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一品皇家媳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过乞巧节

新年一过,天气就暖和了起来。

春天的黄昏,本该和风醺人醉,红瓦墙琉璃檐内的议政殿,气氛却肃穆着。君臣们的面色并不像此刻的季节一样轻松,夜聆北边军情,或是沉默,或是慎思。

北边的战事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已持续近一年,大宣的数场开门红战役后,蒙奴骑兵也曾反转过局势,其中占上风的最紧张时候,兵分三路,最远打到大宣关内,惊险万分,幸被大宣搬回局势,攻出境外。

来来去去下来,北边目前成了拉锯战的局面,两边国家的精兵良将全是沙场上的个中老手,又互为夙敌多代,深谙对方作战手法,军事方面的势力均衡,一时难分高下,只看哪一方的士气能维持地更长久,便是最后的赢家。

“这场仗,只怕再持续个好几年都是有可能。”景阳王脱口而出。

几个内阁元老和掌军中军事的权臣听闻,都暗中叹口气,既是连景阳王都这么说,只怕真是大有可能。

大宣与蒙奴世世代代打过不少仗,最长的一场打了将近十年,最后大宣勉强得胜,却得不偿失,拖垮了民生,花了三四十年才恢复了边关经济。

主位上的男子身影疲倦,又是几日未眠,此刻托住太阳穴,似乎在一边沉思,一边闭目养神,听景阳王一席话,蓦然睁开眼,眸中微光闪烁:“朕决意御驾亲征。”

众臣乍然一听还没醒神,半晌才反应过来,皇上这是已经决定好了。

年公公在一边陪侍议政,一惊,忙道:“皇上三思,御驾亲征到底不是小事啊。”

臣子们听了年公公的话,也齐刷刷跪下:“请皇上三思。”

蟠龙金丝椅上,即位不足一年的年轻皇帝显然早就决定好:“去年刚开战时,沂嗣王就奏报来京,劝朕御驾亲征,只那时朕初临皇位,京城政局不稳,更应该固守邺京,不便出行。现在不同,时日长了,京城安定,再不用担心,此事可以提上议程了。朕思前想后,我大宣与蒙奴势均力敌,若这样拉锯下去,缠绵滞怠,如景阳王所说,再打个几年都不出奇,大宣边关百姓民不聊生,损江山元气,实乃朕不愿意看到的。朕若领兵御驾亲征,能够鼓舞士气,缩短战事的长线,是当前最好的法子。”

去年就支持皇上御驾亲征却没得到结果的臣子一听,接二连三地俯身:“臣等附议,一切听从皇上安排。”

虽有部分不放心天子亲征战事的臣子,见皇上都决定好了,也不再好劝,只能也跟着应下。

不过,臣子们却也另有心思,去年沂嗣王请皇上御驾亲征,皇上死都不去,这会儿却主动提出来,恐怕不全是因为如今御驾亲征是上策,而是因为秦王――没了吧?

雪莲山谷兵马摔崖之后,已隔了半年多,沂嗣王和边关官员至今没找到活人,秦王哪还会有生还的可能性。皇上静待了这么久,确凿秦王已不在人世,才会放心出京去亲征。

御驾亲征一事确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商议战事的各种细节。这是很大的工程量,商议完两轮下来,已是月上柳梢 头。年公公走到门外的廊下,吩咐宫人给皇上和大臣们端上茶点宵夜,又安排软榻薄毯,方便中途休息。

吩咐完毕,年公公眼光一移,一袭熟悉倩影在婢女的陪伴下,站在宫院门口的红墙下,看样子,已经等了多时。

不是别人,竟是――云美人,年公公喊了个门口的太监一问,才知道是来见皇上的,正等着皇上议完事。

云美人主动来找皇上,这可真是稀奇事。年公公疾步进去,凑到皇上耳边:“云美人来了,似是想要见皇上。”

龙椅上的人心头一动,手中的黄卷也松了一松,道:“今日政事繁忙,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散场,你去让云美人先回去吧,明日再说。”

年公公应了一声,出去回应了。

夜渐深沉,大概的事务都交代完毕,只剩分发给下面各部各岗去完成细节,臣子们脸上疲惫不堪,得了允许,几名高岁老臣被准许出宫回府,部分年轻臣子则被宫人们领到旁边配殿小憩,直接下半夜再办公,明日直接上朝。

两边宫人正要伴天子进内殿,年公公匆匆进来,低禀:“皇上,云美人没走,一直等在外面,这会子得知殿内公事完毕,求见皇上。”

他脸一滞,居然还没走,怎么会低估了他那股子韧劲儿呢,静了须臾,道:“请进来。”

