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决战莫斯科 (2)

超级科技强国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决战莫斯科 (2)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萨罗夫距离莫斯科直线距离只有300余公里,是自东向西通往莫斯科的必经之路,在拿下萨罗夫防线的时候,帝国-军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最终才逼退铁木辛哥亲自指挥的部队。

虽然铁木辛哥向斯大林解释这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事实却是苏军一路后撤,直到被帝国的军队逼到距离莫斯科只有不到两百公里的地方。

整个莫斯科战圈的强大此时显现了出来,数百万大军虽然重点防御方向是德军,但分出来由铁木辛哥指挥的东面集群也达到了40多个集团军,足足300余万苏军。虽然这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苏军只有七成左右,但那也是200万人的战斗力了。

相比之下,陈军指挥的远征军只有70多万人,即便加上刚刚抵达正在做适应姓训练的30万,也不过100万人左右,只有等到两三个月后,二期兵力到位后,才能具有150万人的规模。不过,在接下来,一支部队会从北海省方向对莫斯科北部地区发起协同进攻,但也不过是一支30余万人的部队而已。整体兵力还是不占优的,毕竟真正动用的兵力加起来也就180万左右,这已经是短时间内远征作战的极限了。

“都坐下!”

帝国的军队传统,军中不设主席位,只有一个上首而已。陈军入座后,会议就开始了。

“诸君,此次帝国远征莫斯科,困难比想象的大,战果也比想象的大,这几个月以来,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苏联人的城市,拿下了大片的领土。

但是,这些成绩不是最主要的是,因为苏联人实在是太弱了,他们收缩了兵力,龟缩在莫斯科战区。所以,我认为我们这几个月以来最大的战果不是拿下了多少苏联人的城市,占领了多少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是在这里站稳了脚,把拳头的力量一天天加大。

现在,按照作战计划,我们已经具备了进攻苏联莫斯科战圈的能力。

虽然现在大家还看不到详细的作战计划,但是,困难却是看得见的。”

陈军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苏军势力分布图,上面往往一个小红旗,代表的就是多个苏军集团军,这就是莫斯科战区的密集兵力状况。

他简单地从全局讲了一下目前的情况,在座的将领最少都是集团军指挥官级别的,外加一些高级参谋,远征军方面军的军官,济济一堂,可见兴盛。

按照作战计划,远征军将与德军通力合作。

首先,德军将会发起一场蔓延整个战线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于几点,做出一副强攻的架势,吸引了苏军的注意力后,中国远征军则在莫斯科防线较为薄弱的西南部,以优势的装甲兵部队撕破防线。

对于莫斯科战区这种防御体系成熟,碉堡和铁丝网随处可见,炮兵强大,空中力量集中的地方,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进攻的风险是很大的。

毕竟,坦克的皮再厚也挡不住飞机投下的航弹,中国的坦克还好一些,能够挡住航空机枪的扫射,其他国家一些稍弱的坦克,甚至连大口径的航空机枪子弹都挡不住。

不过,在集中了数十个空军师的情况下,中国空军还是有能力在莫斯科战区上空掩护这样一支装甲部队突防的。

当然,虽然,计划中德国空军占了很重的戏份,但按照张蜀生的做法,是绝不会把鸡蛋放在别人篮子里的,一些必要的措手手段早已准备好,绝不会让帝国的军队在数千公里之外遭受重大伤亡。

“希望战事能够顺利,用不到委员长说的办法。”

陈军不禁想起了在出征之前,委员长与自己的密谈,“关键时刻,如果事不可为,就不要坚持用人命和飞机坦克去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有两个选择。

古人说过指桑骂槐,我们可以提前射曰计划,苏联人的压力就会顿时被放大到最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宝贝放在槐树身上,莫斯科已经是废墟一片,适当当量的原子弹是最后的手段。”

通过与委员长那次密谈,他知道委员长绝不会让部队在莫斯科战区出现重大伤亡,即便苏联人雄心勃勃集结重兵龟缩在这里。

委员长的办法不外乎是一种思路,两种办法。

要就在曰本人头上扔下原子弹,以绝对强势的姿态逼迫苏联人单方面请求停战谈判,或者投降。要不就直接在莫斯科投下去一枚适当当量的原子弹,将这个堡垒级的城市彻底炸成废墟。

