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霸世唐朝 > 第275章 论政

霸世唐朝 第275章 论政

作者:默默而作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他们两位的言论倒是叫天授驸马见笑了,驸马的南疆攻略,以及这几年上的各种疏奏下官都拜读过,可谓是字字珠玑,惟独这经济发展疏,虽然和看过的人大多数人一样,都知道写的好,却也和他们一样,没有完全吃透,马周大人以自身的见识为基础,算是有了一些独特的见解,不过也只能算是读懂了这封疏奏的皮毛,下官自愧还不如他,今日难得驸马爷当面,可否为我等详细讲讲这封疏奏的大意,也让我等有所进益,日后能更好的为朝廷效力。”

许敬宗的山羊胡子修剪的一丝不苟,说起话来更是给人一种谦虚认真的感觉,如果说张谏之和马周的对话只是一点经济发展疏中的干货被化开了,那么许敬宗这就是直接在向阳林讨一壶开水,将剩下的干货全部都化开,毕竟字面上的意思,只有原作者能解释的最清楚,看着李二微笑的瞥向自己的眼神,阳林自然是不好回绝,于是道:

“其实经济调控,无外乎张弛有度,提前做预判,太弱了容易破灭,太强了也可能破灭,朝廷要做的,就是防止它出现过弱,或者过强的情况出现。其总体思想,还是合老子的中庸之道的,只是要将那些大学问化到一些治理国家的具体事情上,很多人一时或许吃不透,但只要细细的琢磨一番,其实都是有很多痕迹可循的,只需要将大唐的政治发展往回看几年,就不难品出其中一些真谛。

陛下乃老子后人,当政以来也一直推行中庸仁政,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只是地方官员做事,和中枢官员做事却有着大不一样的情况,中枢把握大局,眼光要看的长远一些,甚至要跳出现有的界限来思考,分析。很多事情,要在没有要做之前,就先要想到,尝试。论证,甚至是实习检验,不要想当然的贸然做决定,在方案有效可行的前提下,不要怕困难。坚决推行便足以改变局面。

而地方官员,则是要在实际情况中因地制宜,多加思考,从而灵活变通,达到中枢规划出来的目标,以让百姓安居乐业,提高生活水平为原则。就拿张大人与马大人的两篇实例为证,张大人自幼入宫中读书,小小年纪学问造诣已经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却从未在各地走动。可以说长安城有多少条街,每条街都聚集着做什么营生的人,各种营生当下是什么行情,他一概不知,而马大人少年时期便游历四方,更是在高速发展的长安城待了五六年之久,见识可谓十分广阔,陛下知人善用,任命其为一县主官,他便能很快做好。并且领悟多多,而张大人则不成,因为他对经济,世间事还领悟的不够透彻。所以才有了刚才那一番比较浅显的谏言,这与学问深厚和思想品德无关,完全是所处的时世造成的。

中枢的官员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分析预判好大势,多做计划,构想,论证。地方官员则多做实事变通,灵活处理问题,则整个政治经济体系会平稳向上发展,而具体的做事方案,不管是中枢和地方的官员,都以用事实说话为原则,便能无往而不利。”

阳林并没有具体一句一句的跟他们解释经济疏里的内容,那篇经济发展纲要是阳林与李丽质结婚之后,根据大唐现有的情况写的,几年以后,未必还适用,他最烦的就是这些古人们喜欢死搬硬套,不根据实际情况变通解读,所以用后世家喻户晓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让这四位大唐新升起的政治新秀好好领悟。

“哈哈哈哈,好一个用事实说话,真是再对没有了,不过下官却有一个疑问,如果地方官员凡事都自行其事,灵活处理,那中枢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力将会变的极差,久则生变,毕竟每个人的贪嗔**都是无止境的,驸马爷可有对症之策?”李义府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却也是问的最犀利的,作为封建帝国的皇帝,即使表面上关心的是民生,内心里,其实更加关心大臣和子民们对自己的忠诚度。

如阳林所说,放宽地方官员具体做事的手法,那就会导致地方官员权利过大,甚至出现横征暴敛,欺压百姓的情况,毕竟不是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是那么高尚的,就连现在的皇帝也都是造反起家的。

