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英主赵桓 > 第一百零三章十里相送泪两行

英主赵桓 第一百零三章十里相送泪两行

作者:西红柿牛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6:54:48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第一百零三章十里相送泪两行

种师道没有高兴而是轻声对赵明言道:“皇上,以后这话可就不能这么说了,记住老臣只是一块马骨而已!希望我这块马骨可以引出无数匹千里马!”

赵明有些惭愧的拉着种师道那有些枯瘦的手言道:“老将军此去西京,一定是凶险无比,万事小心呀!”

种师道的那双秽浊的眼睛似乎没有了一点生气,但是说的话却是依然掷地有声:“老臣已知自己真的是大限已到,但是老臣就是死也要与金兵鏖战黄河,不会让黄河天险成为金兵铁骑下的顺畅之河!”种师道的话不但让李纲和孙傅为之感到动颜,就赵明也是感觉到了种师道身上撒发出的那种悲壮之气!

赵明叹了一口气言道:“此去洛阳,朕担心诸军将领和各州府衙门加以掣肘,所以朕想赐你尚方宝剑一把和圣旨十道!”说话间,老奴郑阿福郑重的端着尚方宝剑,小镜子抱着十道圣旨来到种师道的跟前。

种师道一愣,他见过尚方宝剑,但是他不知道赵明十道圣旨的意思。

赵明微微一笑,环顾了四周小声言道:“那十道圣旨我已经盖好玉玺,爱卿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填上文字即可!”

“ 什么?”李纲、孙傅、种师道诸人皆是呆若木鸡的站在那里。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大宋皇帝什么时候放权放到如此的地步,这十道空白圣旨一旦落入奸邪之人的手中,那岂不是要种下多大的隐患?

种师道浑身一颤。竟是自然而然的滑下石凳,双膝跪倒大声嚎道“皇上呀。不可呀!大不敬呀!大不敬呀!“

赵明看到种师道如此激动,不由得大急。双手就来搀扶种师道言道:“老将军,你不可如此,身体要紧,你的身体是战胜金兵的本钱呀!“

种师道执意不起言道:”皇上所赐尚方宝剑老臣受之,但是那十道圣旨还请吾皇收回成命!“

赵明明白种师道的心意,当下轻声言道:”老将军你先起身,朕有话要说,等朕说完了,你再坚持不受的话。朕收回就是了!“

李纲和孙傅,包括郑阿福、曹曚、张宪等人均是满脸的郑重之色,一位君皇能够如此对待一位即将上任的大将,真是古来少之!

种师道在种竑的搀扶下再次坐在石凳上,他认真地听着,虽然赵明尚未开口,但是种师道已经开始再听了,种师道带兵几十年自然知道大宋的规矩,但是今天赵明能如此对待自己。可见赵明是多么的看重自己,大金骑兵的大肆进攻让面前这位九五之尊已经有些不知所措了,但是就是这么一位看似已经不知所措的二十五岁的皇帝竟然在这个时候能够将自己这块马骨重新放到第一线。这需要何等的魄力和胆略。

种师道在今天上马车的时候实际上还在想赵桓是不是真的会授权于自己,当种师道看到赵桓派出虽然只是一百名的猛虎卫。但是也知道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可是不管怎么说,种师道也没有想到赵明会赐予自己十道空白圣旨。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胸襟?

所以。种师道竖直了耳朵在听着,他想听听这位年轻的皇上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毕竟这几天,这位皇帝的出手让已经有些死气沉沉的大宋王朝开始了一些新的气象。

赵明自然不知道种师道的内心世界,他朗声言道:“太原城已破,金兵势必两路东西合围,如果此时朕决议迁都不是不可以,但是一旦那样,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恐怕只是一个臆想了,朕会迁都那必然是朕击败金兵,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后,朕会考虑定都幽州州!”

赵明这话说的让站在赵明身后的众人皆是一惊,但是李纲还是抑制住自己内心 的激动,因为李纲知道自己的这位皇帝想迁都的念头不只是今天表露出来,所以李纲向着想插话的孙傅摇摇头。

孙傅虽然也是一个倔老头,但是昨晚已经让赵明狠狠的训了一顿,自然而然的老实了许多。

种师道没有任何反应,他只是在听,他在听赵明的言论,种师道知道赵明没有说完,什么迁都那只是梦想,金兵未破,一切都是空谈!

果不其然,就听赵明言道:“实际上这只是朕的一个美好的念头罢了,金兵十万铁骑就要踏入中原,直取我都城汴梁,这说明什么,我大宋兵部的兵册上有近百万名的兵士为何竟然能让十万夷人进了中原?”

