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极品地主 > 【738章】 收获雨季(求订阅!)

极品地主 【738章】 收获雨季(求订阅!)

作者:壮乡小仨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8: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和杜卡瑟、萧风略显轻松地采菇行动相比,山民们才是真正的辛苦,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并不是杜卡瑟能够想象的。

不过,面对一年中收入激增的季节,山民们早已经把‘辛苦’这两个字抛诸脑后,付出了许多的努力。

罗大荣今年36岁,和绝大多数滇西北同龄人一样,他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学校,开始给家里帮忙。到了适婚年龄,罗大荣就和比自己年轻两岁的气质结婚,很早就当了爸爸,如今孩子已经上初一了。

孩子出生之后,罗大荣就和妻子到沿海地区打工,只不过两个人没有文凭,也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也只能在工地上干苦力。10年下来,虽然积攒了不少继续,但是却因为母亲的一场重病消耗一空,一朝返贫!

在农村,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最害怕发生的事情就是生病和读书,这是两种经济负担极大的事情,许多刚刚脱贫的家庭往往因此返贫。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城里人所无法想象的,即便这些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陆续展开,但是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农民的负担还是极重的。

罗大荣还算运气,耗尽继续的治疗把母亲的性命救了回来,并没有像某些家庭那样,人财两失!

不过,为了照顾母亲和孩子,罗大荣夫妇不得不结束在鹏城的打工生涯,回到镜湖地区,开始了新的奋斗。

还好这时候‘镜湖景区’已经开放,罗大荣夫妇很容易就在‘镜湖集团’旗下找到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在农忙的季节到农场、牧场帮工。

其实,和罗大荣夫妇一样,银杏村周边的存在有超过2000名壮劳力成为了‘镜湖集团’的固定临时帮工,他们算是‘镜湖集团’的编外员工,除了不能享受诸如五险一金以及过年过节的福利之外,待遇还不错。

以罗大荣夫妇为例。他们到农场帮忙摘果一天的报酬是100元,这在滇西北来说算是不错的收入了。在姚州市内,目前普通建筑工人的报酬才是80元/天,而且摘果的活计轻松。还能给家里的小妮带点水果回去吃。

罗大荣夫妇每年在‘镜湖集团’帮工的时间将近200天,夫妻俩一年也能挣到4万元左右,虽说比在鹏城打工少一点,却也有着诸多好处。

一来,他们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空余时间还可以经营家里的山林、农田,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少。

如此算下来,罗大荣夫妇发现在家里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提升了好多,美中不足的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成为‘镜湖集团’的正式员工。要知道,‘镜湖集团’最基层的员工每个月的收入都不会低于5000元,再加上年节福利、加班补贴以及年终奖金,一年收入10万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在如今的镜湖地区乃至姚州,能够进入‘镜湖集团’工作已经是一件最体面的事情,甚至比公务员还要热门。每年的毕业季,姚州乃至滇西北众多家庭都会行动起来。把在外地念大学的孩子喊回来,让他们参加‘镜湖集团’的招聘会,争取能够获得入职机会。

每年,‘镜湖集团’都会根据临时帮工的表现,酌情把一些表现出色的帮工收入集团内部,这也是‘镜湖集团’在激励管理上的重大举措。

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临时帮工来说,能够进入‘镜湖集团’,颇有些鱼跃龙门的感觉,从此人生大不同。

罗大荣在‘镜湖集团’的内部积分已经排到了最前列,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元旦的时候,他有很大的可能成为‘镜湖集团’的正式员工。

不过在此之前,罗大荣和妻子不会太过放松,今年还是会和往年 一样到碧罗雪山的森林里。寻找更多的珍贵野生菌,贴补家用。

小时候,罗大荣就经常跟着父亲、爷爷进山采山货,这也是他们一家一年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里的油盐、置办的衣服、读书的钱、人情往来等等,都要靠着一只只山鸡、一朵朵蘑菇收集而来。

只不过以前的镜湖地区交通不发达。物资流通不便,这些辛辛苦苦采集回来的山货价格一般,这也是罗大荣长大后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

