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五百六十一章 忠王猜想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五百六十一章 忠王猜想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05: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向天瞧瞧空无一人的四周,放开李思竹的嘴巴蹲下来,扳开死去女子紧紧抓着她小腿的手。她雪白的腿上已经被抓出了乌青色的痕迹。

“怕不怕?”李向天关切的问她。

摆脱了突如其来的惊吓,她只是摇了摇头,顽强的咬着嘴唇。她弯下腰,轻轻抚拢死去女子犹自呆滞地望着天空的双眼。

“我们走吧。”她站起来,坚定地说道。

李向天的眼中满是惊异之色,他看了她好一会儿,才抱起了她,于是两人重新又消失在了战火纷飞的街道上。

终于,城里渐渐静了下来。

死亡一样的寂静。

父亲呢?

母亲呢?

他们会突围,平安的离开这座城市吗?

还是会一起从容赴死?

……

李思竹从梦中醒来时,已然泪湿衣衫。

“小姐,小姐。”侍女的呼唤声传了过来。

“什么事?”她取过手帕拭去了脸上的泪痕,

“小姐,夫人请你过去见……林爵爷。”

“林爵爷?哪一个林爵爷?”

“小姐忘了?就是林逸青林爵爷啊,他是林姑爷的双生弟弟……”

听到林逸青的名字,李思竹的身子不由得一颤。她急忙起身,随侍女前往。

当她来到回廊里的时候,远远的便听见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人的交谈声。

她禁不住放轻了脚步。

他们在说什么,她并没有在意,她的注意力,只集中在那个年轻人的声音上。

她记不住,自己已经多久没有听到那个令她魂牵梦萦的声音了。

从万般疼爱自己的姑母作主将自己许配给他的那一刻起。

他在北京突然离世后,她曾经心痛欲死,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她是在哭泣当中渡过。

现在,难道是他回来了么?

她轻柔的迈着脚步,来到了门前。

在看到坐在病榻前的他的背影的那一刻。她的呼吸都停止了。

时间也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了。

她就这么定定的凝视着他,直到吴氏夫人的声音传来,她在惊觉自己的失态。

“思竹,怎么这么轻手轻脚的。来了也不说一声。来,见见你瀚鹏哥哥。”吴氏夫人看到李思竹随侍女前来,不由得微微一笑,柔声道。

林逸青在和沈佑郸交谈时,就一直感觉房门处有一个女子在看着自己。他不便回头,但不知怎么,他的心因为她的到来,跳得快了起来。

“瀚鹏,这是思竹,也算是你的妹妹了。”沈佑郸听到了吴氏夫人的话,这才发觉李思竹的到来,一个慈爱的笑容浮现在他的脸上,“来,思竹。见过你瀚鹏兄长。”

林逸青站起身来,转身回头,看到的,正是梦中的她。

不,比梦中还要美丽。

李思竹来到林逸青面前,盈盈拜倒,林逸青暗暗深吸了一口气,好容易才定住了神,伸出手做了个虚扶的动作。

“哥哥安好……”李思竹起身,垂首轻声给他问了个好。

“思竹妹妹别来无恙。”林逸青话一出口。便感觉到了不妥,搞得好象他和她以前就认识一样,急忙又说道,“在日本听兄长说起过思竹妹妹。一直未能得见,今日一见,真是快慰平生。”

见到刚刚谈起海军、造船和洋务一直口齿伶俐的林逸青见到李思竹之后,说话竟然有些不知所云,沈佑郸和吴氏夫人都是一愣,但夫妻二人随后便相视一笑。各自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林逸青打量着李思竹,看到她眉宇之间淡淡的忧郁之色,象极了他熟悉的忠王李秀成,他更加的坚定了自己之前的判断。

忠王李秀成,到底有几多情与爱,方才生得如此倾城倾国之貌的女儿?林逸青一时间浮想联翩。

据林逸青原来历史时空中的一些史书记载,李秀成28岁参加太平军之前,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为了生活,他从小就参加劳动,诸如放牛、耕山、烧碳、到村里打散工、充书塾里的杂役和当圩镇店铺里的伙计。有史家云:受到富户接济让他模糊了阶级差别,而亲族间互帮互助又浓厚了他的家族观念。所以,李秀成治理苏福省时能涵容富豪地主,在天京城破之前会贿救犯事的亲戚。

此后,历史上关于他个人生活的记录付之阙如,包括何时结婚,何时为父。但据可靠证据,会王蔡元隆是他的女婿,而伶俐说洋兄弟埃尔和谭绍光又分娶了他的两个女儿,可以推出他的千金不少。1863年前后,闺女们都到了谈婚论嫁即18至20岁的妙龄,也说明了李秀成当于二十岁左右完成了结婚生育的人生大事。

