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故地重游

超级科技强国 第四百二十九章 故地重游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1946年20曰早上,张蜀生和两位妻子陆允言、何凝登上了去西南的飞机,径直飞往宜宾的宜宾宗场国际机场。

汉京到宜宾的飞行时间,以张蜀生乘坐的这架备用专机的速度不到3个小时。

上午11点许,张蜀生带着两位妻子走下了飞机,由于这是一次非公开的视察,机场甚至只有一个中央警卫小队来接机,当地官员甚至是机场的负责人都不知道帝国元首来了宜宾,只是当这架罕见的客机降落后,机场负责人才意识到可能是哪位高官来宜宾了。

随后,经过易容的张蜀生三人在便装人员的陪同下,通过普通通道直接离开机场。

一路上,他发现宗场机场已经完全被建设成了大机场,肩负着整个西南地区三分之一左右的空中吞吐量,人流量挺大,停机坪上的飞机数量也不比一般的国际机场少,高大宽敞的候机大楼也颇具气势。

他不禁心中暗道,整个宜宾毕竟是受了自己家乡这个金字招牌的照顾,得到了不少政策倾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帝国中,委员长的故乡如果比大多数地方还落后,帝国的高官们就算对得起委员长,也会感觉对不起人民。

出了机场,一行人坐的是轻轨车,直接通往宜宾城区。

一路上,张蜀生看着窗外陌生而又带着些许熟悉的景象,心中百味泛起。

眼前的岷江,大桥,浪涛汹涌的江面上拉着长长汽笛驶过的汽轮。横亘江边的五粮液,城中巍峨的真武山和翠屏山……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穿越前的记忆仿佛比什么都清晰一般。

按照计划,此行只有张蜀生和两位妻子,几名便装随从,行程也很简单,第一站宜宾。

张蜀生一行人先是去爬了翠屏山,坐着缆车上去的,很容易就爬了上去,俯瞰了整个城市和巨大的叙州人民广场后,便前往张蜀生的故乡,某镇。

一个小时多一点的车程,一路上两位妻子也不时地问他一些问题,大多数是关于故乡的东西。

很快就到了他真正的故乡。那个三河交汇,处处都透着古老气息的小镇,一半是按照要求严格保存下来的古镇,一半是非常发达的现代化小镇,整个镇子的发展非常好。

在参观整个小镇的过程中,陆允言和何凝都问了许多问题,以张蜀生的智商和情商,几乎都是轻松搞定。以穿越前的记忆为主,适当加了一些时代气息的修饰,娓娓道来,看似讲的是张蜀生三四十年前在这里的生活,实际上讲的却是张蜀生在后世那个时代的成长故事。

十分钟的车程,一条专门的高速路通往的是张蜀生的故居所在村落。

根据考证,这个村落确实是有一家姓张的人,不但如此,这个村姓张和姓唐的人都特别多。那户人家在很多年前本来是一家三口,后来忽然搬走,村民们甚至恍惚记得那个小孩的名字就叫张蜀生。

这种奇怪到无比的事情,张蜀生暗中猜测可能是梦想机做的手脚,毕竟以梦想机的能力,这点小手段实在是太容易了。

所幸,梦想机没有再为他虚构出来那些‘亲人’,这点省去了很多麻烦。

回到小村落,张蜀生真正感到了熟悉,仿佛百年时空交叠在了一起。

只是,他心中坦然,没有任何忐忑,更不存在什么秘密可能被人发现的惶恐,心中只有一种感情,那就是怀恋和物是人非的感触。

那一座座山,一块块耕地,一块块水田,一处处山峰仿佛都能在记忆中找到对比。虽然和几十年后的那份老记忆相比有些不同,但大体上还是差不多的。

张蜀生一家三口以旅游者的身份拜访了这个村子。

由于这里是元首故居所在地的缘故,受到了很大的政策照顾,张蜀生甚至专门‘游览’了所谓委员长的故居。

他惊奇地发现,这个故居所在的位置居然就是他前世真正的老家房子,甚至连形状和整个布局都差不多。游客也非常多。

整个村子,越看越像原来的记忆中模样,对此,他心中颇为感激。

“老人家,身体还好吧。”

张蜀生专程拜见了村子中一位姓张的老人,同时也是这里的村长和张姓族长。而实际上,这位老人就是他的曾祖父。

“好好好……”

老人的笑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何凝和陆允言更是感到有些吃惊,这位老人和自己老公很像,不过想想,这里本来就是张家大族,眼前老人就是老公的族亲,自然有些相像。

“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啊?”

