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番外篇 地府旅行团(上)

“今日播报,小世界光幕,即将播放,背景朝代,清朝,康熙。”

“今日播报,小世界光幕,即将播放,背景朝代,清朝,康熙。”

“今日播报,小世界光幕,即将播放,背景朝代,清朝,康熙。”

冰冷的声音重复了三遍。

于是这座大殿一大早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热闹到路过的魂都想来摆个早餐摊儿赚点儿外快。

康熙到底是没逃过想看热闹的那群人,被强行拽了过来。

前来观看的人那是一如既往的越来越多,而且,一直不曾亲自来看的……那群人,也在。

康熙不免疑惑。

殷灵毓的来处,他们也都知道,是和他们有关系的。

但他们这些人却很少亲临光幕之前来观看小世界的历史影像。

这次怎么来了?

是因为清朝距离他们很近吗?还是什么别的?

康熙稍稍有些忧心,和另一个自己打了招呼,边给他讲正史,边还在想这个问题。

但他很快也顾不上操心这个了。

光幕上,他就眼睁睁看着那殷灵毓开局就跟大清的朝廷有了血仇。

康熙:……

他的沉默,震耳欲聋。

不是!这公平吗!!!

这不合理!

大清怎么……算了,好像大清确实没什么资格说话。

啊啊啊啊把他拖过来干!什!么!

光幕上,殷灵毓在长白山深处开始联合多股小山匪,还特意筛掉了不择手段,杀人如麻的那一批,勤勤恳恳在雪地里奔走。

一人拍拍身旁之人的肩膀,语气带着些感叹:“老杨,瞧瞧,跟咱们当时有点子像。”

那人笑笑:“又不是啥好环境,苦了丫头了。”

大雪染白了天地,山林,屋子里烧着炭火,殷灵毓不断为这支初具雏形的队伍补充粮食,必需品,还有信仰和思想观念。

其他皇帝臣子们来了地府后对此也不是没有了解,可看着看着还是觉得可怕。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中有些人不太喜欢和“指导员”们谈心,辩论。

很容易谈着谈着就开始想入党了。

正史康熙后知后觉看向大清康熙。

“……大清亡了?”

“嗯。”

正史康熙双手捂脸,起身欲走。

被大秦刘邦跟正史刘彻一人一边拽回原位。

正史刘彻兴味满满:“哎呀,康熙大帝这是怎么了?”

“可能是我们的圣祖仁君不忍看山河破碎吧。”大秦刘邦笑嘻嘻道。

大秦嬴政精准补刀:“嗯,清廷统治确实碎。”

三国刘备接上:“灵毓反了就不碎了。”

正史康熙气的不住深呼吸。

光幕此时也给了正史康熙重重一击。

眼看着不少百姓被杀良冒功,被迫迁往深山,然后加入东北起义军,正史康熙根本没办法反驳,只能坐在那里彻底安静下去。

殷灵毓带了这些百姓回家。

然后积蓄力量,在清廷终于派人进山扫荡的时候,一举将之击溃,星夜行军,出山夺城。

“干的很好。”一人欣慰道:“小娃娃很有志气。”

“能把炮搞出来,肯定是攻城比占村更合适,尤其这一手夜袭,选的不错。”

分明是正史康熙的时代,然而好像成了他们的主场。

但看看光幕上发生的事情,殷灵毓的一言一行,众人好像也没法儿说这和他们的年代没关系。

就连大秦嬴政也想到了他当时所拥有的秦军。

虽然比不上,但在殷灵毓的坚持和指导下,其实也隐隐有些他们的模样。

也对,她本就来自那里。

光幕播放到东北起义军攻下城池后的安抚和处理,播放着殷灵毓用很大力气提前做出的药物又毫不犹豫分润给伤员和弱势群体。

还有在击退清军的反击之后,再次将黑龙江吞并,随后明智的休养生息。

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强调着民生,关注着手下们的思想状况,不厌其烦的去为百姓医治,看望慰问贫困家庭,注意军备更换……

她说,东北起义军没能让人信任,是她的错。

随后用加倍的努力,去兑换百姓的信任,去树立新势力的公信力。

可能是看出身边的大清康熙的不解,那位姓杨的将军顺口解释道:“一个政府,如果不被百姓信任,逼得百姓宁可自己去讨还公道,那是这个政府的耻辱。”

“但这不是小同志的问题。”旁边的人温声补充:“本来就是山匪出身,百姓总是不信任的,再加上时间太短,还没能在根据地里建立起有效的军民情。”

“但总体思路很正确,至少思想很正确。”杨姓将军笑笑。

正史李世民看看他们,又想想当年的自己,点点头。

是啊,百姓不相信官府,那是官府的错。

大清康熙虽然在日后和殷灵毓有相处,也有了解,但对于根据地早期的情报,还真是知之甚少,于是专注的看着光幕上那个少女是如何积蓄着日后惊天动地的力量。

看着那些贱籍,奴籍,那些青楼女子,得到了和起义军的战士们一样的医药和饮食待遇,得到了一样的尊重,甚至在养好身体之后,可以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自己的长处。

他当时居然还想,说东北没有那么多的人,华夏和大清耗不起。

他那时候还不把他们当人。

现在看来,愚昧的可笑。

东北起义军改称华夏,并于关外开始大举垦荒,种地,建造基础设施,眼看着是越过越好。

而关内动荡不安。

江南之地常年有人竖反旗,西南的土司也一直不安分,还有西北,蒙古,正史上也一直此起彼伏的叛乱不休。

这下子关外有了个最大的反了朝廷的华夏,吸引着清廷的火力,还给他们提供了希望的曙光,更是一个比一个积极。

再加上大清康熙的高压政策和文字狱,不堪其扰的百姓时不时就被挟裹着或自愿的成为了反贼中的一员。

大清胤禛一看这一段都开始条件反射性的头疼。

天知道他那段日子拆东墙补西墙的各种调配兵丁,粮草,盔甲,战马,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