俗话说“饥不择食,贫不择妻”,那个时代,穷人家的男子能找到对象就不容易了,更为赤贫或素质较差的甚至要打一辈子光棍,因此对这位原配夫人容不得有太多绮丽想象,大约刚好符合“人,女人,活女人”三个基本标准。忠王娘在半虚构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因为她的反对,给女儿和埃尔中外联姻造成了一点小小障碍。但忠王一锤定音平息风波,说明他不是气管炎,而她很尊重丈夫意思。无论如何,在李秀成人生最艰辛的阶段,她陪着他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特别是自他从军后,男归男营,女归女营,夫妇不得相见,而照料婆婆和娃儿们的任务当仁不让地落到了她的肩上,此外还要担心出征在外丈夫的安危,实在很不容易,令人肃然起敬。可以想见,为了负担起生活的重压,她必然有一双强健的大脚。

十九世纪的中国缠足风盛行,据《缠足史》记载:闽南谚语“小足是娘,赤脚是婢”,缠足标志贵贱,处于岭南的两广只许富贵人家为之,下层贫民女子不能缠足,广西缠足风俗发展得更慢。桂林巨室也依然有“盈尺莲船”。所以,以李秀成一贯的务实作风,择偶时一定会找个健康、勤快、能干的劳动妇女。

李秀成本人回忆当年参军时,提及“知道金田起义之信。有拜上帝人传到家中。后未前去,仍然在家”,还说“被团练之逼,故尔迷迷而来。”没想到授人以柄,某些刀笔吏正要从他革命动机中找茬。于是下了判词:参加革命时觉悟不高,此为后来写可耻“自白书”的思想根源云云。其实,在“后未前去,仍然在家”背后有一个故事。虽说和通常意义上的“英雄救美”略有不同,但一样令人动容:大黎民间普遍传说,李秀成接到团营号令时,即向东家清算工钱,得了两吊铜钱上路。翻山到朝八社时,遇见一位贫苦农妇在社坛边分娩。地痞流氓诬她“亵渎神灵”,勒令她出钱给社坛“烧炮挂红”。产妇急得要投河自尽。李秀成睹状。深表同情,当即倾囊相助,为她解决困难。结果因为盘缠用罄,也就无法赶去团营了。这个传说正反映了李秀成一贯对贫弱者,有着发自内心的同情,以及他为人慷慨侠义的一面。

薄薄“自述”不可能尽录李秀成一生的风起云涌,这点小小善行于是就被忽略不计了。其他地方,只要他稍稍多记一点战功,就立刻被说成是“自扬、掠美、抢功、自我包装”,真是多说不行。不说也不行。英雄多情,更多无奈。

参军后,据李秀成回忆:“乡下之人,不知远路。行百十里外,不悉回头,后又有追兵,而何不畏?”拿惯了锄头的双手,突然握起了刀剑,从“秋毫不敢有犯”的虔信到响应“杀尽妖魔”的呼召。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起义军尤在筚路蓝缕之时,鉴于会众都是举家而来,为了严肃军纪和作战需要,上层决策者规定了男女分营拆散家庭的纪律。炮火连天中,小小兵丁连生命都没法保障,尚顾不到男女之情,卯足了劲杀敌而已。不同的是,首义诸王一边破坏群众小家庭,一边组织自己大家庭――以妻妾数量之猛增,提前享受帝王级待遇。

男女分馆的命令于1853年3月22日(即进入天京三天后)正式颁布,此前军中早已实行了两年之久,猜也猜得到,消息一传出民怨沸腾士气低落。据说,百姓争相自杀“水面浮尸或仰或仆,拥挤莫辨”;军中屡生夫妇冒死同居获罪之事。骨肉分离和夫妻分居的严肃军纪走到另一极端,成了最不人道的举动,更别提诸王们“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不公现象。

1853至1854年“禁欲”期间,李秀成尚是一名普通军官,从右后四军帅升至后四监军,再升至二十指挥,先后镇守国仪凤门外高桥,随翼王安庆抚民,及镇守庐州、和州一带。工作方面很充实,个人能力迅速提高,但私生活相当单调。如果他的确是个正派人的话,那下了班之后只能眼望天花板发呆。野史上说他曾因偷看三国演义而受罚,所谓“叛教攻妖书”。看三国,又不是看金瓶梅,即使看后者其实也情有可原。

但其他兄弟们就各有各的不老实,甚至犯了比男女私通更令人作呕的大忌:即太平军中隐语“打铜鼓”(打童股)。按照规定,凡是军中的老兄弟,均可以将民间的俊美子弟收为义子或勤务兵。时人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曾记载这些少年“昼随马后夜床第”。尽管律令严酷,一经查出,与男女通奸同罪,五马分尸处死,但“比比皆然,互相回护”。据说北伐名将林凤祥就是被他身边童子出卖给了僧格林沁;另一大员李开芳被捕时派头十足,在十六七岁两娈童的挥扇陪伴下,施施然进入敌帐。那一阵子,太平天国的口号“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恐怕可以改成“天下多男人,尽是同志之辈”。

李秀成在这反人性的环境中生活了整整三年,他本人是否也曾笼罩在病态制度的阴影下呢?

