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回到三国变成蟒 > 第295章 做人,手艺,赚钱

回到三国变成蟒 第295章 做人,手艺,赚钱

作者:最爱吃凉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8:26:18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时间进入了二月下旬,卞吉这天禀报林北,说南越书院已经修好了。

卞吉这段时间几乎都忙乎这个事情了,投注了他极大的精力,所以书院一修好,便告诉了林北,正好林北这些时日并没有太多的事情,便先把所有事情放开,带着卞吉,先去了南越书院。

南越书院修在望海城的南面,书院从开始动工一直到修好,差不多花了三个月,以望海城现在的修房速度,三个月差不多都能修成一个新池了,由此,也能看出林北和卞吉对书院的重视。

从望海城的西城门出发,先上南山路,往前行五里后拐进另一条水泥路,这就是通往南越书院的道路,名为书院路,水泥路的两边栽着茂密的果树,如今果树刚发新芽,等到盛夏或是早秋,书院路便会被绿意覆盖,会形成一个异常美丽的地方。

书院路只有三丈宽,比不得南山路的五丈,也比不得万江东西两路的七丈,这里最多只能让两辆蒸汽车并行,因为以后这条路也不会是车辆的主干道,如果学子入学,大部份都会居住在书院里。

书院路的尽头,便是南越书院的大门,大门口有一个假山池,正方形,长宽都是一百米,假山池里的假山都是海里的赤红珊瑚礁,摆成一个拱门形状,并且采用活水设计,里面还养了近千条暹罗巨鲤,不过都是小鲤鱼,除了一条身长三尺外,其余的鲤鱼大都在半尺左右,鲤鱼和假山的寓意为鲤鱼跃龙门,很好的象征。

书院路在这里从假山池的两边分开,然后再合并。通过南越书院的大门,南越书院的大门采用敞开式设计,虽然有个门字,但是其实却并没有真正的大门。

在大门的正上房,银白色的龙形标志熠熠生辉,这是林北的图形。龙形标志下方,便是南越书院四字,大门两侧,分别写着: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这两句名言出自‘管子权修’,林北开始还闹了笑话,他以为卞吉不知道呢,哪知道卞吉比林北知道的都多,原文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意思是说如果注重培养人才。其效果将会是相当神奇的,一般只有有王者之志的首领才会如此做法,卞吉听林北说要用这两句名言,觉得很是欣慰。

从南越书院的大门进入,书院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舒服和敞亮,书院里路的规划很好。树木极多,走在哪里都是绿意,学堂以及学子的宿舍都是掩映于路和树木之间。

现如今根本不缺土地,所以整个南越书院相当的大,如果要逛一遍的话。一两天估计都很够呛,现如今书院中有教学楼十五座,学子宿舍楼三十五座,四个食堂,五十个厕所,八个大操场以及两个人工小湖,同样以门牌号区分,以书院路为主干道,其余的路都处在这条主干道上,连通各个建筑,只要稍微的留心一下,就不致于会迷路。

这么大的书院,能容纳的学子也是惊人的,按照现在的规划,已经可以容纳一万名学子同时入学,在这个时代算是最大的书院了,以如今望海城的人口,每一批的学子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但是林北想的是以后,像这种规模的书院以后肯定还会再建。

卞吉骑着自行车,林北奔行,大概的逛了一圈,如今还有些地方正在扫尾当中,很快便会彻底完善,一路上,林北把自己的设想和后世学校的经验都告诉了卞吉,让卞吉慢慢消化这些理念,卞吉以前虽然也教书,不过当一个这般大的书院院长还是首次。

“到时候所有学子都配备一辆自行车,另外,书院内的早中晚都开通公交车,便于这些学子读书和回宿舍,哦,对了,用水这些都弄妥当了吗?”

