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极品地主 > 【472章】 竹林产业(求订阅!)

极品地主 【472章】 竹林产业(求订阅!)

作者:壮乡小仨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8: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一过去之后,滇西北的雨季依旧持续进行,而且进入雨季的中期之后,雨势也是越来越大。

持续不断的降雨让‘镜湖景区’的游客数量有所减少,不过对于那些摄影爱好者以及小资情调十足的长住游客来说,这样的烟雨天气最适合在银杏村欣赏美景和发呆了。

因为澜沧江和镜湖的关系,银杏村并不像滇西北其他一些地区那样干燥、贫瘠,倒是有点江南水乡的韵味。尤其是每天雨后太阳很快就会从碧玺一般的天空中冒出来,带来美轮美奂的彩虹,让游客们欢呼雀跃。

特别是雨后出现彩虹和雪山金顶,更是让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家们纷纷拿着各种机器走出户外,拍下自己觉得异常美丽的画面。

…………

琴心是原点中文网的二线大神,虽然他的收入无法达到顶级大神的千万级别,但是年入百万的他并没有什么生存压力。

自从来到银杏村参加了原点中文网2011年的年会之后,琴心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安静、祥和,充满人情味的小村庄。

在回到家里和父母协商之后,琴心决定在银杏村租下一套青石小院,过着半隐居的写作生活。

和其他年轻人喜欢热闹、喜欢泡吧、蹦迪截然不同,琴心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里,这或许是他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在银杏村住下之后,琴心在院子里开辟了两行菜畦,还养了几只小鸡,每天自己下厨做饭,在风景如画的镜湖边散步。

对于绝大多数的华夏读书人来说,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理想。如今的琴心倒是享受到了这种状态,连带着他的写作状态也变好了许多,让他觉得自己来到银杏村的选择是正确的。

连日来,银杏村绵延不绝的降雨倒是让异常惬意,每天欣赏雨景,彩虹,心情好得很,写作效率也是极高。

琴心已经决定让父母也到银杏村长住,毕竟这里的环境可要比江汉城好多了,作为华夏‘四大火炉’的江汉可不是闹着玩的!

琴心在银杏村的惬意生活只不过是众多自由职业者的一个缩影,银杏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的空气,给这些艺术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他们自然是有点如鱼得水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纷纷选择银杏村作为自己的创作园地,这些文人的到来让银杏村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

因为雨季的缘故,不少产业受到了影响,就是‘镜湖牧场’的牛奶产量也出现了波动。还好,滇西北的雨季到八月份之后就会逐渐结束,对于镜湖体系整年的生产计划影响不大!

马万里也是趁此机会,对牧场的防疫措施、设备等等进行更新和加强,用最好状态迎接雨季过后的丰收秋天!

不过,对于另外的一些产业来说,雨季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丰沛的降雨让银杏村的万亩竹林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破土而出的竹笋在竹林中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几乎可以用肉眼进行观察。

《舌尖上的华夏》摄制组这一次来到银杏村,除了拍摄松茸采集过程以及萧家的一些画面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银杏村的万亩竹林!

在华夏的传统文化中,‘竹’拥有着特殊的地位,即便是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竹林产业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竹子可以造纸、充当建筑材料,竹笋可以使用,竹林里还可以放养土鸡,……,要说起竹子的好处,可谓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在华南、江南地区,不少生产竹子的地区靠山吃山,依靠竹子发家致富,更是给竹子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作为反映华夏美食文化背后故事的《舌尖上的华夏》,自然不会错过银杏村这片得天独厚的竹林。

银杏村的万亩竹林并不是天生存在,而是萧家的先辈在过去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点一滴营造出来的。它代表了萧家先辈与天地抗争的一段艰辛历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华夏传统文化在这片竹林体现得淋漓尽致!

