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超强教师 > 第九十章 干儿子

超强教师 第九十章 干儿子

作者:守望教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8: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昭民的家离丰咀村小学只有五六分钟的路程。

两人离开毛三娘家后,李昭民打着手电筒,搀扶着陈卫红回到家里。

李昭民的妻子田祥群还没有休息,看到陈卫红与李昭民一起回来,热情地招呼陈卫红后,开始埋怨李昭民:“喝不得就少喝点,你看,还麻烦人家陈老师送你回来。”

“嫂子,不是这样的,李老师没有喝醉,是我喝醉了,他扶我回来的。今天晚上,我在你们这里挤一下,打扰你们了。”陈卫红的话语开始含混起来。

路上的几分钟,吹了冷风,陈卫红的酒意涌了上来,坐到椅子上不到两分钟就睡着了。李昭民见状,连忙叫醒陈卫红,把他扶到床上。

第二天早上,陈卫红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只脱了外衣,躺在一张大床上,身上盖着一床崭新的铺盖。

听到李昭民与妻子已经在厨房里忙活,陈卫红赶紧走出来,见他们夫妻两正在忙碌着准备早餐。经摆谈,陈卫红才知道,自己昨天晚上睡在李昭民的床上,他们夫妻则与孩子一起挤在一张小床上。

陈卫红有些感动,也有些愧疚:“李老师,李师娘,谢谢你们,真是太麻烦你们了。”说着,准备告辞。

李昭民赶紧过来拉住陈卫红:“陈老师,无论如何,你要把早饭吃了再走。我们马上就弄好了!”

陈卫红见状,不再坚持,在厨房里与李昭民夫妻拉起了家常。

这时,一阵孩子的哭叫声传来,田祥群连忙走过去。不一会儿,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出来:“你看,这是陈老师,喊老师好!”

陈卫红见这孩子非常可爱,伸出双去逗逗孩子。没想到,小男孩笑着吐出两个听不懂的音节,一下子向陈卫红扑了过来。

陈卫红赶紧将他接过来,往空中抛了几下,逗弄起来。

小男孩笑得更欢了。

陈卫红赞叹道:“这个孩子好可爱哦!李老师,李师娘,你们福气真好,生了这个么可爱的儿子!”

“平时,这个娃儿不要别人抱的。陈老师,你一来,他就这么生你,还真有点奇怪。” 田祥群感觉有些疑惑。

陈卫红突然心里一动:“看来这个孩子与我有缘,要不,我把他收为干儿子吧。”

“太好了!给儿子找个这么好的干爹,也是他的福气。陈老师,那就说定了哦,你可不许反悔。” 田祥群显得很是高兴。

陈卫红哈哈一笑:“当然不会反悔,白捡一个这么可爱的儿子,好开心哦!不过,今天没有准备,改天再给儿子买点东西哈。”

“好啊,儿子有了你这个干爹的护佑,一定会健康成长,更有出息。”李昭民也高兴地插话道。

“那就说定了,陈老师,我去找人看个期会,我们还是举行个简单的仪式。还有,你要给孩子取个名字,跟着你姓陈的名字。” 田祥群进一步强调。

陈卫红回到家里时,已经八点过了。

家里没有人,陈卫红找来工具,来到房屋修建的工地,见工地上已经有了好几个人在劳作。

原来,眼看着下基石的“期会”要到了,基槽才挖了不到一半。周六,陈忠民回来后,与欧树芳商量了一下,决定雇请几个人来突击两天。

今天一大早,母亲做完早饭后,就带着妹妹上街买菜去了,父亲则带着工人在工地上开始劳作,弟弟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里面。

陈卫红暗道一声惭愧,赶紧拿起工具开始干活。

十一点钟,陈卫红提前回家,欧树芳与陈文惠正在忙碌着做午饭。饭菜都还没有熟,陈卫红用开水泡了点早上的冷饭,就着咸菜下肚后,骑着自行车往一地乡赶去。

经过潭定街上时,陈卫红去转了转,将自己身上的钱清点一番,留下一块钱备用,用另外的钱,给未来的干儿子买了一套衣服、一双鞋子,还有一个小皮球。

想到张宗虎的邀请,陈卫红虽然拿不准他是否说的酒话,但还是决定下周星期天去一趟,以示自己的诚意和尊重。在给曹强等补课结束时,陈卫红告诉他们,下周自己有点私事,上课时间推迟到三点钟。

