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 第3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运河边,花街。

“桂香,小卖铺桂香有你的电话。”

刘玉玲(邵星池的妈妈)拿着一瓶醋回到花街沿河的小吃摊上,平时她跟马奶奶、李燕(夏凤华的妈妈)、梁海泓(谢望和的妈妈)还有梁桂香就在一块摆摊,相处得就跟一家人一样。

梁桂香有些疑惑:“我的电话?”

“还是长途呢,好像是湖北一个出版社的。”

“出版社找我干嘛?”梁桂香闻言更是一头雾水。

“桂香你先去看看吧,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人,这里我们替你看着呢。”梁海泓提议。

梁桂香带着疑惑来到小卖铺,结果按照小卖铺老板记下来的电话打过去,对方直接一句:“是梁桂香,梁老师吗?”

“呃,我是叫梁桂香,不过不是什么老师,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对方迟疑间报了一段家庭住址。

梁桂香更疑惑了,这的确是她身份证的家庭住址不假,可对方是怎么知道的?

“你怎么知道我身份证的住址?”

“梁老师,您给我们杂志社投了三篇稿子,上面有您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

梁桂香一听就直摇头:“你们肯定是搞错了,我初中都没毕业,写作文都费劲,怎么可能给你们杂志社投稿?”

对方也懵了,再度拿出稿子上留下的信息跟梁桂香核对,发现完全一致。

“梁老师,您是不是有什么顾虑啊?我知道市面上对我们知音杂志有一些误解,这一点您放心,您的个人信息是完全保密的,您的文章署名采用的是笔名,不是真名。”

知音杂志社的编辑脸色有些古怪,知音虽然给的稿费足够高,但约稿的内容却是有些难登大雅之堂,很多作者都没有用常用笔名投稿。

梁桂香一脸懵逼,什么笔名真名的,完全听不懂。

就在她准备挂电话时,忽然想到那天晚上秦浩要了她的身份证。

“难道是儿子?”

可是转念一想,儿子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可四年级真的能给杂志社投稿吗?

“咳咳,那个吴编辑,我现在有点急事要先去处理一下,要不明天再给您回电话怎么样?”

“好的梁老师,您先忙,我今天给您打电话就是想通知您,您的三篇稿子有两篇都被我们杂志社选中……”

梁桂香回到小吃摊上,脑海里还在回响着刚刚吴编辑的话,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

“桂香,怎么了这是?接个电话回来整个人跟丢了魂似的。”

隔壁摊位的刘玉玲关切的问。

梁桂香只当是讲笑话一样把情况说了一遍。

“那肯定是打错了,浩子才四年级,我们家华子现在写两百字的作文还要标点符号凑字数呢,浩子作文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被杂志社选中啊。”李燕笑道。

刘玉玲也附和道:“是啊,我们家老邵经常给杂志社投稿,可也只有很少的几次能发表。”

“是吧,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梁桂香说话间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的,毕竟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呢?

马奶奶却说:“也不一定,桂香回头你问问浩子,说不定咱们花街出了个写作天才呢。”

“好,那我回去问问。”梁桂香心底又重燃起了希望。

刘玉玲她们却对此完全不抱希望。

下午四点半左右,随着孩子们陆续放学,小吃摊也迎来了一波好生意,梁桂香忙着忙着也把这事忘在脑后,一直到夕阳西下,眼看也没什么生意了,几人各自收拾摊位回家。

回到家,梁桂香看到儿子正乖乖写作业,鬼使神差地走到跟前。

“浩子,你是不是给杂志社投稿了?”

秦浩抬起头:“稿子被选中了?”

梁桂香不可思议地望着儿子:“真的是你投的稿?”

见秦浩点头,梁桂香感觉自己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不是,你什么时候投的稿?”

“就上个礼拜啊。”

“可,你才上四年级……”

“对啊,所以我才用你的名义投的稿啊。”

梁桂香脑海一片混乱:“不对,我的意思是,你的稿子怎么会被选中呢?”