《舌尖上的华夏》摄制组拍摄万亩竹林采挖竹笋的壮观场面,除了经济、美食层面的呈现之外,更多的是看重了竹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作为国内罕见的高海拔竹林,银杏村出产的竹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滇西北乃至整个滇南都拥有不小的名气。

在过去的岁月里,由于交通不便,银杏村的竹笋要想销往外地相当困难,更多的只是作为村民们自给自足的一种物质。

很多时候,村民们也就是自己要吃的时候进竹林去挖一点,要不就是晒干了留着日后食用,根本就没有形成产业意识。

现在,随着‘镜湖景区’的开放和‘姚银高速’的通车,交通瓶颈不在是限制银杏竹笋的因素,因此今年的银杏竹笋注定要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因为竹林寺村里的集体财产,再进入雨季之后,除了安排游客进入竹林进行游览、采挖竹笋的活动之外,村民们大规模采摘竹笋出售的行为已经被限制住了。

对于村委会的决定,村民们丝毫没有反对,毕竟他们心里也清楚这是应该的。

这也是银杏村这种宗族力量极为强大的村落才会有这种状况,若是换成其他的村子,恐怕为了争夺更多的竹笋,村民们之间的矛盾早就爆发了!

因为村民们大多都忙于自家的产业和在镜湖体系上班,银杏村的几乎没有多余的劳动力。为此,银杏村村委会特别招聘了数百名附近村庄的山民,在雨季到来之后专门进入竹林里采挖竹笋。

自从‘镜湖景区’正式开放以来,镜湖周边村寨的山民们也是受益匪浅,别的不说,就是银杏村各个产业所需要的临时工,都让山民们喜笑颜开。银杏村和镜湖体系对临时工向来不吝啬,依照工种的难易以及工作时间的不同,给予山民100-150的报酬,算是极高了!

也正因为如此,银杏村的快速致富,并没有引起周边村寨的红眼病,邻里之间的关系良好!

雨季的逐渐深入使得竹林的竹笋产量也是猛增,每天都有数十吨的竹笋被采挖出来,堆在竹林前面的晒场上,蔚为壮观!

鲜美的竹笋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因此每天清晨来自于姚州、南诏的蔬菜批发商都会在银杏村等候最新鲜的竹笋出炉。

以往村民们销售无门的鲜笋如今成为了抢手货,5块钱/公斤的批发价,让银杏村每天起码能够收获10万RMB。在持续不断地雨季中,这样的收入基本上不会有停歇,仅此一项,银杏村在万亩竹林之中起码能够获得近五百万的鲜笋销售收入!

当然,除了出售鲜笋之外,竹林里出产的竹笋更多的是被银杏村留下了下来,制作成为笋干销售,这样虽然多了数道工序,但是却使得利润率大大提升!

以‘银杏特产’网店销售的五百克包装笋干售价为30元,即便是刨除了水分含量,售价依旧比出售鲜笋高得多了!

如今,‘银杏笋干’已经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挚爱,拥有着忠实的拥趸,萧潇决定今年向村委会采购400吨笋干,用于网络发售!

每天采挖出来的鲜笋除了一部分出售给姚州、南诏的蔬菜批发商之外,大部分都成为了制作笋干的原料。

在这个夏天,很多游客赫然发现只要天气晴好的时候,银杏村的晒场乃至村民的房前屋后、顶楼露台,都能够看到那些正在翻晒的竹笋。

借助滇西北高原灿烂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银杏笋干’的制作过程相当简单,只需要合适的翻晒就可以了。和不少黑心笋干动用硫磺熏制的情况相比,‘银杏笋干’算得上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食品,还能尽可能地保留了银杏竹笋的鲜美滋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自在情理之中。

萧风也是经常在围脖上向粉丝们发布一些诸如笋干、酸笋、腊肉、火腿以及红薯干之类的美食制作过程,更是让粉丝们对于银杏美食充满了各种遐想。

根据萧潇反馈的信息,自从萧风的认证围脖上线之后,‘银杏特产’网店的销量呈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增长趋势,今年甚至有可能会完成5个亿的销售目标,相当于去年的2.5倍!

如今,鲜笋季节还没有过去,不少消费者已经在询问今年的笋干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上市?

不得不说,围脖已经成为了一种影响力极大的自媒体,随着萧风粉丝数量的不断增加,将会给‘银杏特产’网店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和营业收入!

看到笋干的销售如此火爆,萧潇甚至萌生了围绕万亩竹林进行系统开发,网络上的销售不再局限于笋干这种单一产品,而应该拓展到竹制品、纸制品以及各种民俗手工艺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不过,萧潇如今执掌‘银杏特产’网店都有些分身乏术了,这个‘竹林产业’应该交给别人处理才行!

光是想想‘竹林产业’的美好前景,萧潇就觉得大有可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