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农业中华 > 第一章 光绪家难

农业中华 第一章 光绪家难

作者:郁榕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1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重的院子,烧掉了一半。.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狗年。朝廷将进行戊戌变法。

大清帝国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攫取了修筑胶济铁路、开采铁路沿线矿产、优先承办山东各项事业的特权。丧权辱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满人政权与汉人权贵之间的斗争已经不可遏制,只是大清帝国已经积贫积弱很多年了,无论是哪一方都无法在列强面前抬起头来。奋起抗争的不是朝廷,而是平民百姓,是义和团。慈禧太后对汉人的提防已经变成了不满,朝廷也就有了将义和团变成正规民团的意向。但现实比理想残酷,农村的控制权不在朝廷手中,大清国政不下乡镇,农村由地主阶层和大家族统治,严格来说是汉人的。义和团不过是反饥饿,反压迫的农民,或者直接是灾民组成。朝廷支持义和团,想利用义和团打压掌握了大权的汉人士绅阶层,但是饥饿的农民最先反的恐怕正是朝廷。老佛爷为了反对变法而下的暗刀子,恐怕最终会伤到自己的身上。

当然这一切与张春没有关系。

三月,春寒未尽。

云龙河从虎头山流出来,时而暴烈,时而温顺地汇入云梦泽,汇入汉江。河畔的云龙镇正在山区和平原交界处,这里的人被称为湖里人。千湖之省,云梦大泽还没有完全消失,湖当然多。当然根本原因除了汉江经常泛滥以外,就是河渠不畅,自涝引起的。

若干年后,一个试图改天换地的伟人开通了多条人工河,把沧海变成了桑田。又过了多年以后,在农研所搞环境研究的张春也很难说出伟人的决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与湖里人相对,不到二十公里,过了燕子口就进了大山,大山里的人叫做山里人。

云龙镇,位于承天府,京山、钟祥、天门三县交界处,山里有山贼,湖里有湖匪,历来就没有太平过。这不,张家招贼了,或者说这个云龙镇都招贼了。

贼人据说是湖匪,但是却是从北边来的。河南大旱,遭灾就会有流匪,湖北好活人,所以八百里洪泽就多了一股“匪人”,到了湖北也预示着流匪会化为流民,他们要抢粮度过春荒,之后当几年山贼,就变成这里的山民。只是不管是流匪还是本地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殆尽,十不存一。

几百年来,这种循环不断,杀戮不断。山里人就是土匪的代名词,当然湖里人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湖里人地处平原,是生产粮食的地方,朝廷保护多一些,相对平静。

云龙镇隶属于京山县,有副衙钱粮柜,原来的主官是县丞,也是千总,有一百多官兵。不过现在只剩下不到二十人。县丞和两个把总都死了,县令只好派了主饼来,却只带了十多个衙役,衙役不是士兵,没有多少武力,在匪患中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今天有衙役过来问张家的灾情,也只是问问而已,不是赈灾,而是问春天能不能纳粮。朝廷政不下乡镇,乡镇原本是保甲来管理的,朝廷正处在缺钱的时候,他们关心的是银钱,赈灾变成了乡绅保甲的事情。不过原来的保长是现在张春的老爹,现在张家没人了,只剩下了八岁的张春。

受难的不止一家,张家岭和金鸡岭,张家两个祠堂没了。金鸡岭张家据说只剩下一个媳妇。

张家岭土匪来得晚些,有了一些抵抗,但是也好不了多少。原本以为也是要灭门的,没想到从死人堆里爬出一个八岁的孝,这就是张春。只不过已经换了灵魂,是一百年后的灵魂。

张春现在还不叫张春,叫大伢。

张家岭四百多人,连家门带佃户,只剩下了不到四十人,全部带伤,轻伤的只有十多个人。张家岭的张姓是从江西九江府迁徙到清河,然后在从清河派生出来的一个旁支。而金鸡岭虽然也姓张,但是却是从安徽迁到清河的。太平军北伐时期,清河张姓为了自保,将两个不同老祖宗的张姓合并,续写了张姓总谱。张家岭和金鸡岭就从明争暗斗变成了生死相依。这是乱世必然的结果。

清河本家来人的时候,张春正带着人掩埋亲人的尸体。

张春现在是明字辈,来人是也是明字辈,但是因为字派不同,要比张春高一辈。张春虽然只有八岁,但是总算是张家岭大房嫡长子,张家岭张家也就没有绝后,所以本家来的人只给十串铜钱,就回金鸡岭去了,那里没了主事的人,死伤比这边更加惨重。

张春没说什么。

张春从醒过来就在救火、救人或者杀人。三天了,他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原本就不太清醒的头脑现在更加昏沉。本家的人一走,张春就倒下了。再次醒过来时,人虽然在发烧,总算是清醒了一些。照顾张春的女孩子叫春丫,是家门一个姐姐的丫鬟,是从外面买来的,十二岁,原本姓什么春丫自己不说也就没人知道,但是现在姓张。这个十二岁的女孩子和张春是让张家没有被灭门的原因之一,春丫会武,武艺还非常不错。而八岁的张春会开枪,一把盒子炮,到现在还没有失过手。除了张春,另外一个主事人的是一个老人,叫张秀清,是张家槽坊的大师傅,据说也是买来的,但是跟了张家几十年,早就改姓张了。

张家岭除了张家的三重大院以外,大多数都是茅草房,已经全部烧毁。

张家大院也烧掉了一半,只是因为有防火墙的缘故,加上张家聚集起来的丫鬟和仆人护着张春死守内院,才为为活下来的人留下了一片生机。活下来的人半数都是这批人。

“少爷,又有两个人走了,不过,剩下的人应该还好。”张秀清对这个八岁的孩子十分恭敬。

张秀清只见过几次这个张家的小少爷。没想到这三天,原本到槽坊咬着手指胆怯得要命的孩子,居然在大难临头的时候,绝地反击成功,连大大小小的事情指挥得井井有条,成了大家的主心骨。这难道就是大户人家的底蕴?