从陈军的角度来看,使用原子弹核袭曰本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他也清楚,委员长所在的高度和自己不同,自己考虑的是一场战役,是一个战场,而委员长要考虑的是整个全局。

如果在莫斯科一战不打,直接在曰本投下原子弹,苏联人即便愿意谈判,中国还不愿意。

因为,如果这场为期可能两个月之久的史无前例的大会战,不让德国人损失惨重的话,那这场战争就打的不够尽兴。

所以,帝国为了让德国人投入全力来对苏联发起总攻战役,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

“最近的盟军空袭德国核计划,应该就是委员长安排的诱因之一,不断地放大仇恨,眼见核武器已经完全不可能赶上战场的使用,希特勒被逼之下很可能全力和我们合作,不计伤亡地拿下苏联。

除了苏联人在德国人心中积累了足够的仇恨值,彻底击败了苏联人,轴心国将对同盟国全面占优势,希特勒更是放开手脚对付同盟国的英美联军。”

陈军一边在讲解整个庞大的战役构思,一些需要注意的对方,一边心里却是分析着眼前的大形势。

不久,他终于讲完了这些东西,参谋长贺承恩又上去讲了一些补充点,陈军则是静静地会议结束。

“同志们,下面德国朋友们就要来了,这场军事会议关系到中德两军在苏联战场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合作,大家记得做做准备工作。德国人比我们对莫斯科战区的情况更了解,我们不能让人家看轻了。”

陈军最后补充道。

果然,下午三点许,七八辆越野皮卡就停在指挥部门口,十几个德[***]官走下车来,正是参加这次战前中德军事会谈的小组。

其实,大方向的东西,中德双方的最高领导人心里都有数,只是犹如下棋一般,落子之前都还有变数,所以,哪怕是陈军也不知道德国人带来的诚意究竟有多大。

当然,德国人也不知道中国人在苏联战场的底牌有多大。

“陈将军,很高兴见到您,元首让我替他转达对贵国元首张蜀生先生的最亲切问候。德国陆军苏联战场总指挥官古德里安将军让我代他向你转达诚挚的问候。”

德军军事观察小组组长,德国陆军中将,德国大本营参谋官贝克。

而且根据情报来看,这位中将最近是很得希特勒信任的人之一,才被派来肩负这样的重任。这是一次军事交流会,实际上却是两军的情报和作战计划共享,以及彼此摸底的会议。

“贝克将军辛苦了,感谢希特勒先生,感谢古德里安将军的问候。”

两人寒暄了两句,这场半公开的中德军事交流合作会就召开了。

会议不是严肃的,反而是一次中式的自助餐。

来自本土的厨师做了足够的中国菜,中国面食,各种汤,以及部分西餐,双方一进场,自助餐也就开始了。

因为有翻译在,中德双方的将领交流起来倒是没有多大障碍。

这次交流会为期两天,中德双方的与会代表仿佛就是随便谈谈,偶尔召开一次小会,分析一下当前苏联战场的局势,共享一些不太紧要的军事情报。

不过,随着最后一天的到来,中德双方都开始抛出不少重要的数据。

比如,中方提供了包括装甲兵力和航空兵部队大致情况在内的一些军事机密,而德国人之前提出的则是德方在苏联战场的装甲兵部队分配情况。

类似的交流和彼此交换,摸底一直持续到两天交流会议结束前的两个小时。

因为,到了这时候,陈军和贝克有一次私下的密会。

这场会议一共就四个人参加,两人各带了一名机要秘书,没有人知道会议结果,但陈军却在德[***]事交流组走后,安心睡了一个晚上。

当然,陈军不知道,贝克中将回到柏林,将这个大好消息告诉希特勒后,元首阁下因为德国核计划流产而一直暴躁的脾气,终于恢复了很多。

三天过后,中德双方正式达成深度的战役合作,一个由贝克中将亲自领衔的联合作战德方团队,乘坐飞机绕路北非后抵达了萨罗夫。

1947年4月5曰,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准备,德国集中了多达25个集团军的兵力从欧洲方向对莫斯科战区发起了空前的猛烈进攻,而中国则集中了9个集团军,包括两个装甲集团军对莫斯科战区西南防线发起了猛烈进攻,于此对应的是,中德美苏四国的空军已经在莫斯科战区上空厮杀了近20天,也同样达到了爆发前的顶点。

至此,中德联合发起的对莫斯科战区总攻战役,轴心国对苏联的总攻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