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超强教师 > 第十章 第一节课(二)

超强教师 第十章 第一节课(二)

作者:守望教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8: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一日,学校正式按课表行课。陈卫红教学生涯的第一节课,是上午第三节初三二班的物理课。陈卫红提着简易的实验器材箱,带着备课本,按时走进教室。

刚走到教室门口,教室里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值日生高喊“起立,向老师敬礼,欢迎新老师!”陈卫红有点紧张,但仍按事先的设计,微笑着走上讲台。

因为眼光注视着学生,没有注意教室的地面是凹凸不平的,加上有些慌乱,行走中,一脚踩虚,身体向左前方侧滑了一下。好在有练武的功底,左脚轻轻向前一点,一个马步跨立,稳住了身子。但是,实验箱里,准备上课用的一个装着一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的玻片盖子滑开了,里面飘了红棕色的气体。

学生们先是一声惊叫,见陈卫红没事,不由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看到实验器材箱里冒出的红棕色的气体,前面的几名女学生吓得赶紧用手捂住耳朵往后躲闪。

陈卫红定下神来,四下一打量,见下面的学生有的盯着自己,有的盯着实验器材箱里的红棕色气体,于是计上心来。

陈卫红向学生回礼致意后说:“能够与同学们一起度过初三这一年的时光,我非常高兴。通过梁老师的介绍,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学习努力,团结互助,积极上进,令我非常感动。刚才,同学们的热情,更是让我倾倒。”说着,有些夸张地模仿了一下刚才差点滑倒的动作,接着用指了一下还在冒出红综色气体的瓶子说:“同学们,你们看,这红色气体,就代表我的赤诚之心。同学们,我愿意用我沸腾的热血、满腔的热情,与大家一起拚搏这一年。同学们,你们愿意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

陈卫红继续大声说:“有信心吗?”

“有!”同学们大声地回答并热烈地鼓掌。

陈卫红摆放好实验器材,心里想,一会儿要不着痕迹地找个理由或时机,去实验室把为下一节课准备的那瓶一氧化氮气体拿来先救急。

接着,陈卫红开始了自我介绍:“我姓陈,名卫红。名字的起因,是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红卫兵,曾经在**接受伟大领袖的接见。回来后不久,我出生了,因此,他老人家让我要誓死保卫红色的新中国,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随后,陈卫红在黑板上写下“陈卫红,男,17岁,爱好运动与文学,擅长物理与化学”,边写边自我介绍说:“我是高中毕业去读的师范,高中时严重偏科,数学、英语、政治三科特差,严重拖了我的后腿。这三科成绩不好的原因,数学是因为老师不喜欢我,所以我就赌气不给他学数学;政治是因为实在不喜欢死记硬背,也就没有怎么去背,所以考得差;英语差是因为同学们都说‘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所以就没有怎么学。这些原因,导致我没有能够进入大学的校门。同学们,我的这个惨痛教训,是一个曾经的失败者给你们的前车之鉴,你们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啊!如果有些同学某一天不喜欢我陈老师了,但你们千万别放弃学习物理、化学。当然,老师会尽量想办法,避免你们不喜欢!我更会努力想办法,让你们喜欢物理、喜欢化学,喜欢陈老师!”接着,陈卫红又自吹了几句:“初中、高中,我的物理、化学、语文成绩基本都是全校的前几名;参加学科竞赛时,物理、化学都获得过全校第一名;师范时,语文、物理一直保持班上第一,化学也没有退出过前五名。因此,课下,除了问物理、化学的问题,在语文学科方面,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交流”。陈卫红当时不知道,最后这句话,后来不知怎么传到初三一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刘建平老师耳朵里,让他对陈卫红有了些意见和看法。

简单的开场白后,开始了上课。怎么脱身去实验室拿另一瓶一氧化氮气体来做今天必须的实验呢?

陈卫红想了想说:“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分子运动论。”边说边板书课题,然后接着说:“因为是新的学期,同学们对教材的内容可能还不太熟悉,现在,请大家先翻开书,把第一节的内容看看,把重点内容勾画出来”。一边说着,一边在教室里走动,做出巡视状,慢慢地走到后门,溜出教室,跑到实验室拿来另一瓶一氧化氮气体,从后门悄悄进入教室。好在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预习,没有发现老师的这个小动作,这卫红这才松了口气。