不时的交谈后,一位十几岁的青年骑着自行车回来了,张蜀生只是看了一眼就心中震撼不已,不错,那位就是自己原本历史上的爷爷,当然,确切的说,那就是自己的爷爷……这个身体是穿越回来的,并没有重新投过胎,是自己的爷爷就依然是自己的爷爷,虽然明面上没办法相认,但却不妨碍张蜀生照顾他一些。以前是因为不想影响他们的生活,现在,他心里却是有了决定。

在这个村子一住就是三天,张蜀生捏造了一个寻根游子的张姓族人的身份,最终把一份奇怪的股权转让书留给了那位十几岁的小青年,正在镇上国家重点高中念书的张成富。

后来,当张成富从华夏大学毕业后,进入政斧部门工作时,蜀生公司的人才找到他,声称他手中握有别人转让给他的蜀生公司1%的永久遗传姓股权。顿时,张成富一跃成为整个帝国最有钱的人之一。而张成富在坐拥巨大财富的情况下却并没有挥霍,而是积极从政,后代子孙更是借此成立了一个星际集团,最终附属于蜀生集团下面,永享财富。值得一提的是,张家的子孙中从政从军的人非常多,并且张家和帝国皇室也结下了不少的缘分,只是再没有了一个叫张蜀生的后人。

这一次回家,张蜀生也总算是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复杂情绪,那些‘亲人’们让他们永享财富就是了,更多的也做不了,命运就是这么的奇怪。

这里的人口情况也和他印象中差不多,一家少则一两个两三个孩子,多则七八个孩子,算是比较正常的情况,生的起也养得起。

随后的几天时间,张蜀生陆续去了成都,渝城以及昆明等地方。

在昆明,张蜀生重游了原来的西南政斧所在地,以及那一片被列为保护区的元首故居。

对于昆明的印象,他其实并不深,最多这里只算是一个过场。深居简出的他,对于昆明的记忆还没有宜宾深。

随后,张蜀生一行人乘坐汽车,通过高速公路来到了会泽县。

会泽县的老城区保护的非常不错,被颇有智慧的官员建设成了一座民国遗风的小城,新城区在老城区的另外一边发展起来的。

“当年我一穷二白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当的手表。”

随从在远远地地方待着,张蜀生指着对面那个挂着‘来庆当’招牌的老当铺,转身对两位妻子说道,旁边还有一位负责介绍的特情部工作人员。

“是的委员长,这里的老板一直不肯转让店铺,说是百年老当铺,当年还做过委员长您的生意,一直被那位店老板王来庆津津乐道。”

张蜀生从包里摸出来两块手表,走进了这个古色古香的老当铺。

“哟,做工这么精良的老手表,不多见啊!您准备当多少钱?”

张蜀生拿出的是三十多年前的货色,店里的一名老师傅立刻就觉得这东西不错。

张蜀生挥了挥手中的表,不容置疑地说道:“单卖两百,三只五百,不卖我去城西头那家。”

“五百块!!!”当铺的老师傅不由惊呼道,现在满世界都是精美的机械表,除了特别好的蜀生牌手表外,很少有手表卖到那个高价,更别说是拿来当了。

张蜀生笑了笑,只是扬了扬手中的两只表,叹了口气也就收了起来,这句话是他当年说过的,记忆犹新,只是眼前的人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位老师傅了。当下,也不多说,转身就要走,还不忘调侃一句当年的话,“走,我们去城西头那家宝来居撞撞运气,指不定千儿八百也有人买。”

当铺大师傅被他这一句话说的莫名其妙,宝来居不是已经被来庆当收购二十多年了吗?那是老掌柜最自豪的两件事之一。一件事当年做了委员长的生意,一件就是打败了毕生的敌人。这个客人的奇怪话语让他感到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到过。

“贵客您留步!!”

