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离王崩天 > 第二十二章 法宝

离王崩天 第二十二章 法宝

作者:茶烟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20 17:40:14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窥道诀》对炼制法宝也只是说个大概,并没有炼制法宝的方法。至于如何驾驭法宝也是语焉不详,只是说须注入灵力。

厉无芒拿起听月的剑看,入手沉重,剑长三尺,开口也不见得锋利。与凡人的剑无太多区别。厉无芒将灵力缓缓注入,剑体变得晶莹剔透,吞口处现出“听月”二字。

为灵力所激发,隐隐可见两侧剑脊有纵横交错的划痕,线条繁复。线条粗细不同,深浅不一。厉无芒想,这就是《窥道诀》说的阵法无疑。至于“听月”二字,这把剑想是听月自己炼制的,只是如今已经为厉无芒所有了。

厉无芒放下听月剑,拿起一对金环,一手握了一只,不敢造次。还是依刚才的样子注入灵力。金环光芒四射,同样可以看见炼制时刻入的阵法。金环却上没有字。

那小旗是面黑色三角旗,巴掌大小。绣着一个不知名的兽头,面目狰狞。银旗杆不过六寸长。厉无芒两指捏了旗杆,输入灵力。小黑旗被灵力激的旗面猎猎作响,厉无芒看来半天,也没有看出这旗有何不同处。厉无芒想,如这兽头旗是法宝,与听月剑和一双金环必不是一类。

听月的物件中有四根玉简,只是如厉无芒身后石屋见到的一样。当日厉无芒为了搭救易名相,登顶枫山,第一次到了这浮光福地,那间石屋的墙壁上凿了几个石龛,放了一个丹炉还有些其他东西,其中就有玉简。玉简光亮如新,一个字都没有。听月的玉简也是如此。

厉无芒想,身后石屋的玉简,如果是干礼放在洞府中未用过,没有字还说得过去。听月放在储物袋中的玉简,怎么又是无字的?想到刚才用灵力能看到法宝中的阵法,就依法炮制。

厉无芒拿起一根玉简,握在手中,注入灵力。果然玉简中显现出了字迹。一根长一尺五寸。宽约两寸的玉简中,密密麻麻有两千余字。

厉无芒静下心来,仔细看玉简内的字,是一篇修炼心法,由于厉无芒聚精会神,忽然感到自己的神识可以通过握着玉简的手,感知玉简的文字,比眼睛看要快得多。这让厉无芒十分欣喜。厉无芒如今的心智,较凡人不知要高多少,凡人聪颖者尚能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厉无芒要读一根玉简上的内容,不过是一盏热茶的功夫。

听月的四根玉简,厉无芒大概看了一下,玉简记载的内容十分杂乱,功法、丹方,炼丹炼器的方法,灵药识别,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对厉无芒来说,有用的东西不多。不过有些杂谈轶事倒是让厉无芒长了不少见识。

