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七十七章 苏轼的惊诧

武帝之天龙八部 第七十七章 苏轼的惊诧

作者:步枪打蚊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20 14:08:03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绍圣元年(1094)二月,宋哲宗赵煦起用李清臣为门下侍郎。三月,考试进士,李清臣出题指责元祐初年废除新法,并陆续起用如曾布之类变法派人物。

四月下旬,御史虞策上书弹劾苏轼,说苏轼从前任中书舍人时所作诰词文字,语句讥讪,建议给苏轼训诫。其后殿中一位姓来的御史,上书说其所作文字,讥讽先朝,以古讽今。

同时来御史还列举苏轼在贬吕惠卿时所写的诰词:“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输之政,自同商贾,手实之祸,下及鸡豚,苟有蠹国而害民,率皆攘臂而称首。”

甚至最后还罗列苏轼,所作司马光神道碑中的文字,攻击他诽谤朝廷,要求对苏轼严加惩治。自从虞策、来之邵二人发难后,御史台官员在赵挺之的率领下,大肆攻击苏轼。

这也导致苏轼所作的一切文字,其中在给吕大防写诰词时有“民亦劳止”之语,成为苏轼极为重要的一条罪名。以前苏轼得罪过的朝臣,争相落井下石。

最终开创新元年的赵煦,一纸圣旨将其贬官英州,担任所为的节度副使。那怕朝堂有官员,例如高太后在位时的臣相范纯仁,上书竭力为苏轼辩护,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先是弟弟苏辙被贬离京城,随后又是他被流放般贬官,以文官之职出任远宁军的节度副使。也年近六旬的苏轼,非常清楚自己为何得到这么个下场。

做为一门两进士,又是前进北宋大臣苏洵的长子,苏家在朝堂之中也算门生故吏众多。只可惜,他们两兄弟都不愿牵涉新旧两党的争斗之中。

结果很不幸,本就想找人显示一个皇权威严的赵煦。明知苏轼身上的罪名。大多都是捕风抓影,可最后还是将其贬官发配,让其来广南东路当什么节度副使。

对于这种老臣而言,他们面对皇权的时候,大多都逆来顺受。跟前来宣旨的太监,还有接任的官员交接权利。很快就启程赶赴上任。

就在苏轼一行,进入广南东路管辖的区域时。随行的苏府护卫,就很意外的感觉到,他们似乎被人盯上了。只是对方,似乎没什么恶意,一直在前后进行护卫。

这种情况,让苏轼也非常好奇。虽然他清楚,这次贬官更多都是党争的牺牲品。可在他看来,那些恨他的官员。应该做不出半道劫杀的事情吧?

怎么说,他也是两朝老臣,突然死在赴任的路上,只怕朝廷也不好跟臣民交待。最主要,苏轼觉得他们兄弟的官风,在大宋总体还是有民望的。

可进入到广南东路后,每到一处就有人,早早的等候在路上。一脸客气的道:“苏大人。奉主上之命,前面已经准备好热食跟温水。请苏大人稍做稍息再上路。”

面对这些笑脸相迎的人,苏轼自然非常好奇的道:“还未请教贵主上是何许人也?我一个贬官之臣,可受不起这等优待!”

对于他的话,来人却丝毫不生气的道:“还请苏大人见谅,主上有令,时机未到不得透露他的名字。只是交待我等。一定要照顾好苏大人一行。

另外主上让我等,转告一声,贵弟的事情,朝廷不会再做任何更改。虽然暂时需隐忍一段时间,但想来安全还是无恙。还请苏大人移步。稍息后再上路!”

这些全然陌生的人,所显示出来的热情,确实令苏轼非常意外。可从对方的行为举止,多少能看出,对方没什么恶意的他,也只能装着好奇享受对方的招待。

不管怎么说,从中原那些繁华之地,突然来到这种广南之地,他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可有了这些人的招待,苏轼觉得他此次赴任,还真是轻松的不行。

甚至在他们行进的途中,马车不小心趴窝。没多久,一辆崭新的马车,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就连苏府的护卫也觉得,对方这种招待热情的有点过份。

更令苏轼惊讶的,还是他前往英州的路上,所过州县的官员。没有想象中,对他避之不及,反倒都热情接待。可面对他的询问,这些官员都忌讳颇深。

这种事情,直到他即将改道往英州的路上,却很快出现一批精锐的骑兵。直接将其拦下道:“苏大人,且慢行一步!主上有令,大人不必往英州赴任,朝廷对大人另有安排!”

