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八百六十五章 不为愚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八百六十五章 不为愚忠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05: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遵开始讲起故事来,后进来的人没有打扰他,而是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和其他人一道静静的听起了故事。

“日本人的人生观表现在他们的忠、孝、情义、仁、人情等德行规定之中。他们认为,人生是由‘忠’、‘孝’、‘情义’、‘仁’、‘人情’及其它许多世界组成的。各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特殊的、详细的准则,一个人对其同伴不是把他归之于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是说他‘不懂孝’或‘不懂情义’等等。他们明确指出他在哪个领域中行为不当。他们不用‘自私’、‘冷漠’之类的评语,而是明确指出在哪个特定领域违反准则。他们不诉诸于命令及箴言。一个得到赞许的行动总是与该行动所表现的世界相联系的。一个人为了孝而行动时是一种方式,而只是为了情义或者在为了仁而付诸行动时,就会完全是另一种方式。甚至各个世界的准则也会随着其内中情况的变化而可能要求采取很不相同的适当行动。对于主君的‘情义’,在主君没有侮辱家臣以前,要求尽最大的忠诚;受到主君侮辱之后,就可以背叛主君。”

听到林遵一开始先讲了一大堆日本人的人生观做为铺垫,几个客人都瞪大了眼睛,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而后进来的几个人却面色微变。

“日本的故事传说经常是围绕主人公陷入‘情义与人情’、‘忠与孝’、‘情义与义务’的矛盾。主人公的失败是因为溺于人情而忽视了‘情义’的义务,或者是因为忠孝不能两全。他迫于‘情义’而不能遵行正义,迫于情义而牺牲家庭。这些矛盾仍然是具有约束力的两种义务之间的矛盾。两者都是‘善’的。对两者的选择犹如债务者该还债时面对多如牛毛的债务,他必须选择先偿还某些债务而暂时不管其它债务。但他还清一笔债务,并不能免除其它债务。”

“日本人对故事主人公的这种看法,与大乾是根本对立的。我们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是好人。正因为他选择了善的方面,并且与恶的一方进行斗争,如同我们所说的‘以德服人’。结局必须圆满,善者应有善报。日本人则酷爱那种主角。他既拖欠社会恩情,又不能悖于名分,无法调和,只好一死了之。这类故事在许多其他文化中是教人们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在日本则反而成为启迪主动精神和坚忍意志的题材。主人公在竭尽全力完成其肩负的某种义务时忽视其他义务,但最后又和他们所忽视的世界进行清算。”

“日本最有名的故事是《四十七士物语》。它无比强烈地扣动日本人的心弦。差不多每个日本儿童都知道这个故事。”

“《四十七士》的故事发生在幕府时代,当时,各地大名定期觐见幕府将军。幕府任命两位大名主持仪式。浅野侯是其中之一。这两位司仪官都是地方大名,由于不熟悉仪式,浅野候不得不向一位身份很高的在幕府中枢任职的大名吉良侯请教。如果浅野侯家最有才智的家臣大石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在身边,是会帮助主君周密安排的,但恰巧他返回故乡,而浅野不谙世故,没有向那位在幕府中枢的大名赠送重礼。而另一位大名的家臣则通晓世故,在向吉良请教时不惜重金赠礼。于是,吉良侯就不屑于指教浅野,故意让他在举行仪式时穿上完全违反仪式的服装。举行仪式时。浅野侯按照吉良指示穿戴上了,当发现自己受到侮辱,就拔刀而起。砍伤了吉良的前额,后被众人拉开。从‘名分和情义’上来说,他因受辱而向吉良复仇是一种德行;但在将军殿上拔刀动武则属不‘忠’。浅野侯正当地履行了‘名分和情义’的义务,但却必须按照规定切腹自杀,否则就不能说是‘忠’。他回到宅邸,换上衣服,作好切腹准备,只等那最有才智、最忠诚的家臣大石回来。两人见面,久久定睛凝视告别。浅野侯早已如式端坐,乃以刀刺腹。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死后,没有一位亲属愿意继承这位已故主君的家业。因为他不忠于幕府而受到谴责。于是浅野的封地被没收,家臣也成了无主的浪人。”