估计听月带的这些玉简,是合适的时候用以与其他修仙者交换东西,并不一定是自己需要。比如玉简中居然有妖修的功法,听月是人修,这种功法对他显然是没有任何用处了。

厉无芒在玉简中知道了运用法宝的方法。

修仙者炼制了法宝后,会将自己的一滴血滴在法宝上,血中带有修仙者的神识,血渗入法宝,神识便保存在法宝的阵法中,留下主人的印记,这个过程便是“认主”。

主人用神念驾驭法宝,法宝中留下的印记,能够感知主人的神念,并依照主人的意愿行事。不过主人驾驭法宝会消耗灵力。

夺了其他修仙者的法宝,先需以灵力抹去其主人的印记。自己重新滴血认主,法宝变更了主人。夺取者才能运用。

厉无芒知道了驾驭法宝的方法,按耐不住,拿着听月剑出了洞府。将剑放在地上,神念一动,意欲让剑飞起,谁知听月剑一动也不动。

想起听月的印记还在法宝上,从地上拾起剑来,一运灵力,听月剑变得晶莹剔透。厉无芒竟能感知到听月留下的印记。

厉无芒运起十成功力,灵力暴涨,在剑脊阵法中反复冲击。但听月剑的印记依然如故。

过来半个时辰,耗尽了灵力,听月在剑中的印记还是没有抹去。厉无芒只好收了功,回到洞府,盘膝坐在厚道玉榻调息。

抹不掉听月的印记,是因为听月在法宝认主的时候,留下的神识过于强大了。

听月剑是听月在筑基后期炼制的,认主时的修为比厉无芒高出太多

检看听月的其他物品。有几道符,厉无芒也不知道用处。剩下的多是药材与炼器材料,一时也用不上。

清理了听月的储物袋,东西不少,只是他现在的修为,多数是没有用的。

厉无芒很想有件法宝,琢磨着如何抹去听月剑上的神识,却也没有好的办法。

在浮光福地修炼,期间每隔七天到黑太岁的枫山王府拿些干粮。呆在洞府中不下山,厉无芒有自己的打算。

独国是自己一手建立的,厉无芒当然不愿看到它亡了。只是自己一心向道,没有精力管世俗的琐事。离开高州两个月,要看看易名相一班人的能耐。

厉无芒前些年陡遇变故,与父母离散。提篮小卖,在易府做书童。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对穷苦人的日子深有体会。独国立国时,就有了减税赋,利民生的想法,厉无芒要让独国成为百姓乐土。其后的诸多做法也与此有关。

……

两个月后,厉无芒把獠骥留在枫山,自己回到高州。进了宫,一会功夫,侍卫来禀告:“摄政王易名相请见。”

厉无芒的宫中没有宫女太监,身边就是几名侍卫。宫中大小事都是侍卫办了。

“请摄政王进来。”

易名相进了御书房,见厉无芒在书案前坐着,见了礼。

“臣易名相给陛下请安。”

“名相,这御书房也不是朝堂,不必拘礼。坐吧。”

易名相说声:“谢陛下。”坐了下来。

兄弟间如此规矩,厉无芒有些不自在。只是当日易林在浮光寨做军师时,刻意强调了规制,对六位将军说过,称呼错了要打军棍。把那一直是山寨行径的六将军吓坏了。

如今独国立国,这规矩倒是更大了。厉无芒忽然觉得这皇帝做的索然无味,不如大当家时逍遥自在。

厉无芒问:“二弟,你找我有何事?”

易名相听厉无芒如此说话,没有君臣上下,有些不知所措,顿了一下说道:“陛下,臣来是要说无缘弓、破空箭的事。”

厉无芒知道易名相被礼仪压着,不敢叫大哥。想当初,易名相与厉无芒结拜兄弟时,厉无芒不过是一瘸腿的穷小子,日里提篮小卖,夜里在城隍庙安身。

易名相乃是官宦人家的少爷,锦衣玉食且饱读诗书。居然不嫌弃厉无芒贫贱,执意要与其结拜。厉无芒很是怀念过去的日子。

“弓箭怎么啦?”

“仪仗送回安国,天顺皇帝十分高兴,只是弓箭执意要送与陛下,说是陛下如不收下,独国派去的使臣就不能回来。已经两个月了,臣也不知如何是好,等陛下裁夺。”易名相把事情简单说了。

厉无芒想了想“看天顺的态度,是被济王说动了,见安国大势已去,想为柳氏留一条退路。弓箭的事,过几日再说。”

“陛下,这两个月,独国的地方官吏都陆续到任,减下的兵士已回乡多日。地方的团练乡勇也办了起来。独国上下都颂扬陛下的功德,许多百姓在家中给陛下立了长生牌位。”

“我一心向道,不图这虚名,不过百姓疾苦应是朝廷最该关心的事情。”

“是。”易名相恭敬的应了一声。

厉无芒看了易名相一眼“二弟,我做了皇帝,你也封了王。按说比过去要好的多了。只是兄弟反而生疏了。”

易名相一愣,想了想道:“大哥,国家大事都是如此,大哥是修仙者,与凡人有天壤之别,想是不适应这繁文缛节。”

厉无芒看着易名相“二弟你适应么?”

“我自小就受教诲,当读书入仕,拜将入相。也还适应。”易名相坦然回答。

“我有如今的修为,多亏了你与三弟。当有所回报。”说完从书案上拿起一本小册。“这是《窥道诀》,大哥也是习练上面记载的功法,此册是我笔录,你与三弟共同参详。”

易名相接过册子。

“谢大哥。”

“修仙也要讲缘分,大哥没有师傅,对修仙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与个人身体禀赋相关。”

易名相道:“大哥,要怎样的禀赋呢?”厉无芒都不清楚的事,易名相自然不明白。

“我也不知,不过这《窥道决》是修仙的初始功法,你与三弟先试一试”

易名相点点头。

厉无芒道:“练气一层无须外物相助。若是到了二层则要丹药,我也没有丹药,今后就看各人运道。若是你们没有仙缘,也只有享人间富贵了。”

“大哥常说命由天定,名相想修仙一途更是如此。”

厉无芒不置可否。“虽是各人造化,也须尽力而为。我看二弟拿了《窥道决》并未喜形于色,想是贪恋这人间富贵。”