“秀爷爷,镇里的大夫没走吧。”张春把头上的湿毛巾拿下来递给春丫,让她用井水浸了给自己降温。

“还在呢。药材我也让强子去买了。”

“要让大家喝热水,包伤口的布也要煮开了。外面再下雨?”张春抬头看了看窗外。天很阴沉,檐瓦上滴滴答答地,显然雨水不小。

“幸好下了雨,不然火势还不停呢。”

“大家都住得下吧,内院也没几间房了。”张春的身体并不好,或者说很差,很瘦弱,能撑到现在就非常不容易了。

“强子他们去救人去了,回来后怕是住不下,小荣在外面搭了几个棚子。”

“粮食够的吧,让人守着,到夏收还有些日子。”

“粮食都在内院呢。够是不太够。各家都搜过了,没剩下多少粮食,贼人就是冲着粮食来的。”

“把家里首饰什么的全部拿去当了,粮食要够。”

张家最后总还是守住了内院,内院留下了一些银子和首饰,还有一些粮食。原来的张春从一开始就被血肉横飞的场景吓傻了,或者说吓死了。直到现在的张春在最后一刻醒过来,和奋力拼杀的春丫一起阻止家仆们的溃散,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也幸亏张秀清和槽坊幸存的两个伙计翻墙进了后院,一起杀死了攻入内院的贼人。不然张家就全军覆没了。

“各家都遭了贼,粮食怕是都不够,要是镇里不派粮,粮价要涨,怕是买不了多少粮食。下面还有几个村子着了火,活不了几个人。金鸡岭张家据说没人了,收尸的人都没有。剩下全部是女人和小娃儿,女人也都被糟践了。”张秀清说的各家,不是只普通的佃户,而是指大家族,这些大家族拥有自己的家丁武装,就是土匪也不敢轻易招惹。而张家岭和金鸡岭虽然有一些丫鬟和仆人,但是会武艺的家丁却很少。

张春叹了口气:“全部换粮食,现在银钱没用。贼人还没走?”

“大部分走了,贼人也死了很多人,还有些人在。我们这里算是人多的,他们不敢来了。”

“再和大家说一下,都小心一点,进出的人要集中,别走散,如果我们这些人没了,女人们也和金鸡岭一样。”

“大家都知道呢。”

“去吧,下雨了,把村里全部搜一遍,把所有有用的东西全部集中到这里,看看够不够建房子。先建院子里的,院墙还在,贼人不是那么容易进来。庄稼地里先别管了。派人去接应强子,顺便也到下面几个村子看看,看有没有活人,有没有粮食。活不下去的,就救回来,能救几个是几个。去的人家伙要带够,贼人还在呢。”

“是,少爷。”

张秀清出去后,张春翻身爬起来。

张春还是穿着长袍马褂,不过是芹姨她们现改的。原来的衣服上全是血迹,张春是重点被保护的对象,所以身上没有多少伤。春夜身上也没有,但是却沾上不少血迹,被拿去洗了。现在张春身上是用大人的旧衣服改出来的。

张春没让春丫搀扶,他只是身体太弱,体力透支,加上有些风寒,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事情。胳膊上被砍了一刀,几层衣服都砍透了。不过被家人用身体挡了一下,居然连皮都没破一点,只是青了一块。不过身体够弱的,原主人可能体弱加上没见过世面,被活活吓死了。

张春是知道这段历史的。“光绪家难”记载进了家谱。不同的是,原本张家是灭门了,只是因为嫁到清河的一个祖奶奶让儿子归宗后续起来的。据说为了重新支撑起张家,一次性花掉了二百两银子。张春估计这几天平静后,这位祖奶奶,现在的大姐大概也到了。

张春的灵魂回归前,原本是农科所的一个研究员,在一次试验中中了毒,因为身体太差的原因,别的同事过了一些日子就没事了。而张春在病床上拖了一年多。最后灵魂穿越了整整一百年。

“春丫,陪我走走。”如果说心中没有惶恐,这不是事实,但是张春知道,自己不能把惶恐表现出来。而且他需要好好把情况整理一下,很多事情他都没能想明白。

张春是一个理科生,纯理科生,但是并不意味这他不懂历史。张春的研究所有一部分隶属于军方。张春不算是军人,但是需要参加军事训练。所以张春在穿越后,见到刀光剑影时,下意识地寻找武器,他认出了应该算是“古董”的盒子炮,看到了四周人们的装束,还有秀爷爷无意中说的光绪爷和老佛爷,很快就明白自己穿越了。

穿越到了家族传说中的光绪家难,自己祖祖父辈生活的黑暗年代。这个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开始,也许自己能做些什么。张春所在的研究所肯定在研究某种可以用于军事用途的微生物,张春本人的研究属于周边研究,是反生物武器研究中的一部分,应该纳入到环境科学的范畴。

张春从醒过来时就感到了空气的新鲜,以及水质的清澈。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直接在水塘里打水,水非常干净,而且带有甘甜的味道。所以张春要好好想想发生了什么,使中国最后会变得污染严重,甚至可以说不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只有失去过,才知道失去的东西是多么重要,没有人比张春更加知道后世农业的困境和环境灾害的严重性。

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当务之急,还是要带着这些快活不下去的人活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