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离王崩天 > 第十九章 耀武扬威

离王崩天 第十九章 耀武扬威

作者:茶烟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20 17:40:14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厉无芒在独州,得知柳思诚出兵受阻退回北三州,在总督府大堂对六位将军道:“济王退走,围城的贺敢基必下令攻城,此时围困独州的兵马松懈。突围出城不是难事,但封侯拜将的日子则遥遥无期。若坚守独州,浴血苦战,或许还有机会。”说完厉无芒看着六位将军。

常山道:“大将军,大丈夫死则死尔,是战是走,听大将军令。”其余人也都说听大将军的。

厉无芒道:“六位将军跟随厉无芒,不过是想有朝一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今行至半途而废之,岂不让人耻笑。”

厉无芒不求富贵,只是修仙者坚韧的秉性,在这件事情上表现了出来。仙踪渺渺,仙途坎坷,没有坚韧不拔的个性,如何能够修道成仙。

黑太岁等人大喜,厉无芒既然一心要为众人谋富贵,那就一定是大事可成。厉无芒道:“今夜我带三千人马突围出城,在城外扎一营寨,与独州成犄角之势,以为外援。尔等在此坚守独州,不得慌乱。”六将得令出去了。

夜里,厉无芒点齐三千人马,开了西门出城。贺敢基的兵将虽然围了独州,也只是做个样子,厉无芒出城,也没有人真来阻档。

官军只是呐喊鼓噪一番,厉无芒不费气力就离城去了。厉无芒带人马在独州三十里外扎了营寨。远离了围剿的官军。三千六寨军在此等待机会。

过来几日,一来朝廷催促,二来济王退走,西部官军没有了顾忌,贺敢基开始攻打独州。

厉无芒一早骑了獠骥远远的在独州城外,四处眺望官军攻城的部署。看准了贺敢基的位置,回到自己的营地。午间饱餐战饭,带三千人马绕到贺敢基的后面,隐蔽在林中。

到了傍晚。攻打独州的官军退了下来。由于杜马亦的死,官军兵将这次都注意了城门。

官军缓缓的退回各自的营地,贺敢基随了高州的一万人马往厉无芒埋伏的地方走了过来,离了一里远的地方,官军一裨将惊呼:“有埋伏。”

厉无芒见露了行藏,一声令下。三千六寨骑兵对着官兵急冲出来。贺敢基心中有了危险的预感,后悔没有听易林的劝告,如果这是修仙者的人马,一定是冲着自己来的。想到这里。贺敢基一打马,率先走了。

官军见主将胆怯,都无心恋战。纷纷逃走。厉无芒骑了玉狮子,领了六寨军在后追赶。

谁也没有注意到獠骥忽然出现,厉无芒在埋伏在林地时给獠骥挂了甲。把贺敢基指给獠骥认了。獠骥风一样的追赶着贺敢基,尾随贺敢基的官军坐骑害怕獠骥都避开了,给獠骥让出了一条道。

獠骥眼见要追上贺敢基时,贺敢基的马腿一软,把主人摔在了地上。獠骥故技重施。一口咬住了贺敢基的脖子,甩头把尸首背在后背上跑了。

高州的一万人马溃不成军,居然不敢回营地,往高州溃退。厉无芒帅了三千人马回了独州城,围剿独州的各地人马得知贺敢基战死,竟都连夜退走,回各自的州去了。

厉无芒用一口上好的棺木收殓了贺敢基的尸首。着人送往高州。贺敢基部众本以为总督尸首也被獠骥啃食了。见厉无芒送了回来都心存感激。

围剿独州的官军散尽,厉无芒命人把独州各县县令都招到总督府来,各县迫于厉无芒的压力,县令都到独州来参见大将军。

厉无芒令六将军率帅了兵马,将独州所属各县官军都收编。独州辖有十县,每县有三千官兵,厉无芒留了五百与各县,其余两万五千人收归独州。

厉无芒的人马竟有四万余人。独州富庶,粮草银钱充足。这些人马原本是独州供养,也不用增加百姓的税负。

厉无芒把独州的事务理了个头绪,在总督府召集六将军。厉无芒道:“独州有了四万余人马,治军不过是银子,先将军士的饷银发放了。”

“大将军,饷银是按月发还是按年发?”一喜道人问。

“按月发,六寨组军时三千人要厚待,每人另给三十两带头钱。”

“一人给多少?”黑太岁问。

“朝廷一月士卒是一两五钱,我给三两。”厉无芒想了想,回答说。

“大将军,会不会多了点,以后日子还长啊。”常山有些舍不得。

“六寨军有十五万人即可。无须太多兵马。一年也就是五百万两饷银。劫了天顺一千万两官银,可用两年。不足为虑。”

