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娱乐初唐 > 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湖

娱乐初唐 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湖

作者:醉酒的探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1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诗!好诗啊,太白兄的才华果然风*骚如当初啊!”

李好不用看也知道是谁来了,能把话说的这么淫*荡的除了那位吴王还能有谁呢?从外面走进来的正是李恪。“只是这西湖莫非指的是这门外之湖?”李好猛然惊醒,这时的西湖还不叫西湖的。不过他来了,这湖就是不叫西湖它也得是西湖的,这感觉有点想后世歪解的硬日荷花别样红啊。

既然李恪过来了,李好也就跟他不客气了,这里李恪是地头蛇,让他安排几首船等下吃完饭后一起去湖里泛舟采莲去。一边原本听着李好吟诗的武月一听又可以玩去了立刻兴奋的找她的小伙伴去了,她很早就起来了,被撑多了。昨晚的晚宴好多东西都是她没吃过的,所以吃的有点撑,当然更重要的是听李好说过杭州的藕粉还有刚听到的故事说的叫化鸡味道不错,所以就早早的起来了跟着去吃了一顿,味道确实不错。然后还给李好带来一只,李好吃了一点,味道不错,只是吃完后他有点泪流满面的感觉。

当年他去杭州去玩,在西湖边上转了多少个圈,那时就慕名排队去了一个饭店吃了东坡肉和叫化鸡。几十大洋就吃了一块肥皂大小的一块肥肉和一只鸽子大小的鸡啊,而且味道还不怎么样,跟那饭店一问,直接就是硬邦邦的一句“就这么多,你爱吃不吃”。看到现在手里这只肥大味美的叫化鸡他能不泪奔吗?什么叫道德人品沦丧啊。从这点小事就能看出来了。

饭后李恪陪着李好一家子泛舟往西湖游玩而去,这时正是夏天,泛舟西湖可以看到处处的荷花和忙碌的采莲女。和李恪游玩。什么都好,就是免不了要饮酒作诗很麻烦,李好肚里的那些诗已经快被榨干了,再吟就没有了。所以李好尽力推辞,实在推不过就来了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时武月插话了。说感觉自家先生好象对江南很熟一般,一边的李恪一拍自己脑袋附和道正是如此。两人一起撺掇着李好再吟一首。李好无奈只好来了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再吟,再吟真没有了,都看风景去吧。李好在想自己印象中的西湖美景和现在的西湖对比,那些有那些没有,这可关系着以后的改造西湖呢。西湖有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西湖是华夏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后世华夏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而现在。在唐朝的时候,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后世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由于当时未修水利,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一直到长庆二年十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白氏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至盐官间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近代的白堤。白氏在钱塘门外修堤,建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遗址早已无存,但后人却借白堤(当时称“白沙堤”)以缅怀白公。白氏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钱塘湖春行》、《春题湖上》和《忆江南》,现在被李好就掏掉了人家一首。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两朝。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对西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同年四月,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苏东坡犒赏疏浚民工的美食。与白居易一样,大诗人苏轼也在杭州留下了众多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