易名相听了厉无芒的话摇了摇头。“大哥,人间富贵如过眼云烟,只是修仙者有大气运的,我怕没有那福份。”

“二弟这话也有道理。”厉无芒点点头。

易名相道:“名相现在是摄政王,不敢不勤于政事。大哥,理国的琏王割据了,原与独国接壤的五个州是琏王的封地。过些日子说是要登基即位,有书信给我。”

“琏王是什么来历?”厉无芒对理国不太了解。

“琏王本是理国的皇叔,因宫廷内斗与皇帝翻脸了,独国立国后,琏王没有了顾忌。索性反了。”

厉无芒点点头。“我散了原高州的几十万人马,只留了五万。琏王是不担心独国对他用兵。”

“理国皇帝穷奢极欲,国人怨声载道,怕是也难支撑了。”易名相对理国政局知之甚详。

厉无芒没接这个话茬。“当日我与二弟去蛮荒部落,由乃与号痕各许我两万精骑,我为何不用?”

“名相也奇怪呢,又不敢问大哥。”

“各家的事还是自己解决的好,蛮荒部族最好不要介入安国的事务。”

“大哥是说独国不要干预理国的事莫?”

厉无芒摇摇头。“蛮荒部族是游牧为生,讴歌五国是农耕立国,相互之间差距太大,易于产生矛盾。”

易名相点点头。厉无芒道:“安国一分为三,理国又君臣反目,如今讴歌的小国多了,反而会战事多发,到时你若是支持不住,可向部族要兵马。”

“大哥,独国寓兵于农,不怕有人来犯。”

厉无芒点点头。“如此最好不过。”

……

过了几日,柳思诚来了高州,与厉无芒见了面。

柳思诚问:“陛下,思诚听说陛下归还了天顺的仪仗,想是祭拜华五先生的事办妥了?”

如今柳思诚北三州登基,年号天宁。也是帝王身份,所以自称思诚。

“先生,你还是叫我无芒吧。祭拜的事是妥了,不知先生那骨刺如何了?”

柳思诚无可奈何的道:“骨刺还是原来的样子。祭拜华五先生也不敢指望就有什么奇效,不过是但求心安。”

“无芒听人说,先生家传的功法是魔宗的传承,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柳思诚神色坦然。“思诚不知。”想了想又道:“无芒,你是修仙者,我有一事不明,要向你讨教。”

厉无芒一笑。“先生客气了,无芒定是知无不言。”

“思诚目下习练‘抱残心法’,与过往大不相同。”

厉无芒问:“先生,不知有何不同?”

“‘抱残心法’的坐姿势名‘五心朝元’,盘腿趺坐,两手置于膝,手足心朝上。与头顶心一道共五心。如今习练时,身外莫名之气竟自五心入体,不知是何缘故。”

厉无芒听了吃了一惊,这与自己得了“凤怜遗”时修炼的情形一般。想了想道:“不瞒先生,修仙者的功法也是如此。”

“无芒刚才说过抱残心法是魔宗的传承,是否我思诚习练的是魔修的心法呢?”柳思诚有些担心。

“无芒也是道听途说,先生怎会以为是魔修的心法?”

柳思诚忧心忡忡。“那入体之气,充盈丹田时是黑色的,暴戾难驯,怕不是传说的灵气。”

“如是黑色的,无芒也不知道是何因了。”厉无芒也糊涂了。

柳思诚点点头。“思诚最近时常无名火起,想是习练抱残心法的缘故。好了,不说这个了。”

“天顺皇帝定要将无缘弓、破空箭送与独国,想是听了先生的告诫,担心国祚难续,为柳家留条后路。”厉无芒说起弓箭是事。

“无芒收下就是。”

“先生兄弟反目,不如无芒做个和事佬,与你们说和?”

柳思诚喝了口茶。“安国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与天顺离心离德。思诚在北三州也是一样。即使说和了也于事无补。”

“既然如此,无芒也不说什么了。”说完自怀中拿出铜扳指。“这是先生家传之物,归还与先生。”

柳思诚摆摆手道:“无芒先不要着急,思诚还有话要说。此次来高州是想与无芒商量件事。”

“先生请讲。”

柳思诚道:“自思诚劝天顺把弓箭送与无芒后,思诚与他多次书信来往,天顺如今也是悔不当初。刚才无芒说要与我兄弟两说和,天顺也提及此事。说愿把帝位位让与思诚。”

