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 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1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1

作者:钢指戒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20 18:14:00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1

由于晋愍帝被杀,晋王司马睿做皇帝已是水到渠成。所以南方政权准备的司马睿的登基大典非常隆重。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司马睿才正式登基,东晋建国,史称司马睿为晋元帝。晋元帝虽还是司马懿的后代,他的爷爷是司马昭的弟弟。所以,晋元帝不再属司马昭、武帝司马炎这一支。

司马睿的母亲叫夏侯光姬。她是夏侯渊的曾孙女。曹魏皇室在晋朝世袭‘陈留王’,夏后氏也没有彻底衰败。进入贵族社会,贵族们又以婚姻结盟,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的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所谓五马渡江,一马化龙。五个过江的司马王室,三个比司马睿地位高。他所以能够称帝,完全是靠着他的幕僚王导和其堂兄王敦的扶持。事情还得从司马睿被东海王司马越派到建康作镇守讲起。那时,王导是他的府中参军,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司马睿把他当作知心朋友。

他们一同来到了建康。原以为到这里会受到隆重的欢迎,可没想到江南有名望的大士族嫌司马睿? 地位低,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一个也不来拜见他。司马睿心里很不高兴,要王导想办法。王导也知道要在江南站住脚,没有这些大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堂兄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力。王导就把王敦请到了建康。两人商量了半天,总算想出了个主意。

王戎、王衍死后王敦、王登成为琅琊王氏的旗手。王敦是扬州刺史;王澄是江州刺史。尤其是王敦,他还是晋武帝的佳婿。在做扬州刺史之前,曾经做过中书监(实权宰相),名士地位只低于没有过江的荀藩,高过过江的每一个名士。永嘉之乱后,司马睿手下就王敦、王澄两个封疆大吏,外加王导是其长史(首席幕僚)。司马睿不依靠琅琊王氏是不可能的。

这年的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高擎着琅琊王的旗号。并布置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侍立两旁,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也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江边。迤逦有一里多长。

司马睿、王导他们故意绕道走建康城里最繁华的街道,这一天,在建康城里看热闹的人本来就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纷纷围观,人声鼎沸。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这个阵势。都被镇住了,又见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毕恭毕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都纷纷出来迎接,拜见司马睿。

这一闹,司马睿在江南土族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导接着又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拢过来,就不愁别人不紧跟我们。”

司马睿马上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很高兴地接受了官职,并开始在江南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马睿。打这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也就站稳了脚跟。

由于西晋的军事武装在北方损失殆尽。司马睿依靠士族部曲建国。使士族统治达到顶峰。

晋元帝上台,以王导为骠骑大将军、中书监;刁协为尚书令;荀崧为尚书左仆射;王敦为江州刺史。王敦的六州大都督只是战时称号,淮南基本平定,王敦的六州大都督称号自然不能再用。王敦的地位暗里是被抑制了很多。而东晋最高的军事长官,太尉一职,却给了远在幽州的刘琨。

元帝还把士族的民役免除,涉及二十万人,这里大多是寒士。这在西晋是没有发生过的。寒士往往与士族对举。东汉末出现寒门一词。寒,即官位低微之意,和大姓、冠族相对而言。他们宗族弱小,力量单薄,得不到把持乡议的大姓、冠族的品第、推荐,往往仕进困顿,沉滞下位。不过魏晋时无论士庶,只要家族在一段时期中仕宦不达,都可被称寒门。寒人作为一个阶层,是东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他们属于地主阶级,有的在经济上还很富裕,但没有士族那样的豁免兵役、徭役的特权;在中正品第中只能得下品(见九品中正制),一般充任低级官吏、武官、浊官,所以有“士庶天隔”之说。

东晋元帝登基,大宴文武。士族大员们交杯换盏,美酒熏得士人醉,只把建康当洛阳。侍中刘槐喝的大醉,还是高兴得举杯相庆:“我大晋终于又见盛世啊!天下名士又一次汇集一堂啊!”

大众鼓掌欢呼。尚书令刁协也举杯叹道:“是啊,经历十几年磨难,我们终于又聚在一起,除了幽州的刘太尉家族,当年的洛中名士家族基本都有了。”

王敦正在郁闷之中,听了刁协又提刘琨,气不打一处来,就接过刁协的话说道:“咱们庙太小,人家刘琨是看不起,不肯来。”

王敦此言在当时的确令人震惊。因为,当时寺庙只称寺,而著名大臣的庙称祠,如武侯祠。只有皇家宗庙称庙。此一句就是直接污蔑刘琨瞧不起东晋王朝,有不臣之心。众大臣岂能不震惊。

东晋朝廷封刘琨为太尉,并赐刘琨宝刀一把。刘琨一把抽出宝刀,用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眼前又浮现出如佳的笑容。在洛阳时,刘琨也爱宝刀。有一次他花大价钱买来一把名剑,拿到如佳面前炫耀。谁知如佳不仅没有称赞,还说了一句让他听不懂的话。如佳说,世有锋刃宝刀,是因为炼钢的技术落后,不能把握成熟的炼钢技术。

在如佳的眼中当然看不上这两千年前的宝刀。为何明清再不闻名剑、宝刀?晋朝这些宝贝刀一定不如超市中一把一百元的菜刀锋利、坚韧。

想着如佳的音容笑貌,刘琨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如佳总是时不时得说出一些他听不太懂的话。有时刘琨都认为她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专为他而来。

钢指戒(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