赵明说话间,不由得站立起身,看了一眼李纲和孙傅言道:“当年王安石看到了这种情况,大概也真的想改变这种窘迫的局面,可惜的是王安石只是一个丞相,有些本质的东西他还是没有看清,另外王安石在吏治上也是失败的很,以至于改革失败,却埋下了党争的隐患!“

种师道听得真切,竟然是自然而然的点头。

“所以,大宋病弱将少源于太祖皇帝的杯酒之兵权,实际上我想太祖大概还有许多治军之术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就英年早逝了,而在太宗之后只是一味守成,也就造就了大宋兵将互不识的局面,王安石虽然改革了,但是因为力度和吏治的问题,原本是好好地一场变法却成了雪上加霜,大宋自此是病入膏肓,而政权传到朕的父亲道君皇帝手中,因为父亲志不在朝政之上以至于六贼横行,文臣互相攻讦,武将地位尴尬,始终受制于文臣,自古以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可惜的是在我朝历来是重文轻武,以至于今天金兵十万进取中原就让我百万大宋将士慌了手脚!“

赵明说完这些话,不由得怅望灰天。

李纲等人听得是真真切切,也是听得心境胆颤。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新皇帝是何等睿智英明之人。看问题竟然是如此的透彻,让李纲、孙傅以及曹曚一个劲的擦拭脸上汗水。

唯有老将种师道还在一种姿势不变的在听着。还在听着赵明的下文,因为种师道知道赵明紧接着再说的话,那才是赵明自己的话,换句话说那才会是赵明这个皇帝迎接金兵十万铁骑的谋略。

赵明这一次没有让种师道久等,他笑着言道:“今年二月,完颜宗望的大军围我汴京的时候,你们知道为什么最后金兵会退兵吗?“

李纲等人均是一愣,却听着赵明言道:”是天气,北方气候不同于中原。而这一次金兵两路来进攻,选择的就是绝佳的天气,所以我们要想再次捍卫住汴京,就好的办法就是坚守城池,要是想坚守就必须保证衣食无忧,不单单是百姓衣食无忧,还要做到守城兵士衣食无忧,要做到这几点第一就是要分散汴京城内人口,我想让城内的老幼妇女再次转移可以南下。而将三十万人口维持到十五万左右。再一点就是全赖大元帅了,因为无论是筹粮还是筹棉衣还是疏散百姓都需要时间。所以朕希望大元帅能够凭借这十道圣旨和尚方宝剑抗衡金兵时日多一些,只要金兵的骑兵晚踏进京师一步,那我们离着我们捍卫汴京胜利就多一些把握!所以。这十道圣旨不仅仅是权利,更多的是责任,老将军。朕的大元帅您难道还会推卸这大任吗?“

种师道这一次听的是清清楚楚,听的是心潮起伏。

赵明的话并没有结束。就见他继续挥手说道:“如果这个时候朕还顾忌什么体面,什么权术。什么驭下之道的话,试问朕的江山社稷还能够保得住吗?朕现在首先会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种老将军,难道朕相信你还有错吗?“

种师道这一次没有下跪,更没有流泪,只是静静的作揖道:“皇上,尚方宝剑和十道圣旨以及圣上的信任之情,老臣全部收下了,此去黄河边上,老臣恐很难生还,唯有一事不安!“

赵明将目光触及种竑言道:“老将军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吗?“

种师道没有停顿言道:”如果老臣能够在洛阳周围建立防御体系将金兵拖至闰十一月之后进入京师的话,就请皇上恩准种竑护送臣的灵柩回乡守灵,永不录用,保留我种氏一脉得以延续如何?“

赵明心道:“我就知道你个老家伙还是为了给你们钟家留一点血脉!“当下笑道:”好,也好,到时候朕可以考虑为种竑赐婚!“

种师道闻言大喜道:”君无戏言!“

赵明笑道:“君无戏言!老元帅,十里长亭外,君臣话别离。黄河御金兵,老帅十万兵!“

种师道明白赵明诗里的意思,当下也不多言,只是示意种竑和张宪扶着自己上了马车。

还没有待种师道开口,赵明就冲着张宪言道:“此去黄河边上,万事要尊重元帅命令不得违背,还有你要记住对朕的承诺!“

说着,赵明竟是一把抱住张宪在张宪的耳边言道:“我的小兄弟,种老将军如今可是我大宋朝的一块美玉呀,你要好好学习,有朝一日也好为朕独挡一面!“

张宪哪里料到赵明对自己竟是如此的恩宠,不由得也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言道:“皇上放心,张宪会带着猛虎卫的弟兄回来与皇上一起镇守汴京的!“说着也是主动飞抱着赵明这万金之躯。

良久两人才分开。种竑这才抱拳道:“皇上,臣等出发了!“

种师道坐在车内,双手抱拳向着赵明、李纲等人一送拳,竟是再也不言语了。

马车在种竑的驾驶下缓缓开始了行进的步伐,种师道没有再言语什么。张宪带着猛虎卫的人分列在马车的两侧骑着骏马缓步驰去!

数骑绝尘而去,直到望不见了马车的影子。赵明才有些不舍的收回目光。

李纲看着神色有些忧郁的赵明言道:“皇上,种元帅已经远去了,不知道皇上是否要将这消息告知群臣?“

”哎!“赵明听了却是摇摇头言道:”李丞相,今年二月姚平仲二月袭营,你说如果是没有内奸泄露消息的话,姚平仲的贰万大军至于全军覆灭吗?“

李纲和孙傅以及曹曚均是不语。其实几个人心里均是明白赵明话里面的意思,二月袭营如此秘密的事情竟然还有人能够透漏给金兵,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朝廷内部有大奸大恶之人希望大宋朝出现危机,出现重大变故,以便他们浑水摸鱼,多么丧心病狂的人!(未完待续。。)

ps: 感谢水煮橙子大大,感谢凶猛的大狗兄以及申伯君以及订阅vip章节的所有的亲人们!我会努力写好每一个章节的!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