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大唐天子 > 第二十二章 立谁?

大唐天子 第二十二章 立谁?

作者:殷扬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20 15:57:08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立太子这事儿争论了十年,终于有了结果,不仅群臣开心,就是武则天也是长舒一口气,这个难题总算是解决了。

然而,武则天开心得早了点,难题马上又来了。

“敢问陛下,是立庐陵王还是皇嗣为太子?”有大臣心急,立时问道。

“这……”武则天嘴巴张得老大,把李旦和李显瞧瞧,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旦和李显都当过皇帝,要是立太子的话,两人都有资格,武则天一时难以决断。

“陛下,臣以为长幼有序,太子当立庐陵王。”狄仁杰上前一步,大声上奏。

“长幼有序?”武则天点点头,道:“有理。”

李显是唐高宗第七子,是武则天的第三子,若是按长幼有序的话,的确是该立李显。

“国老此言差矣。”一个大臣上前一步,大声反驳狄仁杰。

群臣一瞧,这个反驳之人并不是朝中重臣,而是一个地方大吏,群臣大为陌生,又是好奇,问道:“此人是谁?他好大的胆子,竟敢反驳国老。”

狄仁杰才智非凡,而又功勋昭著,在朝中的威望很高,他的话很少有人敢反驳,这个大朝反驳,还真是让人想不到,群臣惊奇不已。

“他是姚崇。一个很能干的地方官员。”有大臣认得姚崇。

“姚崇?”李隆基听在耳里,大为惊奇,睁大眼睛把姚崇好一通打量。

只见姚崇身长八尺。很是高大威武,而又不乏儒雅之气。看上去既象文士又象武将。而且,其人还有一身正气。

“好一个姚崇,不说才能,只是这长相就让人肃然起敬。”李隆基在心里暗赞。

姚崇是李隆基朝的头号大臣,也是“开元盛世”最有名的大臣,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后人认为整个唐朝虽然人才济济,若论宰相的话,只有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和宋璟四人最为了得。

由此可见。姚崇是如何的了得。

李隆基再把张说瞧瞧,眉头皱了皱,暗自寻思:“这两货会不会再命中犯冲?”

姚崇号称唐朝最有才干的宰相之一,却是与张说是死对头。两人到死都在相互算计,遂有“生张说不如死姚崇”的典故。

两人之间的仇恨说到底,就那么一点儿小事,还在两人不得势的时候。张说参过姚崇一本,自此以后,两人就是势成水火,相互敌视。

张说一生参过的人还会少吗?记张说的仇也没有多少。姚崇一辈子被人弹劾还会少吗?姚崇又不记别人的仇,却记住了张说,两人就因此事而结了一辈子的仇。

李隆基曾经亲自把两人叫到一起。给两人排解,要两人放下这段恩怨,却是没用。两人当着李隆基的面答应不记仇了,背着李隆基还是爱怎么斗就怎么斗。

“姚大人,你此言过也。”狄仁杰也是一愣。敢如此直言狄仁杰不对的人并不多,立时反问道:“自古以来。长幼有序,汉高因之不废惠帝,姚大人不会不知道吧?”

“国老,你此言更加不对。”姚崇却是声调有些高,反驳更加得力了,道:“汉高早欲废惠帝,因留侯之计而不得不放弃。惠帝即位,吕氏当道,诸吕乱政,赖周勃陈平方才重安刘氏,文帝即位,大汉得安。国老,姚某说得可对?”

汉高祖刘邦对汉惠帝刘盈很不满意,认为他是个软娃娃,撑不起汉家江山。事实也证明,刘邦是对的。刘邦想要废掉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却是因为张良一计,吕太后请出“商山四皓”为刘盈助威,刘邦最后不得不放弃废刘盈的想法。

刘盈太软弱,他就一傀儡皇帝,大权落在吕太后手里,吕太后大封吕氏,诸吕作乱,差点篡了汉家江山。直到吕太后死了,周勃陈平两人发动政变,这才把吕氏势力铲除,立汉文帝,汉朝这才安宁。

“这……”姚崇说的是事实,狄仁杰无法反驳。

能说得狄仁杰无法反驳的人并不多,群臣大为诧异,把姚崇好一阵打量。

“姚崇不愧是大唐名相,这口才非常好。”李隆基大为赞赏。

“姚大人,你这话不对。前朝不立长而立幼,是以败亡。”张柬之忙来帮腔。

“张大人,你此言差矣。”宋璟立时接过话头,反驳道:“杨勇虽是长子,却是无才无德,奢华无度,文帝不得不立杨广。杨广才智非凡,弱冠平南陈,一天下,率军北征,大破突厥,威名天下传。即位以后,杨广收西域,设郡县;开大运河、北击突厥、东击高丽,前朝之强,千古罕有。就是太宗皇上,对杨广也是赞赏颇多。”

