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三十七章 袁嘉谷(求推荐票)

超级科技强国 第三十七章 袁嘉谷(求推荐票)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九月刚到,参加完小青山小学校,小青山初级中学校以及小青山初级技术学校三所学校的开学典礼后,张蜀生动身前往昆明,顺路前往会泽县城接管了诸葛生移交过来的马帮。

原有人员和构成不变,加大了对马帮成员的补助力度,确定了正式的编制和薪金制度,马帮总部迁往梨树坪,隶属于民团特别情报部管理,暂时由蜀生公司商业特别调查科科长孙长庆和民团赵子云共同分管,赵子云因为个人原因不再任三连指导员,改任民团特别情报部第一科副科长。三连由民团老人,正在读夜校的马文武任指导员。

民团特别情报部的框架还只是雏形,由张蜀生亲自担任部长,下设第一科与第二科。第一科主要负责对内,目前工作重心集中于西南情报事务,负责人暂时只设副科长一职。更为神秘的第二科,则连调查部一科包括赵子云在内的十几个科员都不知道内情。

会泽到昆明的200余公里路,只有一半是能通汽车的简易公路,这也是为什么张蜀生很早就想买汽车,但迟迟没有行动,现在就算买回来一堆零件组装,也得有路跑才行。

听说张蜀生要去昆明,何方炯很不要脸地让张蜀生帮忙捎些东西给他闺女。

坐了半路马车,再换乘何家自己使用的停在半路寻甸县的汽车,这才速度快了些。

坐在简易的汽车里,忍受着那股废气味,张蜀生却想起出发前和罗峰的密谈。

在八月底,罗峰终于带着四十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孤儿,风尘仆仆地赶回了梨树坪,这些孤儿也被安置到了蜀生公司孤儿院。

第一任院长不是别人,而是由张蜀生亲自兼任,那一夜和罗峰的谈话,已经决定了太多人的命运。

“罗峰,从现在起,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它会使你暂时离开民团军营,离开一营指导员的位置。”对于这个不苟言笑的罗峰,张蜀生还是很欣赏的,测谎仪也测试过,此人心姓冷僻一些,办事极为严谨,而且忠诚度没问题。

罗峰和民团、蜀生公司的大多数人一样,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一方面是因为胸中的雄心壮志,都是打定主意要跟着张蜀生好好混一场富贵的。

“罗峰坚决服从团长的安排。”这一次外出搜寻孤儿,接触到A计划让罗峰猜到了不少东西,知道团长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收留几千里外的孤儿。

张蜀生满意地点点头,把A计划的第二部分扔给他,“你看看吧!”

“请团长放心,属下一定全力办好这件事情。”看完两页计划书,罗峰只觉得一股豪气从脚而窜到头顶,噌地一下站起来,敬了个礼。

“嗯,从现在起,你就是秘编民团特别调查部第二科科长。自今以后,军职待遇与吴铁军同级。孤儿院的保密计划暂时由警卫排抽调一个精锐战斗小组负责,由你指挥。”

“是!属下一定在十天内将孤儿院的事情初步处理好,等团长回来后进行典礼!”从这份更详细一些的A计划书中他感觉到了太多东西,里面甚至连今后孤儿院的管理原则都确定了,虽然心里极度震撼团长这种思想,但隐隐的,他觉得这样的团长才更像是做大事的人。也只有这样的庞大计划,才能帮助团长成大事。

一个庞大的A计划,罗峰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一些人的牺牲与奉献将会是注定的,为了华夏民族今后的长治久安,整个A计划容不得张蜀生怀有任何仁慈。

不只是这些中国的孤儿,还有更深远的计划部分,都将绝对地执行下去。

一路想着事情,又经过几小时的颠簸过后,昆明城已经在望了。此时的昆明,季候更是四季宜人,九月天的气候只是略微有些燥热而已。

下了车,张蜀生带着两个便衣警卫下了车。

“大城市就是大城市!”虽然远比不得后世一个大县城的规模,但此时的昆明也算是颇具规模,至少街上能见到汽车拼命地按着喇叭像蜗牛一样开过。

进了城,张蜀生先是随意逛了逛,买了些昆明的特色小吃果腹,体验了一番昆明的风情。

此时已经是下午,要在昆明留几天的张蜀生也不急着去昆明女中。

想起何方炯“麻烦”自己的事情,他就觉得有些取巧了,不过好歹算是找了个借口去见见何凝那丫头。只是不知道她欢迎不欢迎。

前方一条后街巷子围了不少人,开始还以为是茶馆,准备去喝一杯茶,走过去才发现,居然是不少人在围看临街屋里一个中年人写毛笔字。

“啧啧,屏山居士这一手字,下墨如有神,真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是啊,不愧是状元老爷的功底,这大清朝虽然倒了,可我们状元老爷的功底儿可丝毫没丢下。简直是字字珠玑,入门三分。”

茶寮改建的一个小屋,大开着门,内坐一名极有风度的中年男子,气定神闲地写着毛笔字,偶尔停下喝喝茶,丝毫不顾周围人似是而非的评论。

张蜀生拉过一人,低声道:“兄弟,这位先生是谁啊?”

