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六百一十四章 叶大呆子王龙目

终于,他还是伸出了他的右手,轻轻一推,门开了。他走进院子,看到那里的花和他第一次来时一样美丽,很熟悉的感觉,渐渐的开始不紧张了。

走到学堂的门口,有很多人,和他一般大小,家世却远非张阼霖的家境所能比的。当然,还有先生,依旧握者他的戒尺。

“老师,对不住,我来迟了。”张阼霖有些羞愧,低下了头。他分明感到了周围无数双眼睛在肆意地看着他,几乎使他快要窒息了。

“阼霖,你过来,”先生的开口,缓和了末末的紧张,“让大家认识一下。这是张阼霖,你们的新同窗,希望以后大家友好相处,不要欺负他。明白吗?”

“大家好好读书,过几天会有朝廷大员前来旅顺口巡视,顺便检查你们的学业,你们要表现得好一些,才能得到朝廷的奖赏,明白吗?”

这些话是后来老师转向那些同学说的,却不曾想到,在张阼霖的心里,感到无比的安全感,无比的幸福,以至于在多少年后张阼霖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仍然牢牢的记得这一幕。

而此时的张阼霖还不会想到,在不久之后,他便会遇到改变他一生命运的那个人。

※※※※※※※※※※※※※※※※※※※※※

山海关,城郊。

黄昏时分,青沙江上波光粼粼。

狭长的阴影横跨江面,是四方桥的影子。这座古桥有数百年的历史了,麻石铺设的桥面上坑坑洼洼,全是蹄铁与车轮留下的痕迹。此刻它沐浴在金黄的夕照中,像个老人静静的晒着额头的皱纹。

石栏前忽然伸出一个脑袋,冲着桥墩下喊:“韩老大,韩老大!”是个年青的守桥士卒。

喊过几声,尖尖的小舟才从桥墩下探出头来。船上架着只火炉,狗肉在滚滚的浓汤中翻腾。穿着青色军服的中年男人抹了一把汗,自顾伸筷子到锅里翻拣。

“是京师来的商队,有百十辆大车,刚验过关牒。”青年士卒晃着脸讲。

“知道了。”等到士卒离开,韩老大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验过关牒是套话,意思讲已收了商队的好处。四方桥乃“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门户,有乾军常驻城中。守桥属人人争抢的美差。除去不必每日操练,更可以从往来商队身上小敲一笔。早先为争这守桥的差使,军中闹出不少龌龊,后来才改为轮守。好不容易轮到韩老大的步军左营当值,却遇上和俄国人关系紧张,往来商道尽数警戒,商队减少了许多,美梦顿时成了泡影。

已是秋后的天气,家里婆娘还没有置办秋衣,每晚都在枕边嚼舌头,韩老大好不烦躁。如今这笔抽成恰好解了燃眉之急,他一高兴从身边取来钓竿,将鱼线远远甩了出去。

“怕是钓不到大鱼咯……”掌舵的亲兵在一边撇嘴道。

韩老大正在兴头上,听他这一说,眼皮朝上一翻,就要骂娘。桥头却传来鼎沸的人声,原来是苦候的车队终于动了起来。上千的人畜一起动作,哪里还有鱼能上钩。

车队动起来时,担任护卫的几十骑镖手已先过了大桥,停在江边歇马。

一个小个子的镖手解开皮扣,刷的扯开了胸甲:“个狗日的罗刹毛子,早不来,晚不来,老子才上路他们就把军舰给开来了。害得路上全是戒严,老子这一路倒腾,裤裆里都要沤出病来。”

几个相熟的汉子不由得哈哈大笑。抬眼望去,西边满是一片一片抽穗了的稻田。金黄的稻浪在秋风中翻滚,绵延出去看不到尽头。几里外,山海城头在望,再不会有凶险,人人松了口气。