众人都点头。

厉无芒又道:“如今人多了,按安军建制,各位将军可自行选任本部的校尉官职,宁缺毋滥,不可任用私人。赏罚不明乃治军大忌。”说完冷冷的看了六人一眼。

六将军心中一紧。都道:“不敢。”

“高州七百余万人口,朝廷的知府大人跑了。我让易名相来做知府。各位有何高见。”

到了现在,六位将军奉厉无芒的话语为圭臬。都道:“名相乃是名门之后,天资过人。堪当此任。”

“易名相年少,但有学问。做知府却是勉强,只是无芒要在独州营造新气象,须一个这样的人。”

“大将军,如何营造新气象?”黑太岁有些不解。

“在西部宣扬修仙者的无所不能,神话厉无芒大将军。使百姓心中向往独州。有归附修仙者的意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将军,这件事交与达红。”达红主动请缨。

“好。此一事不能太过,过了头反而没有人信了。”

“达红知道了。”

厉无芒道:“百姓要看的见的好处。易名相来后,由他颁布减轻税赋的文告。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裁撤无用官员,严惩贪官污吏。易名相自然声名鹊起。况我与名相都不过十四、五岁。自然被西部百姓赋予许多传奇。并将其归于天意,到时众望所归,何愁西部不尽归于我。”

先前六位将军还认为厉无芒不过是重用二弟,听了这番话才知修仙者果然是雄才大略,佩服的五体投地。

……

过了几日,易名相竟带着易福安来了独州。厉无芒见了两人满心欢喜。

易名相道:“名相这几日与福安在红叶镇住,听了大哥召唤,福安要来独州看大哥,就与我一道来了。”

厉无芒道:“来了正好。”把让易名相任知府的事说了。

易名相无所畏惧道:“行,反正到时听大哥的,名相也不怕做不了。”

厉无芒又道:“三弟本分也识字,钱粮就交与福安管。这个得用自己人。”

福安害怕了。“大哥二哥。这个福安管不了,独州七百余万人口呢?”

厉无芒笑着道:“你大哥是大将军,你二哥是知府大人,只有人怕你,岂有你怕人的道理?通判大人。”

新知府的文告一颁布,独州百姓笑逐颜开。都知道大将军厉无芒,知府易名相,通判易福安都不过十四、五岁。一时间各种传闻层出不穷。

达红安排了戏班子、说书唱曲、童谣传言等不一而足,推波助澜。厉无芒十分满意。

天顺得知贺敢基阵亡,围剿失败的消息,心情沉重。朝廷要对北三州用兵,一时也无暇顾及西部。听了一些大臣的提议,派了钦差前来招安。厉无芒只是要拖延时间,一直让钦差住在知府衙门里,只是不见。

易名相对钦差道:“钦差大人,大将军是修仙者,岂能向凡人下跪,你看如何是好?”

“皇恩浩荡,跪接圣旨是朝廷的法度,本官也不敢做主。”钦差十分为难。

“钦差大人先回去,奏明皇上,若能法外开恩,再来不迟。”易名相给出了主意。

钦差无可奈何,只有回京城去了。

易名相不负众望,在各县惩治贪官污吏,一些官吏害怕,多有逃回京城去的。易名相从当地读书人中选了些清贫正直的补充了官职。

敢做独州的伪官之人,都是有些胆气的。一时独州官员面目一新,风清气正。新官上任嫉恶如仇,对豪强恶霸,地痞混混等,但有作奸犯科者,严惩不贷。百姓拍手称快。

一些乡绅富户,怕朝廷用兵独州,竟出资组建民团乡勇,欲为大将军出力。

厉无芒得了民心,无后顾之忧。领两万人马,选了一个弱些的州围了,指名道姓要总督出来答话。总督在城墙头道:“大将军,本州不敢对抗大将军。但若开了城门,朝廷怪罪下来,下官担待不起。”

厉无芒白马银枪,在城门前耀武扬威。“开了城门,本大将军不伤一人,明日开城门,我杀总督一人,后人开城门,我杀总督与知府,后日我来攻城,城破之时,朝廷官员无一得活,尔等尽力守住了。”

总督身边官员将佐闻此言都注目总督。总督见了只好道:“大将军,容我等商量片刻。”一些人就在城头商议,将佐都说修仙者势大,破城在所难免。总督无奈,开了城门降了。

厉无芒领军进城,城中百姓箪食壶浆迎六寨军进城。六寨军秋毫无犯,进驻州城。厉无芒在总督府召集原天顺的官员将佐,一会人就到齐了。

厉无芒坐在虎皮交椅上道:“此州已归于本大将军,操守端正的愿留的可以留下,所有人不愿留下的都可以走。”

