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一百七十章 撤军琐事

武帝之天龙八部 第一百七十章 撤军琐事

作者:步枪打蚊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20 14:08:03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来时骑军不足五千人,返回的时候却七千有余,实力未降反而有所提高。 看小说那怕在此次与西夏骑兵对决的战役中,还付出了近两千人的伤亡。

至于往年屡受骚扰的百姓跟边军,今年死伤的人数更是大大降低。尽管消耗了朝廷用于备战的粮食,可边关的百姓今年,终于能过上一个安心的大年夜。

除了布置在过关的武卫,还有潜伏在这里的布衣阁探哨,出于警戒原因没法返回家中与亲人团圆。其余选定的骑军将士,也开始陆续接受边关军民的感谢,返回骑军驻地成都府。

看着老百姓洒泪送行骑兵将士,这些百姓也第一次感受到,老百姓对于军人家崇拜之情。相比往年老百姓,总指责朝廷养的边军酒囊饭袋,今年这种指责却没有。

尽管忙乎了近三月,可边城的官员还是士兵,都能感受到那些收留进城居住的边民,对于他们态度的转变。这也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老百姓还是分的清是非。

他们不奢望什么大富大贵,只寄望于这些朝廷的官员跟将士。能保他们过一个安宁的生活,少受一些番邦游牧骑兵的掳杀。平时穷一点,那只能怨他们不努力。

可一年到头幸苦赚到钱,到头来让游牧骑兵抢个精光,一家老小还死的死伤的伤。老百姓自然心有怨气,觉得朝廷的官员跟将士太过窝囊,不能给他们一个安全的保障。

望着这些百姓拿出一年积攒下来的粮食,塞给这些第一次享受百姓热情的将士。所谓的出城劳军,洒泪相送的场景,在这个战乱之地多少年没上演过了?

做为各城的边军将士。尽管有些羡慕骑军官兵,初来此地打了一次仗。就让边关的百姓如此爱戴于他们,却也明白相比骑军官兵,他们这些人替百姓做的事情真心太少。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对自己好。老百姓非常清楚。今年他们不但得到朝廷救助,还在城里保存住性命。

现在边关敌情以解,意味着他们都能陆续返家。过一个几年来相对舒坦的大年夜,老百姓怎能不记,眼前这支天子亲卫军的恩情呢?

有意让骑军将士感受一下,什么叫军民鱼水情的赵孝锡。看着平时冷酷无情的骑军将士。这会面对百姓的敬酒送东西时,反倒一个个紧张的不行,拿又不好,不拿又不行。

以一身普通骑军装扮站在队伍中的赵孝锡,很快传令前面出风头的骑兵千人将。可以喝一口百姓送的水,食物跟酒就不要拿了。边民过的苦。此行他们已然有目共睹。

有了赵孝锡的命令,骑军打头的高茗君,朝那些出城送行的百姓道:“多谢众乡亲的好意,我们骑军有军规,不能随意接受百姓的馈赠。

还请乡亲们体谅,别让我等犯军规才好。此次骑军撤军,是为了下次再来。我们此次离开,也不意味着永远不再来。只要边关有敌情,骑军将士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

今日我等就要离开,高某心中也着实不舍。难得有幸与众乡亲共战一场,那高某也不能太不近人情。众将士听令,接乡亲们一碗水,记住这里乡亲的心意。喝完水,全军继续前进!”

听到高茗君这样说,这些边民也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才叫王者之师。也不再强求那些骑兵接东西喝酒。纷纷端上碗给骑兵倒水,算是尽他们一份微薄的感恩之心。

看着眼前的一幕,陪骑在赵孝锡身边的段誉,也是一脸感动的道:“赵兄,你手下这些骑兵。真可谓王者之师!能得百姓如此厚待,此生足矣啊!”

对这位大理世子的感叹,赵孝锡却微笑的道:“段兄客气了,眼下这支骑军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与其说骑军是王者之师,不如说这次骑军北上,只是尽到了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罢了。

若是一支朝廷的军队,连最基本的保家卫国都做不到,又何谈他们是朝廷供养的军队呢?这些百姓苦了几年,好不容易今天能过个舒坦年,他们自然感恩骑军的到来。

以其说他们舍不得骑军离开,是因为骑军今年打了个大胜仗。还不如说,这里的百姓渴望和平,能过上安宁的小日子啊!”