“不怕不怕,你沤出病来,我妙春堂的丸药包治。”已经有商人过了四方桥,对着小个子笑喊道。

“可算是到了。”人群中沉淀了多日的郁气一扫而空,大伙的话也多起来。

“到是到了。货可以脱手,人回不回得去却是个问题啊。”有些心思重的人讲。

“哟,还想回去呢!”小个子憋屈多日,拿话吓唬商人们:“这辈子怕是回不去咯。要生儿子的,在山海关另找个老婆吧。”

不能全怪小个子话糙。按商人们与镖手定的书约,这支商队五月里启程,出了京城,过了山海关,满打满算,来回一个月足够了。可就在启程前几日,听闻俄**舰在附近一带海面出没,朝廷下令山海关戒严,这商路便不好走了。

眼瞧着入秋,离冬季不远了。京城钦天监的官员们在夏天就昭告天下,今冬将是百年不遇的凛冬。南方缺皮毛,缺火炭,山海关无法通行,便都成了暴利。虽然海防形势紧张,守军对来往的商队盘查甚严,但并不禁止。商人们多送些钱财,一路上都走得通。商人都是逐利之辈,几人扛得住这等诱惑。

可没有镖手是走不通的。这一路上崇山峻岭,自古是匪患聚集之处。山贼,江洋大盗,逃兵,囚犯,负罪在身之人无不将这里当做最好的藏身处,朝廷几次出动大军征剿都无功而返。听到商人们敢绕着大山运货,到了晚上不知多少双红眼睛在窥视,是以必须有武装的镖手沿途保护。

这批商队的商人们原本就签有书约,只是局势最紧时谁也不敢再提出镖。如今见有人发了大财,怎么还忍得住?于是联名要求镖手践约。镖手这个行当,最要紧是声名,白纸黑字的条款签得清楚,实在没有办法,于是各大镖局将去山海关的商人们集中起来,统一派遣人手沿途护送过来。

走到是走到了,路上的仗着实没少打。以京师镖局的声名,还是有人不买帐,几次冲突下来镖手死了不少人,路上走得加倍小心。有个风声鹤唳,无不把心提到嗓子眼上,冷汗一身一身的往外冒,几件褂子都换洗不过来,难怪小个子要说沤出病的气话。镖手也是人,能不死谁想把命搭上?

“掌柜的,山海关眼瞧着就到了。您出来看看?”商队中,一个低眉顺眼的伙计回头对着车帘讲。

一只带白玉扳指的大手微微掀开了帘子,掌柜是个中年人,瘦长脸,干练的神情,整齐梳起来的头发中间杂着不少银白。他远远眺望一眼矗立在夕阳下雄伟壮美的城关:“哦,是到了。快十年不来了吧,倒真有些想念。”

“若真要打起来,倒可惜了这样好的风光。”伙计望着城外起伏的稻浪,眼角微扬了一扬。

“是啊……”商人正要说话,刚喊了伙计的名字,陡然江边一片拔刀声。他循声望去,仔细看了看,将帘子放下,整个人退回到马车中。

歇马的镖手全动了,几十匹训练有素的战马风一样绕过商队,一字排开在朝西的方向。小个子镖手抿嘴吹响口哨,桥上顿时一阵慌乱,嘈杂的人流中又冲出几十骑,向桥下死命的赶。

西边地平线以下扬起了尘头,有甲片与刀枪的闪光耀成一片。就是桥上镖手冲下来的短短一刻,整齐的骑兵队出现在天地尽头。乌甲红樱,纵马奔行的姿势完全是冲锋,丝毫不吝惜马力。

山海关的守军除去极少数的斥候队,全都是步军,不可能蓄有这种数百骑的马队。若说是山贼做乱,胆子能大到逼近山海关城数里之遥,那怕得有攻城的实力。若真是赶巧,遇上趁这里守军的主力调防来洗劫山海关的骑匪,镖手还有信心打一仗。毕竟是倾巢而出,所有的底子都在这里,沿途虽然死了不少人,杀人的胆子倒是练出来了,到真要打时,还说不准谁怕谁。可老江湖们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看那队骑兵放马奔驰的时候,队型还保持得整齐有序,显然久经训练,那就不是骑匪这么简单了。

听说关外的八部之一“玄豹”部骑兵就是乌甲,难道是他们来了?