隋炀帝在后人心目中是一个奢华无度的暴君,然而,平心而论,隋炀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很大,就是唐太宗也是佩服。

隋炀帝还在弱冠之时,就率领几十万大军平定南陈,统一国家。那时候,他率领下的隋军号令严明,秋毫无犯,百姓称颂。而且,他平定南陈后,把南陈的图书收集起来,派人整理,这为南北朝大乱之后汉文化的恢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收拢南陈读书人的心,他与南陈读书人谈诗论赋,这些读书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而归心,这对江南之地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隋炀帝继位之初,多有建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收回西域,这是隋文帝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而且,隋炀帝还在西域设立郡县,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自此以后,郡县制在西域推行开来。

至于建大运河、北击突厥、东征高丽,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尽管隋炀帝因为东征高丽而失败,却是不能抹煞他的历史功绩。

“敢问张大人。若是杨勇继位,前朝能有如此多的功绩么?”宋璟大声质问。

“这……”张柬之哑口无言。

杨勇在才情上远远不如杨广,这是公认的,若杨勇继位,很有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建树。

“那以宋大人之见,该当立谁?”有大臣问道。

“以宋某之见,当立皇嗣。”宋璟大声道:“皇嗣谦恭孝友,从无失德。而陛下赐皇嗣仪比太子,居东宫,不是太子实为太子,何须再议太子一事?”

李旦自从被废以后,十几年来就居于东宫,仪比太子,被尊为“皇嗣”。至于皇嗣是个什么官。既不是太子,却又凌驾于群臣之上,和太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就是李旦的优势。

“没错。”姚崇和张说他们齐声赞同。

“宋大人此言差矣。”一个叫窦怀贞的官员上前一步,道:“按宋大人之意,不顾长幼之序,而以才德论。可对?”

这个窦怀贞是太平公主的人,他此刻跳出来,多半没好事。

“没错。”宋璟道。

“若论才德,谁能与公主比?”窦怀贞的声调有些高,道:“公主聪慧过人。英明果决,大有陛下之英风。当立公主为皇太女!”

“没错!”一片附和声响起,声势不小。

太平公主早就有心,暗中布局,拉拢了很多人,支持她的人不在少数。

“从古至今,就未有立皇太女之事。”狄仁杰不干了。要是不能把太平公主打下去的话,这长幼之序就难以保证了。

“国老,你这话就不对了。”又一个太平公主的死忠,叫萧至忠的官员立时反驳,道;:“陛下以一介女流而成女皇,这也是从未有过之事,陛下能开一代先河,为何就不能立公主为皇太女呢?”

在武则天以前,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女皇,这的确是开了一代河。若是再开个先河,立太平公主为皇太女,未尝不可。

“……”狄仁杰一时语塞。

“要说贤明,公主是了得,可比得了楚王么?”张说接过话头,道:“楚王十三岁而率军北征,解丰州之围,攻占黑沙城,堵住突厥,遂有碛口大胜之仗。太宗皇上如此年岁,也未有如此之功。这太子非皇嗣莫属,皇嗣之后有楚王,一传两帝,代代贤明,还请陛下三思。”

“这……”一片语塞声响起,狄仁杰、张柬之,以及太平公主一伙齐齐无言。

李隆基有多了得,已经用战功做出了回答,若是立李旦为太子的话,就是一传两君。以李隆基之才,一定会把唐朝治理得花团锦簇。

武则天的眉头拧得很紧,把李显瞧瞧,再把李旦看看,再把太平公主瞅瞅,最后还把李隆基瞄了瞄,一脸的烦躁,拍拍额头,道:“散了!散了!此事以后再议。”

原本以为决定立李氏为当子可以长舒一口气,安静一阵子,却是没有想到,烦恼还在后头,究竟立谁为太子一事又来了。

都知道,这事现在要议还真没有结果,还是以后再说,群臣施礼告退。

“见过楚王。”姚崇大步而来,冲李隆基见礼。

“免了。”李隆基挥手,正要好好生勉励几句姚崇,却见姚宗和张说如同斗鸡似的盯着对方。

“不会吧?这就对上了?”李隆基看在眼里,觉得不太妙。

“哼!”张说和姚崇同时一扭头,甩甩袖子,扬长而去,仿佛遇到大仇人似的。

“张说,你怎如此对姚大人?”李隆基问道。

“碍眼。”张说气恨恨的道。

“姚大人,张说与你无怨无仇的,你何必置气。”李隆基冲姚崇道。

“看见他就生气。”姚崇眼睛朝上翻,直接把张说无视了。

这一世,张说没有参过姚崇,两人还是不对付,难道真是命里犯冲?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