这些人也有留的,也有走的。

“走的人明日午时前须出城,带些盘川衣物也就是了,本大将军以为,清官也没有许多财物。”

众人都说是,倒也井然有序。

与独州一样,有厉名相颁布文告,选派官员。黑太岁等人收编兵马。不出十日,州府各县整饬毕。

接下来的一个月,不用厉无芒出马。六将军帅人马去取附近的州城,多是自己开门降的。

偶有一州总督不降,被手下将领杀了开了城门。西部九个州,一月之间都为六寨军所有。最后只留下高州,厉无芒没有动它。

……

天顺的钦差来回奔波,到了独州知府衙门见易名相。易名相在大堂案前端坐了,钦差见了不知如何开口。

易名相脸一沉“尔来有何事?”大人二字都略去了。

“本钦差奉朝廷之命,来独州宣读圣旨。”

“一路而来。可见着西部各州弃职回京的官员?”易名相冷言问到。

“见着了。”

易名相忽然笑了。“天顺皇帝一错再错,先是不该攻打独州,与大将军为敌。后又无招安诚意,居然要大将军跪了接旨。西部各州大员看不过眼,竞相恳请大将军接收其所辖州府。大将军无奈,只有收了。”

那钦差语塞,无言以对。

易名相道:“高州与理国对垒,几十万人马大将军负担不起,你回去禀告朝廷,他们的粮饷还是由天顺皇帝承担。大将军不要高州。”

“易大人,皇上已恩准大将军不必跪接圣旨,朝廷敕封厉无芒为靖西王,所部俱有封赏。请易大人代为转达。”

“好吧,你等我回话。”易名相点点头说。

易名相把钦差的话告诉厉无芒。厉无芒道:“我也没有时间与天顺纠缠,过些日子我在西部称帝,把六位将军封侯的事办了,好云游四方去。”

“大哥,你走了天顺起兵来犯如何是好?”

“二弟,天顺皇帝最害怕北三州济王得势,那有兵力西进?只要你悉心勤政,三年后定是国势强盛,何惧之有。”

过了几日,高州的知府与几名将军,也没有带卫队,到独州拜见厉无芒,主动请降。

厉无芒在独州总督府设宴款待。席间厉无芒问:“高州四、五十万人马,怎么要降本大将军?”

“大将军明鉴,如今西部高州已是一坐孤城,面对理国已是不堪负重,朝廷的粮饷也进不了高州,况大将军是修仙者,众望所归,故高州愿归顺大将军。”知府回答说。

“诸位虽是主动来降,但本将军也是按规矩办,操守端正者愿留可以留下,所有人愿走愿留悉听尊便。”

众人都说:“我等都知道大将军规矩。”

“知道就好。”

高州官员十分配合,几天时间就按以往的做法安置完。要离开高州的也都走了。

……

易名相招钦差来见。对钦差道:“我家大将军念天顺皇帝辛劳,这两日勉强把高州也收了,不过粮饷还是要天顺朝廷帮衬。否则理国来犯,必不敢与大将军为敌,大将军将借道与理国,使其可以直达肖江,他过不过江就不是大将军要操心的了”。

肖江自北向南穿过安国,将安国西部分隔开了。

钦差气得面红耳赤,道:“不知大将军意欲何为?”

易名相一笑。“大将军得上天垂青,不过是顺应民意,登基称帝而已。你可奏明天顺皇帝,让朝廷派使者来贺。如若不来,两国日后将难以和睦相处。”

钦差到此时才明白,只好回去了。

一段时间,易名相与易林,易侍郎等人,忙于筹备厉无芒登基,六位将军也是不得空闲。

择了良辰吉日厉无芒称帝。国号独,年号大同,称大同皇帝。定都高州。

……

皇宫是高州总督府,厉无芒坐在龙椅上道:“朕登基,要根除繁文缛节,礼仪简化,无须跪拜。独国尚清贫自守,恶骄奢淫逸。”

当即册封了六将军,易名相、易福安为王,册封易林父子为候,其余有功者封侯十余人。

厉无芒道:“独国九州八千万人口,夹在理国与安国间,只有百姓拥戴才能持久。王封地一县,侯封地五千户。封地人口税赋不能超过国家税赋。爵位退减承恩,不过三代。好让子孙自立。官员俸禄比照安国一半。”