年公公引路在前,云菀沁独自进殿。

用于商议政务的议政殿本就很宽阔,此时人一空,更显得空旷,中间的长案上堆砌着还未及收拾的地形模拟图和各类地图、塘报、军情图。

隔得远远,云菀沁垂首跪下:“叩见皇上。”

丹陛上,男子声音似遥若近,虽有些疲倦,却跟以往一样噙着些笑意:“一年不见朕,总算来了,起来说话吧。”笑意却又有些颓然,她来这一趟议政殿,绝不会是与自己烛下促膝谈心,也隐隐能够察觉她的目的。

多时不见,一身风华未丢,更添了为人母的丰韵楚楚,老三啊老三,你纵是埋骨崖下,却又不枉来一趟人世,男子喟叹一声。

如他所料,云菀沁并没起身,仍伏在水磨玉石地砖上:“请皇上加派人手,力搜雪莲山谷。”

声音不大,每个字盘桓殿内,却有轻微颤抖的回响。

座上人早猜到她是来问他的情况,离秦王失去踪迹已近一年,再沉着的人,也不可能沉住气了。

她通过沈肇打听秦王的信,他也不是没听说过,只是并没做声,既然这事能支撑着她好好过下去,那便让她打听吧。

今夜,恐怕到了她的极限,终于是来亲自问自己了。

良久,夏侯世谆望住她,克制心头的波动:“一年了,沁儿,沂嗣王该搜的地,都搜遍了。”

一年了,日新月异,她却偏不信秦王没了,竟还苦思冥想,幻想找出个大活人。

云菀沁置若罔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情起伏,被夜风吹得红扑扑的粉颊有些发红,语气却还算平静:“一年又如何,雪莲山谷宽阔无边,就算搜几年只怕也搜不齐全――”

“够了!”他再控制不住心头的窝火,拍案而起,简直不知道拿她该怎么办。他尊重她,等待她,给她一年的时辰去忘却,去消化,到头来,她竟冥顽不灵,仍半夜跑来请求自己派人手去搜一个死了已经一年的人!

他再没耐性,目色笃笃端详她,想要彻底让她醒悟:“之前朕不愿意告诉你,可今日看来,必须要跟你说清楚了。”

云菀沁抬起头,看着他。

“你从册为美人的第一天,就在朕后宫等他回京,可你知道他在北地如何回馈你吗?就在你生下小元宵的前两个月,他的侧妃为他也生下了一女,”男子语气添了几分叹息,“还有,你待产时,朕心思松动,实在不愿看你独自一人挺着个大肚子在京城等他回来,曾经想过,要不就准他回京,寻个机会让他带你们母子走罢了,朕也不必再为你发愁,倒清净!朕密信去陕西郡,暗示这事,你可知他怎么答复朕?”

她酥手结拳,撑在裙摆两侧,面色并无波澜,心却已经在收缩。

“――他回复朕,边关军情紧凑,离不开人,不宜回京,望朕见谅。”

她睫微微一拍,仍是不语,倔挺坚持之中,竟无端衬出让人怜惜的楚楚之姿。

“你可以当朕是骗你,是为了哄得你的欢心,才故意抹黑他,”男子目色发黯,“可,事实就是事实。”顿了一顿,又道:“朕,也用不着抹黑个死人。”

云菀沁支起身子,只福了一福,轻声:“时辰不早,妾身不打扰皇上了。”

转身一瞬,却听身后男子急急一喊:“沁儿!”

那声音急迫不已,似是今天非讲不可,再不能留到下一次了。

“朕马上就要御驾亲征。”

她步子一驻,停了下来,只听他继续:“……若朕回来时,你已经想通,答应朕,开始慢慢尝试……接受朕,可好。”

语气低敛,仿若小孩子,没有半点天子居高临下的霸凌气,只有对等的恳求。

过转身,她注视他年青俊朗,意气风发的脸,充满了即将为民出征,为祖业尽心尽力的焕彩容光。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画面,她不愿因为失望而破坏了这副画面,让他抱着遗憾去对敌。

与他相处,就像卷裤裸足,走在浅浅的沁凉溪水里,轻松畅意,永远不用提心吊胆,――哪怕他已经贵为天子。

临行之际,她又怎能狠心说些不好听的话,俯了身:“妾身会在宫中日夜遥祝皇上一切平安。”

虽只一句模棱两可的话,男子已俊眉舒展,瞳仁漾起笑意,就像一个满足的成年孩子。

――

隆昌元年,夏。

经过四个月的充足准备,隆昌帝御驾亲征,率京兵三十万去往北边,与抗敌的主力沂嗣王军队汇合,共击蒙奴军队。邺京朝上,由景阳王和郁文平监国,内阁几名元老大臣辅政。

皇上带兵出京一个月了,后宫的女眷们从刚开始的紧张、不安、忐忑,逐渐平静下来,恢复了正常生活。

虽然御驾亲征有风险,可皇上是主帅,大半都是在帅营里指挥,真正上沙场的时候应该不多,就算上沙场,身边那么多精兵良将护着呢,况且真正碰上凶险的情况,再怎么也不会由皇上打头阵第一个冲上去,有什么好担心?