一个洪亮的老人声音在张蜀生响起。

张蜀生回头,看到一个老头被人搀扶着从后面走过来。

“贵客,你的手表可否让老朽一观。”

那位老者七十多了,精神倒是很好,颇为奇怪地盯着张蜀生看了几眼,说道。

“没问题。”

张蜀生笑着把手表递给他。

不时,那位老板颤抖着身子抬起头,望向张蜀生,说道,“您,您…您这是欺负我老眼昏花呀,这表我们来庆当要了,还老价儿,500!!”

“哈哈哈,老人家,这表啊,这次送给你了!”张蜀生大笑道,他已经知道这位人生阅历极其丰富的老人认出了自己。

老者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色小包,拿出一只表,和张蜀生手里的一模一样,老人笑着说道,“您看,这只在这,还有两只啊早些年献给汉京博物馆了。”

于是,老人挽留张蜀生在后堂喝了一次下午茶,充满人生智慧的当铺老板完全没想到自己能够在终老之前还遇到张蜀生,虽然知道这位当年落魄到卖表的青年如今亿万人之上,但对于看惯了人生的老者,那份故情都在一杯茶里面了。

离开和三十年前区别小的可怜的会泽老县城后,张蜀生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梨树坪。如今的东川区特区政斧所在地就在梨树坪新城区,会泽的发展也非常不错,梨树坪更是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都市。

和会泽一样,梨树坪的老城区同样受到了相当的保护,只是当年那些成片的厂房已经成为了现代的工厂,当年的服装厂,制药厂,汽车厂,军工厂,大多都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规划整齐,机器轰鸣,工人也不再是十里八乡的农民,都是职业工人了。

整个梨树坪已经建了市,称为梨树坪市。城市人口达到了百万人的规模,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工人,称得上的工业城市了。只是这里污染不大,大多数都是一些高新工业,精密加工等。

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里除了保留高新工业,精密加工,重型工业外,还有一些研究院所的存在,只是都是一些附属于各个工厂或者院校的研究院所了,高精尖的研究院所,大多搬走了,少部分还在东川境内,大部分搬到了西南的成渝宜地区,一部分去了广西,还有一部分在昆明等地。

梨树坪带动了会泽,会泽带动了东川区,东川区带动了西南,西南带动了全国。

整个梨树坪新城区,张蜀生没有一点印象,只是在电视或者图片上看到过。

只有梨树坪的老城区,他才找到了许多记忆。三十年前来到这里,一待就是多年,如今故地重游,感触自然是很深的。

只是让人可惜的是,哪怕是以张蜀生的记忆力,在老街上也很难遇到一个熟人,要知道,以他逆天的记忆力,只要见过一次,哪怕是二十多年来有所改变他也能模糊认出来。

然而,在梨树坪老街道上走了大半天,他也就认出了几个当年的熟悉人,更多的是一些带着几分印象,但年纪比记忆中的人小得多的人,不是儿子辈就是孙子辈了。

“那时候,我们在这里建了一个戏台……那边的草坪坝子,当年我们第一次杀猪分肉的时候就在那里……那边是民团的训练场……那边是靶场……那栋老房子是以前的纺织厂……”

一路上,张蜀生看到了太多熟悉的建筑,人不熟悉了,可建筑还能保留下来。

“那是孙家的故居,现在也是保护单位了!”

当张蜀生来到孙长庆家故居的时候,很是认真地游览了一遍,这里,同样有着浓浓的记忆,虽然被划成了文物保护单位,但一切都还有记忆。

在梨树坪一待就是两天,这期间张蜀生认真考察了一下这里的情况,发现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几乎每家每户都不止一个孩子,所谓的多子问题也没有出现,在免费的医疗和教育体系下,抚养这些孩子长大不成问题,更别说吃饱穿暖了,更是没有多大的问题。

第三天,东川特区政斧和梨树坪市政斧接到通知,才知道张蜀生陛下居然‘回家’了。

得知张蜀生回到了东川区,回到了梨树坪,整个梨树坪市出现了空前的狂欢气氛,所有人都在奔走相告,说陛下回来了,当年的民团团长回来了。

高挂红灯笼,贴上新对联,甚至燃放鞭炮,百万人以各种形式欢迎委员长归来。

第四天,张蜀生在梨树坪原来的民团民兵训练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宣布帝国将正式施行人口生育刺激政策,其中例举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口补贴,一个家庭的儿女如果超过几个,就能够获得额外的多少土地,或者是相应的生育补贴款。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