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神级备胎 > 第三百六十章 战队冠军

重生之神级备胎 第三百六十章 战队冠军

作者:独孤红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3:05: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淘汰赛的舞台上。

和张琳对战的时候,是有惊无险的赢得了比赛。

但是在这之后,苏晨更是使出了自己的所有实力,终于在晋级赛中,又过关斩将、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是众望所归的,赢得了杨昆战队的冠军。

这也预示着,他将要代表杨昆战队,来进行最后决赛的争夺。

而在这期间的比赛过程中,也是让人看得非常的过瘾。

好听的歌曲,用心的演唱。

也都是成了好声音的舞台上,一道道靓丽华美的歌唱盛宴。

而在经历了为时近一个半月的淘汰赛制,终于是在九月份的中旬,迎来了最后的决赛。

回望当初,从三十二位歌手,到现在的寥寥四位歌手,更是经历了一轮轮严酷而又近乎于苛刻的选拔、淘汰。

当然在那些淘汰的歌手,依依不舍的离开舞台的同时,也是将整个赛事推向了新一轮的巅峰。

而关于《华国好声音》的赛事,也是引发人们很多的关注,在网络上各大话题排行榜上,也都是居高不下。

大家都是非常关注这场音乐的盛大赛事!

……

而在眼下,要说还有什么综艺节目,能够和《华国好声音》相媲美的话。

那么就要算的上是,在湘西电视台热播的《百家讲坛>

&中添品三国》这档讲坛类的介于学识和综艺娱乐之间,兼具文化科普以及偏娱乐的表现形势。也是在收视上一火再火。

而且更是有着不俗的口碑,渐渐地成为了人们茶前饭后的一大重要谈资,人们也是对易中添品三国,十足的津津乐道。

三国这一主流的历史文化,又是在这个时刻,强势的回归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易中天:

今天这一集我们讲曹操的用人之道,用人之道是曹操的成功之道的重要内容。陈寿的《三国志》为曹操做传,最后有一段总结,这段总结陈寿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第一点,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第二点。曹操为什么能够战胜袁绍呢?两个原因。第一是曹操精于谋略,第二是曹操善于用人。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曹操一生做的一个总结,可见用人之道对于曹操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其实所谓用人之道,无非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人。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用。我们今天就讲用什么人。下一集我们讲怎么用。我们还是要来比较一下袁绍和曹操,在这两个问题上袁绍和曹操都是不一样的。

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第一种关系就是“名与实”。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名人。也有能人,名人和能人它不是一个概念,有名的他不一定有能耐,有很多人有能耐他可能不一定有名声,他可能默默无闻。那么你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就有一个选项,你是要名人呢,你还是要能人呢?曹操的政策是什么呢?名至实归,更重实际。这个话怎么讲?曹操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很多很多的人来帮助他。而且相比较而言,曹操的条件是比较差的,政治资本是不如他的对手的,比如袁绍,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支持,比方说孙权,他有父兄留下一片现成的基业,比方说刘备,当然也没有什么本钱,但是他自己弄出一个来,刘皇叔,他至少有一张可以骗人的名片,曹操有什么呢?一说起来,太监的孙子。我们知道在东汉这个时代它是很重名的,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汉代便以名教治天下,我们读孔子的书知道,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说,先生如果做了官,第一件要做的是什么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名是很重要的,曹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希望争取当时的豪门世族、社会贤达、社会名流这样一些人能够来支持他。

曹操的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曹操要处理的第二个关系,德才关系,“德与才”的关系。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历史上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人才他的德和才不能兼备的时候,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我们应该选哪个?传统的说法呢,首先我们要德才兼备,这个话没错,但是不能兼备呢?传统的做法是先德后才,但是曹操这个时候相反,他三次下达求贤令,公开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唯才是举”。“唯才是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德和才一旦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首先取的是才,而不是德。那么这个说法是很容易引起误解的,所以我们要略加说明,曹操为什么要提出“唯才是举”这样一个口号,而不沿用传统的德才兼备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是非常时期,而曹操又是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就不能按常规的这种取才的办法来做。所以曹操有一个说法,他叫做“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这什么意思呢?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道德标准放在前面,慢慢地去寻找那些德才兼备的人,但是现在是一个有事的时候,是一个天下不安定的时候,是一个急需人才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奖赏的是功能,功就是功劳,能就是能力。

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那么由此又有了第三个问题,就是“廉与贪”的关系。曹操的做法是什么呢?重用清官、不避小贪。曹操虽然提出“唯才是举”的这样一个主张,但并非不要道德,曹操其实也是一个重视道德的人,他也希望德才兼备。比方说有两个人,一个崔琰,一个毛玠,这两个人就是德才兼备,崔琰和毛玠道德品质之高尚是连曹操本人都非常敬重甚至敬畏的,曹操对毛玠是敬重,对崔琰是敬畏,每次见到崔琰曹操都要肃然起敬啊,那么曹操委托他们去做什么呢?去做选拔官员的工作,重用。但是有些人爱占小便宜,比方说曹操有个老乡叫丁裴,这个人是爱占小便宜的,他当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工作是管一群牛,结果他干什么事呢?他把家里的瘦牛牵出来,到公家的牛群里面挑头肥牛,他把它换了,他干这个事,结果被罢了官,被人检举了以后罢了官。有一天曹操在路上就碰见他了,碰见丁裴了,曹操就叫着他的字说,文侯啊,你的官印上哪儿去了?丁裴说,哎呦,我的官印我拿去换大饼了。然后曹操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人说,毛玠多次要我重罚丁裴,我说算了吧,丁裴这个人就像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留着他还是有用的。我想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猫论了,只是他要解释为,不管它偷不偷东西吃,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态度,所以他的做法叫做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曹操的用人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因为他明白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人,所以在曹操手下,各类人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说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是如果这种人才可以用,那种人才也可以用,那曹操不就成了好好先生了吗?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才,曹操是如何把握用人这个度的呢?曹操用人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第五个关系,是“大与小”的关系,所谓大小是指什么呢?大德和小节。那么曹操的做法是什么呢?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曹操的这样的一种胸襟和这样的一种作风使他广纳了人才,有人统计,到曹操去世前,他的核心谋士、重要谋士、一般谋士一共有102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前期五位,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五大谋士。如果来检索以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五大谋士基本上都是自己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是从敌营当中投奔曹操的,贾诩来投奔的时候还捎带了一个张绣。这些人来到曹操身边的时候是有原因的,郭嘉离开袁绍的时候对袁绍身边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说出了他为什么要离开袁绍投奔曹操的原因,而这句话十分重要,那么郭嘉究竟向袁绍的谋士们说了什么?他这番话里面又隐含着什么样的玄机呢?请看下集——天下归心。

……

易中添非常可观而又直率的,给观众们讲述了曹操的五种用人的政策。

其实,在他看来,放在现如今,很多的用人学问也是可以触类旁通的。要是在现如今的企业管理方面,也可以灵活的运用这样的政策和方法的话,也是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和效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