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超强教师 > 第二十一章 单元检测

超强教师 第二十一章 单元检测

作者:守望教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8: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乡村学校的教师生活忙碌而平淡。一个月很快过去了,陈卫红基本熟悉了教学工作的相关环节,备课、批改作业等基本能够在上班时间内完成,课间或中午、下午放学,有时主动找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谈话,有时,也被学生围着问问题或者当面批改作业、试题。

物理热学部分学习结束后,陈卫红组织了一次单元检测。担心自己出题拿不稳,就选用了去年的试题来翻印。

一地乡中学没有专门的教务人员印制试卷,所有教师发放给学生的试卷、练习题,都由教师自己编、刻、印,印制试卷用的是《红岩》中印制《挺进报》的那种手推式油印机。

制作试卷的第一步,是在一块专用钢板上刻制蜡纸。这是一个技术活,除了对制作者的书法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外,力度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特别是整体用力的轻重要基本相同,但转角的地方用力稍微要轻一点。否则,用力轻了,蜡纸刻不穿,印来的字迹模糊不清;用力重了,只印几张试卷蜡纸就皱折、破裂,无法继续印制。陈卫红刻制的第一张蜡纸就因为力度不够,印来多数都看不清楚,只好重新刻制蜡纸。

油印试卷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调制油墨。买回的油墨是半粘稠状的,需要用煤油稀释调制后才能使用,如果调制的“火候”没有掌握好,油墨太清或太稠,印出来的试卷都看不清楚。

油印试卷的第三步,是给滚筒上墨。把蜡纸在油印机的纱窗上固定好后,要给滚筒均匀地上好油墨,通过滚筒在纱窗上滚动,让油墨透过纱窗和蜡纸上刻划破裂的笔划处,渗透到下面的白纸上。如果上墨不均匀,印出来的试卷,有些地方太浓,笔画搅在一起看不清楚,有些地方墨迹又太淡,也看不清楚。

油印试卷的第四步,是推动滚筒,印制试卷。这一步的关键是用力均匀,不然,印出来的试卷,墨迹浓淡不匀。

陈卫红是学理科的,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有种天生的本能,很快就能熟练地刻制蜡纸和印制试卷了。即使这样,刻和印两个班的两张八开试卷,总共也还是用了五六个小时。也许是因为印制试卷、练习题太麻烦的原因,教师们平时一般都没有印制试卷和练习题发给学生。

根据课时安排顺序,初三二班先进行检测。(最快更新)由于试卷制作麻烦,对学生的检测比较少,使得学生对检测比较重视。检测结束后,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围着陈卫红不让走,要求让陈卫红当面把他们的试卷批改出来。陈卫红见学生们这么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很是高兴,就在讲台上当面给学生批阅试卷,直到下一节课的教师进来了,才歉意地离开教室。

最后一节课刚好是空堂,回到办公室,陈卫红继续批阅试卷。刚放学,一群学生就来到办公室,要求看自己的试卷。

陈卫红让学生寻找自己的试卷,已经批改了的,除了看分数,让学生先看一下错题,自己找一下错因,然后指导学生分析。还没有批改的,让学生找出来当面批改。

午饭后,陈卫红继续批阅试卷,大约一点半左右,批阅完了全班试卷,并将成绩登记上册。随即,统计出了二班的考试成绩,平均六十八点五分;全班六十二名学生,有十八名学生在九十分以上,其中包括八名补习生,八十分到九十分之间的有十二人,及格学生共四十名,有十名学生在三十九分以下。

下午第一节课,初三一班检测。之后是连堂课。放学后,陈卫红抓紧时间批阅试卷,直到晚上八点左右把试卷批阅完毕,并对成绩进行了统计:平均成绩六十四点六分;全班五十八名学生,有六名学生上九十分,其中有三名是补习生;八十分到九十分之间的有十四人,三十二人及格,三十九分以下的学生也是十名。

因为没有比较,对于这个成绩,陈卫红也不知是好还是差。为了找一个参照标准,第二天上午,陈卫红抽个空堂,去教导处找到林启三,想了解一下去年的情况。

林启三从去年的教学常规管理资料里,翻出上年的学生成绩登记册,与陈卫红一起对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陈卫红的成绩,整个年级来看,平均分比上一届高了约十分,优生率、及格率比上一届高约十个百分点,差生率与上一届相差不大。

林启三心里有些疑惑,这一届学生的基础与上届差不多,陈卫红,一个刚参加工作没几天的年轻教师,教学成绩居然比有二十年教学经验的韩定成好了这么多,这其间会不会有什么虚假的成分?比如监考不严格、评分放得太宽等。心里虽然这样想,但林启三却没有表露出来,依然微笑着高兴地拍了拍陈卫红的肩膀:“陈老师,不错,继续加油!”