“嗯,书院后面已经挖了一条河流,并且蓄起了水,到时候书院的用水大半都取自于这条河流,另外,书院内也打了近百口水井,不致于会缺水。”

这个时代是没有自来水的,庶民用水,要么是打井,要么是挨着河流,以人力把水打上来取用。

“如果所有设施都齐备了,那便开放书院吧。”

“现在就是夫子不够,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卞吉有些无奈的道。

“我知道,不过就算不够也没事,要的就是那种共同学习的气氛,书籍这些东西可以多印一些,最起码先把夫子你的藏书都印刷出来,先让学子们掌握,共同交流进步。”

“如此,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现在做不到因素施教,那便只有让学子们自学了。”

其实这种方法在古代很常见,古代不光书籍少,夫子更少,世家大族的子弟还好一些,会有专门的夫子教导知识,但是寒门学子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能有木简就算是不错了,至于夫子来教导知识?这显然是奢望,寒门子弟全凭自学,也正是因为如此,能自学成才的并不多,也导致了人才都出自于世家大族。

现在书院没有那么多夫子,但是如果学子们都齐聚书院,就算没有夫子,光凭学子们互相交流显然也会比自学的效果来得好,如果说自学成材的机率是百分之一,那么这样成材的机率应该会有百分之十。

“哦,对了,虽然说夫子没有多少,但是匠人却不少吧?”

“匠人?”卞吉疑惑的问道:“大人,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书院不要光只教学子们读书识字,这虽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别的东西也要学习。”

“别的东西?大人是指匠人的手艺?”

“嗯,夫子认为如何?”

“大人之言,学生倒不反对,关键是学子会学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吧?夫子,我告诉你,我认为的学堂,最少需要做到三件事中的一件,这才方是一个好的学堂。”

“那三件?”卞吉虚心的问道。

“第一,教学子做人。”

“读书识字后,自会明理,这个不难。”卞吉点头道。

“第二件事,会一门吃饭的手艺,因为不是所有的学子都能力成为官吏,更多的只能庸庸碌碌,所以会一门吃饭的手艺才能让他们不致于浪费时间。”

卞吉想了想,也点头表示同意,确实,如果把人分成人才和庸才这两种,庸才显然是数量最多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最终归宿,只能平平淡淡的过一生。

“第三,有赚钱的本事,做人,手艺和赚钱,这是我认为一个学堂应该教会学子们做的事情,如果做不到,便不是一个好的学堂。”

“大人此言确实发人深省,卞吉受教了。”

林北这是有感而发,在现代的时候,许多学校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老师们只会让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功课功课还是功课,成绩便是一切,岂不知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平庸的人,好多人大学毕业后,身无一技之长,又不会任何赚钱的本事,只有回家做啃老一族。

林北想起一个笑话,小学的时候老师会告诉学生们:好好读书,要不然将来没有好工作,挣不到钱,中学的时候也会如此,高中大学的时候也是如此,就是好好读书,否则将来有你后悔的,等到进入社会后,老板则只会骂你:你怎么什么也不会?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就光读书了?

这种情况导致了好多人走上社会后需要重新学习,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多数人三四十岁还是一事无成。

除了现代,明清两代的情况也很恶劣,那些书生个个手无缚鸡之力,除了会背八股文之外,真是什么也干不了,能中举倒还罢了,总算能当官,如果不能中举,那才真是全家的灾难,多少人因为读书一事闹得家破人亡。

有鉴于此,林北才不想南越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变成这样子,有能力的可以为官,没有能力的有一技之长或是去赚钱,这样最起码能养活自己。

“如今书院的夫子几乎没有,那么便让望海城的匠人抽出时间来学堂授课,教导学子们手艺,另外,夫子再挑选一些商家,定期来为学子们讲解经商之道。”林北言道。

“大人,如此一来,恐怕学子精力不够。”

“所以就得因材施教啊,喜欢读书的,让他们专心读书,手艺和赚钱稍微涉猎一下,喜欢学手艺的专心学手艺,识字也不能落下,喜欢赚钱的也是如此,夫子需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硬性规定学子们该如何如何。”

“学会谨记于心,不忘大人此言。”卞吉点头,随后叹了口气道:“大人,他日这些学子若是有成,定会感激大人。”

“都是本大人的子民,本大人与他们而言,乃若父母,所以此事是理所当然。”

这次谈话,也把南越书院以后的施教方式给定了下来,学子入学之后,不光只会傻傻的读书识字,手艺和赚钱能力也是他们学习的目标,对大多数学子来说,后两种反而更加重要。飄天文學,

ps:ps: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另外,也求自动订阅...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