“既然如此,不是皆大欢喜么?”厉无芒替柳氏兄弟高兴。

“安国如今千疮百孔,百姓怨声载道,思诚做了皇帝又能扭转乾坤么?”柳思诚叹了口气。

厉无芒无言以对。

“江山易主也不是柳氏一家,思诚与天顺商量了,他愿意将帝位禅让与你。起码安国不至于山河破碎。柳氏家族也能够保全。”柳思诚说完看着厉无芒。

厉无芒未曾想到柳思诚如此一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我怎能夺先生祖业。”

柳思诚慢悠悠的道:“无芒,柳氏是祖业你不受也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况原来助天顺篡位的大臣,位高权重,把持朝纲,互相倾轧。天顺也拿他们无可奈何。加之长年用兵,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天顺朝岌岌可危矣。”

厉无芒点点头。

柳思诚接着道:“无芒在西部起事,只是三千六寨军,何以能以一己之力占了九州?虽说无芒是修仙者,无人能敌,但究其原因还是安国上下不齐心,各怀鬼胎罢了。”

“禅让与先生如何?”

柳思诚摇摇头。“北三州更是不堪,思诚即位后,张望一干人都以开国元勋自居。只图享乐不思进取,北三州人口少,又要养近百万人马,其中甘苦唯我自知。料也不能持久。”

“先生,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厉无芒不愿接受禅让,用从长计议来推脱。

柳思诚叹口气。“无芒,此事还要从速才好,安国与北三州的旧臣,安享富贵,怎能容忍我兄弟俩禅让。利欲熏心之辈,多有可能铤而走险,思诚与天顺防不胜防,怕有不测。”

厉无芒没有想到这一层。“先生,怎会如此凶险?”

柳思诚一笑。“自古如此,莫名其妙死去的帝王有不少呢,先皇乾泰前鉴不远。”

厉无芒想了想。“让无芒考虑一下。”

柳思诚道:“无芒,思诚知你不贪恋这权势,为天下苍生计,你就受了吧。思诚先回去与天顺商议,具体事过十多天告诉你。”

厉无芒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没有做声。

过了两日,易名相来见厉无芒,御书房没有外人,易名相也放得开些,没有拘泥君臣之礼。

“大哥,理国皇帝欲发兵五十万,讨伐琏王,琏王来了使者,说是情愿归顺独国。”

厉无芒一笑。“琏王是不敌理国朝廷的军马,权宜之计而已。”

“那怎么回复使者?”易名相也有些担心。

“你告诉琏王使者,归顺独国琏王的封地只有一县,寓兵于农,抑制豪强等等都按独国的规制,若果愿意,再来回话。”

“大哥,独国要为了琏王与理国开战?”易名相不愿百姓受兵燹之苦。

“独国太小,为安国与理国所压制,如今安国自顾不暇,理国是最大的威胁。若是收了琏王五个州,就不担心理国不利于独国了。”厉无芒没有回答开战的事。

“大哥远见卓识,名相让兵部准备人马。”

厉无芒一笑“不必着急。”

“大哥,独国寓兵于农,召集五十万人马要两天时间呢。”易名相不敢大意。

“理国以西靠大莽山,与蛮荒十几个小部族相交,以往多有冲突,前几十年理国皇帝与蛮荒部族修好,每年都有些布匹粮食赠与部族大王。那块蛮荒土地的十几个部族,最近加入了由乃、号痕的联盟。你着人去找庆豪与古柯、里勒。让他们写信给理国皇帝,以联盟如今的势力,理国皇帝必不敢轻举妄动。”厉无芒打的是蛮荒部族的主意。

第二日,易名相来回话:“大哥,琏王的使者到了,说琏王愿尊大哥为皇帝,所有一切以独国皇帝陛下说的为准,琏王无条件接受。”

厉无芒点点头。“部族派人去了么?”

“已经去了。”

过来几日,有消息传来,理国朝廷的兵马行至半途,退了回去。易名相在高州款待了来觐见独国大同皇帝的琏王。席间双方谈妥了独国接受琏王封地的具体事宜。

次日早朝,易名相出班躬身一礼。

“启禀皇上,昨日琏王到了,臣奉旨以与他商量了交接事宜,原琏王封地五州,人口六千万,兵马四十余万。按以往的做法,交接要三十日。”

“琏王的官员如何安排?”

“启禀皇上,琏王时的官吏多数是理国朝廷委任的,琏王将他们都驱逐了,留下的人是不愿回理国的。琏王与他们交了底,不在独国入仕,都答应了。”

“文官也还好办,武职如何善后?”厉无芒对这些将军不太放心。

“军中有数十将军,多是琏王的旧人,有些是理国敕封了侯爵的。琏王变卖了田产,每人赠送了数量不菲的银两。也办妥当了。”易名相据实回话。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