这些话也许说的容易,可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尤其在宋朝这种推荐文治的大氛围下,武将跟官兵保家卫国的积极性,真的可想而知。

此次若非骑军头上,有这个天子卫率的头衔,加上赵孝锡这个郡王钦差亲自出马。这一仗恐怕根本不可能,打出现在这番成绩来。

一般的文臣武将担任钦差,单单要得到这些地头蛇官员的配合,就需要好好的沟通一番。绝对不象赵孝锡这样,拿到先斩后奏之权后,让这些路府官员都要忌惮一二。

更何况,此次指挥对西夏作战,处置不当违抗将领的官员。赵孝锡给予的处置办法,并非以往向朝廷上折,参这些官员一本,等待朝廷收拾这些不配合的官员。

而是直接先斩后奏,那怕他是个文官,赵孝锡也先斩了再说。这种血淋淋的铁血政策,令边关的这些各城官员跟守军将领,对赵孝锡也可谓又敬又怕。

乱世用重典!

在这种边境长年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拖拖拉拉办事不是赵孝锡的风格。除非对方官至知州那处级别,不然普通的一城文官,敢不遵将领等待的命运就是被斩杀。

此次骑军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跟这些边城官员守军的配合,也可谓是分不开的。无论后勤还是补给方面,都可谓将令通行无识。

这年头打仗,没有稳固的后勤保障,赵孝锡同样会抓瞎。会影响他的战略布局,想让骑军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只怕也不太可能。

换做其它钦差大臣过来,或者一些老将出马提价统帅。这里的官员,决计不象赵孝锡到来时那样,要人给人,要钱出钱,要力出力。基本上,没人敢给赵孝锡制造麻烦。

原因很简单,赵孝锡是皇族成员,就算此次打败了。到时候追究起责任来,还是那些不配合的官员倒霉。就算他杀了一些官员,到现在朝廷不什么都没说吗?

至于那些知州级别的官员,更是清楚这位郡王爷的武夫性格。江南知州被秋后问斩,可就今年刚发生的事情。他们那敢去触这个霉头?

连各路的最高长官,都要无条件听命于赵孝锡这位郡钦差的命令。下面那些知府跟小城官员,又岂敢对赵孝锡敷衍了事?除非他们真的活够了!

喝过老百姓的一碗水,骑军也没直接摔碗走人,相反很客气把碗递回马旁的百姓。这年头,一个碗也不便宜,轻易也是舍不得的随便摔的。

喝完水的骑军,随着高苟君下令上马之后,全军骑兵立刻翻身上马。沿着回成都的路,慢慢提速的离开,将这些送行的百姓抛在马后。至于下次骑军,何时在来这个地方,那就只有天知道瞎子!

今年西夏吃了这么大的亏,又被吐蕃跟辽国折腾了一番。如果他们再不老实点行事,后果真的不可预料。所以,与西夏接壤的边境,至少两到三年将无战事。

除了这些返回成都大营的骑军大部队,还有一支小分队则由三百骑兵组成,带队的统兵将领。正是此次战役结束,正式转正为游击将军的王子殊。

他们此次并非押送俘虏跟战利品进军,相反每个骑兵身上,大多都绑着一个盒子。那些盒子里,乘放的都是此次战役中牺牲的骑军官兵骨灰。

这些骨灰都是前次出京时,赵孝锡带出来的武勋跟官员子弟骨灰。虽说军人战死沙场是常事,可赵孝锡还是希望,让这些阵亡的将士能回到故里亲人身边安葬。

至于另外一部分骨灰,遵照赵孝锡的意思,全部带回成都安葬。他们的名字,也将被铭刻于骑军阵亡将士的纪念碑上,让他们享受死后的荣耀。

有关这些事情,赵孝锡都得到了赵煦的同意。这也算是,赵孝锡替骑军众将士,申请的一个额外福利。以提升骑军的凝聚力,还有朝廷将士对这份当兵吃粮的认可度。

都说好男不当兵,可赵孝锡清楚,要想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愿。让四方臣服于大宋,军人的地位必须有所提高。而骑军算是一个样板部队,让大宋的百姓先有过适应过程。

这年头都好立什么牌坊,现在赵孝锡提出的英雄纪念碑,何尝不是替军人树立的一个牌坊呢?能够在死后流芳百世,不正是文臣武将们所推崇的吗?

若是一下子在全军推选,阻力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可现如今,有近三百武勋跟官员家的子弟阵亡,他们将是赞同立这座纪念碑的支持者。

都说死者为大,现在这些官员的子弟死了。谁还在这件事情上揪着不放,后果会如何,只要是个聪明人都清楚。这也是赵孝锡,敢于开这个先例的原因。

都说人好脸面,现在这些武将跟官勋家子弟死了。能让子弟享受一下香火祭奠,那个武将跟官勋不会同意呢?反对立这个纪念碑,就是不给这些阵亡家属的面子。这事谁敢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