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四百章 宏

超级科技强国 第四百章 宏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对于德国人,准确地说是希特勒提出的这几大要求和条件,张蜀生是持欢迎态度的。欧阳明说完后,茅云先就将几份谈判情况复印件发给众人。

张蜀生倒是早就看过了,他对于希特勒的决心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对于三个条件,他是这样看的。

第一个自中亚向欧洲方向展开进攻,打通中德陆上通道,这是一个战略转折点,如果这一步目标达成,德国人才能在中国的支持下真正地发起对苏联的全面总攻。

此时的苏联远比张蜀生记忆中的那个时代弱,大部分国土沦丧在中德两国手中,剩下的不是被炸成一团稀烂,就是北方酷寒冷穷地区,真正可以说在残垣狗喘,如果没有美国人从北冰洋方向源源不断的补给和支援,从飞机大炮到枪支弹药,甚至到直接调派兵力扼守苏联北方的列宁格勒以东地区,阻止德国人从北方突破苏联防线,从而形成迂回大包围。

目前苏德战场的形势很简单,德国人集中重兵在正面战场和苏联人鏖战,而在南方则被苏联人死死挡住,离中国占据的中亚还有千余公里的距离,以北列宁格勒战场则由增援的美军和美军航空队协助苏军防御,德军同样难以快速突破。

打了几年下来,苏德之间打成这样的局面是希特勒万万没有想到。当然,德国人也不是一无所得,反而控制了整个欧洲,得到了大半个非洲和整个泛中东地区,可以说,德意志的纳粹版图前所未有的大,比中国的现有版图都大,只是后者是真正的纳为国土,前者称为势力范围。

“德国人第一个请求,我们可以答应他们,只要他们能遵循承诺先行发起对印度和阿富汗的进攻,我们同样会出兵攻打这两个地方。而且,一旦印度大战场落下帷幕,我们要半个印度和阿富汗,这是底线,德国人要寻求帮忙就必须拿出一点诚意来。

他们喊着进攻印度已经不是几个月的事情了,为什么迟迟不进攻?难道不是想看我们和盟军打得更热闹一些,呵呵。”

对于第一个要求,张蜀生是愿意有条件接受的。

至于德国人放缓进攻印度的原因,他是再清楚不过,因为中国在中亚问题上就是一模一样的做法,而且还比德国人早。

对德国人的解释是,新占领区不稳定,新建行省需要巩固,大移民政策拖累军事计划等等一大堆借口。看起来还非常有道理,毕竟德国人攻克了一片地区,大多是扶植傀儡政权或者纳粹政权,而中国则不同,来了就不会走,自然是要麻烦一些。

于是,中国在中亚虽然四处出击,但主力却迟迟不进攻乌克兰腹地,打通和德国人的陆上通道,一旦这里打通,中国的援助物资就能通过宝成线——兰新线——新霍线这一大段铁路快速运抵中亚,然后通过乌克兰送到德国人手中。

这还是其次,关键是一旦陆上通道打开,苏联人就失去了南方门户,最终将会很快陷入死地。

张蜀生迟迟不让进攻中亚腹地的原因,虽然有远东问题尚未解决的因素在里面,但真正的原因则是为了让德国和苏联打的更惨烈一些。

而希特勒愤怒之下也下令放缓进攻印度的节奏,隔岸观火,看中国和盟军打的激烈。然而,希特勒原本以为以印度的盟军力量,最差也能覆灭中国人新生的东南亚行省,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百万盟军和百万中[***]队居然在东南亚的丛林中鏖战了一年之久,而盟军始终被压制着难以决定姓突破,更别说战略早期时制定的进攻中国西南高科技经济工业区的计划了,现在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希特勒把进攻印度,腹部打击盟军的计划作为了交换条件之一。

“委员长说得对,目前我们在东南亚战场上的损失虽然不大,但如果久拖不决,对我们的国力和长远计划来讲还是会有相当拖累的。”周国来作为政务院总理,掌管全国的政务,是最有发言权的。

其余数人也发表了一下看法,基本都是同意,到了这个时候,中国也不需要再斤斤计较那一点算计了,德国人该吃的亏,苏联人该受的罪,中国该拿到的土地都差不多到手了。

张蜀生见众人没有反对的意见,暗叹一声,却是说起了一些自己心中的想法,“同志们,战争不可能永远打下去,二战更不可能永远持续下,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坐壁观火。交战国双方如今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众多国家中除了美国人远离欧亚大陆,还没有被战火波及外,其他国家大多已经尽了全力,濒临崩溃。

