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大唐天子 > 第六章 张说挂帅

大唐天子 第六章 张说挂帅

作者:殷扬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说从军备,从准备的充分上,从国力上,还是从得心人上来说,唐朝都占了上风,击破大食是可行的。但是,要想击破大食,必然会面临一场又一场恶战,有很多硬仗要打,因为阿拉伯帝国是一个难得的劲敌。

一句话,要击破阿拉伯帝国没那么容易。

这就需要一员能征善战,具有大局观,能运筹全局的良将。

群臣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隆基了。因为李隆基自从上战场后,到现在为止,就没有失败过。而他,建立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

屠尽突厥百万之众是因为他而成就的,灭吐蕃,平定天竺,征服巴基斯坦、阿富汗,威慑西域,皆是出自他之手。

李隆基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干,若是他统兵的话,击破大食就是必然了。

“朕要坐镇长安!坐镇国内!”李隆基缓缓开口。

李隆基身为皇帝,不能可能再象以往那般征战了,他要坐镇长安,坐镇国内。

“哎。”众将大为失望,轻叹一声。

他们追随李隆基征战,无往而不利,对李隆基有着绝对的信心。李隆基不出征,让他们很遗憾。

刷!

群臣的目光落在张说身上。

李隆基是统兵出征的第一人选,他不出征的话,那么,张说就成了必然的人选。

若只说军略的话,陈玄礼未必就不如张说。可是,说到对全局的把握,对大局的掌控,陈玄礼就比不了张说。

毕竟张论号称“策论天下第一”。这可不是盖的,这是公认的,他对大局的掌控,对全局的把握,让人服气。

由他统兵出征的话。非常合适。

然后,群臣的目光又落在陈玄礼身上,这也是一个人选,是仅次于张说的人选。

陈玄礼作为一代名将,他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能把握全局。能运筹,这是一员统帅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是,这些比起张说略逊,只能成为第三人选。

“看来,你们已经有了领兵的人选了。”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道:“姚崇,你以为谁统兵为宜?”

“陛下,臣以为臣可使。”姚崇头一昂,胸一挺,瞄了瞄张说。

“啊。”群臣一阵惊呼,一脸的难以置信,姚崇这话也太出人意料了。

姚崇的政才非常了得,让人服气。就是没怎么听说他打过仗。他是打过仗,不过打的是小仗,大仗就没有打过。

武则天把姚崇瞧瞧。再把张说说瞧瞧,差点笑出声来。

她知道姚崇和张说这两货总是会斗上一斗,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可臣要理政,无暇征战,这事儿就让兵部尚书试着做做。要是他不行的话,臣可以指点指点他兵法。”果如武则天所料。姚崇话锋一转,竟然推荐了张说。

只是他看张说不顺眼。推荐之言有些另类。

这两货不对付,明明要推荐对方。却要把对方好一通贬损。这点,李隆基已经见得多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噗哧。”群臣差点失笑出声。

他们都知道将相不“和”,今日见识了这事,只觉好笑。

“哼!”张说冷哼一声,冷冷的道:“你还是操心你的政道吧。要是你出错了,我就指点指点你如何为政。”

将相不“和”的一个好处,就是这两货会使出浑身解数,把事儿做得尽善尽美,让人挑不出毛病。不然的话,一旦被对方抓住了破绽,会被嘲笑的。这对于这两货来说,这比唐朝的律法还要有力量。

李隆基见得多了,也懒得去点破,道:“嗯。这统兵出战一事,就由张说挂帅。你们可有异议?”

“没有。”群臣对张说的军事才华很是钦佩,自然不会有异议。

“张说,你愿领兵出战?”李隆基大声问道。

噌!

张说如同装了弹簧似的,站了起来,昂头挺胸,一脸的激动,道:“臣遵旨。”

击破大食,这是何等的美事儿,竟然由自己领兵出战,即使以张说的心性,也是激动不已,身子打颤。

想想看,汉武击破匈奴,卫青、霍去病千古流芳。若是自己击破了大食,就是与卫青、霍去病这些为人赞扬的名将并驾齐驱了,谁能不激动?

“你记住,到了西域,你放开手脚去打就是了。”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道:“你以为如何打为宜,你就去打。不必报朕,朕不干预。”

“谢陛下!”张说跪在地上冲李隆基叩头,很是激动。

李隆基这是彻底放权,任由张说去发挥,这是莫大的信任。

“陛下英明!”群臣也是颂扬,一脸的激动。

此战要在万里异域之外去打,若是李隆基横加干预的话,说不定就会贻误军机。李隆基放权,让张说临机决断,对这一仗有着天大的好处。

想想看,宋朝的武功之所以那么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皇帝横加干预,不放手让前线将领去打。往往为了等待皇帝的旨意,而贻误了军机。失败的原因在于皇帝,而皇帝是不可能去承担责任的,就让前线将领背了黑锅。久而久之,谁愿意去打仗?