不过,如今随着‘镜湖景区’的开放和‘姚银高速’的全线贯通,山货在‘银杏新区’的集贸市场可是非常抢手,价格也是令人满意。

每天一大早,来自姚州乃至滇南各地的山货商人都会蜂拥而来,在‘银杏新区’的集贸市场摆摊收购,方圆三十公里的山民们手里的山货有了最好的去处。

相比于其他的地方,有了‘镜湖集团’的规范运营之后,外地客商在‘银杏新区’的压价行为并没有太过分,这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山民的利益。

这两年来,罗大荣夫妇每一个雨季的收入都不会低于3万元,再加上平时他打猎以及采集的山货,每年在这方面的收入超过了4万元!总体而言,罗大荣全家包括山林、土地的产出,年收入达到了10万,这个数字是前些年大家永远无法想象的。

今年雨季开始之后,罗大荣也是和妻子一起,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出发,在矿灯的指引下,深入碧罗雪山深处,采集包括松茸、牛肝菌、羊肚菌等等珍贵野生菌。

每天天还没有亮就出发,尤其是遇到下雨的时候,山路泥泞难行,夫妻倆都不知道要摔几次跤才能满载而归?

城里人在吃着鲜美无比的松茸,并无法想象到这些松茸究竟是历经了多少的艰难困苦,才能在餐桌上和他们见面?

生活中是艰难的,但是罗大荣一家都满怀乐观和信心,日子在一天天变好!

罗大荣夫妇背着背篓出现在集贸市场的时候,浑身上下几乎都湿透了,裤子上的泥巴到处都是,但是守在集贸市场的客商一点都不嫌脏,纷纷围了上来。

只要在‘银杏新区’收购山货的老人都知道,罗大荣夫妇采集的山货品质最好,能够拿下他,就意味着自己在高端客户上有了新的进展。

只可惜,像罗大荣这样的优质供货商,向来都是客商们争抢的对象,要想得到他的信赖,并不容易。

“诸位老板,实在不好意思了!”罗大荣谢绝了客商们的邀约,笑着说道:“这批货已经和‘世纪大酒店’的肖经理说好了,供应给他们酒店!”

一听这句话,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心有不甘地散去了!

在‘银杏新区’集贸市场收购山民手中山货的客商,大多来自于姚州、春城和南诏的高级餐厅,当然了二手贩子也不在少数。

现在‘镜湖集团’已经逐渐开放了山货市场,专注于自营产品,因此即便是‘姚州世纪大酒店’这样的老客户,也都要自己到集贸市场收购山货才行。

在罗大荣刚刚回到家里开始采集山货出售的时候,他的第一个顾客就是世纪大酒店的肖楠经理,三年以来两人已经结下了深厚的交情。虽说如今的肖楠已经升任世纪大酒店的采购副总,不会到集贸市场亲自收购,但是罗大荣还是习惯把山货卖给世纪大酒店。

抛开交情不谈,世纪大酒店给予罗大荣的收购价格往往会在市场价的水平上浮5个百分点,让罗大荣享受了一番超级客户的滋味。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罗大荣脑子进水了,他才会拒绝世纪大酒店的好意。

不到十分钟,罗大荣夫妇在世纪大酒店的收购点上完成了点货、估价的过程,松茸、羊肚菌以及两公斤的野生猴头菇,为他带来了超过1500元的收入。

只可惜,并不是每天都会有这样的丰收,平时的收入也就在五六百块钱左右而已,今天算是运气好了!

罗大荣夫妇的经历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罢了,随着‘银杏新区’集贸市场的繁荣,让方圆数十公里的山民受益。

每年雨季带来的丰沛降水让碧罗雪山拥有了无数大自然的馈赠,勤劳的山民犹如蚂蚁一般把这些山货从森林深处采集出来,出售给客商。

就这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就此形成,造就了超过10万个临时就业岗位,并且形成了一个贸易规模超过10个亿的庞大市场。

如今,围绕着雨季而形成的‘山货市场’,已经成为了刺激‘银杏新区’乃至滇西北经济活跃的重要因素。

正是大量和罗大荣一样的普通山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共同谱写了一个经济神话,被财经媒体进行重点关注!

在媒体记者的眼里,银杏地区的‘山货市场’俨然成为了地方特色经济的一个典范,无论是地方政府、山民还是收购客商,各司其职,最终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如今滇西北的雨季,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季节,而是成为了山民丰收的季节,山民们的好日子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

PS: PS:这是补昨天的第二更,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