面对这种一路上,都受尽招待却被蒙在鼓里的事情。苏轼也难得生气的道:“胡闹!此乃朝廷旨意,我岂可抗旨不遵。别拦着,在圣旨未到之时,我必须前往英州赴任。”

看着这位苏大人发飙,两个下马的中年骑兵,突然道:“大哥,要不还是算了。既然苏大人执意前往英州,那我们就护送他去英州。到时,从英州直接登船出海便是!”

这话听的苏轼一愣道:“你们到底是何人部下?还有,老夫此行去英州赴任,为何还要出海呢?还有,你们的主上到底是谁,他到底有何意图?”

在这时,又有两匹快马,从他们车队身上冲了过来。看到他们一行,马上的骑士显得长松一口气道:“幸好赶上了!苏大人,这是主人给你的书信。大人拆开便知!

另外给大人下的圣旨,已经在进入广州的路上。大人如果转道英州,怕是要多走不少冤枉路。如大人不信,看过我家主上的书信,便知这一切绝无虚言。”

望着两位骑士满头大汗的样子,苏轼也很快将书信拆开。看到上面开头‘子瞻兄,亲鉴’的抬头,苏轼就觉得非常好奇。从这人写的称呼,必然是他相熟之人写的。

等到直接看信的结尾落款,又是‘仲明贤弟亲书’的字样。想了半天,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仲明贤弟,到底是何许人也。可看完书信之后,苏轼也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略带不敢置信般道:“你们是徐王的部下?他不是。。。。。”

终于想起这‘仲明’便是徐王赵颢的字,可苏轼却知道,徐王赵颢不是去年被下殡了吗?对这位年青时,还有过一番交道的大宋皇叔过世,他还曾感怀过一段时间呢!

现在突然看到,死人给他写的信,说不震惊肯定是假的。可他更加震惊的则是,徐王的假死,朝廷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知道,那这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隐密。

望着苏轼震惊的表情,赶来的两位骑士,立刻道:“苏大人,我等都是琼州王的部下。王爷得知大人蒙屈被贬,立刻具折朝廷,将大人另行任职。

先前我们已经得到通报,朝廷给大人新的任务,是儋州的新任知州。至于老王爷,此刻正在琼州岛,等着苏大人过去。其中缘因,等大人见过王爷便知。”

一听这些精锐的骑兵,都是琼州王赵孝锡的手下。苏轼就越发的好奇,这个本朝头一个封王的王爷,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替他调换职位,又有何用意呢?

便在这时,赶来的骑士又道:“苏大人,你可能还不知道,大人被贬英州后。馆阁校勘秦观秦大人,已被贬为编管郴州。编修官黄大人,也被贬为涪州别驾。”

听到这位骑士说的事情,苏轼也显得有些心疼。对这两位朝中至交好友,苏轼也清楚,他们都跟自己一样,不喜欢结朋营党。可因为他,同样被牵连清洗。

也许是看出苏轼的难过,骑士又道:“来时小王爷说过,暂时的对错分辨不出,可历史总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评判。眼下琼州百废待兴,希望苏大人能渡海施教!”

为了证明他们的身份,骑士很快又掏出,代表琼州王府的令牌。见到这种情况,苏轼也清楚。看这样子,他只怕是到不了英州了,只能跟着这些骑兵前往广州。

抵达广州之后,在城里休息一夜,第二天这些骑兵就护送他来到码头。看着悬挂大宋龙旗的战舰,曾经出任过杭州通判的他,也清楚这种战舰之利。

在家族护卫的保护下,他带着满头的雾水,登上了这艘战船之上。伴随战船离开码头,望着护送的其它战舰,苏轼也觉得,这位琼州王似乎在海外混的风生水起啊!

做为大宋的文官世家,苏轼对赵孝锡也算有些了解。可以前赵孝锡在京城,更多是跟那些武勋世家关系密切,跟文官反倒鲜有来往,这也是为了避嫌。

对于当初赵孝锡京城,被皇帝下旨赐封琼州开府练兵,无旨意不得进京。很多人都清楚,那位年青天子,对这位堂哥忌讳颇深。很可惜,赵孝锡在大宋同样威望不小。

尤其赵孝锡统领过的骑军,更是如今大宋最为精锐的骑师,也被人称为天子禁骑。除此之外,赵孝锡的财力,更令不少大臣为之侧目。

离京才短短半年时间,赵孝锡就在广南这边僻壤之地,打造这样一支水师,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可一个王爷实力太强,对一个帝国而言,真的是什么好事吗?

带着这种忠君之念,苏轼也满腹心事,等待着此行琼州,那位王爷到底会跟他说些什么。如果想劝他谋反,苏轼是决然不会同意的!(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