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霸世唐朝 > 第233章 挖巨坑

霸世唐朝 第233章 挖巨坑

作者:默默而作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阳林的话才一说完,各国使节便纷纷开始四下交谈起来,当面临一个强大的国度的时候,这些小国家会很自然的会选择抱团,当然,论国力而言,现在在场的只有吐蕃和高丽可以在大唐面前硬气一点,吐蕃有十几万能够远征的骑兵让他们傲视西域甚至中东诸国,大唐显然目前还没有远征到那里的实力,唯一有长途奔袭能力的万骑军,一支被高丽几乎打灭了,一支与吐谷浑军血战,虽然胜了,但损失也近半了,还有一支被牵制在蜀中不敢稍离,繁华的蜀中要是被吐蕃**害了,那就是大唐的重大灾害了。

所以,有了阳林带来的强大科技能力,大唐的军事能力在世界上也只是微微有所上升,阵地战,防守和海战属于天下第一,远征能力依旧排在第三位,就拿现在的运力来说,大唐的军队还没有将重达千斤的神威大炮运到西域或者高原上去的能力,但人家吐蕃十几万骑兵,在开阔的戈壁滩或者草原上,从四面八方一个冲锋就能将唐军击溃,万骑军如果全部集中,勉强能压住拥有十万军队左右的高丽而已,对上苟延残喘的突厥和吐谷浑薛延陀等小国没问题,对上吐蕃就只有一个字,败,因为数量太少,抗高寒和耐力不足。

阳林不着急与这些外国使节谈,倒是先将目光移向了另一个团体,七宗五姓,汉人世家,这几年东西十大厂与七宗五姓所代表的势力有很多生意来往,基本上有什么好货先紧着他们供应,王他们先享受,有什么重大项目投资,先找他们合作开发,这让七宗五姓的人很受用,账簿上日益膨胀的财富让他们觉得这个李氏皇帝还算上道,能给予支持的地方,七宗五姓也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他们虽然还没有狂妄到要东西十大厂主动的将一些生意全权交给他们,但每次谈生意的时候,他们的地位也是比较超然的,至少不用担心份额问题。东西十大厂想要顺利的发展,还必须得靠着他们一点,所以在生意上,也要给他们一部分的让利。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财富仅仅只是在账薄上变多了而已,各个大项目的投资,虽然说赚钱,但前期的投入也是巨大,各大家族海量的现金往外搬,得到的只是某某某产业的股权和利益分红比例,虽然看似以后会越来越值钱,并且会生更多的钱,但是他们的现金都已经被搬空了,不然阳林的驸马府地下室里就不会有三千多万贯现金了。李二的皇宫内府也差不多有这个数字。

拉他们入股,是李二和阳林从一开始就争对他们想出来的一个计策,当他们的财富都变成了权利,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依附给予他们权利的皇帝李二陛下,李二不介意他们做富人,无条件享受大唐发展的成果,但必须得失去对皇帝的所有肘制,没有了现金和存粮,他们就没办法造反,这是第一步削弱七宗五姓的手段。李二已经做到了,那么大比成为取士的唯一标准,就是李二要实行的第二步,七宗五姓门下聚拢了大唐七成以上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也就是阳林归纳为寄生虫的那一类士人,这些士人掌握着大唐中下层的大部分权利,所以如果一项政令如果影响到了七宗五姓的利益,那就算李二再坚决,也是很难实施的。

而大唐以往取士为官,科考其实是次要的。你只要读过书,获得了一个士人身份,那么靠举荐就能当官,甚至你科考成绩很好,却没有高官举荐你,你依然不能为官,考中了进士或者状元就会马上封个县令什么的,那是宋朝和明朝时候的事,唐朝的科考,十几年不出一个秀才都很正常,因为士人考了好成绩并没有多少用处,能不能当官,当多大官,都是看举荐人说话的,中国最有名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他们的文采该够犀利了吧!但两人最高也就做个八品小官,因为没有关系门路。所以想打压七宗五姓在官场上面的势力,得从取士入手,谁说考科举无用了,今年李二就要提拔很多寒门子弟为官,甚至撤销掉荐官这个制度。

阳林与七宗五姓的几位管事的说话依旧是客客气气的,并且又有大项目要找他们了,贞观元年关中之地的大旱不是让长安附近州县的百姓都聚到了长安城么,他们从那时候就没回去过了,开挖阳江运河,然后建立东西十大厂,将这些人永远的留在了长安,并且从农民转成了工人,所以现在除了长安之外,关中周边州县都面临地广人稀的问题,由于勋贵们响应了李二的号召把长安城附近的封地都置换到了那些地方,所以那些地方的土地所有权都相对集中,在各个勋贵阶级手上。

