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的家园

超级科技强国 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的家园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帝国本土,贵州境内某山村。

陶之行坐在自家小楼前,望着整个村子。这里是一处位于贵州大山深处的村落,隐家村。

传闻当年陶家祖辈躲进大山深处避难,如今一代代过去,却是已经到了1953年了。

“唉,人越来越少,去年还有11户人,今年只有五户了。”

陶之行是隐家村的村长,今年45岁,1908年出生,阅历丰富,从贫穷困苦中呱呱落地,小时候没奶喝,只有靠邻居家做早饭的米汤来喂养。

望着眼前空荡荡,了无人烟的大村落,再抬头望望四周的大山,陶之行似乎回忆起了这四十多年的点点滴滴。

1920年,西南人民军闹得最厉害,打下小半个云南的时候,他12岁,没上学了,在家放牛。

那一年,村里外出求学的一个小青年回来了,他还记得他的名字,陶旺志。

陶旺志回乡,一边是为了省亲,一边为了宣传革命思想。

12岁的陶之行,那一年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虽然不识字,但胜在年轻有潜力,是陶旺志发展的重要对象。

“幺弟儿,跟我们一起去吧,巴蜀那边的人民革-命现在搞的如火如荼,人民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四川和云南,现在他们正在向广西进军,我们加入进去,是最好的时机。

保家卫国,光复中华,实现我们多少代国人的伟大梦想……”

陶旺志的话很有文采,说的口沫四溅,热血飞扬。

然而,当年的陶之行,胆子还太小,支吾半天回了一句话,“听说打仗会死人,我,我怕死。”

陶旺志微微一愣,说道,“为了民族事业,每一个人都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当然,在此之外,也是有军饷可以拿的,每个月好几块新钱,比城里做洋工还赚钱。

他们还管饱,大馒头,大米饭,不限量,几菜一汤,啧啧,报纸上都登了,那肉块馋人的。”

这一番话后,村里一共有5个小青年愿意和他一起走,陶之行还是犹豫不决,半响说了一句:“我,我还是不去了,等,等我回去问问我爸再看。”

于是,当夜陶旺志带着几个小青年就打着火把寻找革命去了。

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陶旺志不知道,只是记得35年的时候,陶旺志回来了一趟。

乖乖,不得了,到现在陶之行都还记得。

崭新的少校军装,身上杀气毕现,也不知道是在战场上杀了多少敌人。

带了一个小他好几岁的媳妇儿,是城里的女学生,那叫一个漂亮。

陶之行把她和自己那黄脸婆一比,都不好意思介绍那是自己媳妇儿。

陶旺志回来那年,专门雇了一脸车拉年货,光是车上那一条200斤的猪就让人眼馋了,用袋子装的各款新意,麻袋装的糖果,人家从村口就打开了袋子开始发,甭管是谁,喊叔就给一把糖,喊声老哥们老兄弟打个招呼就是一包烟。

那个阔绰,陶旺志家里的人也跟着沾光,一家子全部进城去了,而且还是贵阳城里的房子,说是什么军人小区,上万户的超大型小区,全是贵州当地的军人分配、自购、贷款分期买的。

后来,一晃眼又是10年没陶旺志的消息,只是乡亲们偶尔口传他又升官了,又立功了,直到1947年的时候,陶旺志居然登上了电视,那时候,他已经是少将师长了。

“我从小看旺志,就觉得他有将军命,我们国家连1000个将军都没有,他就是一个,以后啊,怕是难得回这乡旮旯来了。”

乡人们这样议论陶旺志的时候,陶之行都会幻想几分:如果当年自己跟着走,现在会不会也是个排长、连长啥的。

在媳妇儿的眼里,这是陶之行第一次没有抓住机会,当然,陶之行自嘲说,我要当年走了,哪有你娘俩。

第二次命运的转折点,来自于移民。

“之行啊,镇上的工作人员来了,正在拉旗子招人移民呢。”

这是36年的时候,新政斧的工作人员来到村子里,宣传移民的事情。

陶之行路过的时候,也拿了一张传单,工作人员热情地给他讲解起来。

“这位老乡,来,看看我们的宣传单。”

陶之行看到那些宣传单上,印有大量的图片,一望无垠的土地,还有各种丰收的庄稼,许多人站在丰收的庄稼旁边,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哪里?”

“老乡啊,这是我们的北海省啊。”

“北海省?”