众人点头称是。

厉无芒又道:“独州团练乡勇办得好,朝廷寓兵于农,各州留五千人马,高州与理国对垒,留五万人马,有朕在,想那理国不敢来犯。其余兵士使之还乡,战马也作价于他们,太平日子可做役马,战时可做战马。鼓励绅士富户出资训练乡勇。独国税赋为安国一半,官员职位要精简。若不勤政,多了也是冗员。”

“启禀皇上,商道如何处置?”达红对商道十分上心。

“商道与蛮荒部族的交易若是官家做,难免有人中饱私囊。”厉无芒知道其中弊端。

“不如委托与几个大商号,由其竞价,多交朝廷税银的独家买卖。”达红是有备而来。

“准了。可每年竞价一次。”

“陛下,王、候府邸、仪仗,朝廷要统一规式,饮食用度也是如此,不得僭越,以杜绝奢靡。”易名相奏到。

“准,易名相你安排。朕不日要离开高州,易名相为摄政王,易福安为监察使。”

厉无芒立国,理国遣使来贺,也探探独国的虚实,厉无芒以礼相待。安国天顺皇帝也遣使来贺,出乎厉无芒意料,想来不过是缓兵之计。柳思诚不死,天顺皇帝没有精力应对独国。只有先交好厉无芒。

第二日,忽报蛮荒部族来了三位大王。厉无芒道:“有请。”庆豪、古柯与一位不曾见过的大王走了进来。

“皇帝陛下,庆豪等有礼。”三人躬身一礼。

厉无芒回了礼。“三位大王怎么来了?”

庆豪道:“我们是来贺陛下登基的,这是寄得部族的里勒大王,上次陛下在号痕部落时,答应做其部族次王的,陛下没有忘记吧?”

“朕记得,欢迎你里勒大王。”

“很高兴见到您皇帝陛下。”凯勒躬身说。

“陛下,是这样,您走了以后,里勒大王的寄得部族加入了我们的联盟,部族的大事都是按您的要求三人商量着办,陆陆续续接受了许多部族的加入请求。我们看到了年底,联盟会有五千万人口。”古柯挑紧要的说了。

“蛮荒两亿人口,地广人稀。联盟占了好大块地域了。”厉无芒感叹。

“是的,只是人口多了,我们三个人忙不过来了。”庆豪说完,几个王都笑了。

厉无芒在宫中宴请了三位蛮荒部族的大王,部族人性格豪爽,席间好是热闹。

“各位大王在这里多住几天,朕也好尽地主之谊。”

“陛下,我们明日就回部族了,有几个大王等着和我们谈加入联盟的事。”古柯回答说。

厉无芒也不勉强。

……

厉无芒一直想的是出外云游,只是独国刚立国,百废待兴,一时脱不开身。这日在书房与易名相商量事,侍卫来报:“济王柳思诚求见。”

“请。”厉无芒与易名相站了起来,出门迎接。

柳思诚到了书房门口,见了厉无芒与易名相躬身一礼。“陛下,柳思诚有礼。”

厉无芒、易名相还了礼。厉无芒道:“先生请进屋说话。”

进屋坐了,柳思诚道:“陛下,柳思诚落难逃亡时,得异人相助,服了符水,易容改音。我想当着陛下的面,还归本来面目。”

“先生请。”

“还需一碗狗血,一盆清水。”柳思诚站了起来。

厉无芒着人去取,一会功夫送了进来。柳思诚先以狗血涂了面,后用清水洗了。

厉无芒一看,柳思诚不过二十五、六岁,长相英俊。一说话声音也变了。

“柳思诚之所以要当着陛下的面除了这符,是怕陛下不相认。”

厉无芒点头道:“异人之法果然奇妙。”

柳思诚面有愧色,说道:“陛下,目下柳思诚与天顺皇帝僵持不下,陛下可否渡过肖江助我。”

厉无芒听柳思诚说渡肖江,知道要将话说明了。

“当日先生嘱咐我起兵,无芒不敢怠慢,三千余人独挡西部百万官军。苦战数月,竟不得北三州一丝助力。独国九州百姓困苦,兵士厌战,如今已无力东进了。”

柳思诚苦笑一下。“柳思诚有愧于陛下,若是六寨军甫一发轫,北三州立刻出兵,也不至于如此。”

“国家大事,不计私情。若当日先生不瞻前顾后,置六寨军于不顾,无芒所部渡过肖江多时矣。”厉无芒正色的说。

柳思诚摇头叹息一声。“如今陛下怨我不义,也是理所当然,北三州要取京城已是不能,柳思诚回去后当自立为帝,拥八州与天顺分庭抗礼。”

“白国势大,先生何以自处?”厉无芒有些担心。

“不如此,部属也不好约束,白国那面只有交好,委曲求全了。”柳思诚神情黯然。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