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德国人的震惊

超级科技强国 第三百九十八章 德国人的震惊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中国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仅仅是两年时间,就给人带来如此大的震撼。”当德国外交部长,希特勒的访华代言人里宾特洛甫率领的元首谈判组乘坐国防军的T—35运输机在繁华喧嚣的汉京机场降落时,那些谈判组中第一次来中国的成员们不由惊呆了,就连里宾特洛甫自己也是吃惊不已。

“这,这机场也太繁华,太庞大了……”

整个德国代表团从欧洲启程,经过德军牢牢占领的乌克兰,又飞过一片苏联占领区上空后,在中亚降落后登上军方的T—35中/远程运输机,这种有中程和远程两种类型运输机的庞然大物,把德国现役最先进的轰炸机轻易地比了下去。

当然,这些军事装备在资料和谍照中很容易看到,随行的军方人员和没有来过中国人的代表也只是较为惊讶,内行看门道,代表们更多的是被上飞机后,运输机内部那种高超的制造工艺以及飞行时的强悍姓能所震惊。

国防军虽然没有派遣更舒适的大型客机去运输这些贵客,但还是安排了座位和毛毯,运输机上可比客机冷多了。不过,当飞机在汉京机场缓缓降落时,入目的一切再次震惊了代表团的大多数人。

整个代表团,只有里宾特洛甫和一名翻译官,一名元首副官是来过中国的,其他的都是第一次前来中国。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生姓多疑,1942年和1944年两次访华的德国代表团中居然有七人在这几年间被他杀掉,其他的也大多丢失要职。

运输机不同于客机,在降落的时候,整个飞机以大斜角快速下降,让这些在德国享受惯了的官员们吓出了一声汗。

从飞机的舷窗望出去,整个机场居然比柏林最大的机场大了十倍,空中能够看到地面机场拥有整整6条跑道。

就在谈判团的飞机降落时,一架银白色大型飞机拔地而起,虽然依然是螺旋桨飞机,但却拥有宽大的机身,飞机上有很多小舷窗,很容易让人猜到是中国人的大型客机。

“连客机都这么豪华……”

在访华团的羡慕和复杂的眼神中,整个机场几乎以不停歇的速度,一架架地起飞,整个下降过程中就有四架飞机起飞,而降落的飞机也有三架。

这个起降频率,作为非前沿军用机场,已经是非常吓人了。

“根据情报上的说法,中国人因为飞机太多,封存又太浪费,就将大批的军用运输机改装成民航客机,战时运送物资,非战时充当客机,据说他们的航线已经通达了全国每一个省城,这里是他们的首都,全国的机场和这里通航,怪不得这么庞大。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

随团的情报部门一位主管,贵族出身的上校冯.罗伊斯感慨道。

“中国人的战争潜力太恐怖了。”

其实,德国人不知道的是这些飞机中一半是客机,另外大部分则是运输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价格昂贵的快速运输越来越受到青睐,最简单的例子,西北要吃海鲜,就只能从南方运,而东南亟需的一些高精尖设备则能够从西南快速空运过去。

中国的运输机生产能力早已达到了恐怖的级别,比美国人强许多,但是,中国又完全不用承担轴心国的全球补给任务,生产的东西卖不掉就是自己用,而像这样的战略级别运输机,德国人都买不到,自然只能国内使用。

问题就来了,战损率实在是太低了,更别提自行坠毁或者损失的更加微不可计。图纸原本就是从科技委员会下发的,经历过中国独有的计算机二次设计过,再有大型和超大型风洞群的反反复复测试,从T—30大型运输机到现在,整整16年过去了,生产和研发体系可谓非常成熟。反观其他各国飞机状况最好的美国人,一年也要摔掉或者各种故障报废掉上万架飞机。

这是确切的数字,张蜀生原本所在的历史上,这个损失数字更为恐怖。

于是,如同战机生产出来实在是太多了就下发给各地的航空俱乐部作为训练飞机一样,运输机大规模变成客机或者民用运输机也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即便如此,整个国内主要的省级航线全部开通也不过才千余架大飞机。

很快,谈判团下了飞机,宽阔的停机坪居然停了一辆摆渡的公共汽车,而旁边则站着共和国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外交部副部长欧阳明率队到机场迎接。

外交部的礼宾车并没有开进机场,众人从摆渡的公共汽车到达航站楼,现代化设计的航站楼让包括里宾特洛甫在内的德国人再次震惊了一把,各种复杂的设计,虽然不奢华但非常实用的装饰和装修,让整个航站楼充满着非常现代的气息。

“上帝,中国人怎么会想到要修这样的建筑呢?”