秦浩乐了,这是不相信他的实力啊。

“其实很简单,只要弄清楚这个杂志选取稿件的风格,投其所好就可以了。”

梁桂香可不相信这么简单:“邵老师那么有文化的人都没被选中几次……”

“那是因为他放不下文人的架子,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

梁桂香感觉自己又被带偏了:“你把稿子给我看看。”

“没了,都寄出去了。”秦浩两手一摊,这种稿子还是暂时不要给梁桂香看到比较好。

梁桂香缓了半天才接受秦浩的“作文”被杂志社选中的事实。

“儿子,你先写作业,妈今天给你加个菜。”

不管怎么说,儿子的“作文”能被杂志社选中,绝对是件大好事,值得庆祝一下。

“妈,知音的编辑有没有说过了几篇?给多少稿费?”

这才是秦浩最关心的问题。

梁桂香想了想:“好像是说过了两篇,稿费?还有稿费呢?”

“当然,而且还不低呢。”秦浩提前给梁桂香打个预防针。

“能有多少?我听你刘阿姨说,邵老师目前为止拿到过最高的稿费,也才83块钱。”梁桂香随口说道。

“反正肯定比邵叔叔的高。”

“是嘛,我儿子可真棒。”

与此同时,花街小院里,已经是满园飘香,谢望和四个皮猴子满院子撒欢,等到各家的饭菜被端上桌,这才各自回家吃饭。

邵星池回到家时,就听母亲刘玉玲说起秦浩投稿的事情。

邵秉义对此嗤之以鼻:“一个小学生字都认不全,能写出什么好文章来。”

“那倒也是,不过究竟是谁用了桂香的名义投稿呢?”刘玉玲百思不得其解。

“像这样藏头露尾的人,想必也没什么学问,不用理会。”

邵星池随口说了一句。

“那可不一定,浩子写的文章,就连我们老师都说好呢。”

“学校老师的评判标准跟杂志社编辑的评判标准能一样吗?”邵秉义瞪了儿子一眼。

“你老爹我这么有学问的人,这么多年也才过了几次稿而已,一个小学生能在杂志社发表文章?简直笑话。”

刘玉玲见丈夫语气过于严厉,生怕吓到儿子,赶紧转移话题。

……

到了第二天下午,梁桂香早早收摊,来到学校接秦浩放学。

“梁阿姨好。”

“梁阿姨。”

梁桂香冲谢望和四人挥了挥手“你们好。”

“谢谢梁阿姨。”

梁桂香拉着秦浩一路来到小卖铺,夏凤华见二人进去,舔了舔嘴唇。

“梁阿姨是要给秦浩买零食吗?”

谢望和给三人使了个眼色,悄悄跟了上去。

结果让二人大失所望,梁桂香带着秦浩径直走向了电话。

在秦浩的示意下,梁桂香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昨天的电话。

“喂,是吴编辑吗?对是我……”

平时诚实惯了,突然让她撒谎,梁桂香感觉腿肚子都在发抖。

吴编辑见梁桂香终于“承认”自己的身份,也松了口气,那两篇稿子杂志社里的其他编辑都很看好,下一期的发行量还指望着这两篇稿子呢,要是因为签约问题发不出去,他肯定是要受批评的。

“稿费。”秦浩小声提醒。

梁桂香这才小心翼翼地询问:“吴编辑,我这……两篇稿子的稿费。”

吴编辑正色道:“是这样的,梁老师您这两篇稿子的质量非常不错,不过介于您目前还是个新人,我们只能给到千字150的稿费。”

梁桂香对此完全没有概念,在她看来写一千个字就能拿150已经很多了,惊讶之余正要答应下来,却被秦浩拉了一下。

“稿费定得太低了,至少也得千字200!”