眼看长安的人口日益增长,对日常所需消耗品海量增加,每天要吃掉的粮食蔬菜都是数十万斤以上,已经有供应不上的架势,而阳林有意将这些地区打造成蔬菜瓜果产业园,大规模,批量的种植生产,蔬菜瓜果,副食品,以供长安的消耗,这里面阳林打算献出暖棚技术,再动用琉璃厂的所有资源,建设几个万亩级别大暖棚蔬菜基地,可以想象,在长安城冬日里的蔬菜价格会有多高,会走俏到什么程度,稍微一做想象,几大家族的人就愉快的拍板决定要干,这事有东西十大厂和天授驸马参与,就绝对亏不了,不仅亏不了,还会大赚,那么负责收地和招募人手,规划建筑的事情就交给这几大家族了,那么几大家族今年刚刚在投资在各个行业中分得的红利钱又花出去了一大半。

送走了欢欢喜喜得了一个赚钱大项目的几大家族负责人,阳林才又将目光看向各国的使节们,几大家族是不可能会察觉到阳林这是在挖坑给他们跳的,因为这确实是一个赚钱的项目,而且是长远赚大钱的项目,只是投资有点大,没有投资,又怎么会赚大钱呢?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能跳出来看问题,就会发现,几大家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的实际收益只能刚好维持他们的花销,而多余的钱,都用到了一个一个投资项目中,而且想要收回所有的投入,真正的开始盈利,还需要好多年,而大唐依旧有做不完的项目让他们投资,在一个个投资项目中,他们已经逐步失去了对这些钱财的掌控能力,将自己的财富与整个大唐的发展绑架到了一起,大唐朝廷没事,那么他们可以继续赚钱过很好的生活,大唐如果有人造反,第一时间就可能破坏他们旗下的产业,他们会第一个条出来维护这些产业,如果大唐亡国,他们就会变的什么都没有,这个巨坑,彻底的绑架了七宗五姓。

“呃,天授驸马,不知大唐对建交有个什么样的定义,何为建交?何为不建交?”一个长着金发蓝眼的外国使节问道。

阳林闻言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这个他之前没有说清楚,建交与结盟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大唐如今与回纥是结盟状态,双方约定,一旦两国的共同敌人出现在特定区域,两国可以组联军共同应对敌国,也正是这样的联盟政策,让薛延陀和吐谷浑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所在的区域正处于唐国和回纥之间的三角地带,一旦有大量的军事行动,很可能遭遇腹背受敌或两面夹击的可能,毕竟回纥就算不强,也是个面积极大的国家,几万骑兵还是拉的出来的,而大唐,从来都是精兵简政,在同等兵数的情况下,大唐,至少太宗朝很少吃败仗,看万骑军的人数和战斗力就知道了。

“建交的意思么,就是两个国家互派使节常驻,互通有无,保持商业自由贸易往来,除本国管制品以外,可任由建交国的商贾互通贸易,建交国双方可以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贸易税赋额度,不侵害建交国的利益,无故不得对建交国百姓发动袭击,建交国的商贾或百姓受本国律法的保护,如果你们的国家没有律法,那不好意思,你们不具备建交的条件,任何一方违反约定,将视为侵略,而我大唐对侵略本国权益的国家,将采取军事打击。”

阳林稍作解释道,其实这方面他还要去跟鸿胪寺卿唐俭商议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毕竟唐俭才更懂这些。

“除了商业贸易之外,大唐将会允许建交国的年轻学子来到大唐学习文化或技艺,有个你们可能还不知道的消息,长安城内将会兴建一所长安书院,而书院首任的山长,可能就是匠作大监,也就是我的老师古月刀文,到时候古月先生会在长安书院有定时的课业授讲,相信你们各国对此会很有兴趣,所以,请各位使节转告你们的国王,如果有建交意向的,请他本人,或派出能够全权代表他本人的使节来长安观礼,签订建交协议,至于还没有法律的国家么,咱长安的书店已经有印刷好了的成本大唐律法贩卖了,你们可以买一本来照搬硬套,或使用其中一些对你们有用的条款,尽快制定好自己的律法,言尽于此,各位使节大人可要早做准备,至于买卖上面的事情嘛!今年全部照旧,如有少量变动,找我门下的总经理陆炳昌商量就行,一百万贯以内的交易他都可以做主。”

阳林等他们消化完了之前所说的,继续介绍道,一百万贯,已经是这许多小国家能拿出来的所有财富了,等于是没给他们设上限,不过说到长安书院,各国使节的眼睛都开始发亮了,阳林知道自己的另外一个巨坑又要挖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