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计

武帝之天龙八部 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计

作者:步枪打蚊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20 14:08:03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位于琼州西北部的儋州,也算是琼州治下,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州府。*乐*读*小*说 .23x.说他复杂的原因,就是在这个州府之上,生活着不少被劝下山居住的黎族百姓。

另外儋州也算琼州治下,人均可开垦耕地面积比较多的州府。加上境内淡水资源比较丰厚,生活在这里的新老移民也比较多,治安情况也相对比较复杂。

虽然赵孝锡前次,已然来过这里,甚至后期还让海军,派了一个小型舰队驻扎在儋州府的北部湾。除了监控从海面上岛的零星海盗,也负责协助官府弹压地方。

自从前次,赵孝锡抵达这里,将原知州给革职查办押解进京。儋州官府,更多都处于无秩序状态。可有王府一个百人队的骑兵,坐镇州府管控局势,也没人敢造谣生事。

眼下送走嫁人的小妹,将岛上的事情交给父亲看着,赵孝锡就亲自送苏轼来此上任。原本想乘座船只,以便快读抵达,可苏轼却选择陆路通行。

清楚儋州的交通情况,还不是很乐观,目前赵孝锡派出的监工队伍。更多也是在修缮县城通往外界的公路。一些物资补给,更多都是采用海运的方式进行。

可苏轼为了更好的观察琼州的情况,自然选择陆路的方式,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治理这里的脉络。对此,赵孝锡也没怎么拒绝,同样亲自陪他沿陆路抵达儋州。

先他们一步抵达儋州的知州卫队,已然将知州衙门给清理了出来。而一直提心吊胆的儋州官员,对于新任知州,竟是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自然也长松了一口气。

每天看着王府骑兵,在且城里转悠执勤。这些经历过清洗场面幸存在官员。都非常担心,赵孝锡会不会再派一个,不懂事只知武备的官员来上任。

现在突闻苏轼上任知州,他们自然欢欣鼓舞,自发到城门口等待苏轼一行的到来。面对明显比琼山府,要显得荒僻不少的儋州。苏轼也觉得这才是琼州真正的面貌。

看着由府衙案交接的一些东西,苏轼也非常意外,他这位知州手下,可指挥的官员竟然如此稀少。其绝大多数县令跟州府官员,都被赵孝锡给砍杀待尽。

面对这种情况,苏轼无疑有读头疼,可赵孝锡也很直接的道:“苏大人,儋州府的情况,想必你现在也有所了解。目前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将府衙恢复起来。

本王在琉球,已经调派了一些新锐官员过来。他们抵达之后,你亲自负责考核,以评定他们的能力跟能担当的职务。若是觉得他们不行,那就让他们离开,本王另行任命便是。

至于那些被本王砍了的官员,都是一些死有余辜的贪官污吏。儋州会变成眼下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无所作为,只为私利所造成的。

眼下你上任。本王至少还你一个干净的官府,还有相对平静的州府局势。原先上山从匪的百姓,如今大多都下山回家务农,地方治安也有了长足的改善。

另外为了帮助儋州,早日走上正途。北部湾的码头,本王会尽快安排人修缮起来。其次就是儋州境内的公路。本王已指挥工部,加快施工进度,大人以后也可关注一下。

除此之外,本王已调配十万两白银存进府库之,以做了苏大人今年施政的财源。只是本王希望。从明年开始,儋州能自给自足,不用王府补贴州府开支便可。”

听到赵孝锡已经替他安排了这么多事情,苏轼也觉得,这位王爷确实与众不同。别人巴不得从下面官府收银子,他反倒好,一来就倒贴州府十万两银子。

终于明白,这是一个真正肯为民谋利的统治者,苏轼也很干脆的道:“请王爷放心,下官一定尽快肃清吏治,让儋州早日恢复平静,尽快让儋州百姓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有了苏轼这番话,赵孝锡又将一支三十人的王府卫队留下,充当他在州府的衙差跟护卫。同时表示,他来的时候,已经让人给几位儋州境内的黎族首领去信。

到了明天,相信这些首领,会来州府拜见他这位新任知州。对于这些来自宋朝以前的百姓,赵孝锡的意见只有一个,没任何优待跟偏见,一视同仁对待便可。

还有就是,尽量化解还存在的民族对立情绪。甚至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赵孝锡还打算,在儋州修建一个书院,等苏轼选好地方再上折请求拨款支持便行。