“是啊,我们的北海省,就是以前老毛子的西伯利亚,现在被我们夺回来了。那里虽然冷了一点,但是在靠南一些的地方,土地和牧场很宽广,还可以承包林场呢……”

工作人员解释了半天,陶之行听了倒是非常动心,提供房子,人均以百亩计的土地份额,还提供免息贷款,去的路费都不用掏钱,统一运输,统一提供餐饮。

陶之行非常动心,隐家村什么都好,就是条件差了一些,虽然这些年政斧发展药材种植,家家户户发达的不少,但和这上面的比起来就不如了。

数百亩地,一旦收成了,那可是了不得的数字。

而且,现在种药材的人越来越多,收益也在下降,政斧在考虑村子外迁的事情,但村民都反对。

“你别看那边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但我们会集中供暖……”

“什么?零下几十度,这还得了。”

陶之行一听,怕了,这零下几十度怎么整?去了还不得冻死,有命赚钱没命花啊。

于是,他把宣传单带回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第二次机会。

接着,第三次是移民远东,他同样怕冷。第四次是移民菲律宾和印尼,他又嫌太热,那边是蛮子的地盘。

第五次,移民欧洲,更远了……

第六次,加拿大……

第七次,美国……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1953年了,这期间机会错过了七八次,家家户户外迁的外迁,移民的移民,直到最近一次,移民的机会又来了。

“最新消息,长庆星大移民开始申请报名了……”

当报纸和电视台都在铺天盖地报道的时候,许多人都犯了难。

如果说北海,欧洲,美国还在一个星球上,那长庆星是不是太远了。

安全吗?

有吃的吗?

会死人吗?

太多人心动,但更多的人是害怕,尤其是这次申请还限制名额。

不少人虽然对那些土地很心动,但一想到自己要离开地球,妈呀,祖祖辈辈都没做过的事情,自己怎么敢做。

首批申请人并不多,10万人申请,过关名额将有8万人,主要是处于身体、意志力、品行、移民需求方面的考虑。

“孩子他爹,只要你想好了,我们就跟着你去,孩子放在县城他三叔家念书,反正学校啥都管,我们俩口子去长庆星闯闯,500亩土地,据说还专种赚钱的东西……”

妻子郝大姐虽然也四十多岁了,但看到那么多乡里乡亲的发了大财,衣锦还乡,早就羡慕的不行,地球是住,长庆星不也是住?

有政斧,有帝国,有皇帝在,其他的,怕啥?

陶之行犹豫良久,心中闪过亿万种担忧,良久,他摁灭烟头,下定了决心,“去,怎么不去,我还想早点赚钱买两支好点的基因针呢,再不去,就只能等下辈子来后悔了。”

下定决心,陶之行没有拖延,直接把放假在家的儿子叫来,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申请函,把这些年的遗憾,把自己的决心,把自己对生活的想法,把自己的梦想都写了进去。

就一个中心意思:让我去长庆星吧。

很快,镇上的工作人员送来了回复函,陶之行一家的申请获得通过,村里10户人变成了9户,其他的还在看风头,想等陶之行先去试试。

于是,接下来一切都顺其自然。

陶之行把自己三弟增加为孩子的监护人之一,然后根据帝国移民局的统一安排,首次来到燕京汉京,接着第一次坐上了一艘比山还大的飞船。

然后,飞船飞入太空,和其他几艘飞船一起,通过了跃迁门,虽然这些他都不懂,但陶之行两口子却知道,自己只花了很短时间,从上船到长庆星,眨眼就到了。

什么是跃迁,什么是光年,这些陶之行和许多船上的移民一样都不懂。

他们甚至在担心,到了那里会不会连锄头都没地方买……等他们看到绿色的长庆星和旁边那颗更梦幻的阿凡达星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乘客们,我们的目的地即将到达,欢迎各位来到长庆星……”

陶之行和其他的七万多名移民一起,来到了长庆星。

星球虽然很美丽,但这里却只有移民点,连城市都算不上。

接着,政斧移民局的人开始分配帐篷,开始登记,开始选择土地。

折腾到第三天,陶之行在移民局人员的带领下,坐上飞车来到了一片肥沃的山坡地。

“诺,从这里,到那边,这块经过准确测算的土地就是你们选的了,以后一段时间内,你们就可以租赁它。”

顺着工作人员的手,陶之行一眼差点没望到头。

他的心里已经完全震撼了:“妈呀,怪不得那些人都发财了,这么多土地,让我种几年,还全机械化种植,想不发财也难啊。”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