几百骑兵冲锋的阵势,大地都可以抖动,夕阳还是静静的洒在青沙江上,这静谧中却能听到扑扑的心跳。玄豹骑兵自成军时起,就是一支凶悍无比的劲旅,渤人入关南下,横扫中原,玄豹骑兵立功甚多,多少次生死的搏杀,能活下来的人都成了中原大地上的野狼。后来国家承平日久,关内的八部子弟已然失去了当年的锐气,但关外的八部却还保留着祖先当年的风范。长毛之乱起,关内八部糜烂不可用,关外八部和蒙古八部入卫京师,助各地练军平乱,曾将数万北上的长毛乱军击灭,京城酒馆里现在关于当年玄豹骑兵的传说仍多如牛毛,把他们形容成生吃活人的有,形容成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有,这群人如同活在野火中的影子。

桥上乱成了一锅粥,原先过桥的车马想退回桥上去,镖手的骑士要冲到桥下来,两边一挤,路上积蓄下来的怨气都爆发了。镖手中有人扬起极长的鞭子,鞭梢在空气里撮出一串爆响。

“吵吵什么,还有规矩没有?”沙哑的声音,原本在桥下钓鱼的韩老大慢悠悠的走了过来。他的腮帮子动个不停,在嚼一块肉筋,跨着的军刀松松垮垮的吊在腰带上。

原本看热闹的守军官兵忽的刀枪齐出,震天一声吼,将人声压制下去。

镖手的首领趁这个机会打马过了桥,驰到韩老大对面几步,也不下马,就鞍上拱了拱手,抬眼打量远方的尘头。他看不几眼,手一按鞍桥,人已到了马下:“刚才谁吹的哨?”

镖手盯着马队的眼神有些发飘,偷偷的拿眼光在人群中逡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讲话。小个子倒是爽快,滚鞍落马,走到首领面前道:“是我。”

他话没讲完,已被一脚踢翻在地。首领略带欠意的对着韩老大拱手:“让军爷看笑话了。”

韩老大深深看了首领一眼,点了点头。

几句话的功夫,骑兵的先锋已到了近前。领头的汉子身躯壮得像座小山,跨坐在黑马背上,黑色的棉甲,黑色的佩刀,横在商队前面,像一堵黑色的巨墙。

壮汉打量着长长的车队,问道:“打哪里来?”

“京城阳泰镖局的镖手,打京城来。”首领不卑不亢的讲。

“什么羊胎局!”汉子打雷一样怒吼:“烤全羊老子吃过,羊胎是什么东西?箱子,都打开看看。”

首领忽的冷哼一声:“在京城的时候听旁人讲,叶志超叶大人的马队是一流的强兵,今日见到才知是想错了。我们的行牒,官军的军爷们也验看过,要再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一扬手,被汉子猛的打断了。

“老韩,都验看过了?”壮汉的话头终于降下来。

韩老大点点头,仍是有滋有味的嚼着肉筋。

汉子拿马鞭指着首领:“你知道我?”

“怎么不知道?”首领有些惊讶的讲:“杀了长毛贼首来文光,剿灭绺匪无数的叶志超叶大人,我连这都不知道,也不必再混下去了。”

叶志超字冠群,号曙青,安徽肥西县花岗镇圣村人。自幼父母双亡,由舅父收养。少年帮舅父放牛,做杂活。青年参加解先亮团练,担任伙夫。其身材魁梧,猛力过人。一次,解先亮率团练攻打王圩圣平军,他要求参战被准允。激战中,一颗土铳枪弹击中他的腰部,将他打倒在地,人们皆以为他被打死了,可他却从地上站起来,继续参加战斗。原来土铳枪弹击中的是腰刀,没有伤到他的身体。解先亮以为,叶志超不是凡人,大难不死,必有洪福。以后每次战斗都让叶志超上阵,而叶志超在战场上总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屡建战功,从那时起,便得了个“叶大呆子”的绰号。