那人见张蜀生衣着打扮不俗,还有两人跟着,心道怕是又来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嘴一撇,“诺,求字要排队,还得看状元老爷的心情。”

“状元老爷?敢问他叫什么?”张蜀生隐隐有些印象,记得当年上历史课时,有些同学起哄说民国如何如何不好,当时历史老师随便举例提了一个人,就是说的民国云南的一位状元爷。这位状元爷除了显赫的晚清官场身份外,最令后人称道的是他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小学教材,部分词汇甚至沿用到了后世,算是民初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

“当然是袁嘉谷袁老爷了!”此人的声音微微有些大,里面写字的人搁下笔,写完了最后一个字,向外望来。

果然是他,张蜀生心里一喜,没想到运气这么好,遇到了这个隐居昆明的高人了。

“谢谢袁老爷,谢谢袁老爷!”

一名富商打扮的人迅速地放下二十多个大洋,告谢一番后,带着一把写了字的折扇,高兴异常的离去。

这样的晚清京官,状元出身,如今只能靠卖字为生,张蜀生觉得心里有些凄凉,时代害人,以袁嘉谷这样的人,不能说不够聪明。即便只是晚清科举的幸运儿,也不是谁都能当上状元,而且他为人恪尽清廉,卖字为生,晚年更是编纂教材为任,很令人佩服。

“哟,又有人求字了,让人家进去。”围观的人们见到袁嘉谷老爷又有生意上门,自己又能一睹状元爷墨宝,便将张蜀生三人让了进去。

见到来人是个公子打扮,袁嘉谷不苟言笑,然而大家风范十足,淡淡地说道:“请坐!

不知道先生是求字还是求画!”

张蜀生挥手示意两名警卫退出去,方才一会儿时间,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直接坐下来问道:“袁老先生的大名,在下早有耳闻。墨宝无价,单求两联字,袁老先生开价吧。”

“墨宝既然无价,就不用定价了。这位先生看着给吧。”袁嘉谷淡淡地说道。“先生请说字吧。”

张蜀生站起身,望着窗外,说道:“第一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嗯?”袁嘉谷微微一怔,随后将早已吸够了浓墨的毛笔拿在手中,八个字,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张蜀生也不回头看,接着说第二句:“第二联,教育兴国,匹夫有责!”

袁嘉谷微微一愣,剩下的一联挥毫而就,起身拍掌道:“公子这简单十六个字,却是让人回味深长。这两联的墨金袁某就不要了。”

张蜀生回过头来,鞠躬到底,陈恳无比地说道:“袁先生,在下张蜀生,这次我来昆明其实是专程来拜访你的。”

“呃?既然贵客远道而来,又能恰好遇到袁某。那袁某倒是乐意粗茶招待一番,请,我们后院去说!”

关了前门,来到后院,袁嘉谷的住处简单无比,屋中有个端庄的妇人上了茶。

“这是内人,张公子开门见山地说吧。”

“袁先生,实不相瞒。我这次来昆明是想找一名德才兼备的有识之士做校长。我在会泽开办了几所学校,并且有意进一步扩大。而这其中的重点是建立一所现代的高等学校,嗯,简单地说,就是效仿西方,筹备一所以实用学科为主的大学。”

“是像清华学校和国立燕京大学那样的学校吗?”

“对!”

“可是据我所知,当年这两所学校,都是千辛万苦才筹建起来的,困难实在太大了,别的不说,光是初期投入的金钱方面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相比于兴办实业,投资教育似乎……”

“似乎收效甚微,没有金钱回报,对吧,袁先生?”张蜀生呵呵一笑,随即伸手入怀,掏出一张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汇票,双手递给袁嘉谷,说道:

“袁先生,教育兴国,匹夫有责。如果所有人都不去做,那么,教育的事情就只能无限推迟下去。我想这笔钱作为前期资金,应该够筹建一所准大学了。”

袁嘉谷见年轻人的觉悟比自己还高些,有些过意不去,接过那张汇票一看,顿时失声道:“一百万大洋!!”

---------------------

现在一章写下来要好几个小时,反复修改,速度慢了点,很多次都是半夜2、3点才能更新。等写过前面这段基础就好些了。兄弟们,推荐票支持下捕鱼者吧。

新的一周,兄弟们手中的推荐票别忘了投给俺呢,谢谢大家,拜谢。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