大宣朝的祖宗天子们御驾亲征的不在少数,除了高祖爷征伐蒙奴时,有一次不小心被北人的流箭射伤了手臂,其他的也没出过什么大事。

再过些日子,前线捷报频频,皇上抵江北城后,与沂嗣王重商战术,又亲自下营犒劳将士、操练士兵,一时之间,士气大涌,连战皆胜,将蒙奴逼得节节败退,几场中型战役下来,全是大宣独占鳌头。

消息一传回,宫人们就更是心头舒了口气,群情兴奋。

皇上此次御驾亲征还真是英明决定,照这个情况看来,或许不到年底,与蒙奴这场打了一年多的仗,便能结束了。

天气渐热,暑气横流。

贾太后怕热,一进了夏天就懒得动,看徐康妃协理后宫的事做顺手了,经过蒋妤那事儿后,徐康妃在后宫倒也踏实,没什么兴风作浪的姿态,贾太后也就放心将大半事都丢给了康妃去做,自己乐得当个甩手掌柜,只是在慈宁宫歇息久了,又有些闷,便将宫里为数不多的三个重孙让乳娘带过来,含饴弄孙,逗弄逗弄。

这日热得比平日更厉害,慈宁宫内,午间知了低啁,贾太后午睡起来,热得一身汗。

因好些日子没见到小元宵,怪想念的,贾太后睡前叫马氏去瑶台阁,让云菀沁下午将二皇子抱来,这会儿见天气太热,生怕小孩子一来一去的路上中了暑,正要让朱顺通知云菀沁不用来,门口已有太监禀报:“云美人携二皇子到。”

“快快,请进来,”贾太后见母子两人已经来了,忙让宫人去多拿些冰块,放在房间四周,又让人将已经镇好了的沉李浮瓜,菊花茶水捧上来。

等云菀沁抱着小元宵进来坐下时,眼皮子下早就堆了一堆解暑祛热的。贾太后又催促:“快舀菊花晶莹露给小元宵吃两口,先解个暑气。”

“太皇太后就是偏心,”马氏笑起来,“每次二皇子来的时候,慈宁宫的好东西,恨不得一口气全部都搬出来。”

“你又在胡说八道,”贾太后不承认,“大皇子和定宜公主来的时候,难道哀家就不好吗?”说是这么说,却已经伸开双臂,脸上一片疼爱,学着小孩子的童声:“乖乖,快给哀家抱一抱……哎,又重了!都快抱不动了,”又蹭蹭幼儿的脸儿:“哀家的小心头肉喔……”

小元宵举起藕臂,腕上的辟邪小金镯哐啷响着,咧嘴笑着,一边下意识用手轻拍曾祖母的脸,贾太后却无半点被忤逆的不悦,反倒高兴得不得了:“这手劲儿可真大…”

云菀沁见儿子失礼,轻喊一声:“小元宵。”

“不怕不怕,再重点儿,再打重点儿……哀家就喜欢看小元宵长力气。”贾太后将脸送上去。

马氏看着自家主子在这重孙子面前哪有半点太皇太后的仪态和尊严,不禁失笑,心头却又有些微微感叹,不管这孩子到底是皇上的,还是秦王的,总归都是太皇太后的重孙儿,哪里会不疼呢,当初太皇太后不准任何人多提这事儿,也是对的,不然又哪里能得个开心果。

贾太后每次只要一看见小元宵就抱得不放手,今儿也一样,不时捏他小手勾小孩子说话。

小元宵笑得像个弥勒佛,憨厚喜气,任由怎么揉怎么弄都好,来者不拒,就是不出一个音。

贾太后逗着逗着,突然笑意稍褪了一些,望向云菀沁:“二皇子还没开始说话?”