“从‘情义’的义务来说,浅野家的家臣有义务随其主君一起切腹。主君切腹是为了‘名分和情义’。如果他们也从对主君的情义出发切腹,自然是对吉良所施侮辱的一种抗议。但是,大石心中暗想,切腹殊不足以表现他们的情义,而应当完成主君末竞之志。主君因为被其它家臣拉开,未能复仇。他们就应当杀死吉良,为主君复仇。但这样作则势必对幕府不忠。吉良是幕府的近臣,幕府绝不可能批准浪人报仇的行动。按日本的一般惯例,策划报仇的人必须事先呈报计划,确定行动日期,在期限以前若不能完成报仇,就必须放弃。这项制度曾使若干幸运者能够调和‘忠’与‘情义’的矛盾。大石明白,这条道路对他和他的同志是行不通的。于是,他把那些曾经是浅野家臣的浪人召集一堂,却只字不提杀死吉良的计划。这些浪人数达三百人以上。但大石明白,这些人并不那是有无限‘情义’、即日语所谓‘讲情义及真诚’的人,因而不是都能信赖对吉良进行报复这种危险大事的人。为了区别哪些人只讲‘单纯情义’,哪些人兼有‘信义和真诚’,他向大家提问,应该怎样分配主君的财产。在日本人看来,这是一种测验,如果他们的家属要获得利益,那么那些人就不是会同意自杀的人。浪人们对财产分配标准掀起了激烈的争议。家老在家臣中俸禄最高,以他为首的一派主张按原来的俸禄高低分配。大石一派则主张平均分配。这就迅速弄清楚浪人中哪些人只有‘单纯情义’,大石随即赞成家老的分配方案,并且同意那些获胜的家臣离开同伙。于是,家老离开了。大石这就看清了,只有四十七个人情义坚定。足以共谋报仇计划。这四十七个人与大石建立盟约,保证不论信义、爱情、或‘义务’,都不能妨碍他们的誓言。‘情义’必须成为他们的最高准则。于是。四十七士刺滴指血为盟。”

“他们作的第一项工作是要麻痹吉良,使之丧失警惕。他们各奔东西。佯装丧尽追求名誉之心。大石经常沉溺于低级妓院,打架争吵,不讲体面,并假借这种放荡生活与妻子离婚。这是打算采取违法行动的日本人惯用的、合理的断然步骤,以保证其妻儿不致受最后行动的牵连。大石的妻子哭哭啼啼地与他分手了,他的儿子则参加了浪人的队伍。”

“东京城里的人都在猜测他们要报仇。尊敬浪人的人们都深信他们必将策划杀害吉良。可是,四十七士矢口否认有任何此类企图。他们佯装成‘不懂情义’的人。他们的岳父们对他们的可耻行为十分愤慨,把他们赶出家门。取消了婚约。他们的朋友讽刺他们。一天,大石的一位亲密朋友碰到大石喝得酪盯大醉,正在和女人胡闹。甚至对这位亲密朋友,大石也否认他对主君的‘情义’。他说:‘什么,报仇?真是愚蠢透顶。人生就应该尽情行乐,哪有比饮酒取乐更好的事。’那位朋友不相信,就把大石的刀从刀鞘抽出来看,以为刀刃一定会闪闪发光,就足以证明大石讲的不是真话。可是,刀已经上锈了。于是朋友不得不相信大石说的是真心话,便在大街上公开脚踢大石并向这个醉汉吐了唾沫。”

“有位浪人为了筹集参加复仇的资金,竟把自己的妻子卖去当妓女。这位妻子的兄长也是浪人之一。得知复仇的秘密已被妹妹知道,竟准备用自己的刀杀死妹妹以证明自己的忠诚,使大石同意他参加报仇行动。另一位浪人杀死了岳父。还有一个浪人把自己的妹妹送进吉良侯家当女仆兼侍妄,以便从内部通报消息确定何时动手。这项行动使她在完成复仇之后不得不自杀,因为,尽管是伪装侍候吉良,她也必须以死来洗刷这一污点。”

“在一个雪夜,吉良大摆酒宴,警卫的武土喝得酩酊大醉。浪人们袭击了防守坚固的吉良府第。杀死警卫,径直冲进了吉良侯的卧室。但吉良并不在那里。而被褥还有余温。浪人们由此知道他就藏在府内。终于,他们发现有一个人龟缩在存放木炭的小屋里。一个浪人隔着小屋的墙壁刺进长矛。拔出来时矛尖上却没有血。长矛确实刺中了吉良,但吉良在长矛拔出时,竟用衣袖拭去了污血。他这种小动作毫无用处。浪士们把他拽了出来。他说他不是吉良,只是家老。这时,四十七士中的一个人想起浅野侯曾在殿堂上砍伤吉良,肯定会留有伤疤。根据这个伤疤,浪土们认定他就是吉良,并要他当场切腹。他拒绝了――这当然证明他是个怕死鬼。于是,浪人们用他们的主君浅野侯切腹时使用的刀砍下了他的首级,按照惯例把它洗净,实现了夙愿。他们带着两度染血的刀和被割下的首级,列队走向浅野的墓地。”

“浪人们的行动震撼了整个东京城。曾经怀疑过浪人们的家属及岳父们争先恐后地前来和浪人们拥抱,向他们表示敬意。各大藩的诸侯沿途热情款待他们。他们来到墓前,不仅把首级和刀供在墓前,而且还读了奉告亡君的祷文:‘四十七士谨拜于主君灵前。……主君复仇事业未竞之前,实无颜为主君扫墓。心神焦虑,一日三秋……今将吉良首级供上。此短刀乃主君去岁所珍用,嘱吾等保管者。愿主君执此刀再击怨敌首级,永雪遗恨。谨祷。’”

