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重生修道者 > 第二百八十五章 祖师第身份

重生修道者 第二百八十五章 祖师第身份

作者:小盗非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3:11: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却说仙童奉祖师之命,快步走出,少顷间,来至洞府门前,"吱呀"将石门打开,见得外面是一人一猴,心中虽然讶异,但却谨记祖师吩咐,不敢多问,直接道:"两位可是来求道之人?我家祖师方才讲道,忽然停顿,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两个求道之人,可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们了?"

安逸闻声而动,抬眼望去,只见洞门之前,仙童七八岁年纪,却生的丰姿英伟,象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他如今虽失了法力,但却眼力还在,只一眼,就看出这仙童身上玄光缭绕,修为不凡,起码有真仙三味,当下暗自心惊.

美猴王却没这许多见识.原本它还赖在树上,此时见仙童出来,又说的客气,美猴王心中万分欣喜,扑的一下跳下树,上前躬身道:"是我,是我们.我们都是个访道学仙的弟子!"

仙童点头道:"祖师命我请你二人进去."说完,就将身子一侧,做出个请的姿势.

美猴王整衣端肃,招呼安逸.两人随童子径入洞天,见里面.nsb别有天地,各自惊奇.仙童果遵祖师之言,一路上少有交谈,基本是问一句答一句.安逸两人亦显谨慎,一直跟着仙童走至瑶台之下,终于见到了菩提祖师!细细观察,正是那: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师.

安逸看着菩提祖师.心中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西游记》中对菩提祖师的描述诗.不由得心下沉吟,更添疑惑.

像这种诗一般都与本人的修行体系,出身来历暗暗相合,但这菩提祖师的出场诗却十分有意思.其中"大觉金仙没垢姿"自然是指道体玄妙,而紧接着下一句"西方妙相祖菩提"却直指佛家,尤其是那个"祖"字,更加惹人遐思.而之后的"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中更乱,"不生不灭"指佛,"万万慈"指佛."全气全神"指道,"三三行"指道.至于之后两句亦是佛道混搭,可以看出,这菩提祖师是佛,道同修,而且两者之间十分平衡.

不仅如此,之后第二回中菩提祖师讲道,说他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其中三家配合,自然是指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可究竟哪一个人能够抛开门户之见致使三教合一呢?

王阳明!

咳咳……这个不算.应该是太上老君才是!

王阳明虽然是集三教之大成者,但他可不是神仙.纵观整个《西游记》中.也只有太上老君符合三教大成.

首先就是《西游记》中提到了太上老君"化胡为佛",而在佛教传说中,亦言"李老聃死后生于天竺为佛也.".

太上老君从哪来的?"自混饨开辟,累世化身而来."."累世化身",就是经常"下界投胎".这证明太上先化身老子李耳,后化胡为佛,也很有可能.而且再加上"孔子曾师老子",这证明太上老君对儒家也十分了解.

但当这一切矛头全指向太上老君之后,安逸却又发现了不妥之处.

首当其冲,就是以太上老君之尊,为何要孙悟空不许说出师承?!

按照书上说,孙悟空与同门卖弄法术,菩提祖师大怒,逐他下山,之后,原文是:

"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这里面透出来的意思,分明是害怕孙悟空惹祸牵连他.

想以太上老君的身份之高贵,还需要怕这点牵连?

更何况,若是太上老君,这"菩提祖师"就是一个化名而已,谁能猜得到是他?

就算能猜得到,但都能猜到"菩提祖师"就是他了,还不能猜到孙悟空是他教导的吗?

欲盖弥彰不是神仙所屑为之.

这个道理放在谁身上都一样.

太上老君,如来,没有哪个是傻子.欲盖弥彰到这种地步,他们还要不要一点脸了?

所以这菩提祖师,或许就是菩提祖师!并不是其他人装扮的.

但这菩提祖师究竟什么来历?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法力道行?为什么能够三教合一?以他的修为究竟还有什么让他惧怕的?太上老君?如来?菩提祖师恐怕与他们也差不了多少吧!而且,孙悟空也并没有得罪如来,如果非要说是的话,除非……这西游就是个阴谋!

即使不是阴谋,也是众仙佛合下的一盘大棋!

如此才能解释了,菩提祖师为何收了悟空.[,!],但最终却又把悟空"逐出师门"的原因.

这完全是儒教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菩提祖师知道孙悟空代表什么,也知道孙悟空的性格(骄傲,无拘无束),甚至知道孙悟空将来会闯下怎样的弥天大祸,但他还是传授给孙悟空通天的本领,这说明菩提祖师对绝对的自由也是向往的,但这也正是他的痛苦之处.

虽然向往,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在一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本领再高的人也只能是一个悲剧,只能表示服从.

再联想到古代家所写书中一般都有暗喻,就连《金瓶梅》都以潘金莲之奸死,李瓶儿之孽死,庞春梅之淫死,暗喻失节妇人不得好死.又借西门庆以描画世间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绘世间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等等等等,无不令人读之汗下,生畏惧之心,引以为戒.足以看出,这《西游记》中亦有暗喻.

而菩提祖师之举,或许就是吴承恩在暗寓一个时代的悲哀,一个时代的无奈.

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对身为弱者的普通民众,他传道授徒,布施百姓,正是兼济天下的表现;对身为强者的诸天仙佛,他不愿"同流合污",而是默默无闻,这就是独善其身的具体体现.

这样一来,既能够解释他三教合一,以"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处世,也能够解释他为何赶孙悟空离开.

因为漫天仙佛在谋划着什么,而他一人之力无法抵挡,却又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才选择"独善其身".

菩提祖师不让孙悟空说出自己,不是因为他软弱,而是因为他睿智.如果他允许孙悟空拿自己撑腰,以孙悟空的性格,必然会更加天不怕,地不怕.不让孙悟空说出自己来,既成全了孙悟空,又成全了自己.

成全孙悟空在于,不让孙悟空连累自己,以至于背上毁师灭祖的不仁不义之名;成全自己,则在于让自己继续远离俗世,长隐于这灵台方寸山中.

可漫天神佛又在谋划着什么?西游究竟有什么阴谋?真的仅仅是佛教东传吗?

安逸在见到菩提祖师的这一刹那,脑海中,思路瞬间清晰!所有的疑惑都涌上心头,又纷纷有了解答,但,却又形成了新的疑惑,继续困扰着他.

这一切都是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人的念头可以比光速还快,更何况安逸并非常人.所有的疑惑升起,解答,再到升起,不过仅仅只是一个愣神之间.虽然看似漫长,但这时候三人不过刚刚走到瑶台之下.仙童对着菩提祖师一礼,就重新侧立祖师身旁,菩提祖师却并没有看他,而是第一时间,就把视线投在了安逸两人身上,更准确的说,是安逸一个人的身上.

眼中隐隐蕴含玄光,似乎想要将安逸看透.

但这时,美猴王早有所动.扑地一下拜倒在瑶台之下,磕头如捣蒜般道:"师父,师父,弟子拜见师父!"

菩提祖师眼中玄光敛去,面色不变,向猴王道:"我几时成了你的师父?莫要乱拜,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

美猴王依然跪在地上,抬起头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菩提祖师眉头一皱道:"赶出去!如此撒诈捣虚之徒,那里能修什么道果!"

美猴王心里一慌,不住磕头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

那菩提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东西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美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安逸看着两人一问一答,果与原著一般无二,心神微动.他没有磕头拜师之念,所以面色不变,只是静静等待.两只眼,则开始打量起了这个洞天福地.

ps:感谢醉眼千峰顶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