这个问题阳林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提起了自己面前的酒盅微微喝了一小口,当然,他还会趁机看看李二的脸色,见到主位方向的父子三自顾自的向满桌的菜肴开动,表情无异,阳林瞬间就明白了点什么,今日,恐怕是李二故意借阳林之口敲打敲打这四小大人,这是李二要大用他们的节奏,却又怕他们的忠心和能力还不够,让他们见识见识大唐第一智者阳林的才华,或许对他们当政以后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在考虑施政策略上,眼界会宽很多。

“敢问李大人,古之王朝为何倾覆,又是如何倾覆的?”阳林放下酒盅,反问李义府道。

“秦之灭亡,乃是皇帝施暴政过猛,百姓日子苦不堪言,遂四方豪杰揭竿造反,二世而亡,之后有强汉,奸宦当道,诸侯割据,不听皇帝诏令,以百姓起义为引,导致了汉末诸侯相争,帝王最终丧失国器,之后的晋,隋,皆是亡于昏君无道,与秦之亡,大同小异。若说为何颠覆,如何倾覆,大多是因为皇帝施政不当,致天下民愤,揭竿而起而已。”

李义府的学问在几人中算不得最高,阅历和资历亦算不得最高,甚至死后的风评也不太好,但他却是在大唐的政治舞台活跃了几十年的人,聪明自然是有几分的,他这一番话讲的特别糙,糙到李二都懒得废神听,但也说的特有水准,因为当今皇帝就是反隋而成帝业的,真实的原因他不能细说,就只能说前朝皇帝的不好了。

“李大人说的对,但只说对了一点点原因而已,秦汉晋隋的末代皇帝为什么昏庸?我想他们并非生来就是傻子,而是他们的生长环境让他们变傻了,然而究其失败根本原因,还得归集到一句话上面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最强大的武力,谁就是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而他们的王朝,最终都是被百姓抄起武器给灭掉的,这是他们灭亡的根本,所以作为帝王,只要掌握了绝对的军事战斗能力,就根本无需惧怕个别治理地方的官员的反叛。

当然,一切以武力为上,那么是不是一个帝王只要会打仗,就能保障国朝不败呢?那也未必,战争需要以政治为基础,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再猛的军队,没有饭吃,也打不赢别人,更会产生内乱,楚汉之争,项羽军力强刘邦数倍,为何而败?三国时期曹操一生多败绩,却为何能让魏国最为强盛?凡是能够决定王朝更替的大型战争,无疑不是比拼的整体力量,谁能集结的力量多一点,谁就胜,那么保证一个国家军事能力强大的重要因素,就是政治环境优良,军政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然而,又有那个帝王,又能保证自己的子孙继承人个个都有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呢?秦汉晋隋四朝的开国皇帝皆是有大才之人,他们悉心培养的子孙如何?汉室四百年,也不过只出了几个有才干的皇帝而已。所以,皇帝想保证国朝万世,现有的制度,恐怕还是远远不够完善,不管是给中枢更多的权利,还是给地方官更多的权利,甚至是给老百姓更大的权力,分寸都是难以掌握的,而一旦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而且还不需要太久,顶多几百年而已。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来考虑考虑,如何让一个优良的政治体系在弱化帝王人为的影响的情况下传承下去。”

阳林说到这里,李二猛然的放下了筷子,脸色中升起了一团炙烈的怒气,阳林刚才说的这段已经有些跑题了,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了他的成就,现如今大唐的制度虽然在不断的做细微的更改,但主要还是沿用了隋朝的主体系,尤其是分封制,几乎是照搬,权贵,士族数量繁多,与百姓之间仍然有着巨大的鸿沟,如果按照历史的走向,盛唐确实没有多少年就走到头了,可这是李二不愿意见到的,甚至他都不愿意听到别人说他一手建立的强大王朝走不了多远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阳林这次算是触了逆鳞,就连李承乾和李泰两兄弟也都面露不悦起来。

不过,可不要小瞧了这位千古一帝的气量,在鼻子里的怒气像风箱一样抽了两分钟之后,李二居然像没事人一样再度坐正了身子,并且拿起了筷子,向餐桌上的一盘牛肉夹去,嘴里一边大嚼还一边道:“这红烧牛肉的味道还真不错,嗯,你们几个别停啊!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