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人物天赋系统 > 第1022章【蛮王】

人物天赋系统 第1022章【蛮王】

作者:箫轻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15:55:36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此事易耳,诸葛孔明曾经有一心腹叫沙摩柯,乃是五溪蛮王,在南蛮中也是极有威望之人,皇上可以派遣他去南中,必然能够征召一支蛮人大军,然后许以诸多好处,自然就可以为我军所用,达到皇上的目的。●⌒頂點小說,x.”一直没有说话的司马懿道。

林南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办,田丞相,另外让户部做一份预算,准备雇佣十万南蛮军。”

“十万?皇上,这恐怕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如今我华夏国雄兵百万,每年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每年赋税收入的四成,为了打这一仗,微臣已经做过预算了,军费已经增加了一倍,也就是说,为了灭吴之战,动用的军队足有八十万之众,军费已经占到赋税收入的八成了,如果再雇佣十万南蛮军,只怕今年的财政就要超支了。这样以来,今年用在兴修水利、铺设道路、兴修学校等基础设施的财政预算只怕就要大大减少了。”田丰担心地说道。

林南想了想,这才说道:“田丞相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灭吴之战势在必行,朕以八十万大军攻吴,在攻击前,朕必然会先下一份战书,如果吴国肯投降,那么这场战争就可以化解,如果不投降,就必须攻灭之,此乃统一大业,朕必须要完成,结束这战乱纷争的乱世,从而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今年的预算如果超支了,就从这些年来储备的金库中抽出一部分,只要灭了吴国,便可一劳永逸。”

“皇上的意思臣明白了,那臣就照皇上的意思办,重新让户部书写一份财政预算,然后交给陛下审阅。”田丰道。

“嗯。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枢密院制定兵力分布图以及战略图,参议院制定财政预算,两日后再来开会。”林南道。

“臣等告退!”在座的内阁大臣纷纷起身,齐声告退。

林南点了点头,对贾诩道:“国丈。你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这边众人离开,那边国渊才被林横带到殿前,国渊见内阁大臣散去,便立在一旁,静静地等候,让出道路,客气的施礼,众内阁大臣也是和国渊一阵寒暄。

等到内阁大臣都退出了大殿。国渊才径直进了大殿,然后朝着林南拜道:“臣礼部尚书国渊,叩见皇上。”

“起来说话。国尚书,听卫尉说,你有要事找朕?”林南收拾了一下桌子上的地图,然后走到了国渊的身边,亲切地问道。

国渊站起身子,对林南道:“启禀皇上。吴国的平南侯吕范只身一人秘密的来到了京城,现在正被安置在驿馆中。是定国公、虎卫大将军派人送来的,而且臣也见了平南侯,他只是说要面见圣上,并且说身兼重要使命,可能关乎到我国和吴国以后的命运,臣不敢耽误。便立刻前来禀报,请皇上定夺。”

“吕范乃是孙策的心腹,孙策待他并不亚于周瑜,平定山越、征服交州的士燮听说吕范居功靠前,所以才被封为了平南侯。他不组成使团大张旗鼓的出使。反而是只身一人秘密前来,肯定有要事。国尚书,你在前面带路,朕随你一起去驿馆见吕范。”林南细细地分析道。

“臣遵旨。”

林南扭头对贾诩道:“国丈,你随我一同前去。”

贾诩道:“是,皇上。”

于是,林南带着贾诩、国渊一同出宫,祝公道、祝公平两个人随行侍奉。

华夏国的国宾馆内,吕范受到了隆重的招待,这里是华夏国的最高驿馆,一般都是接见外宾的地方,四方蛮夷的王贵以及吴国的使臣来到了华夏国的京城,大多都在此地下榻。一个国家的礼仪如何,往往就会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如何,林南是现代人,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专门设立国宾馆,作为礼部的办公地点,也是作为接待外宾的最高场所。

不过,并不是任何人外族、外国使者都可以进入国宾馆的,除了吴国之外,像乌丸、南匈奴、东夷、大宛、乌孙、鄯善、于窴、疏勒这些族的王贵才可以进入,而像鲜卑、西羌、北匈奴的王贵则没有资格进入国宾馆,原因是这三族容易反叛,给华夏国带来了不少灾难,再如倭国人,就更加没资格了,虽然华夏国废除了奴隶制,但是对于倭人的问题上,林南则是倍加打击,让倭国的男人成为永久性的矿工,女人成为华夏国的女奴,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

自从甘宁征服倭国之后,林南用了一年的时间将倭国诸岛上的人全部迁徙到了大陆上来,在东北矿带上挖矿,女人则迁徙到青州、许州、兖州一带就地为奴。而倭国,则留为作了海外基地,并且留下预备役驻守,成为训练海军的一个训练场所。

国宾馆内,吕范焦急地等待着,坐立不安,他此时身上带着孙策交托的任务,无论如何都要完成此任务,并且要尽快回去复命。

正当吕范急的在那里踱来踱去之时,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他急忙走去开门,当门打开之后,便看到林南站在门口,身后是贾诩、国渊两个人,他的脸上立刻转忧为喜,急忙给林南行跪拜之礼,朗声叫道:“外臣吕范,叩见大皇帝陛下!”

林南亲自将吕范扶起,一脸笑意地说道:“平南侯快请起,朕一听说你来了,便立刻出宫来见,平南侯如此匆忙的到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吗?”

吕范看了看林南身后的众人,说道:“陛下可否屏退左右?”

