房子住,病了能进医院,孩子能上学,老了有保障。。。只有这些问题都系统的解决了,老百姓才不会再去干那些抢购的事情。”江天放说道。

“这么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改革”白羚这回听明白了。

“对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敢于推进望水乡‘小水电’项目的社会背景,为什么要推进这样的项目的现实意义;我们国家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必然的阶段,这不是一次‘价格闯关’失败就能阻挡得了的;也不是某些势力,能够阻止得了的,套句大话,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是闲聊,但江天放此时神态,话里引申出的信息,却让白羚觉得,那是一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烙印的思想

这才是真正的“一语道破天机”

侧着身,用眼神的余光,望着身边这个谜一样的副县长,白羚的心中,痴了。。.。

更多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