而反观我们,放远一点,更多更广阔的苏联领土,中亚领土以及半个印度,半个中东都可以是我们下一个夺取的目标。放近一些,远东战争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彻底结束,到时候曰本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我们对二战的态度需要有一个变化了。”

微微一顿,他继续说道,“所以,在得到足够利益交换的前提下,进攻中亚腹地,打通中德陆上通道,覆灭苏联,进攻曰本本土,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必须做的。

中苏之间和中曰之间的情况一模一样,都是不死不休的仇,中国要想在二战结束后获得一个平静发展的外部环境,必须以雷霆手段消灭这两个国家。”

这是张蜀生第一次最清晰无比地显露自己心中对于二战的战略安排,在以往的大小会议甚至是这样的小型高层会谈中,他都没有如此清晰地表达过自己的决定。

“委员长,按照您的想法,一旦二战结束,我们至少可以维持一个非常恢弘的局面,远可以抵达乌克兰和中东,近可以囊括半个印度和整个曰本,这,这几乎意味着整个亚洲只剩下我们中国了……”

众人有些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象到张蜀生的决心居然如此大,六亿中国人居然要统治整个亚洲,甚至是比亚洲更大的地方。

细细一想,众人发现,中国目前的版图已经非常大了,南方,东南亚有70%的领土在中国手中,那是东南亚行省。整个南海海域,只有印尼还在鬼子手里,连菲律宾都成为了以岛为本的汉中省的一部分。再往北,台湾在中国手中,远东马上就要全部落入中国手中,甚至是大半个苏联。

从地图上来看,这是一个恢弘到让人窒息的局面。

“不错,这就是我们的二战版图!”

张蜀生走到大地图前,拿起笔墨最粗的那支笔,在偌大的地图上拉了一个巨大的圆圈,比原来的中国雄鸡版图大了足有两倍。这其中,苏联人贡献最大,提供了近乎一个多雄鸡的疆域给中国。

占领这样庞大的疆域,除了强大到让亚洲的人们无法反抗外,六亿多中国人,归顺中华的东南亚人民,被分化和驯服的原菲律宾人和苏联人也是一部分,总共加起来,整个二战打到现在,中国的版图扩大到了原来的两倍多,整个统治疆域下的人口由6亿增加到了七亿。

当然,也不是没有反对和反抗,只是他们都被雷霆手段消灭了,张蜀生想要推动历史车轮加速向前,一些挡车的螳螂蝼蚁就注定要被消灭掉。

“三十年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的版图会有这么巨大。中华完全可以称为中华大帝国!!”

蔡锷和蒋百里二人毕竟不是西南的土著官员,半路加入西南,如今看到中华走到了这一步,实在是唏嘘感慨。

眼前这位委员长,仿佛和二十多年前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依然是和蔼,笑意常在,给人一种学者型元首的感觉。没想到,整个中华随着他从东川梨树坪发家,三十年过去了,居然一步步走到了如今这个前无古人的高度。

“我认为蔡部长说的有道理,前段时间我看到报纸上有一篇社论很有意思,评论者认为,中国即便不快速推行帝制,也可以改名,共和国已经不再合适如今的中华称谓,改名为中华帝国或许更能激发人们心中的帝国雄心。”

宣传部韦三才适时插嘴道。

“嗯,这篇报道我也看了,说的有一些道理,帝制恢复与否我们可以暂且不讨论,改国号的事情可以论证一下,共和国这个称谓确实不如帝国让人感觉大气和自豪。”

张蜀生笑着说道,他是很赞同改为中华帝国的,建国之初没有实行这个称谓,主要是因为那时候中国的国力远不如如今,面临的问题也不如如今复杂。

“太好了,政务院会联合各部门进行论证的,如果能赶上明年的国庆就太好了。”这时就连平曰里老成持重的政务院总理周国来都忍不住拊掌笑道。

众人又是一番讨论后,张蜀生最后说道,“德国人提出的物资援助可以答应他们,毕竟现成的中东石油和储备黄金我们都是有大用途的。即便我们以后能够占领中东,能够抢回来黄金,也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疆域的扩充,国力的继续增强,大量的能源,稀有金属,黄金是我们亟需的。

德国人的采购,正好可以让我们将库存和现有的劣质装备淘汰下来,给他们用,他们却能以此压倒苏联人,抗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颠覆纳粹政权的阴谋。

技术就不要给了,没有装备可以来买嘛,反正他们不是要出人帮忙修铁路嘛,以后也是很方便运输的。

至于我们答应提供交易的武器装备清单,就要看德国人最终的底牌了。”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