其实,李秀成对待不合理规章制度的态度素来阳奉阴违,并随着地位提高越来越大胆,例如太平天国明令禁止演戏,但忠王府中就有“戏台两三座”(李鸿章语)。也许官小时他还不敢,但以其谨慎聪明,金屋藏个娇也许不难。反倒合乎正常人性。不好色者,非人也,近乎神。男女相悦也还雅观,难道把他逼到另一个极端去倒好吗?

在这男女隔绝的两三年里。凡是爱情都是奸情,唯亲情让人温暖。但家人见面一定得按《天情道理书》的规定,“即有时省视父母,探看妻子,此亦人情之常。原属在所不禁,然只宜在门首问答,相离数步之地,声音务要响亮,不得径进姐妹营中,男女混杂。”距离要远,杜绝了肌肤相亲;大声说话,防止了私密交谈。比现在到深牢大狱探监有过之无不及。时人有诗云:“馆分男女泪泛滥,儿女夫妻见面难。任是金刚铁汉子,此时相对也心酸。”曾几何时。李秀成,一个孝子兼慈父,也是这样,忍着思念、扯着嗓子问候母亲和妻女们。

1855年春,在那有乖人伦的岁月宣告结束时,还有一个荒唐的句号。天国高层大发善心,允许官员可从女馆中选择多个女子为妻,由男女媒官主持,15岁到50岁的男女都在分配范围内,以抽签方式乱点鸳鸯。于是。老牛叼了嫩草,少年牵回欧巴桑。李秀成有没有去工会领年货呢?不详。

从1855年到1860年,太平天国经历了天京变乱、翼王出走、三河大捷、挥师东征等大事,李秀成地位日隆。每上一个台阶都伴随着赫赫军功:“合天侯”、“又副掌率”、“后军主将”乃至“忠王”。为公为私,他都要寻找一个可以实现天国理想的梦幻家园。清方说“三江财富尤贼所觊觎”,一幅乾隆年间徐扬所绘的民殷物阜的“姑苏繁华图”足以让太平天国的决策者们目眩神迷。于是,在李秀成个人生涯的顶峰,他和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州,当时中国最美丽的城市。“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主导天下时尚,领一时潮流之所在,比后世现代之纽约东京上海亦不为过。这个城市融合了富庶和繁华,精致与优雅的奇特魔力,在这山温水软的地方,就是摔一跤,也不如别的地方疼些。

忠王扫苏常,虎视何雄哉!奉天王之命,李秀成以苏州为首府建立了苏福省,既圈下了清廷东南财赋之区,也接管了江南美女大本营。尽管“抢钱、抢粮、抢娘们儿”绝不是太平天国大军东进的官方口号,但在1860年6月忠王席卷江南后,金钱和娘们儿如潮水般涌到他的马前,差点儿将他淹没。

苏州文士懦弱阴柔无力保家,他们的勇气止于在日记里偷骂长毛。于是翻阅那一段被颠覆的岁月,一群生逢乱世的女子,如何被长毛吓得花容失色,魂归离恨天。关于长毛很黄很暴力的谣言满天飞,导致苏州妇女相约殉难自杀成风。上吊和投井是两大流行,但找死时物质准备不足,死神竟不肯显灵:其一,绳子很不结实,“两侄媳俱已悬梁,大侄媳索断跌闷,为贼救醒”;其二,井中人满为患,“朱氏侄媳带女往祠堂投井,人多不沉,仍出井易服”,“夜半,二房两侄媳及侄孙女亦至祠堂投井,周妪先自入井,大侄媳被其托住不沉,有两妪唐徐及唐三救起”。她们为了不**而投井,却只能湿湿身而已。反而是这些女人的丈夫比传说中的长毛更凶残:“潘某住侍其巷,贼至日,将一妻一妾两女生钉诸棺”。此人为了保全妻妾贞节,宁可将她们活活闷死。夺命贞节观也不放过出家人,苏州城内新桥港西的尼姑庵中,老尼姑逼迫小尼姑自杀,自己再跳水寻死。

那些很傻很天真的苏州女子,以为李秀成是青面獠牙的女人克星,不料他却是慈眉善目的妇女之友。为了保护战争时期的女性,李秀成又祭出女馆这个法宝用于苏州安民,他逐渐在一些新占城市恢复中断多年的女馆制度。因当时部分太平军军纪日益败坏,强奸妇女事件层出不穷,李秀成深感需要把流离失所的妇女集中起来加以保护。但和以前一刀切拆散家庭的作法不同,他只在大城中或比较重要的城市中有选择地设立,且不是将全城妇女都集中起来,只收容难民妇女,容纳照料无人供养的出征者妻子和其他单身妇女。并且常常大张旗鼓警戒军士:“忠逆使伪巡查二百人宣令曰:‘毋杀人,毋奸淫,违令者斩’”,以及“忠逆复下禁止掠妇之令……违者论斩”。所有这些体现了李秀成保护妇女和维护军纪的一片苦心,也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PS: 昨天涨224点,今天跌223点,因为是七一,还是给党留了1点面子。

自本日起应广大读者要求加快进度,一日二更,日更万字,敬请支持!谢谢大家!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