“这还低?”梁桂香捂住话筒,小声道。

秦浩摇摇头:“知音的稿件最低都是这个价,这涉及到我往后的稿费,现在定太低,往后不好涨价。”

“还能涨价?”梁桂香瞪大眼睛。

“您就按照我的说。”

跟人讨价还价,梁桂香还是有经验的,吴编辑那边沉默了有半分钟,就在梁桂香担心对方会不会变卦,不要儿子的稿子时,对方却忽然开口了。

“好吧,我个人非常欣赏梁老师的文采,千字200我跟主编争取一下,问题应该不大,不过我们需要跟梁老师签一个独家撰稿的合同。”

梁桂香把情况跟秦浩说了一遍。

“答应他,问他什么时候能结稿费。”

见梁桂香答应下来,吴编辑十分高兴:“梁老师您放心,我们会把支票跟合同一起邮寄给您的。”

梁桂香小心翼翼地问:“吴编辑,能不能先告诉我,这次我能拿到多少稿费?”

“您这两篇稿子加起来字数是4852字,总稿费是970.4元,扣除税款的话,应该是936块。”

梁桂香瞪大了眼睛,原本她以为能有个两三百块已经很多了,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

要知道她一个月累死累活又是摆摊又是打零工的,也就一千多块钱的收入,这都快赶上了她一个月的收入了。

“梁老师您在听吗?”

梁桂香如梦方醒:“在,在呢。”

“要是没别的问题,那我就安排给您邮寄合同,另外您给我一个银行账户,等您签完合同邮寄过来,我们确认之后就会给您汇款的。”

梁桂香下意识看向儿子,见秦浩点点头,这才长舒一口气:“好的。”

挂断电话,梁桂香整个人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在旁边偷听的谢望和四人也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望着秦浩,特别是邵星池,他平时没少听老爹吹嘘自己的文章发表在某些刊物上,可据他所知,老爹最高的一笔稿费也不超过一百块。

秦浩的稿费整整是老爹的九倍,在邵星池看来,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稿费拿到手那才是真真切切的收入。

“秦浩,以后我能在杂志上看到你的文章吗?”

“秦浩,你也太厉害了,不愧是我们花街四少。”

周海阔跟谢望和冲秦浩竖起大拇指,这回就连夏凤华都没有去纠结花街四少的称谓。

梁桂香也很高兴,结完账,难得大方地拿出五块钱。

“阿姨请你们吃雪糕,想吃什么自己拿。”

“谢谢梁阿姨。”

“梁阿姨万岁。”

谢望和四人举着雪糕跑回小院,然后迫不及待地将情况跟家里大人说了一遍。

刘玉玲正在做饭,手上的动作一顿:“这么说,浩子写的文章要上杂志了?”

“不止,还有稿费,九百多呢。”邵星池补充道。

这下院子里其他人也都惊奇不已,九百多块钱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谢老大每次跑船回来他们都能拿到一定分红,可毕竟秦浩才十岁啊。

“浩子这孩子我打小看着就聪明,往后桂香有好日子过了。”刘玉玲十分同情梁桂香的遭遇。

周一仆(周海阔的爷爷)感慨的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海阔看到了没有,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往后你要多向人家学习。”

“嗯,我知道爷爷。”周海阔十分乖巧的回答。

谢望和见母亲梁海泓满脸羡慕的模样,立马拍胸脯道:“妈,将来我挣到钱,全都给你花。”

梁海泓笑骂:“少来了你,看看人家浩子,这么小就赚稿费了,你一个作文都写不明白,我这辈子怕是享不到你的福了,你少让我操点心,我就阿弥陀佛了。”

谢望和不好意思地挠头。

马奶奶笑呵呵的道:“望和从小就聪明,只要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马奶奶您就别夸他了,人家浩子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那才是真聪明,他啊就是一点小聪明。”

很快各家就做好了晚饭,邵秉义下班回到家,刘玉玲立马给他打了热水。

邵秉义正洗着手,就听外面还在说秦浩的事情。

“怎么个意思?浩子的稿子真被选上了?什么杂志?青少年作文吗?”邵秉义随口问了一句。

“不是,我听梁阿姨说好像是什么知音。”

邵秉义闻言皱起眉:“知音?他一个十岁的孩子给知音投稿?还过了?”

一向自诩“文化工作者”邵秉义表面上瞧不起市面上的通俗刊物,何况还是“知音”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可他对“知音”的稿酬也是有所耳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