彤郅初年,叶志超认为在地方干团练,不足以成功名,遂往江苏投淮军张树声帐下。张树声军副将孙益寿系其妻弟,因委其为前营帮带。淮军收复常州、太仓及援浙诸战斗中,叶志超无役不从,战功卓著。彤郅五年,改带马队新左营。圣平军平定苏浙后,调刘铭传进剿绺军。彤郅六年12月10日,来文光率东绺军突围至张桥,就食间,叶志超在山西布政使刘秉璋指挥下,率军冲入东绺军阵地,麾军狂杀。肉搏间,身受矛伤,仍裹创力战,会同总兵才贵、杨岐珍等将东绺军击败,杀戮五六百人。12月11日,来文光率东绺军突围至扬州东北湾头,中炮身亡,余部乘大雾向天长退去。他又率马步队穷追不舍,逐北于天长,又败之汊河,擒斩无余,将东绺军剿平。朝廷赏赐“额浑巴图鲁”勇号,遇缺尽先题奏。

在围剿西绺军中,他窥取南乐,大战德州、平原间,亦频有战功。彤郅九年,东西绺军剿灭后,适朝廷命直隶总督李绍泉办理北洋军务,李绍泉遂将其留北洋使用,派为马队统领,驻保定。时近畿多有山贼起事,凡令叶志超剿办之事无不平息。他不擒首领,不解散余众,决不罢兵。

光旭元年,叶志超署直隶正定镇总兵,率新式练军守天津新城,为大沽口后路,拱卫海防。光旭七年,因与俄国交恶,俄舰大举东来,朝廷决定整理海陆防务,修筑山海关炮台,李绍泉荐其智略,奏委其任总兵。是以现在山海关的实际守将,其实是叶志超。

“晓得的事情还不少。”叶志超回头对着掌旗官道:“聘卿,怎么你把旗帜藏起来了,还被他瞧出我们的身份。”

掌旗官背上负着一杆横卷起来的军旗,直立的腰背与旗杆一般笔挺,驱马上前几步,指了指首领的罗圈腿:“回大人的话,他是个老骑兵了。”

叶志超看看首领内弯的腿,又看看他的坐骑,一拍脑袋:“原来如此。”

“冠群。”有人喊道。骑兵们已全部到达,列成方圆阵一动不动的矗立着。两骑从队伍中走出来,并辔而行。喊人的骑士身量中等,声音相当悦耳好听:“肚子里的酒虫又犯了吗?”

叶志超哈哈笑了起来:“老周,还是你了解我。”

商队中,伙计团手缩肩,靠在帘子上发抖,看似被骑兵们吓到了,实则是向马车中的人悄然禀报:“那个胡吼的糙汉就是署正定镇总兵叶志超,还未实授。那个他叫老周的人,叫周盛传,以前曾在苔湾和日本人见过仗,立下功劳,朝廷屡有重用,听说已经委了湖南提督之职,但现在听说不知出了什么变故,他没去上任,反而来到了山海关。那个掌旗官名叫王士珍,听说是个弓马好手,也是从正定镇驻军马队调过来的。”伙计眯缝着眼扫了周盛传和王士珍二人一圈,见到他们马鞍上挂着些山鸡野鸽:“听说驻山海关的马队每日在郊外平原演习阵法,看他们这个样子,该是去城郊秋狩了。”

仿佛在印证他的分析,叶志超一拍肚子吼道:“这个鸟人的羊胎我是不吃的,聘卿打来的山鸡不可以放过。”他空出的手搭在镖手首领肩膀上,悄悄的说:“京城的烈酒很有名咧,我许久没喝过,倒是想念的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