“谢谢林主任鼓励,还希望你多多指导!” 陈卫红没有看出林启三眼神中的怀疑,谦虚地表示感谢。

回到办公室,陈卫红思考,如何评讲试卷呢?“教学法”课程虽然讲过试卷评讲课怎么上,但那些理论要点没有在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象,实习时也没有上过试卷评讲课。

陈卫红吸取开学第二天习题评讲课的教训,认真回忆了梁银友老师所介绍的经验和做法,初步设想,这节试卷评讲课不泛泛地将试题逐一评讲,而是把试题按知识点归类整理后排出一个顺序,以这个顺序为主线进行评讲。

在拟定教案时,陈卫红想,试卷评讲课与习题评讲课道理应该是相同的,优生因为会了而不听,学困生因为听了也不会还是不听,整个课堂大概就只有几个比较勤奋自觉的中等生在听,这就失去了评讲的意义。

如何让试卷评讲课上,学生愿意听而且有意义呢?陈卫红觉得,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准学生存在的问题,全对的不讲,太难的不要求差生掌握,太简单的不要求优生听。

陈卫红把学生试卷按分数每十分一段排列,再由高到低地一段一段地翻看学生的试卷,大致统计出各层次学生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一一记录在备课本上,并在试卷上简单标注。同时,翻看参考资料和练习册,用“摘抄加编制”的办法,对错误较多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变式练习题。

课堂上,陈卫红按照自己的思路,采用按知识点排序、重点针对错题分析、及时变式练习的方法,分别在两个班评讲了这张单元检测试卷,感觉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倾听,效果比较好。

但是,陈卫红发现,一部分优生,特别是九十分以上的那些补习生,在课堂上仍然有些心不在焉。他们对自己的错题,在教师批阅的时候,或者拿到试卷的时候,基本都能改正过来,有的还能找出错误原因。试卷评讲课,他们感觉有些索然无味,就不想听。

下课时,陈卫红将两个班九十分以上的学生试卷重新收集起来,对他们的错题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下午放学后,陈卫红把这部分学生集中留在初三二班教室。

这些都是班上和学校的优生,一直受到的是娇宠和表扬,基本没有被单独留下来过。见陈卫红这样安排,自然有些不情愿,但又不敢违抗老师命令,不得已在放学后留下来,但心里充满着怨气。

明显看出学生心不甘情不愿表情,并感受到学生不愿意甚至有些抵触的态度的陈卫红,待课堂安静下来后,开始迂回:

“同学们,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能才能发挥,才能取得更辉煌的成就!我是这个公交司机,你们就是乘客,我必须认真努力、全力以赴,否则,将影响你们的一生,将会导致你们很悲惨的后果。同时,你们也是这个公交车司机,你们也必须努力,否则,也将给一批乘客带来悲惨的结果,这些乘客,就是你自己,还有你的父母、亲人,以及所有关心你的人!

我知道你们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现在心里有些情绪。可能你们在想,老师是不是搞错了,不留考得差的反而留我们这些认真学习考得好的学生。不,老师没有搞错,你们现在的优秀,只是在一地乡中学这个范围内。可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明年的中考,你们要在全市的范围内去比拼,那将是更大的挑战。就你们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够,还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今天,之所以留你们下来,是因为我相信你们是可造之才,能够学好。

但是,你们确实还有些问题。特别是补习的同学,你们认真想过没有,去年没有考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就是有些地方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还存在一些漏洞吗?不就是综合分析试题的能力不够,难以解决复杂问题吗?不就是解题方法没有掌握或者运用得不好吗?当然,也还有书写和细节上的一些问题。

今天,我通过分析你们的试卷,把你们热学部分存在的问题整理出来了,还把你们在解题方法、书写格式等方面的问题也整理出来。这些,就是你们的漏洞。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共同来把这些漏洞补上。

同学们,一道题,今天你做错了,老师给你批阅出来,或许你恍然就明白自己错了,并且能够改正过来。可是,下次呢,下次你可能还会错!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真正弄清错误的原因,没有及时地再练习、反复地再巩固。

中学生的一道错题,至少要通过三至五次的变式练习才能真正改正过来,记得住。什么是变式练习,就是针对同一知识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练习题,如将问题与已知对调,将中间问题省略,将已知条件告诉方式改变等,这些,是我当年高考应考时,老师告诉我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我想,这些方法和经验对你们也有用。

从今天开始,你们这些优生,要把作业、考试中的每一道错题都抄录下来,找出错题涉及的知识点或者解题方法,这就是你们的漏洞。漏洞找出来后,要通过自我思考或者求助同学、老师,把它补上,把不懂的弄懂,把没有记住的记住,把不会的学会。一个周、一个月以后,分别把这道题拿出来重新做一遍,再找几道类似的题做做,做完之后再回想一下分析思路和解题步骤,这样,补漏才算完成。

今天,针对你们在热学部分存在的漏洞,我找了一些变式练习,一会儿我们边讲边做。”

说到这里,陈卫红扫视了一下学生,发现都听很认真,感到有几丝欣慰。接着,挂上写有变式练习的小黑板,开始为这些优生进行个别辅导。

令陈卫红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小小的举动,却在家长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原来,这些优生回去后,与家长说起了陈卫红给他们讲的道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还介绍了陈卫红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得大量关注孩子学习情况家长,对陈卫红充满了敬意和好感。

在这些学生家长中,有一地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李明洪,一地乡中学教师曾明全,一地乡中心小学校教导主任罗明秀,一地乡生猪经营管理站站长曹子权。他们听了孩子介绍后,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些想法,于是,相约起来,准备去找陈卫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