在一些德国人想来,机场不应该是一圈围墙围起来,然后直接在停机坪登机吗?眼前的现代化航站楼,这个东西比较新鲜。

汉京机场航站楼是近一年多才全面竣工的,为的就是应付曰益增长的国内航空需求,而作为当今世界第一的国际化大都市,汉京也需要一些东西来彰显自己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如今的汉京,毫不夸张的说比起张蜀生记忆中七八十年代的燕京也差不了什么,很多城市设计,建筑风格甚至超过。

出了航站楼,正准备登车离去的里宾特洛甫却发现机场出口有个特别的通道,宽敞,上面还标明是‘机场轻轨’。

他忍住了心里的疑问,以他的身份自然不能好奇的如同一个孩子。

上了礼宾车,一辆新款的中华牌汽车,流线型的设计让德国人一阵目眩,早从图片和新闻报道上看到过中国各种各样汽车的德国精英们依然被震撼了,想想柏林街头那些老爷车,所谓的民族汽车,再看看眼前中国人这黑色锃亮流线型的大气派汽车,德国人再次受到打击。

车队出发,很快,里宾特洛甫便明白了刚才那个通道上标注的‘机场轻轨’的含义。

出了机场居然能够看到一条铁轨伸向远方城市的方向,一列轰鸣的电气化火车正驶出机场车站,缓缓向二十多公里外的城郊驶去。

在当今世界,哪怕是在德国,机场也不会离城市太远,但这一次,德国人再次见识了不一样的中国,他们的车队超过了两列机场轻轨,十几分钟后看到了城市的郊区。里宾特洛甫的目光投向窗外,宽阔笔直的公路伸向城市,汽车的行驶速度至少是德国老爷车在柏林破烂街道上的速度的数倍。

平稳,无异味,快速……还没有进入城市,德国人们就见到了那一栋栋高楼,虽然美国人有号称世界第一的高楼,但实际上高楼建筑并不太多。

一进入城市,众人看到的繁华的街道,非常宽的多车道公路,川流不息正在进城和出城的各种汽车,当然,在这里主要是以卡车为主。

路边的楼房清一色是六层甚至更高,街边能够看到许多店铺。

渐渐地,车队进入了繁华闹市区,这次,里宾特洛甫再也忍不住,对身边的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欧阳明说道,“欧阳先生,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我1942年和1944年来的时候已经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如今我觉得汉京完全是世界第一的特大都市。”

进入他眼帘的是汉京大道,贯穿整个主城区,一百多米宽的街道直接让一车没有来过中国的德国人看得傻眼,照片上虽然能看到宽阔的街道,新闻报道上也有文字说明,但真正看到了实景,视觉冲击力也太强了。

宽阔的街道,川流不息的汽车,半机动车道上鱼贯而行的摩托车,以及非机动车道上的自行车,当然更有那密麻麻的行人,街边数不清的店铺,街上的公交车已经和两年前完全不同了,至少外观上更开放,贴满了各种广告,里宾特洛甫甚至抬头看到一块很特殊的电子显示屏在播放广告……“好多高楼……”

这次轮到其他德国人继续惊叹了,里宾特洛甫1944年因为协调太平洋战争的事宜来汉京的时候,整个汉京已经很发达很繁荣了,但那时候,高楼还不如现在多,街道不如现在美观大气,商业没有如今发达,但仅仅是两年。

举目望去,前方街道两旁的楼宇就没有低于七层的,最高的甚至有数十层,而这样的高楼居然一眼能看到很多,沿着汉京大道两旁伸向远方。

“委员长治国厉行节约,但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带来了必然的结果,这些楼两年前都还没有,或者只是少数,但我们的造楼速度达到了五天一层楼。”

欧阳明指了指远处一栋十层楼高的正在修造中的楼房,上面有一台很高的机械在工作,正在将原本需要非常困难才能吊装上去的建筑材料快速吊上去。

德国也有类似的机械,但远没有眼前的庞大,灵活。整个工地上有三台这样的工程机械。

那么一瞬间,原本对此行信心十足,认为中国人一定会答应自己的要求的里宾特洛甫前所未有的不确定,访华三次,这一次他的心情最忐忑。细节见真章,他从这个渐渐成熟的国际第一大都市上,体会到了很多东西。

中国,远比德国人想象中的强大的多。

中国,远比希特勒想象中的强大的更多。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