“四十七士报答了‘情义’。但他们还需要尽‘忠’。只有一死才能两全。他们违犯了未预先呈报就进行复仇的国法。不过他们并没有背叛‘忠’。凡是以‘忠’的名义要求的,他们都必须执行。幕府随后命令四十七士切腹。四十七士当中只有一人叫寺阪右卫门的活了下来,其余全部遵令剖腹自刎而死。其时雪花纷纷落于坟前,人们认为这是上天在为主人报仇殉死的志士们给予的礼赞。”

听了林遵讲完这个“四十七士”的故事,厅堂里的人们全都呆住了。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林遵讲的并不好。他的讲述完全就是平铺直叙,既不生动,也没有跌宕起伏之处。显得晦涩沉闷,毫不引人入胜。但是他讲完之后,人们还是被这个故事深深的触动了。

店伙们的目光都望向鄂尔瑾,似乎是在等着她的评论,但大小姐显然听得有些呆住了,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刘伯心里暗暗着急,他来到鄂尔瑾身边,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大小姐才回过神来。

“小姐觉得,我讲的这个故事如何?”林遵微微一笑,问道。

“还不错……感觉和春秋聂政的故事差不多,就是听完了心里堵的慌。林先生这顿酒菜的钱,免了。”鄂尔瑾咧了咧嘴,转头喊道,“叫后厨快点!给林先生上菜!大锅的水煮鱼!再烫一壶上好的‘芙蓉春’!”

那五子应了一声,跑去后厨,过不多时,便端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水煮鱼上来。在其他客人羡慕的目光中,放在了林遵面前的桌上。刘伯则去将烫好的一壶酒用托盘端了过来。

“林先生请慢用。”鄂尔瑾笑着起身。

“多谢小姐盛情。”林遵向鄂尔瑾揖了一揖,鄂尔瑾又回到了柜台上。取出纸笔,飞快地写了起来,她要把林遵讲的这个故事记下来,等弟弟承翔从健锐营回来后好给他看。

“这一大锅的鱼,我们两个人吃不完,柳原君既然到了,不妨过来同吃如何?”林遵望了望后来的客人,淡淡的用日语说道。

柳原前光紧紧的盯了林遵也就是水野遵一会儿,方才起身。来到他的面前坐下,他的几个随从却没有跟过来。而是在另外一张桌子旁坐下。

“水野君,好久不见了。”看着面前衣着神态举止已经完全是一个乾国文士的水野遵。柳原前光的心里可以说五味杂陈。

“是,一别经年,想不到会在北京城见到柳原君。”水野遵点了点头,当先动筷夹了一片鱼肉放进口中,细细的咀嚼起来,他旁边的那个人却没有动筷,而是拿过酒壶,给水野遵倒了一杯酒之后,便不再理会旁人,而是给自己满满倒了一杯,一饮而尽。

“这位是我的护卫,黑木君。”水野遵给柳原前光介绍道。

“好酒,好酒。”黑木却没有理会柳原前光,而是咂了咂嘴,赞叹起酒来。

柳原前光见对方没有理自己,心中恼怒,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他也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鱼肉,吃了起来。

这酒馆的大厨手艺显然很是高超,鱼肉炖得极是美味,入口既化,柳原前光赞叹不已,忍不住多吃了几口。

“这鱼你们俩吃吧,我要是动嘴的话,肯定是不够的。”黑木看了看柳原前光,站了起来,放下了酒壶,去了另一张桌子自顾自的坐下,又另外叫起酒菜来。

柳原前光看到他奇怪的举动,微微一愣,水野遵说道:“他知道柳原君找我有要事商量,想要方便我们说话,所以去了那边,他是伊贺的忍者,对政府官员肯定是有敌意的,原因柳原君应该知道,所以请不必介意。”

“噢。”听到水野遵说黑木是伊贺忍者,柳原前光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表面上仍然强自镇定。

忍者和日本政府之间的血海深仇,他当然知道得十分清楚。

“柳原君今日驾到,不知有何要事?”水野遵问道。

“水野君,你刚才为什么讲‘四十七士物语’给乾国人听?”柳原前光没有直接回答水野遵的问题,而是问起了他讲这个故事的原因。

“我是想告诉他们,不要象四十七士那样的愚忠,为家主报仇天经地义,幕府对他们无丝毫之恩德,何必听从幕府的命令而自尽?”水野尊哼了一声,“另外,柳原君,我现在的名字叫林遵,你以前认识的那个水野遵已经死了,请你记住。”

听到水野遵的后一句话,柳原前光变了脸色。

“水野君,你……真的要背叛天皇陛下,背叛帝国么?”

“我没有背叛天皇陛下和帝国,是天皇陛下和帝国背叛了我。”水野遵冷冷的说着,又夹起一块鱼肉吃了起来。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