丰咀一带的乡村,经济比较落后,一般村民平时少有吃肉,更难得请客。逢年过节或特殊日子,会千方百计弄点好吃的,一是犒劳自己,二是借机回请一下亲朋好友。栽秧苗(当地人称栽秧子)就属于这样的特殊日子,主人家一般都要请一些亲近的客人聚会。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后,李昭民找到陈卫红:“陈老师,我妻子去找人看了期会,本周三是个黄道吉日。我们想把孩子的干爹拜祭仪式定在这天,我们栽秧子也请在这天。你看,星期三是否可以早一点放学,我们一路回去。”

“李老师,你要回去帮忙,就先走一会儿吧。我找得着你那里,放学后我自己来。”陈卫红微笑着答应道。

中午饭后,陈卫红找到毛三娘,招呼过后,拿出昨天晚上从抽屉里找出来的最后五块应急钱,递了过去:“毛三娘,上周六的事情实在是太麻烦你们了。(最快更新)除了劳烦你们一家忙碌了一天,还用了你们家的油和小菜,把酒都给你们喝完了。这点钱可能不够,也算是我的一个意思。”

“陈老师,你和我家世贵是兄弟,大家就不要见外了,这钱,我们是无论如何不会收的。” 毛三娘坚决地拒绝道。

“那就太谢谢你们全家了。”陈卫红见毛三娘态度坚决,没有继续坚持,道谢之后,心里打算下周去潭定时,给他们买点什么。

“其实,那天晚上,我们那个坛子还有几斤酒。见你们都差不多醉了,担心你们再喝出事,就撒了个谎,陈老师,你不会怪我吧?以后,陈老师你要喝酒的话,我们家的的是,保证你喝不完的。”毛三娘微笑着说道。

“怎么会怪你呢,毛三娘,我感激你们都还来不及呢。那天晚上我完全醉了,如果再喝的话,还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陈卫红想起,也有些后怕。

“陈老师,我也正要去找你呢,我表弟张宗虎昨天托人捎信给我,让你这周星期天,一定要去他那里吃猪儿粑。”毛三娘一边把陈卫红的背筐递过来,一边笑着说:“你可一定要去哦,我与世贵都要去的。”

“好的,我一定到。”陈卫红笑着表示了感谢。

星期三中午放学后,陈卫红通知学生,因自己有事,中午提前半小时的练习改到下午放学后。接着,急匆匆地来到李昭民家。

李昭民家的院坝里摆起了四五张桌子,凉菜已经上桌。

按规矩,上午十点半左右,主人家要将猪儿粑和着稀饭送到田间给插秧的人吃。对请来的客人,则是在中午饭前先吃猪儿粑,然后才是正席。

正在厨房忙碌的田祥群带着儿子李军迎了出来,热情地招呼陈卫红。

陈卫红先将从家里带来的一包冰糖,用双手递给李昭民的母亲,并说了些祝福的话。接着,将买的礼物和五块钱递给李军:“儿子好可爱,试试看,干爹买的这套衣服合身不?”

田祥群客气的接了过来:“军军,你看,干爹给你买了这么多的新衣服,快谢谢干爹。”

陈卫红抱过李军,亲热地在孩子的脸上亲了几下,围观的亲戚,纷纷说着一些祝福的好话。

李昭民的父亲早年因病逝世,母亲与他生活在一起,两个弟弟一个已经成家另过生活,还有一位正在读书的弟弟与他生活在一起。

大家把陈卫红当成了贵宾,热情地招呼陈卫红坐上桌子。李昭民与大弟弟,田祥群的父亲与三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夫陪以及生产队长,与陈卫红同坐一桌。

很快,热气腾腾的猪儿粑端上桌子,李昭民夹起一个,放到陈卫红的碗里,其他人却等待着并热情地邀请陈卫红先吃。

隆重的礼遇,让陈卫红既感动,又有些不自在。

因为经济比较困难,农村的桌席也就比较简单。一般栽秧子吃猪儿粑的“席口”,除了猪儿粑,就是一盘腊肉,一盘回锅肉,一盘炒肉丝之类的,再加一些小菜。

李昭民这次准备的相当丰盛,准备了五个荤菜,还专门杀了一只鸡。

正式开席之前,按照当地的风俗,李军穿上陈卫红赠送的新衣服,李昭民与田祥群指导下,向陈卫红行跪拜之礼并敬酒。陈卫红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也对这样的民俗不太了解,只好机械地按照李昭民岳父的安排行事。