林南呵呵笑了笑,然后径直走了进去,缓缓地对吕范说道:“平南候,你要给朕说的事情,朕迟早也会跟这些大臣说,既然如此,早一天让他们知道和晚一天让他们知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吕范道:“既然如此,那外臣就直言不讳了。”

林南先入为主。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之后,便指了指身边的座椅,对吕范说道:“平南候请坐,诸位大人也请坐,我们慢慢聊。”

吕范、贾诩、国渊、祝公道、祝公平等人纷纷坐下,然后吕范便张嘴说道:“大皇帝陛下。外臣是奉了皇命而来,主要是想和大皇帝陛下谈一下华夏国和吴国的未来……”

林南听后,来了一点兴趣,但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任何异状,对吕范说道:“哦,那朕就要洗耳恭听了,平南候请直言不讳吧。”

吕范当即从怀中拿出了一封还没有拆封的密信,然后递给了林南,在递给林南的同时。他则缓缓地说道:“此乃是我主交给陛下的一封信函,说是要陛下亲自拆开,外臣前来华夏国面见陛下,所为之事,尽皆在此密函当中,请陛下过目。”

林南接过那封信函,拆开后取出了信笺,竟然是一件上等的丝绸。而书写信函所用的原料居然是人血,这是一封血书。

吕范看到林南拿出这封血书后。也是眉头一皱,不曾经自己的皇帝陛下居然用自己的血来书写血书,可见这信中内容的重要性,也怪不得会让他即刻赶赴华夏国,秘密抵达洛阳了。但是书信中的内容,他却从未见过。

贾诩、国渊、祝公道、祝公平等人也是一阵狐疑。究竟是怎么样的事情,要急到书写血书不可,关键是对方还是一国的皇帝。

林南将血书完全打开后,便一字一句的很认真的看,但见上面写道:“伯符吾儿。为父伤势过重,深知将不久于人世,临终泣血相告,为父死后,江东就托付给你了。然而有件事你并不知道,当年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董贼,为父与林子南曾经暗中定下盟约,我南他北,消灭群雄后,便将所控势力合二为一,共同辅佐汉帝,成就丰功伟绩。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乎了为父的预料,林南见识超凡,雄心万丈,并非能屈居人下之人,日后必然会称帝于天下。为父死后,估计十年之内东吴和北燕不会有事,但若是十年之后东吴面临北燕的危险之时,请记住为父一句话,千万不要和北燕为敌。北燕和东吴能够合二为一实现林南所言共才是上善之策。为父也查过史记,才知道在春秋时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已有先例。如果两家不能顺利合二为一,你便向北燕俯首称臣,这样做,就等于保住孙氏全族,也等于保护了江东百姓不再受苦。孙氏一脉,全系于你一身,请儿切忌。”

看完这封血书后,林南不禁皱起了眉头,脑海中浮现出来了一幅幅曾经和孙坚在一起的画面,从在凉州共同讨灭叛贼开始,他就和孙坚扯上了某种微妙的关系,以至于直到后来,两个人都一直在称兄道弟。此番看完这封血书后,林南只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重锤狠狠的敲击过一样,昔日和孙坚共同盟誓的画面也展现在他的眼前。孙坚对自己真诚无比,自己却总是在利用孙坚,不禁让他觉得自己很卑鄙。

贾诩看到林南的脸上起了变化,多了一份多愁善感,便知道这封血书的分量。他和林南一路走过来差不多二十年了,虽然前期林南有些妇人之仁,但是在经历过许多波折后已经渐渐地变得铁石心肠了,至少是对敌人没有一丝留情。可是如今,他看到林南的脸上浮现出来了一种难以名状的表情,这种表情似乎和当年他所见到的是一模一样的,他皱起了眉头,急忙对林南说道:“皇上,如今箭已经在弦上了……”

林南听到贾诩的这句提醒,忽然回过神儿来,将那封血书折叠完毕,之后看了一眼贾诩,眼神中充满了一种别样的目光,那就是信任。他将血书塞入了信函当中,冷笑了一声,对吕范说道:“平南候,你主让你拿这封血书给朕看,朕想,他一定有什么话要说的吧?”

吕范虽然不知道那封血书写的是什么内容,但是孙策让他来干什么,他还是相当清楚的,当即站起身子,然后退后三步,毕恭毕敬的跪在了地上,向着林南叩头道:“臣吕范,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这是做什么?”林南突然见到吕范的这个举动,略有不解,因为吕范不再自称是外臣,而是改称为臣,显然是讲自己当成华夏国的一个臣子了。

“皇上在上,请听臣一言。”吕范一边说话,一边从怀中又取出了另外一样东西,是一个卷轴,然后将卷轴打开,低下头,呈现在了林南的面前,娓娓道来,“这是东吴三州十六郡的地图,也是吴国的疆域图,臣此次受吴王之命前来献图,是想向皇上称臣……”

“称臣?”林南对于吕范的回答简直是出乎意料了,因为以孙策的性格,明明是个拒不投降的主,怎么可能会那么轻易的向华夏国称臣呢。

吕范注意到林南及其在场的大臣都有些惊讶,便急忙解释道:“我主说了,华夏国和吴国是兄弟盟国……不不不,现在应该叫做是叔侄盟国,做侄子的自然不敢和叔叔作对,而且先王也留有遗言,务必不能和华夏国为敌,所以我主思来想去,便觉得退帝位,以王自居,向华夏国称臣,并且派遣质子入华夏国……”

林南听后,皱起了眉头,如果接受孙策称臣,那这一仗就不用打了,而且表面上也会形成统一。可是,他同样也很担心,孙策向华夏国称臣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如果不是真心,那么就等于坐视吴国苟延馋喘下去,而且吴国的兵将也不弱,文臣武将更是人才济济,加上华夏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向南移动,位于华夏国和吴国边界上的商埠远远比国内的要发展的迅速许多,长久下去,必然会对华夏国造成威胁。称臣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我向你称臣,但是却保留原有的东西,国家政治、军事、经济都是相对**的,这无疑就是孙策的缓兵之计。(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