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盛唐传说 > 第一百五十九掌 清洗

盛唐传说 第一百五十九掌 清洗

作者:惊雷震天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13: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李隆基并不关心刺客本身,刺客只是别人手中的棋子,刺客是谁并不重要,他只关心是谁派出的刺客,身边有这样可怕的势力,而自己却浑然不觉,

这才是让他寝食难安的。他首先要做的是,不动声色的把自己身边的宫女太监全都换了一个遍。在那些刚被换掉的宫人中悄悄掺上千牛卫的耳目。

那些人原先在皇上身边,身份何等尊贵,如今却被换了下来,自然怨声载道,各种怨言不绝于耳,这些怨言自然被一字不漏的转送到李隆基案头上。

其中有人抱怨道:“咱们在皇上身边做牛做马的伺候,如今皇上却不念旧情,将咱们全都赶到下贱人居住的院子里,这可叫 咱们怎么活?还是小张子心眼活络,这小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发的财,

竟然在京郊买下了一座庄子,听说过一段日子便要称病,向皇上乞求还骨,要离开皇宫到庄子里享清福呢!”

当李隆基看到这张告密卷子的时候,太平公主正好亲手烹制了鸡汤,送来给李隆基。李隆基冷笑着把卷子递给太平道:“姑母,这个小张子大有可疑,

一个小小七品的宦官,竟然有能力买下京郊的庄子,可见是钱财不少,他无权无势,若不是有人心怀不轨,谁会送钱给他?”

太平道:“这倒也不难,只要命人秘密把小张子抓来审问便可。”说罢起身道:“时候不早了,我也要回去啦,你早点睡吧。”然后告辞回宫。

由于此时皇宫早已闭门落锁。李隆基想要命人出宫传旨千牛卫衙门。但又担心会打草惊蛇,便将此事压到天亮之后再办。没想到,早朝尚未结束,

左千牛卫衙门便密报。小张子昨夜便被人勒死在厕所里。京郊那田庄也被人一把火烧成白地,便是经手买卖田庄的经纪、牙行也被人全都杀掉。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隆基如同五雷轰顶!他呆坐在龙椅上,他以为将身边的人全都换掉便可以截断耳目。岂料那股可怕的势力依然无孔不入!连夜半在书房里与太平的对话都被窃听!他似乎看见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正悬在自己的头顶上。随时都会刺下来!

三天后,当计无策他们下山的时候。经过阿盼的香粉店,阿盼已经早早的等在门口,她已经把羊儿从当地牧民那里换了一匹骏马。把小小的竹编行囊挂在马鞍处,她穿着一袭紫色的长衣外面罩着一层轻纱。头上戴着素色的风帽。在晨风朝阳的映照下显出别样的妩媚风情。

计无策一见到阿盼不禁奇道:“这人明明是第一次见,但是为何感觉竟然如此熟悉,好像以前见过。”紫岚笑道:“这怎么可能,你又不买女人家用的东西,阿盼又足不出户,你们是不可能见过的。”

计无策犹自道:“真的好生熟悉,真是太奇怪了。”阿盼妩媚地一笑:“以前在长安的时候。倒是有不少浮浪子弟常用这样的话与女人搭讪呢。若是计爷愿意与小女子说话,只须叫我一声阿盼便可,何必找借口呢?”说完与紫岚咯咯大笑起来,计无策闹了个大红脸。再也不敢乱说。

一路晓行夜宿来到长安,李重俊的身份不宜泄露,为了防止被人认出,紫岚特地从妙无双那里讨来了易容丹,给他涂在脸上,看上去便像是个大唐常见的游学秀才。

此时睿宗皇帝已经将帝位禅让与李隆基,李旦自称太上皇退养后宫,李隆基登基为帝,年号贞观。 不得不说李隆基的治国能力远胜父辈,颇有太宗之风,将大唐天下治理的四海升平。

李重俊望着长安大街上络绎不绝的行人,心中感慨万千,当年他还是卫王的时候,走在大街上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自己却早已被世人遗忘,他甚至还在鳞次栉比沿街商铺中找到了独孤伟的那家铺子,

当年他和紫岚初进长安,便是在这家铺子里与武嵩琳冲突起来,还是李多祚出手教训了武嵩琳,如今早已物是人非,那家铺子也被人改成了绸缎庄。 计无策见他望着街上久久不语,知道他勾起了许多往事,

便开口劝道:“师侄,往昔已矣,就不必挂怀了,如今你们在天山安详天伦也是人世之福。”李重俊笑道:“过去的事情我早就放下了,只是看见眼前的情形不免有些感慨而已。”

紫岚打趣道:“莫不是还在思念当年宫中的宫娥彩女不成?”众人大笑,李重俊苦笑不已。大家正在喧嚣间,一顶青纱小轿走过身边,在长安,这种小轿寻常之极,随便是个小康之家便乘坐得起,在街上轿行里也有这样的小轿出租,

所以大家浑不在意,那轿中人听见外面有人笑闹,便顺手把轿帘掀开一角往外看,只看了一眼那人便慌忙把轿帘放下,催促轿夫赶紧走。

等走出老远后,那人便叫轿夫赶紧往长安西郊走,轿夫奇道:“大人,您不是往东郊去找人唱和诗词吗?”那轿中人怒道:“你这厮多嘴!叫你走就赶紧走!”轿夫无奈只好转身往西郊走去。

等到天色傍黑,轿夫们累的呲牙咧嘴才来到西郊一处小楼前,此处乃是皇帝御前第一近侍高力士的私邸,少不得花了大笔银子买通门路,这才见到高力士。

那高力士半躺在神仙倚上,半不理睬的问道:“不知道宋大人见咱家有何贵干哪?”那轿中人正是宋之问。

当年,诗人宋之问因诌事张宗昌兄弟,以诗文作过二人的帮闲,当张宗昌兄弟被杀后,被流放到岭南,后来不堪忍受岭南艰苦,这才潜逃回到洛阳。驸马王同皎怜惜他是个诗人,人品虽不高,也没有什么大过错,

纯属牵连受祸,便将宋之问收留在家中,后来中宗皇帝即位,韦氏主政,中宗李显形同虚设,武三思与韦氏**擅权,王同皎既如此厚爱唐室,

忠于中宗,自然不忍心看到武三思**后宫,挟制中宗,危害社稷,便联络张仲之、祖延庆、周憬等人,暗中召集壮士,准备劫杀武三思,除掉这个众人愤恨的祸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