通过这一系列的安排,苏轼也真正明白,这位年青的王爷。并非如他自己所说那样,不懂什么民生政事,相反他的一些考虑跟安排很有道理。

这样一个肯为民谋利的统治者,无疑是琼州百姓的福气。可是不是大宋百姓的福气,只怕就是他所能预料的。可不管如何,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儋州知州便是。

至少在琼州府的那几天,他没看到赵孝锡父子,有任何拉拢他卖命的迹象。相反赵孝锡很直接的表示,帮他更多也是希望,他来到儋州来帮忙处理政务。

即如此,他又何必过多担心呢!反正说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来,这天下本身就是赵家的。身为臣子,在这种事情上,他们也不好说什么,不参与便是了!

有了这种打算的苏轼,对于赵孝锡送他上任便离开,也觉得非常满意。他能感受到,赵孝锡对他的敬意。可这种敬意,并没什么巴结,也没什么虚假。

每次赵孝锡都能,恰到好处般让他不得不称赞一番。这让苏轼觉得,大宋有这么一位王爷,确实是大宋的福气。可这福气,最后会不会演变成祸水,只有天知道了!

送走了赵孝锡的苏轼,当天便召见了治下的各部各县官员。寻问了这些官员,有关儋州的民生情况,觉得总体还是不错,赵孝锡已然给他解决了不少麻烦事。

而离开儋州的赵孝锡,则直接来到儋州隔壁的昌化境内。在这里,他组建的第一支陆军部队,已然在这里展开了训练。而地方,便是以前昌化军的驻地。

这支以前朝廷养着,镇守琼州的边军部队。七成被赵孝锡给剔除出去,将新招收的琼州青壮,全部送到这里进行训练。负责训练的统领,真是被戏称新兵统领的赵五。

只是眼下这支部队训练的人数,并非当初赵孝锡所说的三千人,而是真正达到了八千人的规模。可三个月之后,到底有多少人能够通知考核,进入成为正规军,也有待检验。

这些冲着银子来的青壮,对于军营的训练,无疑是叫苦连天。可对于军营的伙食跟待遇,却显得异常珍惜。尤其一月还发二两银子,更是他们做梦都想的。

从入营第一天,他们就知道,能够通过三个月后的考核,便能拿到每月五两的军饷。这些都是苦出身的农家子弟,也都咬牙硬撑下来,天天在校场摸爬滚打。

对于赵孝锡而言,这八千再训的士兵,只要能有三千人合格,他就会非常满意。其余的五千淘汰士兵,有三个月的坚苦训练,也可做为后备补充到各城驻守。

目前琼州治下各县的城防军,都属于严重欠编的情况。好在赵孝锡不断从新南城调集兵力,入住这些县城,也算缓解了这种兵力紧张的情况。

可在赵孝锡看来,如果要进军李朝的话,海军方面有岳老三的部队就行。另外从其它海军基地,调遣一支三千人的参战部队便可。

其次陆路上,他同样将组建一支,人数不少于一万,配合火绳枪队跟炮队的陆军进攻。另外他跟段誉也达成合作,到时大理方面也会出兵策应。

从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李朝拥有的部队,人数也大概在十万左右。另外还有十几万部队,大多都是负责守城的杂军。这种杂军的战斗力,几乎不用完全放在心上。

赵孝锡要做的,就是打残李朝的这十万精锐部队。眼下只要琼州的事情平定,他就将与广南西路指挥使兼钦差的名义,整顿广南西路治下的边军部队。

这些也算经常遭遇战事的部队,稍加打磨一下,充当二线部队应该没问题。而这个职务,也是赵煦根据他的要求,没有丝毫克扣答应下来的。

只是在圣旨里面,赵煦很直接的表示,朝廷现在军费,更多集于西北区域。如果要对李朝兴兵,军饷跟物资,全部由赵孝锡一力负责。

这种圣旨,让赵孝锡感觉到,这位堂弟还真是不肯吃亏的人。打仗打的是他的钱,他的物资。可打下来的彊域,却必须划到大宋的管辖之下。

而赵煦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广南西路这个大包袱抛给赵孝锡处理便行。反正在赵煦看来,这份圣旨,也能让他好好看看,赵孝锡对他到底有没有反意。

其实对赵孝锡而言,他现在还真没心思盯着大宋那张王座。现在的他,手头已经有两场战争需要准备。又岂会过多分心,去关注赵煦打的那读小算计呢!(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