回到讲台,陈卫红开始讲课。由于昨天晚上反复把教案进行了背诵,教案内容基本烂熟于。很快,陈卫红如竹筒倒豆子般,把教案上准备的话语倒了出来,并结合教学内容演示了“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分子间作用力”三个实验。新课讲完后,陈卫红背着手走到学生中间,边慢慢走动边说:“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四页,看着练习”。然后把课后的几道练习逐一讲解。学生们被这一招“镇”住了:陈老师不看书都知道哪一页有些什么内容,看来还真有点水平,不像曾经的有些老师,照着书都要念错。

其实,这是陈卫红无意中听到一个老教师介绍的妙招:事前把教材内容、练习题在第几页,关键的内容或数字是什么、在第几行,费点心思记住。上课时不带书、本进入教室,在课堂上随意地说出相关内容,会给学生、进而传递给家长一个熟悉教材的好印象。

很快,所有内容讲完了,陈卫红看看手表,才用去三十六分钟,还有九分钟才下课。陈卫红一下慌了,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教案上可没有设计啊?

陈卫红扫视了一下教室,发现有些学生在小声交谈,但看情形不是在讨论学习问题。还有的同学在东张西望,或者搞小东西。只有几名补习的往届生,在自顾自地做题。见此情形,陈卫红有些紧张,加上天气炎热,汗滴顺着脸颊大颗大颗地流淌。怎么办?怎么办?用什么内容来充实这些时间?陈卫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讲的内容,你们懂了吗?”全班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懂了!”陈卫红高兴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你们的表现很棒,顺利地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希望大家以后在课堂上都这样,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习,真正把知识学会。接下来,请同学再把教材认真看一遍,好好复习整理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找出一个问题并写在书上,一会儿与同桌交流一下?”

听到陈卫红的安排,渐渐地有学生开始看书。但还有一些学生仍然在讲话或做其他,因为在这些学生心目中,觉得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现在是自由安排的时间,可以自己进行安排。

见此情景,陈卫红只好走到学生中间,通过停顿注视、轻敲桌子、轻声招呼等方式提醒学生看书、找问题。

离下课还有三分钟的时候,陈卫红站到讲台上,用黑板擦敲击了几下讲桌,待学生基本安静下来后,说:“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问题分享与交流的环节。请找出了问题的同学举手示意?”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四五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陈卫红让这几位学生站起来,说说自己找出的是什么问题。结果,基本都是“我没有怎么听懂”“我还不是很理解”之类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或者是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难道全班学生真的懂了?

下课铃响了,陈卫红布置作业后,开始收拾实验器材,准备转场,到一班上第四节课。几名学生主动围过来,帮助陈卫红收拾实验器材,并七嘴八舌地与陈卫红交流。

课间,陈卫红一直在想,学生基本都回答说懂了,并且没有提出问题来。是真的理解了、掌握了,还是根本就没有入门?

忙碌的一天很快过去。第二天刚到上课时间,陈卫红就到初三的两个班,催促科代表把作业收到办公室,然后坐下来,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批改作业。

开始,陈卫红带着紧张与期待。慢慢地,随着批改作业数量的增加,心情开始沉重起来,最后变成了焦虑,还掺杂着些许的怒气。初三两个班共有一百二十名学生,这次的学生作业只有一名补习生全对,连梁老师介绍的几名特优生都有许多题做错了?多数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到一半,还有十多名学生的作业几乎全错或者没有做。

为什么会这样?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得不好,换句话说,是陈卫红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陈卫红认真地回想了一下昨天课堂上的情景,感觉自己讲得很认真,也比较清楚、明白,较难一点的分子间引力、斥力与距离的关系还进行了分解,配合图示和两个小球做的模式进行分析,感觉学生确实是听懂了的;在询问学生懂没有的时候,基本都回答听懂了;让学生找问题时,几乎都找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在讲完课的剩余时间,让学生对还没有弄懂的知识、存在的问题,向老师请教,但基本没有学生找老师解疑。这些现象说明自己是讲清楚了的、学生是听明白了甚至是弄懂了的,可是,作业反馈出来,学习效果却是如此的差,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为什么?

带着失落与焦躁,陈卫红走出办公室,在门口的院坝里转起圈来。一边走,陈卫红一边思考,为什么第一节课上下来效果会是这样?问题出在哪里?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原因,还是教学方法的原因?是题偏、难、怪,还是自己的教学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具体来说,究竟是哪些地方没有做好?陈卫红在脑子里回忆着课堂上的点点滴滴。

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去解决问题。但是,自己一个人想当然地“想”出来的原因,会是真正的原因吗?显然不是。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事情,现在通过作业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出了问题,要查找原因,还得从学生身上着手。

想起自己在课堂上询问学生是否听懂、还有没有问题时,学生反馈信息时的情形,陈卫红苦笑了一下,继续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