李隆基完全放手,这份胸襟,这份远见,的确让人服气。

“嗯。”就是武则天,也是赞赏不已。

“取朕的宝剑。”李隆基冲高力士道。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捧来尚方宝剑。

李隆基接在手里,递给张说,道:“这是朕的随身佩剑。朕第一次上战场,就是带着此剑。然后,此剑随朕灭吐蕃,平定天竺。征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威慑西域,这是朕的第一把战剑。如今,就赐予你了。”

“谢陛下!”张说忙捧在手里。

李隆基的第一把战剑,这是何等的重要。其意义非凡。

“你们都听着:见此剑如见朕!若是不服张说号令者,张说皆可持此剑诛之!不必报朕!”李隆基眼中厉芒闪烁,杀气腾腾。

以张说的资历和才华,相信诸将会听从他的号令,乐于服从。然而,不得不防。万一有人不服气,不听从号令呢?若是不给张说全权,不给他生杀予夺的大权,就会出事。

想想看,当年的大非川一战。薛仁贵之所以战败,就在于郭待封不听从号令。若是当时的薛仁贵有尚方宝剑在手,就不会有那一败。

“陛下英明!”李隆基凡事料在机先,群臣大为心服,齐声颂扬。

“陈玄礼,你为副将,辅助张说。你可有问题?”李隆基一脸的冷肃。

“陛下请放心,臣一定尽心尽力。”陈玄礼忙道。

“你记住。你跟着朕的时间比张说还要长。可你不能因此而骄,不听从号令。”李隆基的脸色更冷了,冷森森的道:“朕可以允许你们同心不同谋。却不能忍受同谋不同心。你们可以争论,可以争吵,也可能会有分岐,但必须是一条心!一心击破大食之心!”

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要完全相同。那是不可能的。分岐,异见。在所难免。但是,必须要一条心。若是如此的话,可以接受。

若是不能一条心,绝不能接受。

尤其是在击破大食这样的重大事情上,更不能容忍。

“陛下请放心,臣在此立誓,绝不会同谋不同心!若有违此誓,死于乱箭之中。”陈玄礼昂头挺胸,大声立誓。

他是将军,要在战阵冲杀,死于乱箭的誓言是极重的誓言了。

“嗯。”李隆基脸色稍缓,然后冲众将喝道:“尔等务必凛遵张说的号令!”

“遵旨。”众将齐声领旨。

“此战需要的粮草多不胜数,必须要一能人筹措。”李隆基的目光落在王毛仲身上,道:“王毛仲,你就随军出征,为大军筹集粮草。”

“遵旨。”王毛仲兴奋异常,大声领旨。

“你要记住:若是饿死一个人,饿死一匹马,朕唯你是问!”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

“请陛下放心:若是饿死一个人,饿死一匹马,王毛仲当自刎谢罪。”王毛仲昂头挺胸。

“谢陛下。”张说冲李隆基道谢。

王毛仲是一个管理奇才,特别善于管理。历史上,李隆基派他管理养马一事,唐朝竟然拥有多达七十万匹战马。

这几年,他在为粮草而努力,从天竺筹集了海量的粮草,并且运到西域。

如今,在西域贮存的粮草足够百万大军两年支用,王毛仲与有力焉!

李隆基把王毛仲派来主管后勤一事,这对于张说来说是天大的美事儿。有王毛仲在,他就可以减轻很多负担。

“开疆拓地,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李隆基的眉头一挑,道:“打下来了,还要治理!唯有如此,大唐才能越战越强。而不是象大食那般,虽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却是风雨飘摇,四面楚歌。”

说到这里,声调转高,道:“因此,治理就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五年来,朕储备了十万人才。”

“十万?”群臣一阵惊呼。

李隆基说得对,打下来就得治理,唯有治理好了,唐朝才能越来越强,而不象阿拉伯帝国那般如同坐在火药桶上,随时会被炸个粉身碎骨。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李隆基储备了十万人才,这真的很惊人了。

“这治理一事,需要一个人来牵头。”李隆基的目光落到宋璟身上,道:“这事就由宋璟来打理。”

宋璟才能昭著,非凡了得。而眼下的国内,革除积弊已经告一段落了,宋璟能够走开了,派他去治理这些打下来的地方,非常合适。

“宋璟,你记住:张说打下一地,你就接手,治理一地!”李隆基道。

“遵旨。”宋璟昂昂领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