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武侠 > 昆仑旋寒刀 > 第四百七十七章:进京

昆仑旋寒刀 第四百七十七章:进京

作者:称雄天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19 13:11: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圣”陈凤娇走了,走在年后雪花纷飞的日子里,临行前看着“诗圣”殷华磊,只说了一句:“保重。”

殷华磊没有阻拦,也知道拦不住,默默望着她苗条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面。天很冷很冷,寒风凛冽,吹在身体上如鞭子在抽,殷华磊的心更冷,冷若冰霜。

陈凤娇只携带者“鬼影”,只身一人飘然而去,留下殷华磊独自惆怅,觉得天塌地陷,他紧紧握着手里一把淬了巨毒的唐刀,小小的,乌黑发亮的唐刀锋利无比。从这一天起,将一个特定的人杀死成了他生存的唯一理由。那个人的权力至高无上,在很远的京城。那个人知道他存在与“琴圣”陈凤娇的身边,写得一首好诗,算是明朝一个大才子,可百无一用是书生,明成祖朱棣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但是“诗圣”殷华磊确信他们将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相遇。相遇的那天,就是唐刀出鞘的那天,他要用那个人的鲜血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门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在蓝色的天空下,红色的宫墙一直延伸到宫殿内部,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

午门,俗称五凤楼。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午门通高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墩台,台正面以垛墙围绕,后面砌宇墙。墩台正中有3门,正面呈长方形,后为券形。墩台上建五风楼,围以汉白玉精美栏杆。主楼面阔9间,重檐庑殿顶,其余4楼为重檐攒尖顶,金黄色琉璃瓦与绚丽的彩画交相辉映,气势巍峨,宏伟壮丽。明朝时皇帝在这里颁发次年的历书,遇有大规模的出征或凯旋献俘,皇帝就在这里发布命令或受停。午门中楼左右有钟鼓亭,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主持大典时。钟鼓齐鸣,以示威严。

&圣”陈凤娇来到京城时正好赶上正月十五。

每年正月十五日,午门悬灯结彩,皇帝赐宴百官,并亲临观灯,与文武大臣一起赋诗,称为灯车。

明朝皇帝都喜爱花灯,明太祖朱元璋每年的元宵节都招徕天下富商,放灯10日。当时的南京城内盛搭彩楼。并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盏,一时蔚为大观。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把这个习惯带了过去,在北京东华门辟两里长的灯市。从正月初八起,至十五达到**,十七日结束,每晚花灯、烟火照耀通宵。鼓乐杂耍喧闹达旦。《明会典》记载: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以度佳节。宫中欢度上元节。灯市多在乾清宫和午朝门外。

届时,明成祖朱棣也亲临午门观赏,并作御制诗,命儒臣奉和,乾清宫前的丹陛上,从元旦前夕到正月十五,都要立一对高大的雕龙木质灯柱,在汉白玉台座中用铁栓穿固,灯柱用来悬联挂灯。按惯例,正月初一夜要扎作“灯山”,施放烟火,热闹非凡。

晚上,整个北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面,明永乐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国泰民安,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对明成祖朱棣的雄才大略,以及在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琴圣”陈凤娇还是很佩服,这个皇帝是不是好皇帝暂且不论,他能够让百姓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而不是整天在水深火热之间煎熬,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单是朱棣事无巨细,体察民情,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并加以解决,这个皇帝就已经不简单了。

明朝北京著名的灯市在东华门外,灯市长二里,白天是市场,夜晚张灯火。闽粤海外的珍异,三代六朝的古董,四民穿着的服饰,老少皆喜的食品,所谓“日市开场、货随类分”。入夜,张灯结彩,齐奏鼓乐,施放焰火。明朝宰相张居正曾经写诗《元夕行》,描述灯市的盛况:“禁城迢迢通长衢,九门万户灯光里,花怯春寒带火开,马冲雾连云起,弦管纷纷夹道旁,游人何处不相将,花边露洗雕鞍湿,陌上风回珠翠香。”