云菀沁眸子一动:“还没开口。”

“小孩子虽然说话有早有迟,但咱们夏侯家的孩子说话都早,孝儿一岁半不到就能读下整首诗,定宜迟些,可一岁刚过,也能咿咿呀呀呀地喊娘和父皇,小元宵一看就是个灵光的,样样都比同龄孩子好,劲儿大,个头高,怎么偏偏就是没点儿说话的意思呢。”贾太后有些忧虑。

马氏哭笑不得:“太皇太后也太急中生乱了,一岁多的孩子不说话,不是很正常么,多少孩子两三岁话都开不了口呢!这也是因人而异啊。”

“可这么大的孩子,恩恩啊啊的单字儿应该也能吐几个啊。”若是正常生下来的孩子,贾太后当然不急,小元宵当时是被剖出来的,又在娘胎里憋了那么久,所以稍微比皇宫里其他孩子迟一点,她就忍不住想东想西。

云菀沁猜得出贾太后的隐忧,安慰道:“太皇太后莫担心,一来,就像马嬷嬷说的,小元宵年纪还小,二来,常年在瑶台阁,周围安静,少听人声,接触的语言少,自然开口也就懒些,妾身近来常给他读些幼学琼林,千家诗,三字经,指望他听得多,词汇积攒得多一点儿,到时也能快些说话。”

贾太后听她说着,总算放了些心,却又斟酌了下,低头吧嗒亲了一口小元宵,抬起头道:“你说得倒也是,你那瑶台阁,常年没个人气,就是个刁角,比哀家这老人家住的地方还要沉闷,咱们小元宵连个学习的环境都没有。”

云菀沁和马氏双双一笑,却听太皇太后轻摇着重孙的小胖手,继续:“过几天便是七夕,乞巧节当日,照往年邺京的规矩,京兆尹衙门官员会将绣好的织锦供在京城主干大街上。哀家让康妃吩咐下去了,准许几名主位妃嫔登城楼观赏。到时若天气好,你也带着小元宵登楼去赏赏吧。”

七月七,乞巧节,庆祝节日的风俗之一是召集百姓家中的巧手妇人,对月迎风地集结街道两边,用七孔针和五色线,当场绣出各式各样的织锦,再由主持节庆的衙门官员嵌于在屏上,在京城的主干大街上摆成一条长龙,供京人欣赏和品评,长年下来,已经成了邺京乞巧节的一大盛事。

届时织锦浩瀚一片,艳色充沛,笔直列于街道上,皇宫城楼上也能看得清楚,所以每年天子会恩赐得宠的内宫妃嫔或者宫人去登楼欣赏。

今年虽边关有战事,可因为皇上御驾亲征,贾太后为彰显城内安宁,国泰民安,也没暂停此事,依往日一样办。

云菀沁道:“妾身身份低微,怎么好跟几个娘娘一块儿登城楼赏……”

“哀家可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小元宵,想让小元宵有机会能沾沾人气,五颜六色的,小孩儿也喜欢看,指不定一高兴,突然就冒出话了呢?”贾太后又亲了小元宵一口。

云菀沁笑了一笑,也不再推辞:“多谢太皇太后。”

既然多了一对后宫母子,也少不了陪行的护卫,贾太后稍一沉思,知道她跟沈家关系交好,安排下去:“那到时,除了你身边的齐怀恩、初夏与随行宫人,再让沈侍卫陪行登城楼吧。”

“是。”云菀沁依谕谢恩。

七夕这日,夜一降,沈肇带着两名侍卫来了瑶台阁,请云菀沁几人登皇宫的外城楼。

不知道是不是人生第一次能见着外面的天地,小元宵也手舞足蹈的,兴奋得不得了,在娘怀里动个没完。

一边走着,初夏一边道:“说不定就像太皇太后说的,小元宵今儿一高兴,还真开了金口。”

云菀沁亲自抱着儿子,垂下头,笑着引诱他说话:“叫一声娘听听,好不好。”

小元宵小嘴闭得紧紧,眼珠子到处望,就是不吭一声。

说话之间,一行人到了赏乞巧节节庆的城楼,前后登了上去。

云菀沁抱了小元宵,朝下面望去。夜幕中,一片璀璨锦海绣林,径直铺于邺京的御街上,在月光和橘红灯光的映衬下,金线银丝闪闪发亮,如火树银花。

织锦插屏边,游客如织,有人驻足观赏,有人来回徜徉,虽然在城楼上,却听得到欢悦的人声。

好久没出宫,一片繁华盛景就在眼皮下面,怀内,小元宵也被热闹弄振奋了,朝有亮光的地方胡乱指着。

云菀沁很心动,轻笑:“小元宵,你是不是也想下去看看?”

身后,沈肇蓦然一动,几步上前,低声:“美人若想下城楼游玩,微臣可护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