李昭民的岳父要求陈卫红给李军起一个陈姓的名字,陈卫红想了想,起了个“陈军”的名字。

农村人纯朴憨厚,心目中让客人喝醉就是最高的礼遇,因此,巴不得陈卫红多喝一些。

仪式结束后,大家就开始向陈卫红敬酒。

陈卫红酒量本来不差,但双拳难敌众手,加上下午要上课,喝了十几杯之后,便宜举手投降。众人不依,陈卫红实在无计可施,想出上次在毛三娘家的办法,提议行酒令喝酒。

陈卫红倒了满满两杯酒,开始交待交待规矩:“老人家,各位哥哥兄弟,这样干喝没有意思,我们耍个游戏,行个令子喝酒,如何?如果大家同意的话,我就先喝了这两杯酒,再讲规矩。以后,有人要改规矩,就得喝四杯,再有人要改规矩,就得喝八杯。大家同意吗?”

大家的目的是要让陈卫红喝酒,见他这样说,都爽快地答应了。

陈卫红端起酒杯,将两杯酒一口喝下。然后,说出一个最简单的酒令,掷骰子。

待李昭民将两粒骰子拿来后,陈卫红开始解释具体的规矩:“具体办法是这样的,将两粒骰子投入一个空碗,将两粒骰子上面的点子数相加得到一个数字,从投骰子的人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数前面相加得到的数字,数到谁,谁就喝一杯。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或者同为红色,则喝两杯。桌上的人全部参加,只要有一个人喝醉了,或者提出不参加了,今天中午的酒就结束。”

这一带的村民,农闲无聊时,也玩些小赌博,掷骰子就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平日里,也有人行过这样的酒令,确实也显得比较公平,大家也就一致认同。

陈卫红提议这个办法是有深意的,这个办法粗看起来酒令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的,但其实并不公平,因为各人的酒量大小不一。正如房子都是两千块钱一平米,对于月收入十万的老板和月收入一千的打工者来说,虽然都是两千块钱,但其实却完全不同。

陈卫红估量了一下,桌上的众人中,有两三人酒量可能不及自己的三分之一,平均喝下去,他们中有一人躺下或提议退出时,自己都不会有问题。这样的话,一方面显得自己公平豪爽,另一方面,又能保护自己,确保下午能够正常上课。

陈卫红第一个投骰子,没想到掷给了自己。在众人善意的笑声中,陈卫红做出痛苦的模样,喝下了这杯酒。

由概率知识可知,这种办法,每人喝的酒是差不多的。酒量差的人,就明显地处于劣势。果然,二十来分钟后,李昭民的弟弟就“现场直播”,呕吐出来。

陈卫红见状,赶紧给桌上每人倒满一杯酒:“老人家,各位兄弟伙,酒肯定是喝不完的。我们说话算话,有一个人喝醉就结束。现在,我们一起喝了这杯酒,今天中午的酒就结束。以后,我们还有的是机会,大家还可以喝。”

众人见状,不好再说什么。有两觉得未尽兴,则一个劲儿地埋怨李昭民的弟弟。

陈卫红回到学校,已经两点半。于是,赶紧开始批改作业。

经过雇请工人两天的突击,陈卫红家新房屋的地基顺利完工,向石厂订购的条石也按期运到。

农历二月十八,是陈卫红家新居的奠基仪式。陈忠民向学校请了一天假,在家主持这个仪式。

一大早,几个石匠来到工地,与陈忠民一起,按照规矩进行些祭拜祷告仪式。之后,陈忠民将一个装着一枚银元、一些古铜钱和硬币,以及符咒、纸钱的布袋和陶罐,埋入房屋正中的一个坑内,石匠随即在上面安放第一块地基石。

安放地基阶段,欧树芳每天要给工人做午饭和烧茶送水,陈卫红与陈文惠则帮着打打下手。虽然工程上做不了什么,陈卫红还是在每天放学后,先去工地上瞧瞧,再去地里干活,或者回家帮着母亲做饭,晚上则指导、督促和检查弟弟妹妹的学习,带着弟弟练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