由于今天是正月十五,午门外明成祖朱棣将亲临灯车与大臣们同乐,所以显得格外隆重。五凤楼前张灯结彩,五彩缤纷,光耀映天,朱棣是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君王,高兴时会微服私访,混杂于民众之中,随波逐流,这时的锦衣卫的东厂西厂的人都会经治起来,前呼后拥,加强保卫工作,表面上又不能太大张旗鼓,否则就不叫微服私访了。

今天朱棣在午门和大臣们同乐,看着万家灯火心里高兴,一时兴起,脱下黄袍换上布衣与同样换上布衣的大太监刘璟自走上东华门外的灯市,混杂在百姓,里面一路东张西望,“箭神”蓝岭熙带着锦衣卫紧随其后,骑在高头大马上,蓝岭熙没有任何心思去观看灯会,尽管灯市上人头涌动,五光十色的花灯令人目不暇接,他的全部精力都在离开自己不远的皇帝身上,朱棣与刘璟谈笑风生,君臣两人看起来关系融洽,亲如兄弟。

不远处,“琴圣”陈凤娇在慢慢走过来,她用轻纱遮面,头戴珍珠翡翠冠,用黄金装饰,光彩夺目。上身穿白狐裘,价值千金。下身是一条镶以金线的大褶纹玉裙,脚蹬一双小鹿皮制作的鞋子,显得雍容华贵,气势不凡。引来路人的注目。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女子腰间的佩刀,细长,刀鞘是用鲨鱼皮制作的,十分粗糙但很结实,刀柄上刻着花纹,还坠着精美的小饰物,仔细观瞧,那是来自南海的红珊瑚雕琢成的一串珠子,晶莹剔透。女子身材娥娜,虽看不清她的容貌,也应该是美人一个,而且气度不凡,从她头上直接用金钗装饰的珍珠翡翠冠看,肯定是哪个权贵人家的千金小姐。

&圣”陈凤娇和明成祖朱棣是迎面而来的,人群中妇女儿童很多,大伙的注意力都被花灯吸引,没有人会去关心身边人或事情,但也有不少趁机出来猎艳的纨绔公子,在人群中专门注意面容秀美的民间女子,有意无意上去挑逗,却又不敢过于放肆,毕竟是京城,规矩还是有的。

陈凤娇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被几个浪荡公子盯上了,她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迎面而来的这个人,这个人相貌不凡,虽然身穿平民的衣服,也遮盖不住他王者的气势。

陈凤娇和朱棣碰个面对面,朱棣的目光扫过来,停留在她的面纱上。“琴圣”陈凤娇感觉到了,很奇怪这种瞬间而来的感觉,这双眼睛很霸道,锐利如箭,一下子就能够射穿人的内心世界;这双眼睛也很孤傲,这应该是一个人接近权利顶峰时的一种特有的凄凉与悲哀的神色。“高处不胜寒>

后人对明成祖朱棣的评价是残忍、暴虐、充满政治智慧,对征服广阔的土地有着强烈嗜好,加上在颠覆建文帝的政权之后,他虐杀了前朝皇帝的忠臣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等及其家族一万多人,又大规模起用宦官,开设东厂和恢复锦衣卫,形成太监政治和特务政治的双重体制。他还是历史话语的篡改者,三次修撰《太祖实录》以伪造自己的身世,证明自己是皇太后所生而不是后妃的子嗣。

从现在的明朝官方版明太宗朱棣全身画像上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黑脸高额的大汉,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君临天下,他的嘴唇很厚,性格暴戾,处处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强者。这种性格是在特定的环境里面练成的,残酷的皇位争斗与月尔虞我诈让朱棣深刻的认识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

为躲避建文帝朱允炆的追杀,朱棣装过疯买过傻,在与侄儿朱允炆的斗智斗勇里,朱棣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死,而是怎样置对手于死地,他的计策是成功的,建文元年七月五日,朱棣智擒了驻防北平的张和谢贵,夺占了九门,誓师起兵,开始了一场长达三年的“靖难之役”。

最后的结果已经很明确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挥师顺利进入南京,正式登基,建元“永乐”。为了皇位,为了性命,必须学会权谋诡计,必须六亲不认,朱棣要比最强横的恶霸更强横,比最无赖的流氓更无赖,他不能相信任何人。朱棣就是这样的一个恶霸无赖,也是一个好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